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05-28|閱讀時間 ‧ 約 24 分鐘

割傷擦傷看過來

在潛水的過程中,最常見到的就是擦傷和割傷了,我幾乎每次下恆春都會帶幾條紀念性傷痕回來,大家也知道海邊的礁岩又粗又利,上岸時筋疲力盡,有時一個不留神,腳上就會被割出血淋淋的傷口,但都不大也不深,所以都是洗澡時才發現,「嘖!怎麼刺刺痛痛的」,這時就需要藥膏來救援,雖然每天下水傷口也不會好就是了.......

傷口清潔步驟:(本篇著重在上藥的部分)

清創(包含消毒)----上藥----包紮

清創(一切都要使用無菌的產品):

非常痛!真的會痛到流眼淚,但是清創其實是傷口照護中最重要的一個步驟,把髒東西去除,才能使傷口吸收進藥膏、復原較快也較美觀

清創請用無菌棉棒,以無菌生理食鹽水沾濕,由內往外,把舊的藥膏、血塊、連同黃色的組織液都清除。記住,用沾濕的棉棒慢慢清洗傷口。

消毒

  • 優碘

具有強大的殺菌效果,預防傷口化膿,針對非乾淨的傷口的初步消毒,但擦上去60s後要用生理食鹽水沖掉,以免色素沈澱以及對新生肉芽的傷害

  • 白藥水

較不易引起疼痛、不會染色,但只針對表面或較為輕微的傷口護理

  • 雙氧水

去除傷口上的血塊,抗菌效果弱

上藥

  • 薄薄一層(厚塗反而會造成傷口不透氣,細菌容易滋生,除非醫生有特別叮囑要厚敷
  • 由內往外上藥(同心圓的方式)

藥膏質地選擇

藥膏多種質地,凝膠、乳膏、軟膏,會依據部位皮膚的厚薄、乾燥潮濕、有無毛髮去做選擇

凝膠(Gel)

含水量多,較清爽,塗擦後吸收,適合用在臉及毛髮部位

乳膏(Cream)

水分比例增加,好推展,適用於皮膚濕潤或流汗部位

軟膏(Onitment)

含油比例高、黏稠度最高,可增加皮膚吸收,適用於無毛髮、乾燥或角質較厚處

小總結:

  1. (清爽)凝膠>乳膏>軟膏(油膩)
  2. (易流汗、無毛處)凝膠>乳膏>軟膏(無毛處)
所以對於腳上、手上的割傷擦傷我大多選擇軟膏的質地

藥膏成分介紹

抗生素(最重要)

補充:常見傷口細菌(鏈球菌、葡萄球菌、大腸菌)

  • Bacitracin:廣效型抗生素(對葡萄球菌、鏈球菌、梭狀芽孢桿菌有效)
  • Neomycin:廣效型抗生素,殺菌作用不受細菌、膿及正常分泌物存在的影響
  • Fusic acid:對葡萄球菌、鏈球菌有效,且藥物滲透性高,可用於無傷口的感染(甲溝炎、毛囊炎)
  • Gentamicin:廣效型抗生素

結論:不管你選哪個外傷藥膏成分,都綽綽有餘,最常見的還是Bacitracin和Neomycin這兩種成分

額外會添加在藥膏裡的成份

  1. 類固醇(不太建議):會延遲傷口癒合
  2. 局部麻醉劑:讓傷口不要太痛
  3. 抗黴菌藥:通常單純割傷是不會需要的(汗蘚、股癬才需要)

好的,現在要來稍微解釋一下為什麼這些東西也會被放在藥膏裡

因為,現代人時常講求藥物要方便快速有效,如果什麼皮膚的症狀都只擦一條藥膏不是很棒嗎??是很方便沒錯,但身為藥師不建議民眾這樣做,最好還是要對症下藥,細菌擦抗生素、黴菌擦抗黴菌、類固醇擦消炎止癢,除了不易造成抗藥性外,也會加快修復速度。不過,如果你是出去旅行的預備藥膏,我倒覺「什麼都有」是個不錯的選擇,挺矛盾的,但就是選擇你所需要

結論:

外傷藥膏是我的隨身行李之一,他對我來說真的太重要了(倒也不是說潛水就會受傷啦~只是很常受傷.......)我自己外傷、止癢、黴菌藥都會各帶一條,除了藥膏之外,第二重要的就是ok蹦,傷口大多在腳底,沒有ok蹦保護,就只能像稻草人一樣跳跳跳,最後,大家也都知道傷口要不碰水才能好的快對吧?但在海邊,哪可能做到呀......所以我的傷口都是回北部才好的(錯誤示範,哈哈)

這邊埋個小伏筆,細菌會從傷口進入對吧?,那在海邊有一種超級恐怖的細菌,是所有「討海人」都不想要遇到的,下篇介紹~~

祝潛安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嗨!我是冠,目前是藥局的藥師,平常有空的時候就會往山、往海裡跑,是位妥妥的野女孩,會想開始寫文章純粹是因為想要把專業結合興趣,記下生活中感動的瞬間
© 2024 vocu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