髖關節手術日誌9 迷思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1 分鐘
raw-image

Photo by caca, Bali

我與一般計劃性開刀的人不同,計劃性開刀通常多於退化、先天不良、運動磨損,所以能夠提前去了解髖部構造、手術方式及術後照護,甚至可以提前安排在什麼醫院給那位醫師動刀⋯⋯等等。

於是,我的急性意外狀況反倒是太突如其來了,根本沒時間去多加了解,即便是出院了還是對一切都是未知半解,回到家後才認真找相關資訊。髖部在什麼狀況下需要手術?有那四種手術方式,什麼動作是禁忌?彎腰、腳不能交叉,不能坐低於膝蓋高的椅子,有太多資訊需要了解吸收了。

像是小於90度造成的疼痛就是禁忌,我卻誤以為得一直往角度內凹,忍著痛的凹,怕會沾黏,怕之後活動角度受限,真是極大錯誤觀念,為什麼沒人對我進行正確衛教?我猜大概是意外直接開刀屬極小眾吧!而且沒人會自虐的往越痛的動作越去動吧!XD

網上術前、中、後資訊基本上都算豐富,唯一少的可憐的是患者記錄分享,要找到術後三個月的各種進程,半年後能做到什麼範圍,ㄧ年後是否恢復到正常生活?兩年後一切如常?真的找到的不多。從各論壇、YouTube 、podcast上也都相當有限,這是促使我繼續書寫的動機之一,也希望用自身經驗破除迷思。

avatar-img
4會員
26內容數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CaCa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Photo by caca, Japan ㄧ早醒來盥洗完,吃完早餐後,加速收拾ㄧ切用品,護理師請我們先去結帳辦理出院手續,同時醫生為了減少我ㄧ個星期後要回診拆線多跑一趟,決定先幫我拆線了,叮囑回家三天洗澡別碰水,終於結束了12天11夜的住院日子。 在醫院門口花了非常多時間才爬上計程車,沒技巧的上
Photo by caca, Sabah 常與隔壁床友家屬聊天,總是非常投機的有很多話題可以聊,床友疑似心理或精神上的疾病而影響進食,不吃東西也把藥吐光光讓家屬ㄧ個頭兩個大,相當辛苦,只能盡所能的分享些資訊鼓勵他要好好加油,當然我每天積極復健也讓他跟著一起努力了起來,可能也感覺到了我差不多要出院的
今天想聊聊心情。首先,我們都知道病人的心情是很重要的,但未必能隨時保持,正能量也有耗盡的時候。仔細察覺自己心情的變化格外重要,影響也極大。就拿復健來說今天又比左天更進一步了,心情就顯得很好,成就感會帶來喜悅;每天漫無目的的復健,感覺沒有盡頭,就容易被負面情緒拉著走。 這是一場自己的抗戰,意
目前狀態已能持助行器走動,走的並不遠,因爲左手骨裂沒好全,負重仍會痛,得量力而為,別為了練走而加劇手肘傷害。坐在輪椅上推行移動也不如想像快速,自己推還蠻吃重的,看護阿姨幫忙推的話就能移動到較遠地方,到醫院門口外吹吹風,到地下便利店美食街逛逛。 這幾天的早班護理師總在56點交班時,ㄧ邊搖醒睡夢中的我
除了鼓勵多下床與復健之外,每天護理師都會詢問進度狀況,並給予新任務讓你積極面對,今天必須排便及坐上輪椅。 麻醉過後基本上都會造成便秘,每天三餐給的藥都有軟便藥,運動量不足情況下只能多喝水多食蔬果,排便這檔事算是一個關卡,當你解放後每天身心都更自在些,紙上談兵簡單,實務操作又是一回事,稍有便意時得趕
在舒服的床上躺久了都會不舒服,尤其是醫院的病床,不隨時翻翻身很容易把皮膚壓壞成褥瘡。骨科的床算是相較之下較乾淨的,因為很少病患從骨科離世的,但也還是能感覺到床上累積的病氣,所以多下床別躺著會比較舒服。 病房唯一一張厚重的木椅是這段時間的好幫手,下床都得靠它扶著站立著,坐著它時能清楚感覺到脊椎歪了,
Photo by caca, Japan ㄧ早醒來盥洗完,吃完早餐後,加速收拾ㄧ切用品,護理師請我們先去結帳辦理出院手續,同時醫生為了減少我ㄧ個星期後要回診拆線多跑一趟,決定先幫我拆線了,叮囑回家三天洗澡別碰水,終於結束了12天11夜的住院日子。 在醫院門口花了非常多時間才爬上計程車,沒技巧的上
Photo by caca, Sabah 常與隔壁床友家屬聊天,總是非常投機的有很多話題可以聊,床友疑似心理或精神上的疾病而影響進食,不吃東西也把藥吐光光讓家屬ㄧ個頭兩個大,相當辛苦,只能盡所能的分享些資訊鼓勵他要好好加油,當然我每天積極復健也讓他跟著一起努力了起來,可能也感覺到了我差不多要出院的
今天想聊聊心情。首先,我們都知道病人的心情是很重要的,但未必能隨時保持,正能量也有耗盡的時候。仔細察覺自己心情的變化格外重要,影響也極大。就拿復健來說今天又比左天更進一步了,心情就顯得很好,成就感會帶來喜悅;每天漫無目的的復健,感覺沒有盡頭,就容易被負面情緒拉著走。 這是一場自己的抗戰,意
目前狀態已能持助行器走動,走的並不遠,因爲左手骨裂沒好全,負重仍會痛,得量力而為,別為了練走而加劇手肘傷害。坐在輪椅上推行移動也不如想像快速,自己推還蠻吃重的,看護阿姨幫忙推的話就能移動到較遠地方,到醫院門口外吹吹風,到地下便利店美食街逛逛。 這幾天的早班護理師總在56點交班時,ㄧ邊搖醒睡夢中的我
除了鼓勵多下床與復健之外,每天護理師都會詢問進度狀況,並給予新任務讓你積極面對,今天必須排便及坐上輪椅。 麻醉過後基本上都會造成便秘,每天三餐給的藥都有軟便藥,運動量不足情況下只能多喝水多食蔬果,排便這檔事算是一個關卡,當你解放後每天身心都更自在些,紙上談兵簡單,實務操作又是一回事,稍有便意時得趕
在舒服的床上躺久了都會不舒服,尤其是醫院的病床,不隨時翻翻身很容易把皮膚壓壞成褥瘡。骨科的床算是相較之下較乾淨的,因為很少病患從骨科離世的,但也還是能感覺到床上累積的病氣,所以多下床別躺著會比較舒服。 病房唯一一張厚重的木椅是這段時間的好幫手,下床都得靠它扶著站立著,坐著它時能清楚感覺到脊椎歪了,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終於到了要拆掉我身上那一顆不定時炸彈的這一天......
開刀在即,心情難免焦慮, 我即將面對的, 不只是身體上的改變, 可能還有心情上劇烈的變化—— 某些事物永遠逝去了, 迎來一個新的身體,該是什麼樣的心情呢?
Thumbnail
乳癌手術前的準備、住院須知、住院當日的所有流程細節,以及當天的所見所聞.......
20240417 已經闖出加護病房第三週了,但父親的狀況卻起起伏伏,不斷的發燒以及一連串沒有進度的檢查讓病情陷入膠著。今天下午在把工作都排開與推掉後衝了一趟醫院,就在抵達醫院之前忽然接到了看護的緊急來電。
術前做過功課的 知道大概的術前、術後要準備或應該需要知道的注意事項 我知道這項手術有一段時間了,但其實...我怕做醜了,所以真正考慮要做,是這半年~一年裡的事,只是在等日期而已 這篇是比較像手術和術後幾天的分享日記,純屬個人經驗 我因為無人陪同到院而且搭乘大眾運輸 到院時全身是汗像瀑布,步行運
Thumbnail
20240402 一早趕到醫院,原訂9點半開刀的排程提前了。跟弟媳與媽媽交班後,媽媽便先開心的領著弟媳先回家蒸油飯去了。 坐在手術室外的等候其實是相當折磨的,為了轉移注意力便又趁機上了格子把這段時間的紀錄補了一下。就在第二篇寫到一半時聽到了廣播以及見到了父親。
Thumbnail
關於這次看到的新聞開錯刀事情,有著非常多的爭論,當看完整篇新聞的介紹後,我只能覺得有一點驚訝,但沒有到很吃驚的程度,為何我會這麼說,是因為自身為醫療人員?還是看了太多類似的案例?就讓我以護理師看到的世界慢慢說起。
Thumbnail
上週赫然發現,自己決定暫時放慢腳步的這段生活,某方面其實也是留餘裕讓身心「維修」的好時間。 怎麼說呢? 前幾週,我「終於」趁著空閒時候到巷口的牙醫診所檢查牙齒,醫生提醒我有兩顆牙齒可能需要根管治療 (泣) 另外,牙縫也有小蛀牙待補。 仔細回想,去年看了十幾年的老醫師因病過世後,我便沒再進過
有天上班,急診忙碌度在爆炸邊緣,醫師特地從開刀房走來急診:再不讓病人進開刀房我就不要現在開。 前面送三台緊急刀上開刀房,加上兩台加護病房⋯⋯剩下最後手腕骨折,等不到10分鐘還沒送上去,我一邊準備病人手術流程,看著衣服還沒換的病人,一邊耳邊傳來這種帶有威脅的字眼,眼淚差點飆出來⋯⋯⋯。
Thumbnail
終於到了要拆掉我身上那一顆不定時炸彈的這一天......
開刀在即,心情難免焦慮, 我即將面對的, 不只是身體上的改變, 可能還有心情上劇烈的變化—— 某些事物永遠逝去了, 迎來一個新的身體,該是什麼樣的心情呢?
Thumbnail
乳癌手術前的準備、住院須知、住院當日的所有流程細節,以及當天的所見所聞.......
20240417 已經闖出加護病房第三週了,但父親的狀況卻起起伏伏,不斷的發燒以及一連串沒有進度的檢查讓病情陷入膠著。今天下午在把工作都排開與推掉後衝了一趟醫院,就在抵達醫院之前忽然接到了看護的緊急來電。
術前做過功課的 知道大概的術前、術後要準備或應該需要知道的注意事項 我知道這項手術有一段時間了,但其實...我怕做醜了,所以真正考慮要做,是這半年~一年裡的事,只是在等日期而已 這篇是比較像手術和術後幾天的分享日記,純屬個人經驗 我因為無人陪同到院而且搭乘大眾運輸 到院時全身是汗像瀑布,步行運
Thumbnail
20240402 一早趕到醫院,原訂9點半開刀的排程提前了。跟弟媳與媽媽交班後,媽媽便先開心的領著弟媳先回家蒸油飯去了。 坐在手術室外的等候其實是相當折磨的,為了轉移注意力便又趁機上了格子把這段時間的紀錄補了一下。就在第二篇寫到一半時聽到了廣播以及見到了父親。
Thumbnail
關於這次看到的新聞開錯刀事情,有著非常多的爭論,當看完整篇新聞的介紹後,我只能覺得有一點驚訝,但沒有到很吃驚的程度,為何我會這麼說,是因為自身為醫療人員?還是看了太多類似的案例?就讓我以護理師看到的世界慢慢說起。
Thumbnail
上週赫然發現,自己決定暫時放慢腳步的這段生活,某方面其實也是留餘裕讓身心「維修」的好時間。 怎麼說呢? 前幾週,我「終於」趁著空閒時候到巷口的牙醫診所檢查牙齒,醫生提醒我有兩顆牙齒可能需要根管治療 (泣) 另外,牙縫也有小蛀牙待補。 仔細回想,去年看了十幾年的老醫師因病過世後,我便沒再進過
有天上班,急診忙碌度在爆炸邊緣,醫師特地從開刀房走來急診:再不讓病人進開刀房我就不要現在開。 前面送三台緊急刀上開刀房,加上兩台加護病房⋯⋯剩下最後手腕骨折,等不到10分鐘還沒送上去,我一邊準備病人手術流程,看著衣服還沒換的病人,一邊耳邊傳來這種帶有威脅的字眼,眼淚差點飆出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