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於 2024/07/16閱讀時間約 5 分鐘

移工是缺工的解方?

raw-image



全台大缺工


就算阿姨不懂大數據,也可以確定「缺工」已成了新聞熱搜關鍵字,而且對你我的生活影響到了不容忽視的程度。


像是不少餐飲業者開出四萬五萬的薪水仍舊乏人問津,某些小店不得不縮短營業時間;去年台中公車司機荒,導致原本通勤上學的學生族得犧牲睡眠時間趕公車、或附近鄰居親戚騎車載人應急;又或是飯店請不到人,只能請現職員工身兼多職(但不見得有加班費),有些業者只能關閉部分樓層因應。


餐廳請不到人,總還有別家麵攤果腹,再不濟還能回家練練廚藝;飯店關房,好歹還有自營民宿、或是借住當地親友家等其他選項。但同樣的狀況發生在醫院呢?


看似不相關的產業別,近期醫院的關床危機的原因卻和上面幾個例子大同小異:不正是大家朗朗上口的低薪、休息時間不足、部分「奧客」不尊重從業人員的惡果?


如果不是這股缺工浪潮開始衝擊食衣住行育樂(甚至是攸關生死的醫療),政府也不會貿然把開放印度移工納入補充人力的選項?



那航空業應該沒有缺工問題了吧?


別家怎麼樣我不清楚,阿姨也沒任職敝司管理單位沒能掌握實際人力流動狀態。不過以上禮拜回公司參加年度複(大)訓(考)中場休息的空檔,和幾個共事過幾趟航班的同事談話的內容竟是轉職、投履歷的消息,也就是正走在離職的路上,而且人數還超過一隻手的情況來看,接下來的招募能否滿足線上人力缺口?恐怕難說。


出國人數屢創新高,大概讓不少人忘記新冠疫情那些年對航空業造成的劇烈衝擊:從業人員被迫休無薪假或被迫離職,經驗豐富的一線員工另覓跑道。以至於航空業復甦,被當成免洗筷的員工部分不願重回老本行。


其實今年友航、敝司都持續招募空勤組員,有趣的是新聞不像以往大肆報導。或許是出國便利性大大增加,不當空服一樣有機會實現環遊世界的夢想;也可能是不少業界人士樂於分享航空界工作甘苦,看到超乎想像的工作量嚇到打消念頭?


阿姨相信的則是這個版本:比組員待遇更好、工時更少的開源方法變多了,新世代不必再為了五斗米把腰折到椎間盤突出?


和餐飲、飯店從業人員相比名目所得確實多得有感,可惜工時長、工作壓力大,需要應付各種突發情況、永遠無法校正回歸和台灣同步的時差,這對從業人員的身心健康造成了很大的負擔,航空業的光環也不像早年那樣閃閃發光。


在台灣請不到願意無條件配合排班、面對顧客罵不還口還要撐起笑臉迎人、刻苦耐勞的勞工朋友,如何服務班班爆滿的出遊潮?說穿了也了無新意,就是引進外籍勞工。


阿姨沒認真搜尋空服員外籍人士的比例是不是和一般服務業一樣不能超過多少百分比?只發現和五官深邃的同事共事的頻率愈來愈高,甚至某些國人高上座率的港澳、歐陸團客航班只有自己會講國語。要不是降落前一首首台灣民謠,真的會弄不清楚自己是不是還在國籍航空做事?


阿姨私心稍稍偏向積極主動、不用一個口令一個動作的外籍同事合作。可惜再怎麼熱情笑容再怎麼燦爛面對「非我族類」(抱歉想不到更貼切婉轉的說法了),在獨鍾台灣味的長輩、異鄉遊子眼裡好像還是差了那麼一點?


微笑世界共通的語言,但是不能拿來溝通。


面對殷殷期盼家鄉味的貴賓,碰上整架飛機幾乎不諳中文的空服員,身為乘客的您會怎麼做?


是拍桌怒吼「你們每次發餐都從前面發,我們坐後面的就這麼倒霉沒得選啊?我就是要吃飯!然後不會講台語就算了,國語也不會?什麼服務嘛!XXX!」


還是對著不管重設幾次還是黑屏的電視重拳伺候,惡狠狠瞪著雙手奉上賠償禮券的空服員:「這張廢紙有什麼用?我看你們商務艙明明還有空位,就不能大氣點讓我過去坐嗎?還有不要再讓那位黑皮膚的阿兜仔跟我講話了!不管說中文還是講英文一件毛毯都要不到,你們是這樣訓練員工的嗎?」


還有一次阿姨難得待在人少少的商務艙服務,乘客也早早就用餐完畢。但是隔著一條簾子後的客艙仍像往常一樣座無虛席,加上語言隔閡(當天經濟艙幾乎是外籍同事),餐車移動速度異常緩慢。


為了讓後排乘客不要等太久,當趟座艙長把商務艙組員拆成AB兩組,A組先去後方支援,B組盡快用完餐再把A組換回來休息。


通常這種情況,B組組員都會發揮同事愛,大口灌水大口吃肉,確定肚子沒空著就會盡快和A組換手,至少讓所有人都吃到東西這樣。可不巧當天換了新菜單,外站餐點實在太美味了,被分到B組的阿姨和其他同事忍不住從前菜到甜點把每道菜都吃了個遍。


等到肚皮快被撐破了時針也差不多走了半圈,眾人才發現狀況不妙:慘了我們也吃太久了,要趕快去後面支援才行。


一拉開簾子換我們傻了眼:同事拖著一左一右各一台空的餐車才準備開始收餐。往頭兩三排貴賓的桌面看去,除了底朝天的餐盤、一桌至少三個空紙杯,還有些咖啡杯裡留著半杯以上的黑色液體,此時距離飛機起飛早已超過三個半小時。



當然,不是每趟都這麼可怕,大部分貴賓還是會耐心等待我們的服務。只是每當又「挨罵」、或飛行特別辛苦的時候,總是不免質疑「相互尊重」不過是政治正確的話語罷了,「花錢是老大」才是真理。難怪愈來愈多人不願意做服務業。


看著不分國內外請客人掃碼點餐、付款日漸普遍,以及部分大城日漸增加的送餐機器人,也許不久的將來AI高科技真能取代空服員的所有工作。可惜狹窄的機艙暫時容不下機器人為您送餐收餐、也還沒開發讓您用一指神功自助點餐的系統。那麼,在無接觸、全自助設備到位前,能否對端茶送水的服務人員和善一些?


現階段國籍航空還勉強支付得起比這些外籍同事母國還高的薪水,如果不久的將來他們不用出國就可以過上富足生活,還有多少人願意待在第一線提供服務?


回公司考試那幾天,午餐和眾多訓練生在員工餐廳一起排隊取餐,同樣朝氣十足「學姊好!」,抬起頭卻發現周圍不再是往日青春無敵的應屆畢業生,而是八國語言餘音繚繞🎶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 2025 vocu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