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07-08|閱讀時間 ‧ 約 28 分鐘

親子路上,賦能與賦權

    離職至今即將邁入第五年,陪著孩子自學也已經過去好幾年,回頭若要說說自學到現在為止,最最要緊的是什麼?我腦海中閃過的大概會是「賦能和賦權」吧!

    先說說我對這兩者之間的看法,我認為「賦能」是協助孩子發展對生活的掌控感,發現並強化他們本來就有的能力,進而感覺到自己的力量,帶來對自我正向的評價,享受生活每一刻。而「賦權」則是視他們為平等之人,如同大人一樣,他們可以表達意見,參與家庭會議,為自己的需要及想要做決策並且學著去負責。

    這兩者在我自己的育兒路上一直都是相輔相成的,因為賦能帶來的成長,賦權變得更加容易;因為不再需要緊抓大權,更能看見孩子身上閃閃發光的能力。

    這樣做有什麼好處?

    嘿,我說的不是「和孩子當朋友」這類的場面話,畢竟我從不覺得我的小孩想跟我當朋友,他們打自會說話那刻起就明確知道我是掌握生殺大權的媽媽啊!但我有意識的去發現他們的長處,支持他們的興趣,偷偷給一點協助,還要假裝一切都是他們自己做得好棒棒。我有意識的覺察自己的控制慾,提醒自己尊重要從大人做起,即使當下白眼都已經翻到後腳跟了,還是得緊捏大腿,告訴自己「冷靜點,小孩也是人,還是自己生出來的人」。

    聽起來就是一條披荊斬棘,吐血到不行的育兒天堂路,對吧?不過,當你熬過了青春年華,熬過了眼球抽筋,眼前的路就開闊起來了。就我的經驗來說,賦能和賦權,對孩子、對家長、對家庭來說都是好處多多,值得一試的。

    • 孩子成熟獨立,具有正向自我評價

    我家小孩很重吃,三餐煮食一直是我的工作內容之一,疫情期間,我因為感染而必須隔離,那時的三餐委由先生代為處理,我在房間裡透過視訊,一步一步帶先生完成那幾天的晚餐,一餐下來,往往得耗費三個小時。那時我想,「這不行,顯然我把煮飯這件事抓得太緊,要是我葛屁,豈不是害慘他們?」

    後來,我開始丟些簡單的工作給小孩處理,他們玩得很開心,切切洗洗,丟進鍋裡,從簡單的湯麵、水餃,到現在炒飯、烤披薩。有天我對著先生說,真想出門去約會,一旁孩子聽到,居然搶先一步回應「好啊,反正我們可以養活自己,冰箱有菜,你們去吧!一整天都沒問題!」

    他們對自己的能力相當有自信,認為即便遇到困難,他們還是可以找到變通之道。這不就是我希望帶給孩子一生受用的人生態度嗎?

    • 爸媽耍廢攤平,獲得充足喘息

    有一種餓,叫做爸媽覺得你餓。這種時時刻刻擔憂孩子的行為在臺灣其實很常出現,即便自己一開始不想要這樣,但是近至家中長輩,遠至巷口賣麵的阿婆,甚至是公車上第一次見面的路人甲乙丙丁們,他們會不斷的提醒做為家長「應該」要如何如何......。

    各位,工作也有下班的時候好嗎?當我們願意給出權力,發掘並相信他們的能力,那我們就離天天當沙發馬鈴薯的好日子不遠了。舉例來說,肚子餓不餓,誰最清楚?當然是自己的肚子自己最清楚,我們願不願意把感覺肚子餓、決定吃飯與否的權力交還給孩子?我們願不願意相信,人類生存的本能其實很強大,不太可能活活把自己餓死?

    有人會說,那是你家的小孩吸收良好,不用操煩身長曲線;又或者,不按時吃飯,那我們不就很難安排行程?是,這些都是困境,每個家庭的困境本來就都不一樣,但拿著碗,追在孩子屁股後面餵飯,這些困境就迎刃而解了嗎?

    好好陪孩子長大,除了注重身體當然還有能力;除了能力,還要有掌控能力的能力。來吧,沙發上還有個位置,各位馬鈴薯,千萬別客氣。

    • 當我們腦子當機的時候,還有年輕的腦陪我們一起思考

    當練習足夠久的時間過後,你的孩子已經不是你的孩子,而是一個能深度與你展開平等對談的人。

    有時我走在路上,對於各種奇異現象會感到困擾,好比說把人行道當賽車道的機車騎士、遛狗不撿狗屎的飼主、熱切關心我怎麼不生個兒子路人阿嬤......。在我腦子已經被火氣燒到當機的時刻,老大會說「也許他很趕時間、也許他等一下會清理、也許她很想自己生一個(喂)」。

    總之,我的意思是,那個曾經我們給過很多尊重,等待他許久的孩子,他會展現出更具有彈性的思考力,更多的包容、同理,然後,換他引導你繼續對話,直到我們的腦子重新運轉起來。

    具體做法是什麼?

    • 保持對孩子的好奇

    孩子的世界觀和我們不一樣,他們往往由自身出發,從全能的自己來看待這個充滿挫折卻又有趣的世界。我們要做得很簡單,保有跟他一樣的好奇心就好。我們可以好奇「發生什麼事」、「如何發生這些事」、「什麼時間、情境發生的」、「為什麼孩子這麼做」,以及最重要的「孩子當下的狀態如何」。

    這不容易,生活的情境可能是長這樣的:當你好不容易收拾完廚房,走到餐廳卻看見牛奶流了一桌,還繼續朝你心愛的木地板進攻,而餐桌邊的孩子非但沒有收拾,還讓牛奶瓶躺平在桌上,看著牛奶不斷溢出。場景可以隨時更換,收不完的玩具、被剪破一個大洞的衣服、被塗上顏料的藏書......。

    多數家長,現在可能已經理智線斷裂,別說好奇心,可能連最後一絲絲的耐心都消失殆盡。這真的很難,我也常常氣到青筋暴露,但,只要我當下能好奇一件事,我就覺得自己已經是莫大的成功了。不過千萬要記得,好奇不要成為了「審問」,好奇是個邀請,邀請「展開對話」的可能。

    • 覺察並承認自己的情緒狀態

    有些被威權掌控習慣的孩子,初次面對好奇的邀請時會出現一種現象,就像歌詞裡寫的「帶著笑容,你走向我,做個邀請的動作。我不知道該說什麼,只覺雙腳在發抖。」特別是成人經常不自覺的流露出威(殺)嚴(氣),對孩子來說這已經是不公平的狀態了。

    請時時警覺自己的狀態,沒有人說成熟的大人不能生氣,但明明生氣,嘴上還說著我沒有,就不是能為自己負責的人了。有時候,我真的很生氣很生氣,我會對孩子說「我對於什麼狀況感到很生氣,因為我過去的什麼經驗,讓我有這樣的情緒。現在我需要一個人靜靜。」

    這個難度大概比前一個難十倍,畢竟年幼一點的孩子可能會巴上我們的腿,哭喊著「不要走」,而年長一點的孩子可能會跟我們互嗆,旁邊觀戰的老公或是阿公、阿嬤大多只能提油滅火。這條充滿血淚的天堂路,爬的時候坎坷狼狽,到了終點你就真的置身天堂了。

    • 相信孩子

    相信孩子每一次真心誠意的承諾,相信他們每一次鼓足勇氣的嘗試,相信他們每件事都已經全力以赴,相信他們不會被愛寵壞,相信他們能長成一個自己喜歡的樣子。請放心的與孩子一起探索,把我們的慾望縮小,小到只需要剛剛好可以看見孩子的光就好。

    結論

    教養方式百百種,沒有最好,只有最適合自己的。

    不是教他能力,而是看見他身上與生俱來的能力。

    不是給他權力,而是放下自己的控制慾。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 2024 vocu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