辨別華美浮誇的宣傳吹噓,
重視投入回報的實際效益。
================================
信言不美,美言不信;
可靠實在的言語並不華美動人,
華美動人的話語並不可靠實在;
知者不博,博者不知;
通盤了解的人並非見多識廣,
見多識廣的人並非通盤了解;
善者不多,多者不善。
能把事情做好的人不求多多益善,
多多益善之人卻不能把事情做好。
聖人無積。
理想的為政者沒有積存不用的。
既以為人,己愈有;
竭盡全力幫助他人,
反倒讓自己擁有更多;
既以予人,己愈多。
竭盡全力給予他人,
反倒讓自己收穫更多。
故天之道,利而不害;
因此自然的方式,
要對所有人有利而不會有人因此受害;
人之道,為而不爭。
人為的干預,
是行事有所成效而不讓他人與己相爭。
================================
信:誠實可靠。
知:明白、了解。
博:廣大、眾多。
善:擅長。
積:累聚。
既:盡、全部。
現實中好聽的話往往並不可靠,而博者雖說見識很廣卻又樣樣通、樣樣鬆,無法像知者般對某一領域通盤了解。善者可以精確掌握數量,需求不用多便能把事情做得很好,反之追求數目上的華美代表著不善於做事。當人們需要專業協助時都希望遇到的是既有誠信、眼光獨到、做事靠譜的行家,實際碰上了反倒覺得這種人說話不好聽還有點帶刺,也不像多有見聞什麼都懂的樣子,更會嫌這樣不好、那樣不行而令人難以放心委託。相比之下,一般人更心儀於樂觀正向、面面俱到與有求必應的殷切說辭,但由於過度誇大、專業不足以及浮濫偏離等原因,其結果往往與預期有著不少落差。
《老子》中的「聖人」既是為政治理方面信、知、善的行家,亦善於辨識各專業領域信、知、善的能人為其所用,而不會被美、博、多的花言巧語所誤導矇騙。在資源運用方面,治理經營與家庭收支的節約儲蓄觀念有所不同,應當強調資源運用效益而非積存金銀成山,畢竟是以社會稅收或股東資金作為財源支撐,若保留用不到的資源還不如返還來的正當,這便是「聖人無積」的道理。
無積並非不積,不積僅是單純地花光經費,而無積著重於尋找有價值的標的並重視投入後的回報。就投資效益層面,需要相關專業能人善士提出深具遠見的策略、規劃切實可行的方案與確保高效可靠的執行,以求最大化符合預期的收益。對於治理經營的全力付出,所得成果能讓眾人更加信賴支持自己;用心得宜的投資建設能給予許多人機會,其收益回報則是讓自己獲取更多資源以供運用。因此「己愈有、己愈多」是重視投資效益下形成的良性迴饋,絕非草草追求數據上的美、博、多可以比擬。
在〈明道.調和〉提過天之道有著內在自然驅力,以參與者自行損其有餘補其不足的方式各自得利,既然大家都能獲利又沒什麼壞處,故能自發支持並維持運作。也就是說「利而不害」乃實現永續經營的必要條件,對於各方得失利害的規劃計算尤為重要,儘可能讓相關人士都能得到好處且將潛藏損害降至最低,因而在基礎工作建置完成後便能自發運行。至於運用外力干預的人之道,譬如暫時性、補貼性及強制性的舉措,除了考量施行效果之外應當評估何以做到「為而不爭」,包括因利益引起的爭奪或者心懷怨懟的抗爭皆屬之。無論利而不害還是為而不爭,皆旨在避免遺留後患,畢竟處理後患花費的成本代價相對於預防顯得過於高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