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05-30|閱讀時間 ‧ 約 25 分鐘

【專訪】演奏是天份,犧牲是一種選擇——鋼琴家鄧泰山


鋼琴家鄧泰山日前在台北國家音樂廳演出,獲得滿堂彩。

鋼琴家鄧泰山日前在台北國家音樂廳演出,獲得滿堂彩。


現正在台灣巡演的鋼琴大師鄧泰山,是首位獲得波蘭蕭邦鋼琴大賽首獎的亞洲鋼琴家,他的生命充滿傳奇,成長過程中曾為了躲避戰火,全家搬到深山居住,當時沒有名琴供他練習,仍練就一身好功夫。他表示,擁有天生對音樂的想法是一種天份,而要成為音樂家,勢必得有比別人更多的犧牲,這是一種選擇,想成為音樂家要先有這樣的認知。


鄧泰山表示,以前的人做學問,可能需要泡在圖書館一整天找資料,現代人只要上網使用Google搜尋,敲敲鍵盤大多能獲得很多資料,兩者很不一樣,「現代人像是身處在一座資訊叢林一樣,不知道該如何選擇和取捨,學音樂時,需要靠老師帶領,判斷什麼是好的演奏、不好的演奏,慢慢地建立觀念,從中走出自己的路。」


愛音樂愛到無法離開音樂的人


音樂之路要走得長久,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鄧泰山表示,「只有真正愛音樂的人,把音樂當作人生的一部分、無法離開音樂的人,能繼續和音樂在一起。選擇以此為職業的人,多是做了很多妥協和犧牲,想走這條路要接受這樣的選擇;選擇犧牲並開心地和音樂待在一起。」


此外,保有專業度也是想走音樂路需要留意的事,鄧泰山幽默表示,「彈得好,人們大多只會記得幾天;彈得不好,大家會一直討論這件事,加上在這個時代資訊傳得很快;我想這也是人性的本質。」

來自藝術家庭的鄧泰山,天生就愛音樂。


越禁止越想越彈鋼琴

鄧泰山出生於1958年,父親是詩人鄧丁雄、母親為越南鋼琴教母蔡氏蓮,他表示,家中的哥哥、姊姊都比他早學音樂,爸媽反而原本沒有要讓他學,「因為他們覺得家裡鬧哄哄的,有點吵,但一般來說,家長越是禁止的事情,小孩就越想要,我就是那樣,我很想學。」


鄧泰山回憶,他最初和鍵盤樂器的回憶,是來自一台玩具鋼琴,「那時我5歲吧,自己在玩具上發現一些旋律和聲音,我覺得很有趣,爸媽也看到這件事了。」鄧泰山表示,當時父母親對他做了一些聽音、和弦、節奏等測試,確認他對音樂的天份,那也是他學習音樂的開端。


有趣的是,鄧泰山在6歲時使用法國音樂教材Méthode Rose,他很喜歡,至今仍能記得樂譜裡面的插圖,如何帶給他想像力,他也會自己塗鴉畫畫,是很難忘的音樂學習過程。



聆聽力是演奏者的關鍵


鄧泰山表示,他無法解釋抽象的音樂風格表現,但他認為,有一副好耳朵,聆聽力是一切的關鍵,「我會聽見想要表現的聲音,聆聽是一種天份和能力,當你聽見了那樣的聲音,你會帶領你的手指,彈出那樣的聲音。」


鄧泰山舉例,他小時候練習的鋼琴狀態很糟,但是他仍能發現音樂的本質,「演奏技術是另外的鍛鍊;學習安排音色要如何呈現,要怎麼樣豐富音樂表現,這是一種能力;我認為一切的關鍵在於聆聽。」


學音樂要多多和別人交流


鄧泰山表示,能浸泡在音樂的環境裡是一件好事,他鼓勵就讀音樂院的學生,不要只關在琴房裡一人練琴,應該多和別人交流,「自己在琴房裡面對音樂很孤獨,如果可以跟兄弟姐妹、同儕一起切磋,可以彈得更好,一切會很不一樣,也會找到彈琴的動機。」


今年,鄧泰山也首度嘗試和他的學生同台演出,參與演出的學生包括首屆盧布爾雅納音樂節國際鋼琴大賽冠軍張凱閔、第33屆⻄班⽛費羅爾國際鋼琴⽐賽冠軍王紫桐、第八屆仙台國際鋼琴大賽冠軍羅加卿、義大利米凱蘭傑利國際鋼琴大賽第二名劉舒涯等。


他特別看重這樣的演出,他表示,這十分特別且重要,也帶有音樂傳承的特質,也讓學生之間可以彼此交流。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內容總結
古典音樂
0
/5
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

誰喜歡布拉姆斯 的其他內容

你可能也想看

發表回應

成為會員 後即可發表留言
© 2024 vocu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