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一出世就先哭:黑眼睛跨劇團《走跳人生》舞作演出觀後

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在國家語言整體發展方案的經費補助下,黑眼睛跨劇團策劃的「身體,文學ê所在」以劇場為媒介,朝生態文學、魔幻寫實以及母語詩作的跨域實驗。以台語詩為底本改編為舞蹈的「走跳人生」作為最後的活動,4月20至21日由導演蔡晴丞轉譯台語作家陳明仁的詩作,經營有臉書粉絲專頁「台語文手摺簿仔」的黃郁盛則擔任台語指導,和呂佳芠、陳守玉、蔡柔柔一同在台灣文學基地進行共四次的展演。

從此起彼落的「你聽我講」開始,四位表演者輪流話聲,形成一種有序的銜接感。在開場之後,一條與麻繩類近的「織帶」隨即出現,並貫穿了整部舞作。織帶的原料是紡織纖維,可以是天然也可以是人工的,這樣的性質和語言有著幾分相似──語言作為繩子般的存在,一方面帶有危險而可以傷人,另一方面也存在著各式各樣的可能。在大約四十分鐘的演出當中,作為主要意象的織帶連接了不同景之間的情節,成為了一種「看得見的語言」。如此的視覺呈現配合台、華語的聽覺感官,從「老師說」到「阿母講」再到教練、班長甚至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等都成為發聲者,當中極盡諷刺握有權力的上位者。

在舞作的前半部,純以身體展演的無聲拉扯令人印象深刻,此時的織帶就如同「記憶的束縛」,想要掙脫的同時卻又不時自主地主動套回去,在這層隱喻上復疊加了對「台灣文化」的辯證。不過,織帶在舞作當中的功能並不僅止於此,往後更在各個角色的發聲之間快速轉換,成為數據的折線圖、候選人的揹帶,最後甚至成為一種需要收拾的垃圾。在這些切換迅速的情節之間,有一景模擬了家庭的日常生活:當扮演父母角色的兩位演員開始因瑣事而爭吵,身處於兩人之間的小孩在種種話語當中被反覆拉扯,試圖緩和情勢的努力卻被父母同時大吼「莫吵啦」而結束。這樣的「拉扯」不只停留在修辭層面,更透過了織帶讓語言得以具象地表現,甚至與台文基地現場的空間有所互動(比如將織帶圍繞木質梁柱將其擬人化),使得整體的演出更加生動。

整個演出以台語為主、華語為輔,呈現出雙語交織下的社會網絡。擔任台語指導、出生於彰化員林的黃郁盛分享時表示「本底希望是全台語的戲劇」,但最後有一些折衷:戲劇變為台華雙語的演出方式,肢體工作坊中則邀請大小朋友一起在互動、探索肢體的無限可能。導演蔡晴丞說,自己一開始會覺得台語是家庭、是在地的,但主流的社會都是以華語為主,更不用說教育體制都是以華語為語言。在這樣的情況下,她發現「讀台文」對自己而言是有困難的,但某次聽到陳明仁老師朗讀的台語詩之後受到鼓勵,於是將〈哭kap 笑〉這首詩發想、改編為舞作最後的歌:

人一出世就先哭
毋是愛哭
是咧哭出世做人
 
出世若講是生命的開始
著愛哭到佇時
生命才揣著意義

陳明仁出身農村,曾寫下詩句「台灣人,流浪就是你的名」,和其他台灣人一樣「生性愛流浪」。這樣的改編,除了呈現出陳明仁深厚的生命情感,同時也搭配舞作而成為了新型態的文學轉譯。過往對現代詩的轉譯以趨勢教育基金會、台北詩歌節等深耕已久的「詩劇」為主,這次國家單位和民間劇團合作推出的舞作嘗試,可以說再次拓展了各種跨域創作的可能,期待未來有更豐富多元的發展。


原文刊於《中華日報》副刊專欄「文學院手記」(2024.5.17)

avatar-img
80會員
108內容數
從「文學小屋」、「雙週詩集出版導覽」到「風格與天氣」,轉載林宇軒在各處已公開發表的非文學創作類文章,歡迎自由討論。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林宇軒 的其他內容
訪談結束後,訪談的文章才真正開始:如何將訪綱的問題與訪談的回應統整為結構完整、容易閱讀的文章?一切端看冒險者的能耐。儘管辛苦,但訪談可以親臨現場與心儀的受訪者對話,在這第一手的對話之中,有時還會獲得如「魔導書」般不易獲得的秘辛。
在《詩藝的復興》訪談中,宇翔說他受到詩人布羅茨基(Joseph Brodsky)的詩觀影響而變得「布頭部腦」。開始寫論文以後,我也感覺自己變得「布頭部腦」,只不過我的「布」是社會學家布赫迪厄(Pierre Bourdieu)──時刻不自覺地以場域的角度觀看各類文學作品與活動,省察潛藏於其間的位置關係
有「詩壇教皇」之稱的羅智成與現任林榮三文化基金會執行長的作家蔡素芬,都在近日推出了各自的新詩集。兩本詩集關懷方向雖然不大相同,但都不約而同選擇了後設的角度與近於長詩的書寫方式,在創作意識與完整度上都值得矚目。
寶貴的知識大多在學院之外。十一月中,我與詩人蕭宇翔獲北藝大文跨所提供的流浪雲遊獎學金,前往新加坡進行七日的人文踏查。事先「計畫」日程的「流浪」,此次出行儼然是悖論修辭的身體實踐。
今年三月,「台灣文學家牛津獎」公布第二十七屆得獎者為泰雅族作家Walis Nokan(瓦歷斯.諾幹)。綜覽過往的獲獎者:巫永福、葉石濤、鍾肇政、林亨泰、王昶雄、陳千武、吳晟……無一不是文學史極為重要的作家,而今年的Walis是繼田雅各之後第二位獲獎的原住民作家,對「牛津獎」來說意義非凡。
在「還原歷史」的寫作策略與「創作倫理」的社會責任之間,我們是否只能選擇後者、只能呈現當代的立場而必須全然否決歷史的立場?也許在「倫理」之餘,我們可以留給「創作」更多說話的空間。
訪談結束後,訪談的文章才真正開始:如何將訪綱的問題與訪談的回應統整為結構完整、容易閱讀的文章?一切端看冒險者的能耐。儘管辛苦,但訪談可以親臨現場與心儀的受訪者對話,在這第一手的對話之中,有時還會獲得如「魔導書」般不易獲得的秘辛。
在《詩藝的復興》訪談中,宇翔說他受到詩人布羅茨基(Joseph Brodsky)的詩觀影響而變得「布頭部腦」。開始寫論文以後,我也感覺自己變得「布頭部腦」,只不過我的「布」是社會學家布赫迪厄(Pierre Bourdieu)──時刻不自覺地以場域的角度觀看各類文學作品與活動,省察潛藏於其間的位置關係
有「詩壇教皇」之稱的羅智成與現任林榮三文化基金會執行長的作家蔡素芬,都在近日推出了各自的新詩集。兩本詩集關懷方向雖然不大相同,但都不約而同選擇了後設的角度與近於長詩的書寫方式,在創作意識與完整度上都值得矚目。
寶貴的知識大多在學院之外。十一月中,我與詩人蕭宇翔獲北藝大文跨所提供的流浪雲遊獎學金,前往新加坡進行七日的人文踏查。事先「計畫」日程的「流浪」,此次出行儼然是悖論修辭的身體實踐。
今年三月,「台灣文學家牛津獎」公布第二十七屆得獎者為泰雅族作家Walis Nokan(瓦歷斯.諾幹)。綜覽過往的獲獎者:巫永福、葉石濤、鍾肇政、林亨泰、王昶雄、陳千武、吳晟……無一不是文學史極為重要的作家,而今年的Walis是繼田雅各之後第二位獲獎的原住民作家,對「牛津獎」來說意義非凡。
在「還原歷史」的寫作策略與「創作倫理」的社會責任之間,我們是否只能選擇後者、只能呈現當代的立場而必須全然否決歷史的立場?也許在「倫理」之餘,我們可以留給「創作」更多說話的空間。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跳舞是一趟身體堆積的旅程。 本篇沒有參考任何線上資料,純粹是個人體驗。用於釐清與回顧自己的體驗與想像,在撰寫的過程中延展出沒意識的課題,這就是此篇文的目的。
一個人的個性可以有很多元化的展現。筆跡、用字、語調、穿著……當然跳舞也是其中一種。從一個人的舞蹈可以了解很多事情,雖然不敢說自己精準到可以算命,但從一個人的舞姿可以大概抓出這個人基調。好想知道知城跳起舞來的感覺是怎麼樣的?   「嗯?這麼突然嗎?為什麼?」因為對你有好奇。 「跳完我會跟你說,嘿
Thumbnail
想像一下,你的身體是一塊未經雕琢的璞玉。每一個動作,每一個表情,都是在這塊璞玉上刻畫的痕跡。打破身體的慣性與界限,就像是解開了束縛這塊璞玉的繩索,讓它自由地展現其最美的姿態
Thumbnail
後來想想,其實不只是表演,任何的創作工作似乎都合用。當我們認為情緒要很重的地方,卻是用放鬆的狀態處理時,反而較能帶給觀眾更多細節,並較為從容地選擇並展示創作者在特定情緒下,想要給觀眾看清和感受的部分。
Thumbnail
表演,如同一面魔鏡,映照出人性的真實與虛假。而"本能",則是每個人與生俱來的原始程式,是喚醒直覺力量的鑰匙。在我多年的表演教學生涯中,我深深體會到,真正的學習不僅僅是老師站在講台上滔滔不絕地傳授知識,更重要的是與學員的互動和觀察。
時光揉成一束跳繩 跳過好幾下 不知不覺跨上天空 氣流與血液循環共鳴 飛行與地球自轉協奏 人生又完成了一小片拼圖 總有圓滿那天
Thumbnail
夢想是一個神秘的盡頭 當它的尾巴被夢想的舞者抓住了 一場人生的芭蕾戲碼如風迅速上演 笑容中的淚水化為開啓夢想的鑰匙
Thumbnail
當我靠近、盯著伴時,我聯想到看過的舞蹈片段:舞者模仿動物、模仿海流樹木、模仿大自然、模仿情緒、演出情緒、表達情緒。我覺得我像雙人舞中的一半,透過身體傳達情緒給玩伴,讓她接續著表演,如此輪替、交織,形成一個整體。
聚光燈下,舞者擺動著僵硬的身體,眼中充滿惶恐,淚珠似乎就要奪眶而出,低下頭壓下不安的神情,當再次抬頭,觀眾們的冷淡的眼神已訴說全部。 「抱歉......我不能跟你一起上台」一女孩神情窘迫的絞著手指。
Thumbnail
跳舞是一趟身體堆積的旅程。 本篇沒有參考任何線上資料,純粹是個人體驗。用於釐清與回顧自己的體驗與想像,在撰寫的過程中延展出沒意識的課題,這就是此篇文的目的。
一個人的個性可以有很多元化的展現。筆跡、用字、語調、穿著……當然跳舞也是其中一種。從一個人的舞蹈可以了解很多事情,雖然不敢說自己精準到可以算命,但從一個人的舞姿可以大概抓出這個人基調。好想知道知城跳起舞來的感覺是怎麼樣的?   「嗯?這麼突然嗎?為什麼?」因為對你有好奇。 「跳完我會跟你說,嘿
Thumbnail
想像一下,你的身體是一塊未經雕琢的璞玉。每一個動作,每一個表情,都是在這塊璞玉上刻畫的痕跡。打破身體的慣性與界限,就像是解開了束縛這塊璞玉的繩索,讓它自由地展現其最美的姿態
Thumbnail
後來想想,其實不只是表演,任何的創作工作似乎都合用。當我們認為情緒要很重的地方,卻是用放鬆的狀態處理時,反而較能帶給觀眾更多細節,並較為從容地選擇並展示創作者在特定情緒下,想要給觀眾看清和感受的部分。
Thumbnail
表演,如同一面魔鏡,映照出人性的真實與虛假。而"本能",則是每個人與生俱來的原始程式,是喚醒直覺力量的鑰匙。在我多年的表演教學生涯中,我深深體會到,真正的學習不僅僅是老師站在講台上滔滔不絕地傳授知識,更重要的是與學員的互動和觀察。
時光揉成一束跳繩 跳過好幾下 不知不覺跨上天空 氣流與血液循環共鳴 飛行與地球自轉協奏 人生又完成了一小片拼圖 總有圓滿那天
Thumbnail
夢想是一個神秘的盡頭 當它的尾巴被夢想的舞者抓住了 一場人生的芭蕾戲碼如風迅速上演 笑容中的淚水化為開啓夢想的鑰匙
Thumbnail
當我靠近、盯著伴時,我聯想到看過的舞蹈片段:舞者模仿動物、模仿海流樹木、模仿大自然、模仿情緒、演出情緒、表達情緒。我覺得我像雙人舞中的一半,透過身體傳達情緒給玩伴,讓她接續著表演,如此輪替、交織,形成一個整體。
聚光燈下,舞者擺動著僵硬的身體,眼中充滿惶恐,淚珠似乎就要奪眶而出,低下頭壓下不安的神情,當再次抬頭,觀眾們的冷淡的眼神已訴說全部。 「抱歉......我不能跟你一起上台」一女孩神情窘迫的絞著手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