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05-07|閱讀時間 ‧ 約 23 分鐘

要付出四倍金錢才能讓快樂加倍

你是否常覺得自己對錢的價值感知有些莫名其妙?比如得到100元會很開心,但得到200元的喜悅卻遠不及前者的兩倍。在《洞悉價格背後的心理戰》中作者William Poundstone)提出了一個有趣的理論:人類對金錢的主觀感受,並不是線性遞增的,而是呈現出一種「功率曲線」模式。也就是說,要讓金錢帶來的滿足感加倍,所需的金額增幅並不是一倍,而必須更多倍地增加。

作者引述了心理學家S.Stevens的研究,有一次他在課堂上做了這樣一個小實驗:假設老師給每人10美元作為獎勵,你會感到高興;那如果要讓你的快樂再加倍,你覺得需要多少錢呢?

一開始,學生們認為這是一個簡單的問題。但真正作答時,他們的回答卻出乎意料:大多數人給出的答案是35-50美元左右。也就是說,要讓快樂加倍,所需金額並非20元,而是30-40元以上。

這個實驗結果印證了S. Stevens的理論:人對金錢的敏感度,遠低於其他感官領域。比如只需增加20%的重量,我們就會感覺重量加倍了;而要讓金錢帶來的滿足感加倍,卻需要3-4倍的增幅。

有趣的是,金錢的這種「功率曲線」規律,也適用於許多現實場景。比如手錶:一支手錶,從天美時40美元升級到卡地亞3000美元,雖然價格翻了75倍,但地位的提升卻並不算多(沒有到75倍)。再從卡地亞升級到同樣3萬美元的勞力士,地位的提升就更有限了,戴勞力士人的地位相對於戴卡地亞手錶,其地位還不到多出10倍的程度。研究發現收入與社會地位之間存在「乘冪法則」:依據S.Stevens的研究,要加倍你社會地位,你大約需要賺比現在多2.6倍。

另一個例子是盜竊罪行的嚴重程度評估,這也存在「乘冪法則」。研究發現,偷盜價值60倍的財物,其罪行的嚴重性可能僅為原來的兩倍。很多人都認為,小偷一次偷竊都是犯罪,金額的大小其實是次要的。

這些研究說明了,人們對金錢的感知存在著固有的功率曲線模式,無法簡單地用線性函數來描述。我們對低額的金錢會很敏感,但當金額超過一定程度後,敏感度就會迅速降低。

這個「錢的報酬感遞減」的論述,可以對我們帶來啟發性。當我們從S. Stevens的實驗發現,初次獲得的10美元能帶來的快樂與第二次獲得20美元帶來的快樂不成正比,我們在設計促銷或獎勵計劃時,單一的金額增加並不能簡單地翻倍消費者的滿意度。因此,在行銷策略中,考慮創建多層次的激勵結構,可能更能有效激勵消費者的參與與忠誠。

員工的激勵機制也是一樣,傳統上,許多公司可能會嘗試用金錢獎勵來提升員工的工作動力和滿意度,但S. Stevens的實驗提示我們,同樣的金額增加並不一定帶來預期中的雙倍快樂或滿意。這意味著,如果我們希望通過獎勵來有效提升員工的幸福感和工作表現,可能需要考慮更創新和多元化的獎勵策略,比如非貨幣的福利、職業發展機會、工作環境改善等。

人生何嘗不是如此,在設立個人目標時,我們應更加關注「質」的改變而非「量」的增加,設定多元且富有挑戰性的目標,可能比單一追求金錢或地位的提升,更能帶來持久和深刻的滿足感。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一個隨時都希望當學生的57歲大叔,樂於學習新鮮事物,希望可以一直學習到掛。基於輸出是學習最好的方式,透過寫出筆記來建立輸出;另一方面則是透過寫作來自我思考,加深日常生活所遭遇的事物的感受。「察覺」與「慎思」,是對自己即將邁入60歲的期許。
© 2024 vocu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