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07-10|閱讀時間 ‧ 約 23 分鐘

當死亡變成生命的起點

很常在報章雜誌上看到哪個人被槍殺、誰又被車撞、誰又酒駕摧毀了一個家庭之類的新聞。這些事情層出不窮,但大家已經習以為常了,重點這些事都不是發生在自己身上,所以沒辦法感同身受,但萬一這件事情是在你的身上呢?透過攝影機拍攝到那些受害者家屬在鏡頭前哭得撕心裂肺的聲音,隔著營幕的我都能感受到那種悲痛,更何況是當事人呢?雖然他已離開人世,但他還有好多好多的話來不及訴說、有很多很多的事情還沒去完成,就這樣遺憾人間了。

華人社會很忌諱談到「死」這個字,這個字好像是個禁忌的字眼、是個不能被使用的文字。小時候在長輩面前談到死這個字很容易就會招來一個巴掌,同時再跟你說一句:「囡仔人有耳無喙」,意思是小孩子聽就好了不要亂說話。但就是因為這樣才導致死這件事會讓人恐懼。人為何恐懼,就是因為未知,那為什麼未知呢,是因為不想去了解,之後就會留下遺憾。

不妨換個觀念來看待死亡這件事,把死亡當做另一種生命的開始,前提是你必須要向這個世界好好告別不留遺憾。歐美部分國家有在實行安樂死,就是讓病人有尊嚴的離開這個世界,然後前往下一個世界展開新生。巴勃羅·聶魯達對於死亡的看法是這樣的:「當華美的葉片落盡,生命的脈絡才歷歷可見。」,每個人都是自己一個來到這世上,最後再一個人離開。

已故體育主播傅達仁因為長期飽受癌症痛苦,最後決定有尊嚴的離開人間,由於台灣沒辦法執行安樂死,於是他飛到瑞士執行。他在執行前爽朗地對他的家人及支持者告別:「我愛我所有的人,我愛我所有的粉絲和觀眾,我愛你們,Farewell,so long,goodbye。」,其實傅先生的作法值得效法。有尊嚴的離開,把所有事情都交代完成、想說的話都說一說,最後在家人的陪伴下離開這個溫暖的人間。這不是不錯嗎?難道要全身插滿管子然後病懨懨地躺在床上,把自己的生死交給別人決定嗎?這是你想要的嗎?

嘗試去理解死亡的意義,不要害怕。人終有一死,與其恐懼的離開倒不如快快樂樂地離開這人間。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 2024 vocu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