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05-10|閱讀時間 ‧ 約 25 分鐘

「血鷹」真的存在嗎 (2):中世紀文人的想像與古語翻譯的問題

上一篇不知道為什麼在 threads 大爆發,台灣人恐怕比維京人還嗜血?本篇不會有漢尼拔,也不會有如何在家裡 DIY「血鷹」(Blood eagle) 的教學;有的是「血鷹是否真的存在」的解析。嗜血的讀者們,準備好了嗎?

raw-image

《詩體埃達》裡也有提到「血鷹」?

北歐神話的原典《詩體埃達》(Poetic Edda) 中,除了諸神故事,也包含古老的屠龍傳說,以英雄希古爾德 (Sigurðr) 為核心角色;在〈雷金之歌〉(Reginsmál) 第 26 節,也出現「血鷹」:

Nú er blóðugr örn bitrum hjörvi bana Sigmundar á baki ristinn; engr var fremri, sá er fold ryði, hilmis arfi, ok hugin gladdi.
如今血腥之鷹伴隨啃咬之劍,就刻在希格蒙德的殺守背上;於戰鬥中,罕見比他兒子更加兇猛者,誰染紅了大地,誰也取悅了渡鴉。

希格蒙德 (Sigmundr) 就是希古爾德老爸,這是報殺父之仇的橋段。故事能追溯至 6 世紀,這是不是代表 11 世紀留下的《肯努特讚歌》(Knútsdrápa),並非「血鷹」最早版本?然而第 26 節,主流觀點認為是後世添加,原古詩歌本無此段落。

因此,構築在這一節上的另一首詩歌《諾納蓋斯特傳說》(Norna-Gests þáttr),恐怕亦非初版「血鷹」:

Tók Reginn þá við sverði sínu af mér ok reist með því bak Lyngva, svá at hann skar rifin frá hryggnum ok dró þar út lungun.
而後,雷金從我手中搶去他的劍,用劍在林格維背上刻下鷹,為此他從脊椎卸下了肋骨,並從該處掏出肺臟。

林格維 (Lyngvi) 即前述殺害希格蒙德的傢伙。然而,這份文獻也已是 14 世紀的作品。

就算是巨人也是「血鷹」伺候

《歐爾姆傳說》(Orms þáttr Stórólfssonar) 寫於 14 世紀末,包含北歐民間故事,可視作中世紀文人筆下的奇幻冒險;主角歐爾姆 (Ormr) 為報復兄弟被殺,於是:

Hann brá þá saxi og reist blóðörn á baki honum og skar öll rifin frá hryggnum og dró þar út lungun.
他拔出刀,在他背上刻下鷹,並從脊椎上切下所有肋骨,從那裏拔出肺臟。

大家看到這裡應該都「血鷹疲乏」了吧?差別只是這次的犧牲者是叫布魯希 (Brúsi) 的巨人 (jǫtunn)。

埃拉國王之外另一人類犧牲者——長腿哈夫丹

《奧克尼薩迦》(Orkneyinga saga) 與斯諾里 (Snorri Sturluson) 的《世界之圓》(Heimskringla) 中也有「血鷹」,敘述差不多;在此只引用前者原文:

Þar fundu þeir Hálfdan hálegg, ok lèt Einarr rísta örn á baki honum með sverði, ok skera rifin öll frá hrygginum ok draga þar út lúngun, ok gaf hann Óðni til sigrs sèr.
在那兒,他們逮到了長腿哈夫丹,接著埃納爾用劍在他背上刻下鷹,從脊椎割下所有肋骨,從那裏拔出肺臟,並將他獻給奧丁,以換取勝利。

「獻給奧丁換取勝利」算新招,只有《奧克尼薩迦》版本出現,斯諾里的版本沒有提到。因此,若有作品介紹「血鷹」作為一種異教儀式,大概就來自這裡。儘管缺乏支持,但奧丁確實亦有「鷹首」(Arnhǫfði) 的稱號。

回到《肯努特讚歌》

讀到這裡的各為大概是「不就血鷹咩,我看多了」的狀態;不誇張,諸君已瀏覽過「所有血鷹案例」了。由於《肯努特讚歌》仍是最古老的文獻依據,不免俗仍回到它。

上一篇提過,論戰重點在於,到底是「鷹切割人的背部」,還是「人切割人的背部弄成鷹的樣子」?許多學者對於斷骨掏肺的版本不以為然,認為有理由相信那是反映彼時人們對「異教徒」的恐懼投射;美國一位專攻古英語、古北歐語文學的學者弗蘭克 (Roberta Frank) 直言:

中世紀文人,與現代人一樣,總是過於熱切地想去恢復異教徒祖先們,那些花俏的儀式與枝繁葉茂的民間信仰。

實際上,讓敵軍將領成為猛禽猛獸的盤中飧,不僅符合維京人傳統,也符合詩人的創作習慣。所以,斷骨掏肺更可能是妖魔化的想像;若然,行刑者只是割開背部,讓老鷹去啃食罷了。

當然,反對者也是有的,論戰很亂;不過,有一個論點比較有趣,是說《肯努特讚歌》里提到「切割」的單字是 "skorit",有學者主張在維京時代(8-11 世紀中),這個動詞適用於「喙、牙齒、利爪撕開」的切割,到中世紀(12 世紀以後)才限制使用於「刀、劍等利器」的切割。

因此,考量到時代的語言習慣,以及文化風俗,綜合起來看;「血鷹」是存在的,但斷骨掏肺的獵奇風格極可能是杜撰,非真實的異教作風。若往後有機會,再延伸跟大家聊當中更細緻的討論!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關於維京人的大小事。狹義來說,維京人指的僅僅是一部分的古北歐人,但考量到人們語用的習慣,維京時代(8-11 世紀)以前的古斯堪地那維亞歷史、考古學、文化人類學等,也會分類到這個類別底下。不過,關於宗教信仰或與神靈相關的民間習俗,則會分類在「異教與魔法」之下。
© 2024 vocu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