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句點更悲傷》生命的痕跡:人死後,帶走的是什麼?留下的又是什麼?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10 分鐘


是死人可怕?還是活人可怕?


比句點更悲傷》一書的作者大師兄原先是做長照看護,現在是一位從事殯儀館接體員的宅男。三十出頭的他後來選擇殯儀館的原因,就是因為跟死人溝通比較簡單。他在工作中看盡人生百態,因此也讓他時常思考該如何看待自己的人生。他將所見所聞,寫成36個令人省思的故事,而這些活生生的故事,也反映出人生的悲歡離合和真實的人性。

 

每個死亡是某人生命的句點,卻也是一個糾結故事的開始。人雖離開了,但可能會留下很多遺憾,或是與家人未解的問題因而浮出水面。

 

家家有本難念的經。作者冷眼旁觀這些亡者和家屬的糾結,常有「早知道」的感嘆。我自己與家人的關係很淡,所以特別打動我的通常都和家人有關。因此我想來分享書中有關家人的3個反思和感受。

 

由於作者的父親是中風,經急救後變成植物人,躺了好幾年才往生。再加上作者曾做過長照看護,深刻意識到在醫院的長照,都是花了很多錢在延長患者的痛苦。所以他對「急救、插管」這件事,有不同的領悟。

 

彷彿昨天才過18歲生日的我,其實也開始面臨親友的離去。看著日漸老去的養父母,我也開始做心理準備。

 

作者在書中分享一個久病長照的亡者家屬在禮廳前吵架的故事。弟弟和妹妹一直責怪兄嫂不肯將爸爸送安養院,結果現在害死了爸爸。不僅如此,妹妹還去法院按鈴申告,搞得原本亡者可以退冰淨身,又得被拉去解剖,所有的相關身後事的事宜都得延後。

 

最後大哥終於發飆,一巴掌賞在妹妹臉上。先大罵妹妹,因為大哥早說不要急救,讓爸爸好走。「結果當初說要救爸爸的是你,然後說夫家不方便照顧的也是你。你說要救又不照顧,現在反過來說我們害死爸爸」。

 

接著大罵弟弟,「你很會賺錢,但我不是。安養院的開銷很高,我也有自己的家要養。你又不願意多出一點,又不照顧,就只會罵我們。」

 

大哥繼續咆哮,「你們知道我們全家是每日每夜提心吊膽?為了照顧爸,我們夫妻都沒有自己的生活了?幹!爸死了你們就出來哭,爸活著的時候我全家每天都在哭。你們每個月給的每一分錢我全用在爸身上了。幹你娘的手足,說好的一起照顧,錢最大是吧?大不了我這條命賠你們啦!」

 

由於我是間接得知爺爺奶奶都是久病臥床很久才離開,雖然沒有親身經驗,不過我可以想像那個照顧者的心力交瘁。手足之間,要嘛出錢閉嘴 (不要說他人照顧得不好),要嘛出力照顧幫忙,大概還不至於最後一拍二散。但我也看過朋友圈裡,在父母相繼離世後,和手足打死不相往來的。

 

作者問,家裡誰最笨?「付出最多的那個最笨。」因為責任感重的那個人,一旦付出久了,大家都會開始覺得理所當然。「有這麼嚴重嗎?」永遠都是事不關己的人,才說得出口。我和作者一樣,有時候在電視上看到那些殺掉長期臥床的父母再自殺的兒女,其實很心疼他們身心的煎熬。因為那個無力感的苦,就算說了,真的有人知道嗎?

 

黑髮人送白髮人,雖不喜歡,但心裡可做準備。那白髮人送黑髮人呢?作者在書中有分享二個孩子跳樓自殺的傷心故事,這個狀況在現代生活中也有日益增加的趨勢。

 

故事ㄧ:是亡者倒臥在一個不錯的住宅區一樓的店面前。亡者的口袋裡有一些撕毀的紙片和一張字條。原來亡者出生在一個不錯的家庭。父母努力栽培這個獨生子,兒子也爭氣的唸到碩士畢業,卻面臨失業危機。但是這個危機是找不到「父母喜歡」的工作,因此常被父母數落。

 

久而久之,他不再找工作,整天關在房間裡。父母這時又說:「我栽培你這麼大,你居然不去找工作?」結果那天早上,亡者吃完最後一頓早餐,被父母念完後,就把他的碩士畢業證書撕碎,連同遺言放在口袋,就從頂樓跳下去。

 

紙條上寫著:「今生不再相欠,來生不再相見,給你們兩個自私的王八蛋!」

 

我知道,父母總是對孩子有很大的期望,也許出發點是好的,但很多時候,方法都用錯了。而且到最後,父母還是不清楚自己做錯什麼,才會讓孩子選擇結束生命。

 

我常聽見旁觀者會說自殺的人很自私,因為他們讓活著的人很痛苦。但很多旁觀者從沒想過,也許他們是已經走到絕境,在那個當下,自殺,似乎是最好的選擇。當他們身陷深淵的時候,你覺得他們還能考慮到他人的感受嗎?

 

故事二:亡者是一位重考生,媽媽是位老師。他從15樓跳下來,背後有刺青,手上有許多割腕痕跡和小針孔,一群認識他的老師都來了殯儀館 (班導、體育、數學、輔導主任等)。後來驗屍的時候,媽媽大叫說,「這不是我兒子,我兒子沒有刺青。他也沒有吸毒,他才沒認識壞朋友。」

 

後來從不同人口中拼湊出來的故事是,亡者的爸爸很早就死了,他原本成績不錯,但大學沒考好,在爸爸留下的另一間房子裡獨居,準備重考。那天和一群壞朋友一起在家吸毒,後來自己從頂樓跳下。

 

媽媽在驗屍當天才從別的老師口中得知,其實兒子很早就有刺青,而且不但從高二就開始吸毒,還出現怪異的行為舉止,但媽媽完全不知情。其他老師想說媽媽是老師,又是家長,以為她都知道。

 

原來,她完全不了解她自己的兒子。

 

驗屍結束後,媽媽進去再看一次兒子。

 

「為什麼你都不告訴我?為什麼大家都不救你?是他們殺了你。為什麼會變成這樣?」

 

我2-10歲和16-18歲的這二段時間是寄宿在二姑家。二姑是藥劑師,但有三個兒子的她選擇當家庭主婦,直到她最小的兒子上國中,不肯吃媽媽做的便當後,才回到職場。我記得我從唸幼稚園開始到高中畢業,每天下課回家最愛和我姑姑說我今天在學校發生的事,我姑姑也聽到津津有味。她知道在學校我的好朋友是誰,最討厭的同學是誰,哪個科目最強,哪個科目最弱,在哪裡打工。

 

但是當我10-16歲 (小學四年級到國中畢業) 和親生父母及弟妹同住的這段時間,則完全相反。我媽完全沒有興趣聽我講任何一件事,試過幾次後,我再也不提學校的任何事情。所以我相信,她不知道我唸哪個學校哪一班,導師是誰,常混在一起的同學是誰,甚至翹課泡在MTV、跑去西門町的萬年大樓溜冰刀,我相信她一概不知,應該也不在乎。還好後來我又自己打包,跑回我姑姑家去,不然,我可能越走越歪了。

 

其實孩子會走偏,或是想不開,都不會發生在一夜之間。


現在的父母本身的教育程度高,經濟條件好,相對的,對孩子的要求和期待也更高。對孩子有要求和期待沒有錯,前提是,你對自己孩子的了解有多少?現在的孩子的成長過程,壓力很大,單純的快樂很少,這樣的成長過程,算得上健康正常嗎?我真不知道。

 

由於我和親生父母的關係緣淺淡薄,如果你問我,有一天當我的親生父母過世時,我會不會特地回台灣一趟處理後事,現在我的回答是,我不知道。從過去的我會說我絕不回去,到現在我說我不知道,其實是經過很多年自我療癒和自我和解後的結果。雖然他們是我的親生父母,但他們和我的關係,其實比陌生人還冷淡疏離。

 

作者分享與血緣有關的亡者故事中,有一個讓我很有感觸。

 

某天半夜,一位乾女兒送乾爹的遺體來殯儀館,但是非親屬關係會造成一些麻煩。乾女兒很心急,因為老人家已經在醫院冰好幾天了,但是老婆和親女兒不處理,只好她出面。她再三保證並簽下切結書,讓老人家先進冰櫃休息,等早上讓他女兒來處理。

 

隔天女兒帶了文件來,特地來認爸爸。冰櫃拉出來,沒哭就算了,她居然當著爸爸的遺體開始數落,質疑為什麼爸爸的嘴巴旁邊凹進去?一下子質疑醫院,一下子質疑看護中心,一下子質疑殯儀館的運送過程。接著開始大罵,「我不會善罷甘休的,我一定要問問那女人為什麼把我爸弄死了?她憑什麼把我爸從醫院轉來殯儀館?我要告死你們!」

 

結果殯儀館老闆聽了,一改息事寧人的風格,也直接開罵。「虧你還是他女兒。你知道他呼吸器戴多久才會戴到臉都陷進去了嗎?你他媽的去看護中心看過他嗎?你搞不好連哪家看護中心都不知道。乾女兒每個月幫你爸付醫院錢,就是因為你爸過去幫她很多,你們現在不照顧,她才來報恩照顧他。你爸有什麼錢你最清楚,哪來多的錢給她?她說她一毛錢都不要,只希望訃聞上印她是親女兒,不是乾女兒。你再看看你爸爸,把這些年你沒看到的全看一遍。五年前摔傷的腳,你看過嗎?變形的手,你看過嗎?告?告你媽的啦。」

 

老人的女兒聽了,沒說什麼就走了。

 


我常想,血緣,很重要嗎?傷害我最深的,通常都是有血緣或跟我最親近的。而出手幫忙我的,很多都是與我無關的陌生人。也許我的成長過程和一般人不一樣,所以我從來不認為血緣很重要。反而我覺得一個人懂不懂反思和懂不懂感恩,才更重要。因為孝不孝順,跟血緣,沒有絕對關係。(只跟分遺產有關係)

 

大師兄說,在殯儀館工作的好處,說不定就是看看別人發生的事,再來思考一下自己。有時候很多秘密,生前總是沒人知道,死後爆出來才大吃一驚。

 

活著的我們,很少人想過有關死亡,也很少和周遭親近的人討論死亡。但是我們遲早都會死,而且有可能比想像中的快。死亡是句點。每個死亡都有很多人生故事,有些死亡是解脫,有些死亡留下許多遺憾和痛苦。

 

死亡可怕嗎?我覺得要好好活著也不容易啊。每個人這輩子都有自己的功課要做,先做好自己的功課,趁還活著的時候,好好的為自己活吧。莊子說:「未經他人苦,莫勸他人善。你若經我苦,未必有我善。」

 

喪禮,是給活著的人好好道別的最後一個機會。

 

最後,想分享一下大師兄的幽默文筆。因為他的幽默,讓「接體員」這份工作,不再那麼可怕。

 


大師兄在某一篇裡面說,至從他離開大學後就很少參加聚會,朋友也變很少。但是宅久了,偶爾也會想交些正常的朋友。有一次他跟同事老林終於找到一團蠻正常的聚會,八個剛出社會的年輕男女。有一個比較活潑的年輕人主動來跟他們攀談。

 

「大哥,你做什麼的?」

「冷凍進出口。」

「不錯ㄟ,國內還國外?很賺喔?」

「國內外都有,沒很賺啦。」

「這麼客氣?進出口什麼?」

「屍體。」

「……..這位大哥真愛開玩笑。那另一位大哥呢?做什麼的?」

「我做燒烤。」

「哇,不錯等等烤肉就靠你了。你在哪家店做?早知道就約去你們店吃就好啦。你們店好吃嗎?」

「我只會燒成灰,人肉沒試過,也不知道好不好吃。」

 

這就是我看這本書時,會一邊傷心,又一邊大笑的起點。


謝謝你與我一起共享這本 《比句點更悲傷》 ,

也衷心希望每個人,珍惜有限的生命,多做一些讓自己開心的事,少留一點遺憾。

我們下次見。

 

 

歡迎您分享本篇文章,請記得標明出處。All right reserved.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莎姐的矽谷茶棧
14會員
19內容數
以前很愛看書的我,終於發現自己很久沒看書了。2024年設定一個每月讀二本書和寫二篇讀後心得的目標,重新學習寫作,後經友人推薦來方格子開房間。我的部落格從2000年左右開始寫,從PC Home電子報、無名小站、Blogger、到現在的WordPress,單純記錄日常生活點滴。www.SabrinaHuang.com
莎姐的矽谷茶棧的其他內容
2024/07/15
從大腦神經結構上的不同,來看男女性別帶來的天生差異。作者從科學以及教育觀點,探討男女孩在學習型態和情緒表達方式上的差異,提出男女分班上課的好處,並提供了一些教養孩子的方法。
Thumbnail
2024/07/15
從大腦神經結構上的不同,來看男女性別帶來的天生差異。作者從科學以及教育觀點,探討男女孩在學習型態和情緒表達方式上的差異,提出男女分班上課的好處,並提供了一些教養孩子的方法。
Thumbnail
2024/06/28
在這篇文章中,作者分享了她面對生活挑戰時展現的勇氣和堅持。從成長過程到面對職場、婚姻和人生挫折,作者通過自己的經歷,表達了對生活的勇敢面對。文章中也提到了一個即將舉行的女力營活動,將由多位女性領域專家分享相關主題。
Thumbnail
2024/06/28
在這篇文章中,作者分享了她面對生活挑戰時展現的勇氣和堅持。從成長過程到面對職場、婚姻和人生挫折,作者通過自己的經歷,表達了對生活的勇敢面對。文章中也提到了一個即將舉行的女力營活動,將由多位女性領域專家分享相關主題。
Thumbnail
2024/06/15
矽谷是一個獨特的地方,擁有來自世界各地不同族裔、膚色、語言和文化的地方。本文介紹了矽谷的多元性,並探討了工作、生活和社交圈的影響。鑑於矽谷的特殊性,本文還提到了一些當地的社會問題和生活困境。作者以幽默風趣的口吻分享了他在矽谷生活的見聞,讓讀者能更深入地瞭解這個地區。值得一讀的好書!
Thumbnail
2024/06/15
矽谷是一個獨特的地方,擁有來自世界各地不同族裔、膚色、語言和文化的地方。本文介紹了矽谷的多元性,並探討了工作、生活和社交圈的影響。鑑於矽谷的特殊性,本文還提到了一些當地的社會問題和生活困境。作者以幽默風趣的口吻分享了他在矽谷生活的見聞,讓讀者能更深入地瞭解這個地區。值得一讀的好書!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欸!這是在哪裡買的?求連結 🥺」 誰叫你太有品味,一發就讓大家跟著剁手手? 讓你回購再回購的生活好物,是時候該介紹出場了吧! 「開箱你的美好生活」現正召喚各路好物的開箱使者 🤩
Thumbnail
「欸!這是在哪裡買的?求連結 🥺」 誰叫你太有品味,一發就讓大家跟著剁手手? 讓你回購再回購的生活好物,是時候該介紹出場了吧! 「開箱你的美好生活」現正召喚各路好物的開箱使者 🤩
Thumbnail
我想要透過這篇文章,讓大家看到「想死」的背後也是出於「想要活得更好」的力量,只要大家對於「想死」的感覺有更深入的了解,就可以與其共存,並展望未來。
Thumbnail
我想要透過這篇文章,讓大家看到「想死」的背後也是出於「想要活得更好」的力量,只要大家對於「想死」的感覺有更深入的了解,就可以與其共存,並展望未來。
Thumbnail
華人社會很忌諱談到「死」這個字,但正視死亡對生活有正向影響。文章探討死亡觀念,提出理性看待死亡的建議。
Thumbnail
華人社會很忌諱談到「死」這個字,但正視死亡對生活有正向影響。文章探討死亡觀念,提出理性看待死亡的建議。
Thumbnail
思念有很多種樣貌悲傷的、難過的、平和的、有力量的…… 因當下的感受和經歷的事物 喚起的回憶而有所不同當情緒湧現 有些人會大哭一場 也有人選擇防禦 迴避或轉移 每種方法都是自己的選擇 沒有對或錯 好與壞 只要能讓自己好過一點 在那個當下就是適合自己的方式 於是 隨著時間 悲傷會被縮小 或被
Thumbnail
思念有很多種樣貌悲傷的、難過的、平和的、有力量的…… 因當下的感受和經歷的事物 喚起的回憶而有所不同當情緒湧現 有些人會大哭一場 也有人選擇防禦 迴避或轉移 每種方法都是自己的選擇 沒有對或錯 好與壞 只要能讓自己好過一點 在那個當下就是適合自己的方式 於是 隨著時間 悲傷會被縮小 或被
Thumbnail
自殺並不僅僅是個人的決定,對於身邊的人來說,帶來的影響是深遠而持久的。   自殺者遺族是那些失去至親,親人以自殺方式離開這個世界的人。他們背負著難以述說的悲傷、疑惑和內疚,感到被無法填補的空虛所籠罩。當我們遇到自殺者遺族時,可能會感到無措,不知道該如何開始幫助他們。這是一個充滿無助感和尷尬的
Thumbnail
自殺並不僅僅是個人的決定,對於身邊的人來說,帶來的影響是深遠而持久的。   自殺者遺族是那些失去至親,親人以自殺方式離開這個世界的人。他們背負著難以述說的悲傷、疑惑和內疚,感到被無法填補的空虛所籠罩。當我們遇到自殺者遺族時,可能會感到無措,不知道該如何開始幫助他們。這是一個充滿無助感和尷尬的
Thumbnail
《比句點更悲傷》作者從事殯儀館接體員的經驗,分享與死亡和家人有關的深刻故事。他思考活著的人該如何珍惜生命,以及反思人與人之間的關係。故事涉及震撼人心的家庭糾結、自殺背後的故事、血緣關係的重要性等,教人深思。
Thumbnail
《比句點更悲傷》作者從事殯儀館接體員的經驗,分享與死亡和家人有關的深刻故事。他思考活著的人該如何珍惜生命,以及反思人與人之間的關係。故事涉及震撼人心的家庭糾結、自殺背後的故事、血緣關係的重要性等,教人深思。
Thumbnail
一條生命的逝去,往往隱藏著許多人的悲痛。無論是自殺者的家人、伴侶、朋友、同學、師長、同事等,凡是因自殺事件而遭遇痛苦的人,我們皆稱之為自殺者遺族。在摯愛離開以後,自殺者遺族面對的不僅是悼念的哀傷,更多的是不為人知的複雜情緒。   在眾多死亡原因之中,自殺是讓遺族非常難以面對的一項。我們無兇手
Thumbnail
一條生命的逝去,往往隱藏著許多人的悲痛。無論是自殺者的家人、伴侶、朋友、同學、師長、同事等,凡是因自殺事件而遭遇痛苦的人,我們皆稱之為自殺者遺族。在摯愛離開以後,自殺者遺族面對的不僅是悼念的哀傷,更多的是不為人知的複雜情緒。   在眾多死亡原因之中,自殺是讓遺族非常難以面對的一項。我們無兇手
Thumbnail
現在我才真正體會到,在一生中對別人所造成的傷害。在我失去生命,躺在擔架上時,我也重新體驗了生命中的每一個片段,包括我的情感、態度和動機
Thumbnail
現在我才真正體會到,在一生中對別人所造成的傷害。在我失去生命,躺在擔架上時,我也重新體驗了生命中的每一個片段,包括我的情感、態度和動機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