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傷治療札記6】與想死的低潮共存,並展望未來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4 分鐘

本來這篇文章想下的標題是:「走過死亡陰影」,但仔細想想,死亡是陰影嗎?想死就是不好的嗎?我沒有這麼覺得,所以我也不想這樣訂定標題,一旦下了這樣的標題,可能也會讓大家形成「想死就是不好的」的感覺,把「想死」標籤化為糟糕的或黑暗的。我想要透過這篇文章,讓大家看到「想死」的背後也是出於「想要活得更好」的力量,只要大家對於「想死」的感覺有更深入的了解,就可以與其共存,並展望未來。

      在我的實務經驗裡,會大量接觸到創傷個案,而有部分的創傷個案,會經歷想死的衝動與低潮,甚至會在痛苦到無法控制的時候,做出自殘、自殺的行為。剛好最近榮幸受邀,要去新北市政府就業服務處對站台人員演講自殺防治的主題,所以也想先透過這篇文章重整一下自己對自殺防治工作的想法。

      自殺,對很多痛苦到不行的創傷個案來說,是一種出路,是出於他們在活著的當下已經想不到更好的解決辦法,所以才會尋求死亡一途,以此方法脫離痛苦,獲得解脫。如果身為想死的人身邊的親友或助人者,可以在這些時刻提供足夠的情緒支持、優質的陪伴,並且進一步陪他一起去拓展他暫時卡住的思維,讓他看到自己除了「尋死」一途,還有其他可能性,還有活著的情況下可以解決問題的更好的解法,或者讓他看到活下去,還有可能達成他想要的夢想,通常他們想死的衝動和意圖就會緩解一點,即便還是難受,但只要以上想死的衝動和意圖緩解一點,他們就有機會與想死的衝動跟念頭共存,內心依然有時會冒出想死的想法,但仍舊可以繼續活著,繼續朝自己的人生目標努力邁進,並展望未來。

      上述這樣講述概念,可能對於不太常接觸死亡議題或不太常做自殺防治工作的你們,有點太抽象。我結合我的實務經驗,舉些例子吧!以下舉例並非真實的個案狀況,而是奠基於我做自殺防治工作的基礎概念,融合多數個案會有的狀況,並修改情節內容的虛擬案例,這樣做是為了保護我的個案的感受與隱私,也是為了遵守諮商倫理中的保密原則。舉例來說,有人會因為求職不順利,擔心經濟上無法負荷自己的開銷,覺得生活很難過,又覺得自己屢屢面試都遭到拒絕、不被錄取,代表自己能力不好,感覺自己是個沒用的人,活著也對社會沒什麼幫助,所以不如死掉算了,因而採取自殺的行動。如果他來找我做諮商,我會先了解同理他內心那種「不被肯定、不被看見、覺得自己很糟糕、對社會沒貢獻、感覺自己無能」的痛苦,然後具體標定出來,他現在之所以想死,並不是真的希望自己死掉,他真正想要的其實是「求職順利,在面試過程中被看見、被肯定,後續工作也順利,感覺自己是有能力,感覺到工作的成就感,並且能對社會有貢獻」,求職不順利是一個困境,我可以陪他一起度過求職不順利的困境,一起討論怎麼樣找到自己職涯的目標,一起修改履歷、準備面試,那麼,他就可以不用去尋死了!因為活下來,有可能度過這個求職困境之外,還有機會可以達成他「想被看見、被肯定、工作順利、對社會有貢獻並且感覺自己還不錯、是有用的人」的目標。現在沒有達到目標,可能是缺乏適當的求職管道、面試或寫履歷的技巧,或者暫時有經濟的疑慮,沒有錢去進修,所以才沒辦法達到他想要的職缺的資格條件,那我可以陪伴他去尋找可能的資源(例如:政府補助),讓他可以上自己想上的課,接受完完整進修後,他就能符合投履歷的資格,進行後續投履歷、面試等求職行動。

以上述的例子中,我們可以看到,有些問題是活著的時候就可以解決的,但可能因為個案的憂鬱情緒或當下混亂的思緒或精神疾病症狀的影響,讓當事人暫時想不到活著的時候的解決方法,所以才會想尋死。如果我們可以拓展他們的思考,幫助他們去想他們暫時想不到的「除了尋死以外,活著還可以做的問題解決方法」,提供他們希望感,播下「活著還有可能解決問題」的種子,並且讓他們有機會展望未來,看到「活下來,其實不如他們預想的那麼糟」。就像太極一樣,他們可能現在處在低潮中,只看到黑色這一面,若我們可以陪伴他們拓展視野,也同時看到白色那一面,就會讓他們的思考、感受更全面,讓他們更全面地體會到人生有黑也有白,有痛苦也有快樂,自己有很多缺點也有很多優點,活著有壞處也有好處,練習讓內心這些痛苦的/快樂的、好的/壞的、絕望的/有希望的感覺共存,那麼,他們就會增加更多活下去的動力與勇氣。

想死,可能是我們內心隱藏在深處角落的一種感受。但沒有關係,你仍舊可以保有這樣的感受,同時,你也要記得看到自己的優點、潛能與「未來有一天會變好」的可能性,帶著一點對未來的期待與美好的展望,讓我陪你一起度過痛苦,繼續活下去吧!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黃玫籽-avatar-img
2024/08/06
感覺自己是個沒用的人,活著也對社會沒什麼幫助,所以不如死掉算了,因而採取自殺的行動。如果他來找我做諮商,我會先了解同理他內心那種「不被肯定、不被看見、覺得自己很糟糕、對社會沒貢獻、感覺自己無能」的痛苦,這段話讓我想到我最近在看一部被害者,看似一部連續殺人事件,不過卻也反映出,社會很多人需要被關切,在現在科技發達的社會,大家幾乎都是想呈現自己的人設,不論是好的或是不好的。也感謝你的工作,非常值得讓人敬佩
§詹惠文§ 諮商獅-avatar-img
發文者
2024/12/27
黃玫籽 謝謝玫籽的反思、分享與回應~ 在現代社會中,我想每一個人壓力都不小,都需要好好地被照顧跟關心~~ 也期許我們都可以好好過好我們每一天的生活~~ 預祝新年快樂!
avatar-img
§詹惠文§ 諮商獅的沙龍
171會員
295內容數
2025/04/20
暫時休息兩個禮拜, 期待5/4早上八點再與各位以文相會~ 感謝大家的支持與包涵 : )
Thumbnail
2025/04/20
暫時休息兩個禮拜, 期待5/4早上八點再與各位以文相會~ 感謝大家的支持與包涵 : )
Thumbnail
2025/04/13
這篇文章,是在我混雜著各種思緒和情感的狀態下寫的,行文不一定通暢,讀來也可能有些沉重。如果你對於死亡議題,覺得太過沉重,或者你怕閱讀沉重的文章會帶給你太多、太濃、太負面的情緒,建議你大可以跳過這一篇文章、不要閱讀,繼續享受你愉快的周日。我盡可能嘗試用文字梳理我近來面對死亡的心路歷程......
Thumbnail
2025/04/13
這篇文章,是在我混雜著各種思緒和情感的狀態下寫的,行文不一定通暢,讀來也可能有些沉重。如果你對於死亡議題,覺得太過沉重,或者你怕閱讀沉重的文章會帶給你太多、太濃、太負面的情緒,建議你大可以跳過這一篇文章、不要閱讀,繼續享受你愉快的周日。我盡可能嘗試用文字梳理我近來面對死亡的心路歷程......
Thumbnail
2025/04/06
二月相繼從新聞得知大S跟方大同的死訊,後來三月接近尾聲時看到緬甸強烈地震造成死傷慘重的新聞,外加近期看到各種交通意外事故的新聞,也聽聞身旁的人提到他們認識的親友有生病或逝世的消息,不禁覺得人的生命何其脆弱!
Thumbnail
2025/04/06
二月相繼從新聞得知大S跟方大同的死訊,後來三月接近尾聲時看到緬甸強烈地震造成死傷慘重的新聞,外加近期看到各種交通意外事故的新聞,也聽聞身旁的人提到他們認識的親友有生病或逝世的消息,不禁覺得人的生命何其脆弱!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孩子寫功課時瞇眼?小心近視!這款喜光全光譜TIONE⁺光健康智慧檯燈,獲眼科院長推薦,網路好評不斷!全光譜LED、180cm大照明範圍、5段亮度及色溫調整、350度萬向旋轉,讓孩子學習更舒適、保護眼睛!
Thumbnail
孩子寫功課時瞇眼?小心近視!這款喜光全光譜TIONE⁺光健康智慧檯燈,獲眼科院長推薦,網路好評不斷!全光譜LED、180cm大照明範圍、5段亮度及色溫調整、350度萬向旋轉,讓孩子學習更舒適、保護眼睛!
Thumbnail
創作者營運專員/經理(Operations Specialist/Manager)將負責對平台成長及收入至關重要的 Partnership 夥伴創作者開發及營運。你將發揮對知識與內容變現、影響力變現的精準判斷力,找到你心中的潛力新星或有聲量的中大型創作者加入 vocus。
Thumbnail
創作者營運專員/經理(Operations Specialist/Manager)將負責對平台成長及收入至關重要的 Partnership 夥伴創作者開發及營運。你將發揮對知識與內容變現、影響力變現的精準判斷力,找到你心中的潛力新星或有聲量的中大型創作者加入 vocus。
Thumbnail
這篇文章想告訴大家:其實創傷治療的過程也並非總是處於黑暗、辛苦的狀態,一路上也會有花朵綻放、感覺到前途光明的時刻。以下就來跟大家分享創傷治療中,治療前、中、後期「感覺比較好」的體驗吧!
Thumbnail
這篇文章想告訴大家:其實創傷治療的過程也並非總是處於黑暗、辛苦的狀態,一路上也會有花朵綻放、感覺到前途光明的時刻。以下就來跟大家分享創傷治療中,治療前、中、後期「感覺比較好」的體驗吧!
Thumbnail
我想要透過這篇文章,讓大家看到「想死」的背後也是出於「想要活得更好」的力量,只要大家對於「想死」的感覺有更深入的了解,就可以與其共存,並展望未來。
Thumbnail
我想要透過這篇文章,讓大家看到「想死」的背後也是出於「想要活得更好」的力量,只要大家對於「想死」的感覺有更深入的了解,就可以與其共存,並展望未來。
Thumbnail
所有的創傷個案都會經歷失落歷程。失落,講得更白話一點,就是「失去」,失去與人、與自己、與世界的連結、失去心理健康、失去身體健康、失去感覺、失去掌控感、失去記憶、失去信心、失去希望、失去統整的感官經驗、失去自我感、失去自我保護能力、失去對人的信任、失去現實感、失去語言功能……
Thumbnail
所有的創傷個案都會經歷失落歷程。失落,講得更白話一點,就是「失去」,失去與人、與自己、與世界的連結、失去心理健康、失去身體健康、失去感覺、失去掌控感、失去記憶、失去信心、失去希望、失去統整的感官經驗、失去自我感、失去自我保護能力、失去對人的信任、失去現實感、失去語言功能……
Thumbnail
華人社會很忌諱談到「死」這個字,但正視死亡對生活有正向影響。文章探討死亡觀念,提出理性看待死亡的建議。
Thumbnail
華人社會很忌諱談到「死」這個字,但正視死亡對生活有正向影響。文章探討死亡觀念,提出理性看待死亡的建議。
Thumbnail
感謝一切,死亡靜心:釋懷遺憾,面對生命。一位參加死亡靜心活動的學員分享了自己的經歷,過去埋藏在心底的情感障礙,在活動中逐漸打開。透過情感上的釋懷,學員發現即便再小的事情,都不該逃避,而應該坦然面對。故事中的改變也提醒了他人,不要總是認為時間會沖淡一切,現在就是要面對。
Thumbnail
感謝一切,死亡靜心:釋懷遺憾,面對生命。一位參加死亡靜心活動的學員分享了自己的經歷,過去埋藏在心底的情感障礙,在活動中逐漸打開。透過情感上的釋懷,學員發現即便再小的事情,都不該逃避,而應該坦然面對。故事中的改變也提醒了他人,不要總是認為時間會沖淡一切,現在就是要面對。
Thumbnail
在這篇文章中,講述了一位曾患有重度憂鬱症,後被診斷患有躁鬱症、PTSD的患者,以及漸漸好轉與復發的過程,在經歷自殺未遂後,開始就診並接受身心科治療的過程,並提及了與諮商師的配對、不同醫生之間的轉換和其工作環境、生活壓力對其康復的影響。最後,文章還描述了患者重新診斷的病情和康復之路的挑戰。
Thumbnail
在這篇文章中,講述了一位曾患有重度憂鬱症,後被診斷患有躁鬱症、PTSD的患者,以及漸漸好轉與復發的過程,在經歷自殺未遂後,開始就診並接受身心科治療的過程,並提及了與諮商師的配對、不同醫生之間的轉換和其工作環境、生活壓力對其康復的影響。最後,文章還描述了患者重新診斷的病情和康復之路的挑戰。
Thumbnail
《比句點更悲傷》作者從事殯儀館接體員的經驗,分享與死亡和家人有關的深刻故事。他思考活著的人該如何珍惜生命,以及反思人與人之間的關係。故事涉及震撼人心的家庭糾結、自殺背後的故事、血緣關係的重要性等,教人深思。
Thumbnail
《比句點更悲傷》作者從事殯儀館接體員的經驗,分享與死亡和家人有關的深刻故事。他思考活著的人該如何珍惜生命,以及反思人與人之間的關係。故事涉及震撼人心的家庭糾結、自殺背後的故事、血緣關係的重要性等,教人深思。
Thumbnail
  最近發現自己有許多執念,執著的希望事情按照自己預想的發生,想吃特定的東西、做事有自己的一套流程、想改變別人的壞習慣......想控制生活中的一切,這些念頭不干擾其他人的話,其實沒什麼好壞之分,可當事情發展不如我預想時,對我的情緒造成很大的打擊,花費我大量精神關注事件發展,面對未知讓我沉浸在焦慮中
Thumbnail
  最近發現自己有許多執念,執著的希望事情按照自己預想的發生,想吃特定的東西、做事有自己的一套流程、想改變別人的壞習慣......想控制生活中的一切,這些念頭不干擾其他人的話,其實沒什麼好壞之分,可當事情發展不如我預想時,對我的情緒造成很大的打擊,花費我大量精神關注事件發展,面對未知讓我沉浸在焦慮中
Thumbnail
自傷行為的出現,並非等待著被去除,而是期盼著被聽見與理解。
Thumbnail
自傷行為的出現,並非等待著被去除,而是期盼著被聽見與理解。
Thumbnail
延續上兩篇那些傷向我們訴說的事、我們如何思考傷,在這一篇將接續談面對心理與身體的創傷時,我們可能會經歷的過程與感受;希望能為傷帶來些微光或者麻藥,讓我們在腦海中想像傷的時候,能感覺到路徑與減緩想像的疼痛。
Thumbnail
延續上兩篇那些傷向我們訴說的事、我們如何思考傷,在這一篇將接續談面對心理與身體的創傷時,我們可能會經歷的過程與感受;希望能為傷帶來些微光或者麻藥,讓我們在腦海中想像傷的時候,能感覺到路徑與減緩想像的疼痛。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