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06-29|閱讀時間 ‧ 約 27 分鐘

定義反派和支線:影響故事發展的重要元素

本篇一半講反派,一半講主角支線,因為這兩者彼此依賴,缺一不可

我個人以幾條規則去界定反派:

為什麼要講反派?因為看某些作品中的反派有時負擔了太多責任,難免顯得嬌揉做作,尤其前期出現是以夥伴身分出現,後期又要變成大反派與主角一決生死,偏偏觀眾早在該角色出現時,已經預判他將可能成為反派,這使得故事在答案揭曉後顯得低智。所以我想幫助定義反派,協助反派發揮更明確的功能與價值,希望能對各位有所助益。


反派的定義:

  • 人、事、物、時間、空間、思維都可以是反派。
  • 反派必須帶來主角改變的契機。
  • 只要阻礙主角前進路線的角色,不論善意或惡意,都是反派。
  • 反派只能存在於主角的前進路線上。
  • 若反派與主角的最終目的一致,反派也是夥伴。
  • 不帶來改變,只負責妨礙破壞干擾,不是反派,請叫做跑龍套。


我對主角的支線有自己的定義,稱之為前進路線。

什麼是前進路線?

大多數人稱之為支線,我在文章尾放上chatgpt整理過的支線說明

我個人將之進行收斂,只以主角為準,其餘不做思量,切割太過籠統或過多的含意,從新再定義,所以稱為前進路線。

  • 前進路線:是主角,為了達到"最終目的"所做的具體行動——稱之為前進路線。前進路線必須包含要完成"眼前目標",必須採取的"可視行為"。

前進路線不講角色心態思維(角色心態思維請參照之前的文章——關於套路),只鋪排能讓觀眾眼睛看的到,主角們如何成功達到最終目的。

邏輯上可以存在無限多條前進路線,取決於故事的長度。以電影為例,通常為90到120分鐘,請自行斟酌並建議拆片理解。


  • 最終目的:可以視為故事的核心,通常用一句話來概括。必須包含一個目標以及對目標做什麼;最終目的不包含主角或是委託人的利益與層次需求。主角自己立下或是由委託人給予的都行,如果最終目的設立的好,故事可以說剛剛開始已經60分。


舉例:

捍衛任務的最終目的:殺掉——殺我狗的人;利益是主角報仇雪恨

全面啟動的最終目的:置換——一個人(費雪)的念頭;利益是齊藤企業不會倒閉

捍衛戰士2的最終目的:炸毀——敵國軍事設施;利益是美國的安全

年底要推出的美國節慶電影紅色一號的最終目的:拯救——聖誕老人;還沒上映不知道

我只是個計程車司機的最終目的:揭露——真相;利益是記者的天職(這點我個人認為薄弱)


我會在下篇做最終目的的詳述


  • 眼前目標:為了達到最終目的而產生,可能是克服阻礙、新增計畫、鍛鍊身心、排除冗餘、解決龍套等等。


  • 可視行為:指觀眾在畫面中看到主角為完成眼前目標所做的具體行動。
  1. 為什麼要加上"可視"呢?因為你不應該讓主角離開畫面。
  2. "行為"的意思是,請讓主角動起來,不是待在定點碎念呢喃,讓主角的行為只看畫面如同默劇也能理解。
  3. 可以說在故事編排時你只應該想著主角,不管前進路線有什麼阻礙,你也只能動用主角去解決,如此就產生了劇情的推進,直到最終目的。接著再去思考否生產配角去取代某些位置。


以下為結合反派與眼前目標的線性邏輯思維,建議從最終目的倒推。

線性關係範例:

編劇思維:

結局 → 委託人與主角獲得利益 → 完成最終目的 → (完成眼前目標 → 可視行為 → 產生眼前目標 → 遭遇反派) → 最終目的 → 主角接受他人委託或是遭遇事件後主角自己產生 → 主角


觀眾看到:

主角 → 主角接受他人委託或是遭遇事件後主角自己產生 → 最終目的 → (遭遇反派 → 產生眼前目標 → 可視行為 → 完成眼前目標) → 完成最終目的 → 委託人與主角獲得利益 → 結局


請各位使用鉗形思維,逆行思考故事如何組成,順行感受故事是否吸引人。


  • 遭遇反派、產生眼前目標、可視行為、完成眼前目標的組合,視之為一條完整支線
  • 建議配角的登場以遭遇反派為切入點,進場即帶來眼前目標,逼迫主角以可視行為進行改變或解決問題,然後完成眼前目標,劇情推進。
  • 支線是故事一大看點,若是以電影劇本來看,你最好準備至少三組,第一組會在1-6到1-10,第二組會在2-1到2-6,第三組會在3-1到3-6。建議配合拆片表服用
  • 無論幾條(電影至少三條,文字作品N+1都可能)都是為了完成最終目的而產生,越後面的支線越重要,如果要安排成前面為子支線,後面的為母支線也可以,甚至這樣安排更好。
  • 故事的訊息疊加以後者為重,後面出現的訊息會覆蓋掉前面,我個人習慣事件或是故事以疊加態去思考,而主角的成長弧線或錯誤以剝洋蔥的層層揭露方式去思考。


以上供各位參考。




以下是chatgpt整理出來的何謂支線

支線(Subplot)

支線的作用

豐富故事內容:支線可以增加故事的層次感和多樣性,使觀眾對故事的世界有更全面的了解。

加深角色刻畫:支線通常聚焦於次要角色或主角的次要動機,有助於塑造更立體、更複雜的角色。

增加情節複雜性:支線可以引入新的衝突和障礙,增加故事的張力和吸引力。

提供情感體驗:支線可以通過不同的情感線索,如愛情、友情、家庭等,提供多樣的情感體驗。

支線的類型

角色支線:圍繞次要角色的情節,展示他們的背景、動機和發展。

情感支線:探索主角或次要角色的情感關係,如愛情、友情、家庭等。

情節支線:引入與主線故事相關但獨立發展的情節,通常會對主線故事產生影響。

主題支線:圍繞特定主題展開,增強故事的主題深度和思想性。

支線的構建

關聯性:支線應與主線故事有一定的關聯,既可以相互補充,也可以在關鍵時刻相交。

獨立性:支線應有自己的起承轉合,能夠獨立展開並發展出完整的情節。

平衡性:支線的篇幅和重要性應與主線保持平衡,不應喧賓奪主或過於分散觀眾的注意力。

推進主線:支線應在某種程度上推動主線故事的發展,或對主角產生重要影響。

支線的示例

角色支線:在《哈利波特》系列中,羅恩·韋斯萊和赫敏·格蘭傑的個人成長和情感發展都是重要的角色支線。

情感支線:在《鐵達尼號》中,傑克和露絲的愛情故事是主線,但露絲與母親的關係、卡爾的追求等都是重要的情感支線。

情節支線:在《權力遊戲》中,多個家族的權力鬥爭、角色的成長和冒險都是相互交織的支線情節。

主題支線:在《蝙蝠俠:黑暗騎士》中,蝙蝠俠與小丑的對抗不僅是情節主線,同時還圍繞正義與混亂的主題展開多條支線。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 2024 vocu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