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06-13|閱讀時間 ‧ 約 23 分鐘

大志向與小確幸

    以前的人過的是線性人生,一階階往上爬,追求的是產值,以數字的增加及職位的高升為人生目的;但是現在年輕一代過的是非線性的人生,重視產值,不再追求數字而是重視工作內涵與對自己的意義。

        大人們不要想去開導孩子,因為他們的價值觀跟我們不一樣的時候,是無法改變他們的。但是若大家真想幫助或指導年輕人的話,不是用開導的心態,而是展示更多的可能給他們看。比如說,不要說他們只想開咖啡館是小確幸,沒志氣,而是展示給他們看:「好,你想開咖啡館那很好,我就讓你看到全世界最好的咖啡館是什麼樣子」,然後協助他們了解,為何他們可以做到這樣子。

        不要否定別人的價值觀,而是協助他們把生命活得淋漓盡致,以全部的心力智慧與感情,竭盡所能投入在想要做的事,不管是什麼事,就是一個不虛此行的人生。

        精神科醫師王浩威就曾經提醒,社會在批評小確幸的同時,卻又提倡工匠精神,難道大家看不到這之間的矛盾嗎?備受尊推崇的德國、日本的職人、所謂匠精神,不就是小確幸的極致嗎?

     

       技職教育與匠精神

        台灣社會的觀念慢慢在改變,愈來愈多書念得不錯的小孩,選擇念職業學校,高職已經不再是不愛念書學生的收容所,這一股實做教育的復興,也帶來學校結構性的改變,讓這些技職院校重新加強實作教育。

        家長與學生選擇志願的改變,也來自於工匠精神已成為這個時代的新貴,世界麵包冠軍吳寶春所受到台灣社會的關注,大概是典範的代表了,這種有手做能力的技術人才在知識與學歷迅速貶值的時代,更顯珍貴。

        到底什麼是工匠精神?追求確實,把一件小事做到極致,做到完美,大概是最重要的精神。

        不過在這時代,除了用手之外,還要用眼,要能抬起頭來觀察世界的變化,尋找市場;同時,也要懂得用腦,具備科學知識,有能力運用最新的科學技術。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隨著歲月遞變,我自己還是有些主題想比較有系統地寫,另一方面也知道自己需要外力督促,不然恐怕會沉溺在書本裡,懶得動筆。剛好vocus找我進來寫作,或許對我而言,這是個好機會,可以更有效率地把幾個主題整理出來。
    © 2024 vocu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