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05-20|閱讀時間 ‧ 約 24 分鐘

懶惰無能的背後原理

    為什麼人會行動力降弱、銳減

    效率低下、怠惰「荏懶」、疲軟倦怠、甚至頹喪沉淪、墮落呢?

    這其實一切都需要與身邊周遭的人事物、附近情景與社會景況做分析對照、觀察比較

    才能更清晰、透徹的知曉個人在若干時階期當中所可能會面臨到的各種不順遂與力不從心

    常常會有人斷言

    一個人會如此「懶惰疲乏」、「不想做任何事」、「沒有動力」、「提不起勁」、「興致缺缺」等等消極狀態

    就是因為他天生好吃懶做、平常都沒有訓練擴撐

    遇到事就只會退縮卻步

    不知道要如何讓自己有活力、能量

    繼續迎向人生的每一個關卡課題、甚至困難及挑戰

    但其實每個人在本質上都是對等、平起平坐的

    每個人都有具備相當的動力與能量

    在於鑽研、面對自己的個人喜好與興趣領域

    都一定會有充分的熱情與想望、渴切的想要耕耘

    因此想要進行操作的慾望是存在的、各人之間的程度相同相仿的

    但為什麼就會有些人在不同時期可能會出現所謂的懶惰呢?

    可能就是因為與自身的目標不符合

    或是在達成目的的過程中

    自體已經認知到不需花費太多的精力、氣神與時間

    就能達成一樣的結果、成效

    而此時自己就不想要花費過多的力氣

    再讓自己痛苦、折磨

    於是花更多的時間在自己想要喜歡的事物上

    忽略過度鑽研、努力、認真用心的形象

    因此就會讓旁人看起來是怠惰、沉淪、疲累、沒有精神

    但其實每個人心中都自有一把尺

    有一個明確的底線

    知道自己必須怎麼做、應該保有什麼樣的狀態

    才能繼續讓自己維持在每個時刻都想要的理想結果

    對於自己的終極目標是持有相當大的自信與預測能力

    不會讓自己偏離軌道

    眼睜睜看著想要的東西得不到、跑走、離你而去

    而會緊緊的抓牢穩固

    不會隨便就放手

    也不會這麼容易就鬆手、放下

    而這就會導致在看似懶惰、無所作為、無能為力的情況之下

    其實自身內心還是會產生一些掙扎、膠著、為難的情緒與思想

    也就是在享樂的過程中

    心態無法完全的放下

    依然在掛心焦慮、憂愁煩惱

    各種心懸在那邊放不下來的情狀況態

    就會讓本身針對自己正在做的事情提出質疑

    感受到自我懷疑的張力撲襲而來

    因此常常出現矛盾、衝突的狀況

    明明自己正在享樂、耍廢、癱在那邊、什麼事都不做

    但自己內心明確深知

    如果再不做些什麼

    就可能會完蛋或有不堪的後果難以挽回

    為了擔心自己在日後會懊悔

    於是隨時保持這種提心弔膽、緊張焦躁的情緒

    無法放鬆、從容、優雅、舒展的自在行事

    久而久之就會導致自己時時刻刻都處於緊張的狀態

    即便事情已經有一些進展

    克服了「萬事起頭難」的關卡

    到了下一階段

    已經有一些些進度

    不用擔心自己未來可能會做不完或苟延殘喘的相關類似情況

    但內心還是無法真正安定

    還是永遠處於起伏跌宕

    像狂風暴雨這樣非常搖曳飄盪的不穩定狀態

    直到事情真正落幕、完全結束、做什麼事都無法改變局面的時候

    才真正忘掉、放心

    不再上升到重要的層次

    而此時又將會面臨另一個問題

    亦即將已經可以成為生活重心的事物突然忘卻、放下

    那麼身心靈一定會有一部分是突然空虛、空掉了

    就像剛生產完的孕婦一樣肚子突然消下去

    沒有重心除了會產生無聊寡淡、索然無味的感覺之外

    更可能由於如此劇烈的起伏與身心靈狀態的轉變更替、抽換切轉

    而造成身體、甚至心理上的一些病灶與問題浮現

    而這些以負面居多的問題又不是一時之間就能完全克服、適應

    而是要以倚賴憑恃長期的調整與習慣

    才能慢慢改善

    因此所有的身心靈狀態都需要人體有意識的去呵護、維持

    才能永保健康

    這其實一切都不容易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探討現代都市人的思維邏輯、生活方式,內含主觀評論、犀利批判的成分,請斟酌吸收思量。
    © 2024 vocu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