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工的人

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做工的人》(英語:Workers)是2020年的台灣電視劇集,改編自作家林立青的散文集《做工的人》。由鄭芬芬執導,李銘順、柯叔元、游安順、苗可麗、薛仕凌、曾珮瑜主演,是台灣首部在大型工地實景拍攝的電視劇集。全劇共六集,在2020年5月10日起播出。播出後受到觀眾的歡迎,MyVideo影音播放平台上的全劇觀看次數超過百萬次,達該平台2020年上半年度戲劇類冠軍。電影版於2023年3月31日上映,講述11年前主要角色認識故事。

做工的人

做工的人

劇情介紹:

出身鐵工家庭的中年鐵工阿祈(李銘順飾)、板模包商昌哥(游安順飾)、怪手駕駛阿全(薛仕凌飾)是工地裡的「噗嚨共」三人組,三人成天懷抱著各種各樣發財夢,但卻都弄巧成拙。阿祈曾賣過保健食品、投資夾娃娃機,全都失敗收場,因此和妻子美鳳(曾珮瑜飾)屢起爭執。昌哥和妻子昌嫂(苗可麗飾)、女兒如蕙(林葦妮飾)一家三口生活和樂,只是住處受到社區自主更新影響,被迫搬家。沒有房子住的阿全以車為家,一直夢想能與從事檳榔西施的「女神」露露(孟耿如飾)交往,但他屢逢衰事、賺少賠多,也沒能達成願望。阿祈的弟弟阿欽(柯叔元飾)年輕時因為鐵工家庭背景而失戀,之後便自甘墮落,直到才浪子回頭並和哥哥一起從事鐵工。他暗中吸食毒品,藉此獲得更充沛的精力,拚命工作攢錢,長年資助哥哥家中的經濟,最終賠上自己健康。他雖然擁有精湛的技術,但沉默寡言,不善交友,在工地屢屢與人起衝突,而在毒癮發作後,狀況更為嚴重。

一日,工地發生坍塌意外,讓承包商蜆仔(鄭志偉飾)重傷送醫,由於三人手頭都很緊,昌嫂便先墊了醫藥費。阿祈在四面佛寺旁用餐時靈機一動,想買神像、開宮廟後收香油錢,他邀朋友和弟弟阿欽(柯叔元飾)入股,並找到一位泰國高僧願意出售佛像,但是他卻遭到詐騙。損失慘重的他們並未氣餒,在工地抓到並買下一隻小鱷魚,想養大後做成鱷魚皮包,豈料鱷魚意外摔死。他們還買樂透、做資源回收、拿挖到的甕上直播節目鑑價,阿祈甚至將臥病老父留下的土地也抵押了,卻都無法讓他們發大財。

阿祈和阿欽兄弟倆的父親逝世之後,阿祈的兒子小傑(曾敬驊飾)中了發票特獎,新台幣兩百萬元,這對家中並不寬裕的經濟可謂不小的幫助,但阿祈想到在蜆仔逝世之後,他的遺孀必須一面躲債、一面照護有唐氏症的兒子,阿祈便暗中將發票給了蜆仔的妻子,再謊稱自己弄丟發票,因此與妻子大吵一架。

因長年的鐵工生涯,阿祈的兩眼昏花、行動不便,體力也逐漸無法負荷。某日,他在修繕鐵皮屋時不慎失足墜樓,送醫後得知自己已經中風。阿祈發現自己步上父親的餘生,他知道久病只會危害妻兒,而自己唯有死,才能不拖累他們。早已發現阿欽吸毒的阿祈,哭著要阿欽給自己打一針。阿欽失去了對生命的盼望,他在送哥哥上路後,也為自己準備了一針。

在兩人死後,美鳳才得知丈夫拿兩百萬資助蜆仔老婆的義舉,並感到後悔不已。之後,小傑開設了一間「祈欽鐵工廠」,與前來探望的女友小玉(項婕如飾)相視而笑。


※資料來自維基百科,圖片來自網路搜尋。

avatar-img
134會員
939內容數
曾為【來去音樂網】、【YAMAHA管樂雜誌】、【中華管樂網風之聲管樂雜誌】的業餘音樂專欄作家。興趣是音樂和文學創作。請多指教! 這裡主要是存放一些小說、散文小品及心情日記,也有跟音樂、管樂相關的文章。有興趣的朋友,不妨看看嚕!謝絕所有廣告性的留言與回應。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彼得的自由國度 的其他內容
《偵探伽利略》是日本作家東野圭吾的短篇推理小說集,也是「伽利略系列」的第一本小說。1998年5月30日於文藝春秋出版,2002年發行文春文庫版。 東野圭吾,日本推理小說作家。
Blue ridge saga (藍色山脈) /James Swearingen 這首管樂的名曲主要是描寫大自然的雄壯景色。 
《費馬的料理》(日語:フェルマーの料理),改編自日本漫畫家小林有吾創作的料理漫畫。由高橋文哉及志尊淳雙主演。放棄成為數學家後,北田岳頓失人生方向,明星主廚朝倉海把他帶進自己的餐廳,讓他看見能夠探索學習的全新世界。
A Legend from Yao (傜的傳奇) / 劉鐵山、茅沅   Arr. 葉樹涵 〈傜的傳奇〉為臺灣小號演奏家葉樹涵的編曲作品,原曲為中國作曲家劉鐵山、茅沅於1952年創作的管弦樂作品〈傜族舞曲〉,樂曲描寫傜族人們能歌善舞的特色。
「30天歌單挑戰」最終回。
接續「30天歌單挑戰」。
《偵探伽利略》是日本作家東野圭吾的短篇推理小說集,也是「伽利略系列」的第一本小說。1998年5月30日於文藝春秋出版,2002年發行文春文庫版。 東野圭吾,日本推理小說作家。
Blue ridge saga (藍色山脈) /James Swearingen 這首管樂的名曲主要是描寫大自然的雄壯景色。 
《費馬的料理》(日語:フェルマーの料理),改編自日本漫畫家小林有吾創作的料理漫畫。由高橋文哉及志尊淳雙主演。放棄成為數學家後,北田岳頓失人生方向,明星主廚朝倉海把他帶進自己的餐廳,讓他看見能夠探索學習的全新世界。
A Legend from Yao (傜的傳奇) / 劉鐵山、茅沅   Arr. 葉樹涵 〈傜的傳奇〉為臺灣小號演奏家葉樹涵的編曲作品,原曲為中國作曲家劉鐵山、茅沅於1952年創作的管弦樂作品〈傜族舞曲〉,樂曲描寫傜族人們能歌善舞的特色。
「30天歌單挑戰」最終回。
接續「30天歌單挑戰」。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金華街的一月八日》於2022年榮幸收錄在《劇透:北藝大學生劇本創作集I》中,但其實這部劇本早在2020年以前便已完成,寫於疫情肆虐前的某一年。 這是一齣雙人獨幕劇,劇情聚焦於一名因傷退休的教師與其所雇用的裸體清潔人員之間,約莫一小時內的互動細節。沒錯,劇情充滿隱喻,而畫面畫面也蘊含富有意圖的
Thumbnail
“上班只是一場戲,大家因為貧窮來相聚。”這句話雖然簡短,卻道出了許多人對現代工作的真實感受。在繁忙的城市生活中,為了生計,我們每天奔波於辦公室和家之間,扮演著不同的角色。這句話反映了人們對工作的複雜情感,以及對現實生活的無奈。 工作的戲劇性 工作常被比喻為一場戲劇,因為在工作中,我們經常
Thumbnail
勞動節後一天。 星期4下午,午睡起來後,買了冰燕麥拿鐵,開始工作。 因為要做國文的投影片, 再加上多元應用的投影片。事真多。 然後,做著做著,竟然一整個下午就過去了! 也太花時間!怎麼做一做,天就黑了! 好好的一個下午,本來以為,投影片做完, 還可以看一下書的。
Thumbnail
在大疫之後,所有人的生活都受到影響,全球趨勢的轉變更讓這個議題有了更多的可能性,跟著獨立記者簡永達所著的《移工築起的地下社會:跨國勞動在臺灣》,讀者也將了解台灣社會與移工間的關係,或許正在處於黃金交叉的關鍵期。
Thumbnail
非虛構寫作有的時候讀起來特別沉重,同鄉的這本著作描述的是多數東南亞移工在臺灣的處境,熟悉的一廣,或說東協廣場發生的故事,雖然就在生活周遭,但實話說來並不熟悉,但因為讀了這本書有了進一步的認識。 臺中移工聚集的地點非一廣莫屬,想年輕時候還曾經到那裏瞎買一些流行商品,如今成了移工的集散地。作者為了打入
Thumbnail
《我工作故我在》是一部以探討工作為主題的紀錄影集,它以現代社會的樣貌將影片分類成四個階段,從基層服務業與公司人員、到中層主管和小公司管理者、大公司老闆或總經理職務、一直到最後跨國企業或是多公司的總執行長等四個層面去探討工作對每個位階或階段的人的想法與看法,來想像未來人類的工作基礎,與可改善之處。
Thumbnail
  本劇經同名原著改編後,更加深理解了做工的人的工地環境(取景自位於台南正在興建中的29層樓建物)、工地食物鏈(環保局>工地主任>承包商=工頭=包頭>大師>小工>臨時工)、工種(噗嚨共三人組:鐵工阿祈、模板工阿昌和怪手司機阿全)、工地術語(「上手」:氧氣乙炔、「外事仔」:下班兼差、「41仔」
在大陸沿海地帶有很多內地來員工,以廠為家。 過年或十月黃金週時期,在工業區就會看到很多拖著行李箱或背著大包包的新‘游牧民族’,逐下一個新的工作而去。 很多文職員工週末放假還是留在公司,並不是加班也沒有工作要做,只為了能有台免費電腦能上網。
Thumbnail
昨晚在YouTube看到一部紀錄片「如此打工30年」,11分鐘的影片,沒有主持人,沒有旁白,掌鏡人靜靜的跟拍著中國農工搶工的一天。作者反思自己對於大陸人的偏見,從家族的故事到親身的遭遇,發覺自己其實和那些所謂的不好的人沒有什麼不同,最後得到的結論是人本來就是相同的。
Thumbnail
難道真是做工的命。
Thumbnail
《金華街的一月八日》於2022年榮幸收錄在《劇透:北藝大學生劇本創作集I》中,但其實這部劇本早在2020年以前便已完成,寫於疫情肆虐前的某一年。 這是一齣雙人獨幕劇,劇情聚焦於一名因傷退休的教師與其所雇用的裸體清潔人員之間,約莫一小時內的互動細節。沒錯,劇情充滿隱喻,而畫面畫面也蘊含富有意圖的
Thumbnail
“上班只是一場戲,大家因為貧窮來相聚。”這句話雖然簡短,卻道出了許多人對現代工作的真實感受。在繁忙的城市生活中,為了生計,我們每天奔波於辦公室和家之間,扮演著不同的角色。這句話反映了人們對工作的複雜情感,以及對現實生活的無奈。 工作的戲劇性 工作常被比喻為一場戲劇,因為在工作中,我們經常
Thumbnail
勞動節後一天。 星期4下午,午睡起來後,買了冰燕麥拿鐵,開始工作。 因為要做國文的投影片, 再加上多元應用的投影片。事真多。 然後,做著做著,竟然一整個下午就過去了! 也太花時間!怎麼做一做,天就黑了! 好好的一個下午,本來以為,投影片做完, 還可以看一下書的。
Thumbnail
在大疫之後,所有人的生活都受到影響,全球趨勢的轉變更讓這個議題有了更多的可能性,跟著獨立記者簡永達所著的《移工築起的地下社會:跨國勞動在臺灣》,讀者也將了解台灣社會與移工間的關係,或許正在處於黃金交叉的關鍵期。
Thumbnail
非虛構寫作有的時候讀起來特別沉重,同鄉的這本著作描述的是多數東南亞移工在臺灣的處境,熟悉的一廣,或說東協廣場發生的故事,雖然就在生活周遭,但實話說來並不熟悉,但因為讀了這本書有了進一步的認識。 臺中移工聚集的地點非一廣莫屬,想年輕時候還曾經到那裏瞎買一些流行商品,如今成了移工的集散地。作者為了打入
Thumbnail
《我工作故我在》是一部以探討工作為主題的紀錄影集,它以現代社會的樣貌將影片分類成四個階段,從基層服務業與公司人員、到中層主管和小公司管理者、大公司老闆或總經理職務、一直到最後跨國企業或是多公司的總執行長等四個層面去探討工作對每個位階或階段的人的想法與看法,來想像未來人類的工作基礎,與可改善之處。
Thumbnail
  本劇經同名原著改編後,更加深理解了做工的人的工地環境(取景自位於台南正在興建中的29層樓建物)、工地食物鏈(環保局>工地主任>承包商=工頭=包頭>大師>小工>臨時工)、工種(噗嚨共三人組:鐵工阿祈、模板工阿昌和怪手司機阿全)、工地術語(「上手」:氧氣乙炔、「外事仔」:下班兼差、「41仔」
在大陸沿海地帶有很多內地來員工,以廠為家。 過年或十月黃金週時期,在工業區就會看到很多拖著行李箱或背著大包包的新‘游牧民族’,逐下一個新的工作而去。 很多文職員工週末放假還是留在公司,並不是加班也沒有工作要做,只為了能有台免費電腦能上網。
Thumbnail
昨晚在YouTube看到一部紀錄片「如此打工30年」,11分鐘的影片,沒有主持人,沒有旁白,掌鏡人靜靜的跟拍著中國農工搶工的一天。作者反思自己對於大陸人的偏見,從家族的故事到親身的遭遇,發覺自己其實和那些所謂的不好的人沒有什麼不同,最後得到的結論是人本來就是相同的。
Thumbnail
難道真是做工的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