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06-22|閱讀時間 ‧ 約 29 分鐘

【皮克斯|腦筋急轉彎2 Inside out 2】(1)邁入青春期,情緒不再單純-淺談片中新情緒

先說結論,這部續集,沒有爛

《腦筋急轉彎》大概是我最想看到續集但又最怕看到續集的一部皮克斯動畫了。

  之前我曾在另一篇分享中說過,《腦筋急轉彎》是皮克斯所有作品中最打動我的一部,故事格局並不大,僅僅是描繪每個人都可能經歷過的不順遂時刻,卻能用極度具象化的方式將腦內一連串的情緒失衡解構出來,個人覺得該部作品堪稱心靈層面的工藝品,沒看過的都給我去補!

  也正因他在我心中地位如此之高,我一方面認為作品世界觀的發揮空間無可限量,另一方面卻又擔心他會落入續集「十部中八部爛」的節奏,尤其是看到預告新增了這麼多情緒,已看過太多戰力通膨動漫畫的我,心裡不禁想著:「不會吧...要讓情緒數量通膨增長了嗎」

以下有雷,不想被雷的快跑

  第二集的情緒數量一次來到了九個,難免擔心會出現戲份被分散導致主軸無法聚焦的問題,然而我認為皮克斯其實仍然沿用著第一集的敘事結構;在第一集中,「樂樂(Joy)」跟「憂憂(Sadness)」做為雙主角並互相拉扯抗衡著,故事以樂樂認為憂憂是不需要的情緒,想壓抑憂憂作為起頭,到最後認知到沒有情緒是無用的;而在第二集,兩個情緒的拉扯變成了兩個陣營的拉扯,第二主角由憂憂換成了新情緒「阿焦(Anxiety)」,這次也不再是樂樂排擠別人,而是阿焦反過來將舊情緒們逐出了大腦總部,整部戲仍然是兩個主要情緒對抗並找到平衡的故事

新情緒降臨

  面對數量增長的情緒小人,我很開心皮克斯並沒有選擇去講一個格局更大、事件更多的故事,讓整部片變的太花俏,而是仍然聚焦在萊莉的成長過程,用一個生命中的小事件介紹這些新出場的情緒如何影響萊莉的所作所為。

  本次以萊莉腦內的青春期(Puberty)警示燈亮起,大腦總部即將進行大規模翻修陷入一片混亂做為起始,昭示著萊莉的「那個時期」要來啦!連樂樂他們只是輕觸控制面板就導致預料外的激烈反應,都在表示青春期高度敏感、容易放大自我情緒且常激烈展現的樣貌,我很喜歡電影這段的表現手法,幽默而且傳神(笑)。

新登場情緒-阿焦、阿慕、阿廢、阿羞

  在這一片混亂中登場的四個新情緒阿焦(Anxiety)、阿慕(Envy)、阿廢(Ennui)、阿羞(Embarrassment),對比原始本能情緒樂樂(Joy)、憂憂(Sadness)、怒怒(Anger)、驚驚(Fear)、厭厭(Disgust),代表的是更偏社會化的情緒,他們在青春期階段成長茁壯並且佔領主導地位,因為過於在意外界而壓抑本能情緒,印象中電影裡曾藉阿焦之口說明有些人可能一輩子都是這類情緒做主導。

  但必須說實話,我覺得也許製作團隊是為了避免搶焦問題(分散故事焦點),這集除了阿焦,在其他新情緒的刻畫上我認為都偏扁平,沒有像原始那幾隻情緒這麼有辨識度,如果有番外小短篇,希望可以給他們一些發揮空間增加角色厚度。

  以下簡短表達我對這次新情緒一些很主觀的想法,台灣翻譯的名稱實在太台了😂,比較難體現英文原本的涵義(sar-chasm「嘲諷谷」被翻成「機車谷」我個人不太滿意),所以我取用這些情緒在英文原本的意思做小標。

焦慮(Anxiety)

「我只是想要保護萊莉...」(欸我哭死欸真的)

  本集大主角,其實一開始在預告片看到他,一直覺得有種不討喜之感(可能長得太令人焦慮),但看完電影後,我只想說...「天啊這我」,我曾經在上一篇說過憂憂是我的化身,對不起我收回,阿焦其實更像我😂,我的阿焦一定是那個最常霸佔主控台的情緒,尤其是瘋狂預設悲慘未來這件事,完美呈現了甚麼叫「災難化思考」。

  看完電影我一直在想阿焦驚驚有甚麼不同,兩個看起來一樣神經質一樣注意危險,但我認為差異在「是否會為未來做準備」,驚驚更像是一種狀態,因為外界的環境擔驚受怕瑟瑟發抖;阿焦則動能更強,是源於內在「認為自己不夠好」及「不想被否定」的想法,而必須採取規避或戰勝危險的行動來撫平不安,一個關注危機一個著眼未來化解危機,這兩個情緒的COMBO代表的大概就是人類的「求生本能」(劇中驚驚一直對著樂樂稱讚阿焦,這小細節我很喜歡)。

羨慕(Envy)

  瞧這水汪汪的大眼,眼裡映照的是慾望阿慾望!人在長大過程中會開始跟周圍的人產生比較心態,進而出現羨慕的情緒,有趣的是這種情緒的根源一樣是對自己的不滿及自卑,因為認為自己沒有,才會羨慕別人。但我覺得其實「羨慕好想要」、「討厭不想要」應該都是小小孩就會出現的情緒(不然就不會有甚麼搶玩具戲碼了),所以萊莉顯然是個心靈富足的孩子阿慕才會這麼晚出現

  皮克斯再狠一點將來若再加入一個「忌妒」的情緒或乾脆讓阿慕黑化,那就更寫實了😏(其實主創團隊一開始在製作《腦筋急轉彎》的時候確實有考慮過加入「幸災樂禍」情緒,算是異曲同工)。

尷尬(Embarrassment)

  我一直覺得「阿羞」這個翻譯好像不太符合Embarrassment的意思,叫「小尬」可能更貼一點,因為尷尬的本質其實與羞恥心是有關聯的,而害羞其實更偏向是因為膽小恐懼造成的,我覺得還是有點微妙的差異。

  而羞恥心這種感受,真的是人類的自我成長到開始會在意外界想法後才會長出來的東西,像我在看這部電影的時候隔壁小孩一直大聲跟他媽媽發表他的想法,絲毫不在意那是一個安靜看戲的影廳就是一個很好的佐證😂;另外就我自己的成長經驗,青少年的羞恥心其實也沒那麼成熟,只能說是「有,但不多」的程度,青少年的主旋律還是更偏向表現自我,量產中二黑歷史時期可不是說假的。

倦怠(Ennui)

  出現了一個我不認識的英文單字(學識淺薄請見諒),查了一下是倦怠的意思(而且是念「ㄤwe」不是念「安怒一」),可以理解應該是倦怠→厭世→我就廢的進程,但我一直覺得阿廢在劇中的定位有點令人難以捉摸,到寫文的現在,我依然不確定這位的核心用途是甚麼,從劇中表現看起來很像是某種防衛機制,因為不想被發現自己不夠好而用一種蠻不在乎的態度敷衍過去

  用「倦怠」來形容這種防衛心理其實不太精確,但如果是用倦怠衍生出來的「厭世」、「我就廢」就比較好懂了。大概也是在自己高中的時候,我突然學到只要在別人面前先調侃自己的缺點,就可以減少被別人的評論重傷的機會,我想很多人對這種防衛舉動應該不陌生。

  某種程度上,這種「我就廢」態度依然是源於認為自己不夠好所產生出來的情緒,同樣是源於「我不夠好」,「阿焦」是努力尋找解決辦法的進攻狀態,而「阿廢」是反正我無能為力的防衛狀態,個人覺得這無關好壞,在劇中可以看到他其實還是有調和焦慮的效果,當焦慮已無能為力時,阿廢就會默默飄過來隨便摸一下控制面板,輕飄飄地就把事件帶過去~結果引起了爸媽的焦慮。

所以我最喜歡哪個情緒呢

這位阿嬤無法控制的一直在我的大腦總部碎念

毫無疑問是念舊阿嬤(Nostalgia)。

下回待續

每次看到這種細膩又充滿人性的片總是會讓我想多說一點甚麼,為了避免爆字數就留待下回吧!(希望生的出來...)

圖片來源:Disney Fandom Wiki、IMDb

若喜歡我的文章,請不吝惜給予愛心或拍手^^,行有餘力者也歡迎小額贊助~
對文章有任何想法或指教歡迎於留言區與我交流喔~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充滿內心OS的影劇心得,偏好日劇、歐美劇。
© 2024 vocu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