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在自我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什麼時候我們逐漸失去了探照、覺察自己內心狀態的能力了呢?

什麼時候我們逐漸將重心都放在外在

人生只為了某種人事物而活

而沒有真正追求自我內部想要的一切?

由於我們會經由時間洗煉而社會化的形塑、活成我們想像當中操演的那個美好理想的樣子

於是往往將所有的重心都放在外在的環境

包含大眾如何看待、接收、評價自己各種向度的好感指數與評比

讓自己壓力越來越大、大到無法負荷喘息

在外面的思想、行為每分每秒都要十分注重、注意

只為了符合、服膺大眾的期待與他們所能接受的面貌

不一定是指自己臉皮薄

抑或怕丟臉、難堪、尷尬等等正常人都會表現出來的反應

而是太過在乎外界對自己的看法

於是矯揉造作的包裝、搬演用另外一個角色、人物套入自我的軀殼身體之內

好像隔透著一簾薄紗似的

永遠摸不清、看不透且沒有辦法顯示、表現出自己最真實、赤裸、原始的人格與氣質

因為演的都不是自己

也沒有辦法活成自己想要的樣子

時時刻刻小心謹慎、誠惶誠恐地注意週遭的草木移動

任何旁人的指教、建議都是為批評、辱罵

因此為了求得最多人的滿意

不惜抓取許多社會普遍集體的框架、模板般的印象範疇之中看似比較好的那一面

接著試圖體現出來

但因為每個人都有不同的價值觀、世界觀、人生觀與品味等等因人而異的事物

所以就只能求圓圈交集最多的部分、最大公約數

然後展演出來

但由於那根本就不是自己

所以越演越累

到最後不想再假作下去了

就會要麼掀扯面具

用最真實、不假裝的那一面示人

要麼自暴自棄的認為自己沒有辦法達到社會上共同對己賦予的美好行為與樣態

自卑的認為自己不夠好、就是永遠都不會好

於是性格更為內縮、更不願意將那真實的自體嶄露無遺、毫無保留的呈顯

如果是這樣

就更為可惜、遺憾

但最令人感到扼腕的

是根本不知道自己是誰

連自己現在是在演一個角色、還是在做自己都不知道

因為都已經沒有認真的像內探求、找尋、了解、認識自己了

更遑論要去展現自己

並將最完全原始預設的模樣袒露出來

根本就是不可能的事

因此「活在自己的世界」不一定只帶有負面的含義

神遊、抽離、幻想等所指

人也可能藉由這階段過程

修整、認識、明晰、梳理自己

讓自己真的成為自己

雖然以哲學的角度來看沒有所謂的「真我」

而且自己也不是從頭到尾就只有一種樣貌形式

而是會隨著時間而改變

隨著人事物外部週遭環境的嬗替而抽換

同時也會因為當下的情境而有不同的性格與表現形式

每個人的自己都是千變萬化的

因此「做自己」就不是只能展示一種個性、氣質的態樣

人作為人

應該是立體、多面向多層次的

而且永遠都在探尋自我

整個人生無時無刻都在蛻化、演進、改善、成長

自我沒有固定、沒有設限

就是因為人直到死的那一刻

都在嘗試做自己

而且都不會成功的做到、活成純粹的自己

因為自己永遠都在變

我們永遠都在追逐自我

剛剛好不容易追到了、找到了

並且想要將這個自我展現出來時

自我又跑走了、改變了

所以我們就又必須追求更新的自己

以希冀能繼續做自己

生命就是這樣的一個人生軌跡

不斷循環

但在行走、追尋的進程中

忠於本心、跟隨自己的狀態是關鍵

是找到暫時性的自我的不二法門

房間1 - 文明思維:探討現代都市人的思維邏輯、生活方式,內含主觀評論、犀利批判的成分,請斟酌吸收思量。 房間2 - 命運說:自我對人生的體悟,隨筆記事、心情實錄。 房間3 - Kentzeur 文章選集 (2022/4/25~ ):集結Kenteur 2022/4/25至今的詩、評論、札記選集。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有時候「沉落」的心境
沒有人能否定每個人在若干時刻做出的舉動是否別有用意
事實不可能永遠一樣
事務太繁瑣、複雜
能力退化是真的
現在很多人往往都比較注重「形式」
有時候「沉落」的心境
沒有人能否定每個人在若干時刻做出的舉動是否別有用意
事實不可能永遠一樣
事務太繁瑣、複雜
能力退化是真的
現在很多人往往都比較注重「形式」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在創作的路上真的很多人問我說 到底要怎麼做出符合自己期待 但又可以表現得很有美感的作品?🥹 這個問題真的應該是每個創作者都一直在學習的課題吧!
Thumbnail
擺脫比較心態,專注自我成長  1. 認識並接受自己的獨特性  - 認識自我價值:每個人都有自己獨特的價值和長處。花時間了解自己,發現並接受自己的優點和不足。 - 接納自我:接受自己的不完美,理解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弱點和挑戰。 - #自我價值 #接納自我 2. 設立個人目標
Thumbnail
了解自己 了解自己是自我察覺的第一步。這句話道出了自我成長與內心探索的重要性。人生中,我們往往忙於追求外在的成功、滿足他人的期待,卻很少靜下心來真正了解自己。了解自己,不僅是認識自己的優點和缺點,更是了解自己的需求、渴望、價值觀以及內心深處的真正感受。 不斷探索 了解自己是一個不斷探索和反
Thumbnail
自我意識強的人都比較主觀。習慣用自己理解世界的方式、認識他人。 為什麼相處了一輩子的人,卻覺得陌生。明明是最緊密連結的人卻不了解對方。 因為你看見的只有自己,你對另一個人的認識是你內心期望他成為的樣子。 期待與失望、埋怨對方的不願成長,享受安逸。但如果這就是他理想的生活方式呢? 希望別人尊重
Thumbnail
當生命的重心開始向外傾斜,人會逐漸失去自信,對一切產生猶疑,無法果斷抉擇。
Thumbnail
最近比較有不同的機會更走向 內在覺察 跟 自我對話 的層次,發現起承轉合還是蠻有趣的,而對於一些人事物的清除還是有持續進行,更加勇敢正視跟選擇合適的,感恩這樣的自己。 慢慢的,不再只是人云亦云,也更加精進自己的口語表達和思維方式。當然,還是要先做好 ‘’好好照顧自己的內在小孩‘’,好好療癒
Thumbnail
在探索我們內心深處的旅程中,讓我們首先尋求內心的平靜與清晰。要知道,所有問題的答案都可以在自己的擴展意識之光中找到,也存在於你來到這個世界後所創造的心智裡。心智是想像與創造之地,為你當下生活的每一刻奠定了藍圖。 雖然我們會按照自己的經驗和感覺生活和行動,但那是在不覺中,對潛意識和所創造的看不見
Thumbnail
身處於二維的世界。我們經常用是非、對錯、好壞、美醜來定義生活中許許多多的人、事、物。 是我們深處於這個世界的共通語言及維持社會正義、道德標準的方式。 讓我們能明白對方所要傳達、表達的意思、理念。但真的重要嗎?有標準答案嗎?都來自我們自己如何看待及解讀吧!是一種意識形態、本能的反應,不一定得要照單
Thumbnail
似乎看懂了自己為何一直在關係裡內粍。也明白所有外在的呈現,皆來自於自己的內心及作不作為。雖然不能肯定是否能就此擺脫,但是有認知到這是自己該面對的課題。 對於未來依舊充滿未知,這樣的心情就如同走在迷霧般,也唯有靠自己撥開層層的迷霧才能有獲得清明的一天。 過去的自己太過於感性,因為把生活的重心放錯地
Thumbnail
增加與人的接觸,看見的是大環境讓許多人得正視自己的內心。環境造成許多人內心的匱乏。也許是早就存在的課題,只是生活中有更重要的事情要處理,又或者是因為面對自我太堅難了,大家找盡各種理由暫時的逃避。 但是時間到了,該面對的仍然是無法閃躲。活在覺知裡,並不是沒有課題要面對:而是提前知道,比起後知後覺的人
了解自己我認為對於任何階段都是相當重要的,如果把自己當作一項產品,除了了解自己的想法,做內部優化外,自己與環境的關係,所處的位置,也是相當重要的。只有內外全盤的了解,才會知道什麼話是對自己所說,什麼東西是自己需要的。
Thumbnail
在創作的路上真的很多人問我說 到底要怎麼做出符合自己期待 但又可以表現得很有美感的作品?🥹 這個問題真的應該是每個創作者都一直在學習的課題吧!
Thumbnail
擺脫比較心態,專注自我成長  1. 認識並接受自己的獨特性  - 認識自我價值:每個人都有自己獨特的價值和長處。花時間了解自己,發現並接受自己的優點和不足。 - 接納自我:接受自己的不完美,理解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弱點和挑戰。 - #自我價值 #接納自我 2. 設立個人目標
Thumbnail
了解自己 了解自己是自我察覺的第一步。這句話道出了自我成長與內心探索的重要性。人生中,我們往往忙於追求外在的成功、滿足他人的期待,卻很少靜下心來真正了解自己。了解自己,不僅是認識自己的優點和缺點,更是了解自己的需求、渴望、價值觀以及內心深處的真正感受。 不斷探索 了解自己是一個不斷探索和反
Thumbnail
自我意識強的人都比較主觀。習慣用自己理解世界的方式、認識他人。 為什麼相處了一輩子的人,卻覺得陌生。明明是最緊密連結的人卻不了解對方。 因為你看見的只有自己,你對另一個人的認識是你內心期望他成為的樣子。 期待與失望、埋怨對方的不願成長,享受安逸。但如果這就是他理想的生活方式呢? 希望別人尊重
Thumbnail
當生命的重心開始向外傾斜,人會逐漸失去自信,對一切產生猶疑,無法果斷抉擇。
Thumbnail
最近比較有不同的機會更走向 內在覺察 跟 自我對話 的層次,發現起承轉合還是蠻有趣的,而對於一些人事物的清除還是有持續進行,更加勇敢正視跟選擇合適的,感恩這樣的自己。 慢慢的,不再只是人云亦云,也更加精進自己的口語表達和思維方式。當然,還是要先做好 ‘’好好照顧自己的內在小孩‘’,好好療癒
Thumbnail
在探索我們內心深處的旅程中,讓我們首先尋求內心的平靜與清晰。要知道,所有問題的答案都可以在自己的擴展意識之光中找到,也存在於你來到這個世界後所創造的心智裡。心智是想像與創造之地,為你當下生活的每一刻奠定了藍圖。 雖然我們會按照自己的經驗和感覺生活和行動,但那是在不覺中,對潛意識和所創造的看不見
Thumbnail
身處於二維的世界。我們經常用是非、對錯、好壞、美醜來定義生活中許許多多的人、事、物。 是我們深處於這個世界的共通語言及維持社會正義、道德標準的方式。 讓我們能明白對方所要傳達、表達的意思、理念。但真的重要嗎?有標準答案嗎?都來自我們自己如何看待及解讀吧!是一種意識形態、本能的反應,不一定得要照單
Thumbnail
似乎看懂了自己為何一直在關係裡內粍。也明白所有外在的呈現,皆來自於自己的內心及作不作為。雖然不能肯定是否能就此擺脫,但是有認知到這是自己該面對的課題。 對於未來依舊充滿未知,這樣的心情就如同走在迷霧般,也唯有靠自己撥開層層的迷霧才能有獲得清明的一天。 過去的自己太過於感性,因為把生活的重心放錯地
Thumbnail
增加與人的接觸,看見的是大環境讓許多人得正視自己的內心。環境造成許多人內心的匱乏。也許是早就存在的課題,只是生活中有更重要的事情要處理,又或者是因為面對自我太堅難了,大家找盡各種理由暫時的逃避。 但是時間到了,該面對的仍然是無法閃躲。活在覺知裡,並不是沒有課題要面對:而是提前知道,比起後知後覺的人
了解自己我認為對於任何階段都是相當重要的,如果把自己當作一項產品,除了了解自己的想法,做內部優化外,自己與環境的關係,所處的位置,也是相當重要的。只有內外全盤的了解,才會知道什麼話是對自己所說,什麼東西是自己需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