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05-13|閱讀時間 ‧ 約 23 分鐘

呢喃韓國文學《學校裡無處可去的少年們 조커와 나》by 金重美

      以孩子們為出發點的第一人稱,他們看到了什麼,消化了什麼,又走出了什麼樣的人生。

      一邊看著書,一邊再次想到,韓國影視和文學真的非常常出現殘疾人士。
      電影影集裡面幾乎都有聽障者、啞巴,也可以看到下肢麻痺患者 (病因不一定),對台灣或好萊塢來說,出現的比例高得不可思議。
      而且他們的詮釋法並不一定都和窮困、社會底層的醜化或既定印象連結在一起。
      「病」、「缺陷」的概念,在這個文化當中的展現,和東北亞文化似乎有著很大落差。
      忽然想到,他們也很常出現口吃人士,或者是智力沒有很高的角色。但這些角色也並不是除了殘疾以外一切都很善良完美,並不需要因為此而特別美化或憐憫,而是「正常」。

      校園制度失衡的五個不同短篇故事
      1. 沒有成人引導
      2. 校方霸凌學生
      3. 社會制度霸凌家庭
      4. 家暴
      5. 校園霸凌和自殺

      很佩服韓國在描述這些的過程中,沒有強調指責也沒有加強說教。
      以文學的方式提出了疑問,但要閱讀的人去深思屬於自己的答案。

      在無奈之下,我們能做到什麼。不同位置上的大人們,把這些事情放在心裡,能起到什麼不同的作用。
      不是什麼事情都有答案,但一點點的差別,就會造成不同的結果。

      「你說大家都不在意?那是因為他們知道承認自己對秀貞的死有責任的話會很痛苦,所以都在逃避自己的良心。」

      「也許有一天,你會羞恥到抬不起頭,到時候你再來找我吧,我可以告訴你如何克服這種羞恥。」

      「獲得影響力的孩子,除了同學,他們還會獲得老師的支持和認同,進而得到僅次於老師的權力。因為我不具備以上任何一個條件 (高大、有力氣、帥氣或美貌、功課好或家境好),所以從來沒有貪圖過這種權力。但我得到過擁有這種權力的孩子的認可和保護。
      當時,我覺得這種權力的滋味很甜美、很刺激。但自從意識到這種甜美是一種錯誤,我便無法再沉浸下去了。我意識到,那是良心。」─ 金重美

      為何成人無法解決校園霸凌問題?
      「因為成人已經習慣生活在只認可勝利者、名利就是力量、對暴力沉默的世界。」
      「但時間久了,我有時也失了信心,只能勸自己的孩子明哲保身,轉而提醒他避免一些可能被欺負的舉動,但當我告訴孩子要「避免成為被霸凌者」時,不就正在合理化霸凌?」─諶淑婷


    研究延伸:
    韓國圖畫書《野雞媽媽
    《我們扭曲的英雄 우리들의일그러진영웅》by 李文烈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 2024 vocu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