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05-26|閱讀時間 ‧ 約 26 分鐘

產品策略案例拆解:如何提升 CakeResume 使用人數|EP48

近期正試著拓展產品思維,開始透過 FAANG 的 Product strategy Interview 來自我練習,這篇先從「如何提升 Cakeresume 使用人數?」開始,藉由自問自答、題目拆解、產品發想、市場策略等面向來挖深自己的產品想法。

raw-image


誰適合看這篇文章?✔ 對產品經理、產品企劃、產品策略、產品規劃有興趣的朋友

一、題目:如何提升 CakeResume 使用人數

⠀⠀

:好的,首先想確認為什麼現在要「提升使用人數」?而非其他指標,像是「使用率、回訪率」等,是否要提升本地市場份額、或打其他市場?

⠀⠀

面試官:因為目前本地的新用戶成長相對過往較慢,希望先穩固本地的每月/年成長數。

⠀⠀

:最近成長變慢的徵兆有什麼?可能包含

  1. 產品推出新功能,導致找不到原有功能,衍生使用數下降
  2. 履歷編輯器推出新功能,但影響到舊有功能,導致使用變少
  3. 行銷廣告預算有降低,導致每月流量變少

⠀⠀

面試官:這些可以怎麼看出?

⠀⠀

:根據上述可以從 3 個層面

1. 路徑的影響:

  • 若公司的產品有 A/B 版本,可以看出哪一版現在的使用量、跳出率比較好,藉由初步確認是否因為版本不同,導致到操作路徑。
  • 若沒有 A/B 版本,則可以往註冊轉換的漏斗,從「進站 → 註冊 → 輸入帳密 → 收認證碼 → 登入 → 進入會員中心 → 開啟履歷編輯器 → 儲存 → 發布」,確認新功能上線後,有哪一段路徑的轉換率明顯下降。

2. 功能的影響:

  • 盤點新功能上線後,舊功能的「原本使用量 vs 目前使用量」,檢查是否有掉數字。
  • 檢查活躍用戶數的變化,確認原本的 Active User 是否有降低。

3. 行銷的影響:

  • 檢查行銷部近期的流量數字,是否有因為調整受眾或預算導致進站人數降低。

⠀⠀

面試官:請挑選一個方向往下分析

⠀⠀

二、發想規模

⠀⠀

:從上述分析,CakeResume 因為目標在於「獲客」,因此我想著重在「提升活躍用戶數」,透過挖掘活躍用戶數目前的使用方式,讓更多非活躍用戶成為活躍用戶。

⠀⠀

:這次規劃是否有任何時程或資源限制?

⠀⠀

面試官:需要在 3 個月內發布一個改進方案,團隊現在有 6 位工程師,而現在目標就是提升使用數。

⠀⠀

:好的,我目前想知道「活躍用戶數」平常在使用的功能比例,以及他們在近期新功能的使用狀況

  1. 可以先確認新功能是否有滿足這群人的需求,確認是否要先針對履歷編輯器的現有功能進行迭代。
  2. 同時也需要調查他們的使用者旅程,在 CakeResume 編輯完履歷後,目前多數活躍用戶怎麼使用履歷,下一步會怎麼操作。

第 1 個月預計會做:

  1. 原有活躍用戶的分析報告 (1 weeks)
  2. 新功能的數據報告 (1 weeks)
  3. 產品迭代的發想 (1 weeks)
  4. 活躍用戶的訪談 (1 weeks)

⠀⠀

面試官:活躍用戶要找誰?

⠀⠀

三、用戶分群

⠀⠀

:針對會使用 CakeResume 履歷編輯器的活躍用戶,可能有

  1. 正在製作第一份履歷的新鮮人
  2. 正在積極找工作的求職者、轉職者
  3. 在平台上編輯職缺內容的招募人員

我想專注在有至少有 1 份履歷、且最近 2 周至少投過 1 個職缺的求職者,暫定滿足此條件的客群是活躍用戶。

⠀⠀

面試官:你想從他們身上獲得什麼?

⠀⠀

:從求職者身上,我會確認

  1. 編輯完履歷後、投遞前,針對履歷有沒有系統外的客製調整?(有沒有系統編輯器本身無法滿足的需求,像是格式、版面)
  2. 編輯完履歷後,每周的使用頻率如何?多久會登入介面搜尋一次工作?或多久會修改一次履歷?(確認回訪動機,並區分求職者類型,e.g. 積極轉職者、新鮮人)
  3. 搜尋工作時,如何可以增加投遞意願?最近只有投 1–2 封職缺的原因是什麼?(確認投遞意願)
  4. 查看職缺描述時,有什麼情境影響投遞意願?(確認投遞意願)
  5. 投遞後,什麼動機會促使你再投遞第二間?(確認活躍動機)
  6. 在等待招募人員回信、回訊息的過程中,會在介面操作什麼行為?(確認待機行為)
  7. 投遞後,下次登入介面的時機點是什麼?(確認回訪時機)

⠀⠀

目的想要了解:

  • 編輯:哪些行動可以提高用戶「編輯完成履歷」的每月使用數,目的是找到如何讓沒有履歷的人完成至少 1 份履歷。
  • 投遞:哪些行動可以提高「投遞數」,目的讓最近沒有投過職缺的人,至少投 1 次。
  • 回訪:哪些行動可以提高「用戶數」,目的是讓投過職缺的人,還願意再投第 2–3 次」

⠀⠀

四、產品規劃

⠀⠀

面試官:我們希望提高「投遞數」,請往這個方向分析

⠀⠀

:投遞數跟「用戶認為職缺符不符合」有關,因此會需要

  1. 職缺和履歷比對:確認用戶的履歷若要投遞,有多少成功率或符合度職缺推薦精準度:用戶編輯完職缺,搜尋時能否更快速推薦個人化專屬職缺履歷修改建議:針對用戶想投遞的職缺,能否在履歷介面再提供編輯建議

⠀⠀

以 3 個月的開發量能,我以原本使用路徑「編輯完履歷 → 搜尋職缺 → 查看職缺」的思考:

  1. 在編輯履歷當下,若要提供修改建議,需要讓用戶輸入他想投遞的職缺,或貼上職缺連結,由 AI 進行 履歷x 職缺 的比對,立即提供修改建議。
  2. 在搜尋職缺當下,可以在每個職缺有不同的適配度,即時將用戶履歷跟各個職缺進行比對。
  3. 在查看職缺當下,因為投遞意願已較高,可以在頁面再次提示履歷要如何修改、或要補充什麼關鍵字才能提高錄取率。

⠀⠀

五、總結

這篇算是第一次嘗試 FAANG 的 Product strategy Interview,有些思考脈絡是參考各大社群和 ChatGPT 的引導,最後融合個人的產品經驗,後續再試試看發想不同題目:

非常謝謝你的閱讀!上述單純以我的職場生活來整理,未能涵蓋所有案例。 

如果文章有一點啟發或幫助,可以留言或來信讓我知道 👏

.撰寫於:2024/05/26 ()。 .撰文者:張家惟 Evan Chang,evancwchang@gmail.com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思維的創意想像》是工作之餘發起的 Side Project,因為近期快速吸收各種資訊跟商業知識(Input),但一直沒有地方輸出(Output),因此想透過這系列記錄學到的內容,包含商業知識、產業洞見,或是職場分享等等,目前已有產品開發、客戶成功、社群行銷、思維增長、職場日記等系列文章。
© 2024 vocu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