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9 年,一位名叫麥斯洛克坦斯基的男子,開著他的愛車「追緝號」飆上公路,開創了「瘋狂麥斯」的歷史。麥斯的冒險從 1979 年電影《迷霧追魂手》(Mad Max)開始,再來是 1981 年的《衝鋒飛車隊》(Mad Max 2)、還有 1985 年的《衝鋒飛車隊續集》(Mad Max Beyond Thunderdome)。麥斯的冒險還要繼續,但「瘋狂麥斯」的前三部電影已經震撼了全世界。有日本漫畫家受到啟發,畫出了《北斗神拳》(北斗の拳,1983);還有美國的年輕導演受到啟發,創作了《魔鬼終結者》(The Terminator,1984)與《異形 2》(Aliens,1986);而「瘋狂麥斯」三部曲更讓澳洲小伙子梅爾吉勃遜(Mel Gibson),一躍成為全球電影巨星。
如今,瘋狂麥斯傳奇還有新的篇章,讓我們來回顧這個傳奇的開端,真正的澳洲之光:瘋狂麥斯三部曲。
導演喬治米勒(George Miller)的父親,是迪米崔米利歐提斯,迪米崔出生於希臘,但九歲時全家移民到了澳洲;喬治米勒的母親愛凡佳麗亞出生於土耳其,但因為當地發生叛亂,使得全家被迫逃難到希臘,後來也移民到了澳洲。最終迪米崔與愛凡佳麗亞相遇了,兩人最後建立了一個有四個小孩的擁擠小家庭。
喬治的父母親都經歷過輾轉流離的辛苦人生,這似乎在喬治的 DNA 之中烙下了某種印記,使他熱愛冒險,永遠幻想著一個遙遠的夢幻天地,等著他去暢遊享受。這是為什麼,當喬治已經進入了新南威爾斯醫學院就讀時,他卻不像一起就讀醫學院的雙胞胎弟弟約翰那麼用功,因為他常常蹺課去看電影⋯⋯因為電影就是他的夢幻天地,他想要在其中大展身手。
《迷霧追魂手》是喬治的第一次大冒險。這部電影極其粗糙,因為受限於僅僅 35 萬美金的成本(大半來自喬治擔任急診醫師的薪水),以及毫無經驗的年輕演員。《迷霧追魂手》一切從簡,例如只有梅爾吉勃遜有治裝費,其他演員的服裝不是自己的私服,就是到二手店採買舊衣服;《迷霧追魂手》沒有申請任何拍攝路權,因此喬治時常像海盜一般,趁著路上無人時趕快偷拍;而當美術設計強道丁必須製作一台電影用的冰淇淋車,他甚至在半夜去偷拔真實冰淇淋車的招牌,然後在隔天凌晨前再偷偷還回去。
《迷霧追魂手》的幕前與幕後一樣惡名昭彰,這部片在紐西蘭遭禁 4 年、在瑞士遭禁 26 年,原因都一樣,因為它「太暴力」了。但事實是,喬治米勒其實沒有暴力的「本錢」。他已經因為預算焦頭爛額,不可能再把殺人或輾斃的鏡頭拍得清晰仔細。《迷霧追魂手》的劇情裡有警察被殺、良家婦女被殺、甚至連麥斯的幼子都被殺了。但是,觀眾在畫面上看不到有人真的喪命輪下,因為殺戮過程都發生在鏡頭之外,可是⋯⋯喬治在殺戮的前一刻,已經把氣氛補到最滿,他不用拍出殞命的那一剎那,觀眾就會自行腦補——紐西蘭、瑞士、馬來西亞這些地區的電影審檢單位,禁止這部電影上映,但他們想禁制的暴力卻並未真正發生在銀幕上,而是藏在每位觀眾的腦中。
此前,梅爾吉勃遜沒有太多演出經驗,《迷霧追魂手》的大半劇情裡,他飾演的麥斯其實都很木然,這固然是受限於梅爾的演技,但另一方面,麥斯的沈默寡言形象,也成功地塑造了一位銀幕孤狼。即使在電影前半段,麥斯還有著溫暖的家庭生活,但他臉上的木然,隱約透露著他與其他人⋯⋯甚至包括妻兒之間的距離。
而在電影後半段,當他的同事一一被殺、妻兒遇害,心中怒火熾烈的麥斯卻依舊沈默寡言。當救治麥斯妻子的醫生,說著病人全身骨折、內臟破損⋯⋯鏡頭慢慢拉遠,麥斯就站在急診室外,聽到這一切不幸消息的他抬著下巴,面無表情,眼神定定望著遠方⋯⋯他依舊一句話都沒說,但觀眾都可以清楚感受到他內心的怒火。
這股怒火最終燒死了殘害麥斯家人的飛車黨們,也燒毀了麥斯的靈魂。他仍然馳騁於大路之上,但他已不再是一名巡警,而是徒具人形的憤怒靈魂。這個世界,也似乎變得與他一般荒蕪。在《迷霧追魂手》的成功之後,喬治獲得了華納影業的資助,他拿到了四百萬美金的預算,拍攝了續集《衝鋒飛車隊》,它成為當時澳洲電影圈成本最高的電影(儘管四百萬在當時的好萊塢仍然只是小成本),而最終,《衝鋒飛車隊》獲得了兩千三百萬美金的美國票房,是當年的票房奇蹟。
《衝鋒飛車隊》的開場,是這樣形容整部片的時代背景:「這是一段混亂時期,這是一片毫無希望的荒蕪之地」。世界進入了末日,強權崩壞,石化燃料耗盡,人們開始弱肉強食,爭奪所剩無幾的汽油。麥斯似乎把油門踩得太大力,使《迷霧追魂手》與《衝鋒飛車隊》之間的變化相差了十萬八千里。儘管在《迷霧追魂手》裡,我們可以看到文明退化的跡象,但在《衝鋒飛車隊》裡,已經毫無文明可言,這部社會暴力電影突然變成了末日已至的科幻電影⋯⋯不過還是一樣暴力。
在《迷霧追魂手》裡,純真一片片地被剝奪,但在《衝鋒飛車隊》裡,純真已死,只剩下算計與無止盡的爭奪,壞人與好人互相欺騙,甚至好人也要欺騙好人,大多數的角色都無法信任,他們之間的合作只是一時迫於情勢。即使你沒看過《迷霧追魂手》,也不妨礙你直接觀賞《衝鋒飛車隊》,因為兩部片幾乎沒有共通性──但如果你夠細心,可以發現《衝鋒飛車隊》裡,麥斯的右臂上沒有袖子(因為右臂在上集遭機車輾過),他的步伐有點蹣跚,左腳還裝上輔具(因為上集他的膝蓋中槍),這些都是刻意安排的小細節。
有了更多預算,《衝鋒飛車隊》可以撞更多的車、製造更壯觀的飛車特技⋯⋯而且現在人人都有治裝費了。《衝鋒飛車隊》變成華麗的飛車電影,特技難度更高,一段機車騎士墜橋的片段,特技人員不靠鋼絲在空中翻滾兩圈半的特技,至今看來仍然驚險異常;而角色造型更加突出,輪胎與排氣管的車體元素,以及飛車黨的皮革元素,結合在匪徒身上,變化出性感又危險的奇特氣質。
但是《衝鋒飛車隊》最重要之處,是確立了整個系列的發展方向。喬治在製作《衝鋒飛車隊》之前曾經陷入迷惘,他甚至痛恨《迷霧追魂手》帶來的成功,因為,他覺得自己並沒有拍出符合內心完美品質的作品,而這種成功似乎放大了他的未竟之志。但是,《衝鋒飛車隊》治癒了他自己,喬治理解一部電影永遠不可能完全呈現他對「荒土世界」(wasteland)的視野,可是,他可以將整個電影縮小到一個可控制的範圍,在這個範圍內達到他期望的盡善盡美。
所以,《衝鋒飛車隊》的劇情更加簡單,整部電影幾乎只是麥斯與一群定居在煉油廠的居民達成協議,要幫助他們逃出以暴力宰制荒土的「猛格大王」追捕。不同的追逐片段穿插在片中,最後以一場麥斯駕駛大型運油車,逃離猛格幫圍殺的片段作結。這樣的大逃殺結局,重複地在往後的《衝鋒飛車隊續集》、《瘋狂麥斯:憤怒道》、甚至是最新的《芙莉歐莎:瘋狂麥斯傳奇篇章》裡出現。只是每一次的表現形式都有明顯的進化,有更複雜的特技編排或創意。
《衝鋒飛車隊》之後的瘋狂麥斯系列作品,像是喬治米勒不斷地「重奏」一首相似的曲子,這些重奏版本有著不同的主題,但形式都很相似、相同的角色不斷地出現,而戲劇效果一次比一次更加濃烈刺激。可是,《衝鋒飛車隊續集》很明顯是整個系列裡最特殊的作品,它與其他作品不太一樣,暴力程度下降了不少,瘋狂麥斯甚至變成了孩子們的保母,而到了結局,反派竟然放走了麥斯⋯⋯《衝鋒飛車隊續集》不像是瘋狂麥斯系列的續集,它更像《七寶奇謀》(The Goonies,1985)的末日版本。
瘋狂麥斯三部曲,活化了末日動作電影類型、飛車動作類型⋯⋯事實上,它甚至活化了八〇年代初期的美國動作電影市場。這一切都來自於瘋狂的喬治米勒,他編劇所有的瘋狂麥斯電影,同時也是全系列的導演、美術概念、與特技發想者。很難想像,喬治米勒並沒有接受過專業的電影科班教育,也許是澳洲的風土、與父母的漂蕩經歷影響了他,讓他能拍出這麼豪放不羈的動作系列作品⋯⋯但當然別忘了,他對電影的熱愛,才是維繫這個系列,延續至今 45 年而不衰的真正原因。
全文劇照/IMDb
責任編輯/黃曦
核稿編輯/張硯拓
自電影藝術以降,創作者們創造出了雙向的迷宮,無論是推翻過去的自己(或是其他導演)或是向未來下戰帖,創作者們從過去拍到了現在,未來勢必也將繼續拍下去!釀電影的五月專題整理了多部有著前世今生的電影作品,影迷們有幸得以遁入一個又一個電影的宇宙,還沒有加入的你們,快點加入宇宙行列 .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