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06-27|閱讀時間 ‧ 約 27 分鐘

再讀《白日夢冒險王》:尋找夢想之前,先認識自己

選這張當首圖是因為,我拍下時一直覺得很像《白日夢冒險王》在冰島時的場景。

選這張當首圖是因為,我拍下時一直覺得很像《白日夢冒險王》在冰島時的場景。

《白日夢冒險王》在Disney+上架了好一陣子,我直到最近才抽了個空看完。

這不是我第一次看,也不會是最後一次。其實我每年都要複習一遍,跟《海角七號》一樣。有些電影、或書、或地方,總是值得一讀再讀,每次也會隨著不同境遇而有新的體悟。

「鼓起勇氣踏出那一步、追尋夢想」作為《白日夢冒險王》這部電影的註解,已是老生常談,這次想聊點別的:關於主角終於找到攝影師時說的那句名言的意思。


這是我自己設的電影原聲帶,歡迎搭配服用本文。


再讀《白日夢冒險王》:相機代表的不只是分心,還代表世俗眼光

《白日夢冒險王》講述的是一個在《生活雜誌(LIFE)》兢兢業業上班、總是做著白日夢卻不敢踏出改變第一步的上班族華特米堤,面臨數位轉型的裁員危機時卻弄丟了攝影師給的25號底片——一個要當最後一期雜誌封面的底片,所以踏上了旅途去尋找攝影師、也尋找真正的自我的故事。

Sometimes I don’t. If I like a moment, I mean, ME, personally, I don’t like to have the distraction of the camera. I just want to stay…in it.
(有時候我不會。如果我喜歡一個時刻,我的意思是,我個人真的很喜歡的話,我不會讓相機干擾我。我只想享受當下。)

華特米堤終於找到攝影師時,這位攝影師正為了拍攝雪貂兒靜靜等待,終於等到時,卻沒按下快門,這引起了華特米堤的疑惑,而攝影師的回答就是如此。

“Sometimes I don’t. If I like a moment, I mean, ME, personally. I don’t like to have the distraction of the camera. I just want to stay…in it.”

以前看《白日夢冒險王》時,總覺得這句話就是在說我們應該要學會享受當下,而不是被外物干擾。這也是真的,我總會說:我看到的總比相片還多。那些更美麗的,常常是相機沒有拍下的。當我們專注於手機或相機的畫面,你還會記得周遭發生了什麼嗎?

不過今年再讀一次後的體悟則是:相機代表的不只是分心,還代表世俗眼光

這部電影總能刺激大家追尋夢想、實踐自我、做出改變,但是改變、自我、夢想這些東西,真正的本質還是在自己的內心是怎麼想的、必須清楚知道自己到底要什麼,而不是為了外在的光纖亮麗或迎合世俗標準。


那些以前沒想過的細節,都在提醒這個道理

再次細讀《白日夢冒險王》,注意到了許多細節,也許也是暗示著這個道理。

首先是青少年時期的照片。青少年時期的華特米堤,留著龐克頭、玩滑板,還當過背包客,彷彿年輕時無所畏懼又充滿好奇心的我們;而電影中成年的華特米堤對滑板仍然是駕輕就熟,甚至當成了自己在冰島的交通工具。電影中的滑板象徵著華特米堤內心的熱忱,華特米堤則是在一次次嘗試中才接納了童年時的自己。

華特米堤在冰島溜滑板。

第二個則是華特米堤在電影末段被問到了是否還常常做白日夢,華特米堤回答:「最近比較少了。」或許這句話的背後是指,歷經了各種冒險後,現在的自己已經實踐了過去的種種白日夢:我已經敢於活出自我、活成我想要的樣子,不必再靠不切實際的幻想。

第三個則是當華特米堤歷經跟鯊魚搏鬥、衝出火山灰、爬上喜馬拉雅後,終於能在社交網站上的「做過最酷的一件事」中填上些什麼時,他卻只是默默地告訴社交網站經營者,他想刪除這個帳號。這體現了華特米堤的轉變,他不再在意網路上需要哪些標籤才能代表自己,而是專注於當下的自己正在成就些什麼,無需特別跟人道明。

第四個可能有點牽強,但我還是得說說,畢竟電影中唯一討人厭的過渡期經理鬍子哥亞當史考特,我很想讓他無厘頭的鬍子有個版面。

亞當史考特的鬍子真的吸睛。

當《生活雜誌》被併購並決定轉往線上時,整個公司人心惶惶,過渡期經理的態度有點像是「我不在乎你們過去做得如何,現在是時候向前走了」。當華特米堤終於拿著25號底片回到公司時,他說:「這些人辛辛苦苦才打造了這本雜誌,他們都相信公司的座右銘。」我想這裡想暗示的是:好的成果來自於內在的信念與努力,而不只是表面上大刀闊斧的搬動就能另創高峰。


一定要靠旅行找到自我嗎?其實我們不必刻意成為某個樣子

但這時候卻有個關鍵的問題需要聊聊:改變一定需要從旅行開始嗎?

無論什麼電影、書,或者是某些人的故事,似乎都是從旅行開始改變或找到自我的。當然,我說這話好像沒什麼說服力,因為我也是很愛旅行的人,但也正因為我本來就愛旅行,每趟旅行我都知道自己想去看什麼、體驗什麼、學習什麼,所以還是應證了「我們該認識自己」的這個領悟。

也許只是一場音樂會、一場沒有試過的體驗活動、一本書、一次對話,都可能是我們改變的起點。找到適合自己的方法,而非追隨大眾的風潮,學會用心體會,找到真實的自己和屬於你的節奏,這才是最重要的,就好像電影中女主自始至終都不知道華特米堤在海中跟鯊魚打架、躲過火山爆發、爬上喜馬拉雅——因為華特米堤已經知道,展現真實自我,而不是擁有華麗外在——吸引女主的是男主本身的才華:滑板與底片。

這邊再拿前面攝影師的那句名言呼應一次, just want to stay…in it,這個in it,其實更像是要你學會看看自己的內心世界(look inside)。當我們學會看內在的美麗與真誠後,才能發現更多生活(LIFE)中不為人知的故事。

你的25號底片是什麼呢?

什麼是你的25號底片?去找到它吧。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內容總結
白日夢冒險王
5
/5
© 2024 vocu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