「筋膜調理」為什麼不直接調整痛點?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2 分鐘

「師傅?我是這裡痛欸?」

一個客人脖子往後一仰,大椎到胸3會感到疼痛。所以來找我調整。


但是卻發現,我在弄他的右手指頭XD

所以他好奇問。


「我知道,但你這個大拇指怪怪的。之前有受傷嗎?」

我一邊梳理他的指頭筋膜,一邊問。


客人瞪大了眼,說:「我兩個月前這邊扭到,一直沒好。可是,你怎麼知道?!」


「因為你痛的地方張力有問題,我沿途找,發現是從這邊不正常扭轉而來。」


「筋膜一旦發生扭轉,長期使用下,會造成別的地方代償。你頸椎的不適就是大拇指受傷後,代償的結果。」


「喔。真神奇」客人佩服道。

———

代償:協作筋膜「卡住」的結果。


一般人認為骨頭跑掉。

可能是因為一個姿勢不對,導致骨頭突然移位。


於是我們利用槓桿和牽引,把移位的骨頭壓回去。


但有時候動一動又跑出來。好像永遠用不好。

要客人不要再去使用它,又不現實


「怎麼辦呢?」


骨頭為什麼不回家?

這就要談到骨頭、肌肉、筋膜的合作關係。


我們舉一個簡單的動作,比如伸手去拿水,


描述看看這三者怎麼合作?


首先,必須要讓手伸出去吧。


那就要有肌肉,移動手的骨頭。


這時,有的收縮、有的放鬆、有的平衡。

讓手可以完美拿到那杯水。


但是,當水的重量在手上的時候,你可能會感覺,


「不只手在出力,你的身體也要平衡啊。

背肌在維穩,你另一邊身的肌肉也在維穩。」


我們發現,

這種跨越數個關節,協作的結果,就是靠筋膜來作用。


那反推一下,

如果你的背部因為長期駝背,筋膜有卡住。會不會影響你拿這個水的動作?


好像會?


如果你再加上,另一邊手的過度用力,筋膜卡住。

會不會影響你拿這個水的動作?


感覺會了吧。

————


你可以做試驗。


今天你在放鬆的情況下拿杯水。

和你在駝背的情況下拿杯水。

和你在加上另一邊手繃緊時,去拿杯水。


感覺哪個順呢?


骨頭不回家的原因


主動出力的手,在其他地方筋膜無法協作的情況下。

就要用更大的收縮去做這個動作。因此骨頭會在長期使用下移位。

而且因為多方筋膜卡住,導致肌肉無法徹底放鬆,骨頭就一直處在移位的狀態。

進而限制住我們的活動範圍。


總結

為什麼調整骨頭,必須要從遠端去注意,是否有代償。

而非只要看痛點本身就行。



『放鬆調理』的技術、觀念 以及如何保健,自己和家人的身體。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大部分人聽到結構調理,會覺得危險,應該是會想到以下畫面: 畫面1.力量急 整復師請客人放鬆,然後以迅雷不及掩耳的速度,快速”喀拉“一下。 (如果是轉頸椎更恐怖) 畫面2.角度不自然 整復師將關節轉到,平常不大會這樣做的角度。 在這個不自然的角度,突然用力“喀拉”一下。
學習歷程 2020/12參加李繼宏太極柔式整復。「學習調整筋膜與骨頭的手法」 2019/05參加林峰而傷科診斷手法班。「學習調整筋膜與骨頭的手法。」
遇到難以解決的酸痛,許多人想到的途徑,大多是按摩、傳統整復、骨科等, 鮮少有人聽過「筋膜調理」。 今天就從客人角度,簡單講解,這三種方法的不同: 1.服務的重點和客人感受 2.服務時間 3.服務對象 —————————— 1.服務的重點和客人感受 按摩:處理肌肉。
大部分人聽到結構調理,會覺得危險,應該是會想到以下畫面: 畫面1.力量急 整復師請客人放鬆,然後以迅雷不及掩耳的速度,快速”喀拉“一下。 (如果是轉頸椎更恐怖) 畫面2.角度不自然 整復師將關節轉到,平常不大會這樣做的角度。 在這個不自然的角度,突然用力“喀拉”一下。
學習歷程 2020/12參加李繼宏太極柔式整復。「學習調整筋膜與骨頭的手法」 2019/05參加林峰而傷科診斷手法班。「學習調整筋膜與骨頭的手法。」
遇到難以解決的酸痛,許多人想到的途徑,大多是按摩、傳統整復、骨科等, 鮮少有人聽過「筋膜調理」。 今天就從客人角度,簡單講解,這三種方法的不同: 1.服務的重點和客人感受 2.服務時間 3.服務對象 —————————— 1.服務的重點和客人感受 按摩:處理肌肉。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精神因感到壓力而長期處於緊張和焦慮狀態,會導致肌肉繃緊,進而影響身體健康,是心理影響了生理。作者分享自己性格容易緊張,令肩膊的肌肉時常拉緊,因而導致疼痛和影響了手臂的活動能力,並答應自己會依從醫生的拜託,學習放鬆自己。
Thumbnail
發現身體平衡之旅:原萃平衡工作室 →歡迎來到原萃平衡工作室,您身體平衡之旅的理想起點.. →您是否曾經按摩、整骨、針灸、電療等方式想改善身體痠痛,當下感到緩解,但隔天卻發現肌肉更加疼痛?或者更嚴重的經驗過.. →大家都聽過頭痛醫腳的形容,或是現代流行的筋膜字眼。這些都在暗示著疼痛處多數並非
昨天才感謝誇獎完它,但今早手腕就開始疼痛囉! 這篇文章不能太長,我是感覺有點悶,上來抒發一下;順便看看有哪位朋友上來閱讀我的作品 下午我在104人力銀行投了兩封履歷,一份是麵包店計時人員,一份是助聽器材門市的假日工讀生,後來我仔細想想內心好像是希望能當一名"文字工作者"
看了多年的主治醫師辭職,醫師買了出國的機票卻沒買回程票,於是被轉診到其他醫院換了醫生,醫生說:你的末稍神經受損,長期吃止痛藥不是長久之計,控制血糖才是重點,可能你跟這新醫生比較有緣,你竟然願意戒掉喝茶及咖啡的習慣° 沒止痛藥吃後,曾半夜醒過來,看你用按摩槌打自己的小腿,還有次看你拿吹風機吹小腿
每天念佛,昨天突然有了靈感,帶我老公去板橋找吳師傅,我的手腕骨折就是找他幫我弄好的!!今天去,心忐忑,吳師傅問清楚痛點,手摸檢查後,開始治療,原來是我先生右後背脫臼,才會造成右手麻右腳麻,至於右眼看不清楚則是因為脫臼後壓迫到耳下的三叉神經....所導致!!! 吳師傅囑:😁今天回家先休息,明天
我無奈順着他,關心他一句。 他把袖子往上提了提,我才知道那不是簡單的幾道劃痕,真正醒目的,是劃痕往上,他小臂上的刀傷,血已經結痂。 「疼嗎?」我問他。 看着就很疼。 他點點頭,「剛剛還好,但是一開車好像更疼了,怕是開不了車了。」 我慢吞吞看他一眼,本來覺得挺可憐的,但他這番話一出來,便透着
Thumbnail
今天去做了整復推拿,師傅在按我左邊肩胛骨的地方真的超級超級超級無敵痛的,就在按完這個部位之後我就默默的哭了(幸好是趴著)。可以感覺到有一股情緒從內在湧出來,可能是累積在身體裡很久的情緒,伴隨著一股很強烈的念頭「我很痛,我不要再忍了!」以及憤怒。
最近努力關注自己的身體反應,才發現自己真的無時無刻都在緊繃著肌肉,難怪每次按摩才會被說怎麼這麼硬,你做粗工嗎?
Thumbnail
許多人在練習棒式(平板式)時,時常會抱怨手腕感到疼痛,但究竟可能的問題出自哪裡?我們又要如何改善這種狀況呢? 關於這個議題,我們也許可從「腕關節」的伸展角度 (extension angle) 及「肘關節」的外翻角度 (carrying angle) 來做一些探討。在棒式的練習中,許多老師
Thumbnail
精神因感到壓力而長期處於緊張和焦慮狀態,會導致肌肉繃緊,進而影響身體健康,是心理影響了生理。作者分享自己性格容易緊張,令肩膊的肌肉時常拉緊,因而導致疼痛和影響了手臂的活動能力,並答應自己會依從醫生的拜託,學習放鬆自己。
Thumbnail
發現身體平衡之旅:原萃平衡工作室 →歡迎來到原萃平衡工作室,您身體平衡之旅的理想起點.. →您是否曾經按摩、整骨、針灸、電療等方式想改善身體痠痛,當下感到緩解,但隔天卻發現肌肉更加疼痛?或者更嚴重的經驗過.. →大家都聽過頭痛醫腳的形容,或是現代流行的筋膜字眼。這些都在暗示著疼痛處多數並非
昨天才感謝誇獎完它,但今早手腕就開始疼痛囉! 這篇文章不能太長,我是感覺有點悶,上來抒發一下;順便看看有哪位朋友上來閱讀我的作品 下午我在104人力銀行投了兩封履歷,一份是麵包店計時人員,一份是助聽器材門市的假日工讀生,後來我仔細想想內心好像是希望能當一名"文字工作者"
看了多年的主治醫師辭職,醫師買了出國的機票卻沒買回程票,於是被轉診到其他醫院換了醫生,醫生說:你的末稍神經受損,長期吃止痛藥不是長久之計,控制血糖才是重點,可能你跟這新醫生比較有緣,你竟然願意戒掉喝茶及咖啡的習慣° 沒止痛藥吃後,曾半夜醒過來,看你用按摩槌打自己的小腿,還有次看你拿吹風機吹小腿
每天念佛,昨天突然有了靈感,帶我老公去板橋找吳師傅,我的手腕骨折就是找他幫我弄好的!!今天去,心忐忑,吳師傅問清楚痛點,手摸檢查後,開始治療,原來是我先生右後背脫臼,才會造成右手麻右腳麻,至於右眼看不清楚則是因為脫臼後壓迫到耳下的三叉神經....所導致!!! 吳師傅囑:😁今天回家先休息,明天
我無奈順着他,關心他一句。 他把袖子往上提了提,我才知道那不是簡單的幾道劃痕,真正醒目的,是劃痕往上,他小臂上的刀傷,血已經結痂。 「疼嗎?」我問他。 看着就很疼。 他點點頭,「剛剛還好,但是一開車好像更疼了,怕是開不了車了。」 我慢吞吞看他一眼,本來覺得挺可憐的,但他這番話一出來,便透着
Thumbnail
今天去做了整復推拿,師傅在按我左邊肩胛骨的地方真的超級超級超級無敵痛的,就在按完這個部位之後我就默默的哭了(幸好是趴著)。可以感覺到有一股情緒從內在湧出來,可能是累積在身體裡很久的情緒,伴隨著一股很強烈的念頭「我很痛,我不要再忍了!」以及憤怒。
最近努力關注自己的身體反應,才發現自己真的無時無刻都在緊繃著肌肉,難怪每次按摩才會被說怎麼這麼硬,你做粗工嗎?
Thumbnail
許多人在練習棒式(平板式)時,時常會抱怨手腕感到疼痛,但究竟可能的問題出自哪裡?我們又要如何改善這種狀況呢? 關於這個議題,我們也許可從「腕關節」的伸展角度 (extension angle) 及「肘關節」的外翻角度 (carrying angle) 來做一些探討。在棒式的練習中,許多老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