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06-16|閱讀時間 ‧ 約 25 分鐘

高原建築的美學:俄亞大村的建築智慧

 亞丁轉山完成之後,我們往瀘沽湖的方向出發。路程既長路況又差,但是我們卻因此有機會參觀到非常珍稀的納西古寨俄亞大村。

raw-image

俄亚大村位于四川省凉山彝族自治州木里藏族自治县西南角,我們從亞丁村顛了一路,到達俄亞大村的時候正是午餐時刻,下了車一時還沒有覺得這村落有什麼特別特殊之處,只覺得路旁的柳樹搖曳生姿、依山而建的房舍石牆錯落有致。大家在路旁的納西古寨標示旁拍照留念時,還不知道自己即將走進一片巨大的社會活化石中。


用完餐隨著嚮導走進村落,卻是一趟驚異之旅,我們彷彿走入了迷宮,一個小巷接著一個小巷,一戶人家門口挨著另外一戶人家的屋頂,一間間房舍層層疊疊,弄不清我們走的路徑是通往左鄰的家中還是繞過右舍的牆邊。這些高高低低的石階以及彎彎曲曲的窄巷有些台灣瑞芳九份老街的味道,但是又較九份老街有著更讓人難解的建築設計。我回來以後查了資料方知古寨的建築是世界上最奇特的村落建築之一,素有「納西古城在麗江,納西古寨在俄亞」的美稱。

層層疊疊的房舍


曲折蜿蜒的小巷,人騾都可通行。


俄亞」是納西語,意思為大岩包,因為俄亞大村建在大塊的岩石上,「大村」是因為村落為一個龐大的建築群。其實俄亞大村落隔著龍達河的對岸是平緩的地形,但是村民為什麼要將村落建在這樣狹小而險峻的岩石上,而不建在對岸的平原呢?除了防禦外敵之外,也因為岩石地基較為堅固,不受天災的影響。龍達河左岸為居民區,位處高地,又有巨石阻擋洪水;右岸為糧食生產區,水源充足,形成良田。

龍達河對岸的良田

大村中只有248戶,共1600左右的村民。村莊是明孝宗(1488-1505)至明神宗(1573-1620)期間逐漸發展起來的。房屋外牆是用石塊和河中的卵石砌成,以泥做黏結劑,屋頂是使用白土(一種玄武岩風化土)蓋頂的平頂碉樓。每一家都是三層建築,底樓是牲口,二樓是主居室,三樓是臥房,屋頂曬糧食。最特殊的是相鄰的屋頂經過一根木梯就可到另一家的屋頂,進了一家門就可走進整個古寨,戶戶相連,形成碩大的建築群,遠遠看過去,就好像蜂巢一般,這樣的設計在全世界極為罕見。由於整個村子如同一個龐大的家庭,形成一個不可分割的整體,除了有助團結,也可防盜匪。

蜂巢式的聚落


外牆以石塊和卵石砌成

連著一個木梯就可從小巷進入別人家的樓上

俄亞人信仰東巴教,也是東巴文化的起源地。俄亞納西族如今還在使用的東巴象形文字。東巴文化已1000多年的歷史,主要包括東巴文字、東巴經、東巴繪畫、東巴音樂、東巴舞蹈、東巴法器和各種祭祀儀式等。可惜我們主要的目的地是瀘沽湖,只能走馬看花,無法深入探訪。下面是村前豎立的雕像-東巴神獸大鵬鳥。

東巴文化的神獸─大鵬鳥

由於交通閉塞,騾馬與人的生活息息相關,一般一家有三、四匹騾馬,房屋之間留有可工人畜通行的通道。俄亞馬幫遠近知名,過去各種生活用品、生產物資全都靠人背馬馱運進來。而村中的核桃、花椒等農產品也賴馬幫運出去。我們在小巷中穿行的時候,也數度與騾子錯身而過,那響叮噹的鈴聲和古意盎然的房舍,真讓人有回到過去的不真實感。

利用水力資源的磨坊

2023年底隨社區大學的老師參觀福建客家土樓時,十分驚艷那別出心裁的圓樓建築設計,而和納西古寨的不期而遇後,更是讚嘆先人的智慧,因地制宜,為了避免天災人禍而將建築設計應用得淋漓盡致!無論圓樓還是蜂巢聚落,實用之外也兼顧美學。

來到「四川最美古村鎮」,不免也隨俗拍幾張網美照。

站在後面的小鮮肉是我們的碩士級酒店店長兼司機兼嚮導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這一生,有過很多「可以說嘴說一生」的旅遊經驗,但是很慚愧因為生活總是在忙碌中,不論是參團或是獨行,事前事後都沒對景與人有更深刻的瞭解。為了不辜負我這些年來一些難得的行腳體驗,決定認真的筆記下來,就當作這些經驗帶給我的感動的一項感恩。由於想要認真的連結這些旅遊點的歷史與地理,因此將專題名稱取為「行腳筆記」。
© 2024 vocu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