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2. 《金剛經.淨心行善第二十三》導讀

閱讀時間約 8 分鐘

※經文:

「復次,須菩提!是法平等,無有高下,是名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以無我、無人、無眾生、無壽者,修一切善法,即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須菩提!所言善法者,如來說即非善法,是名善法。」

raw-image

※前言: 

從〈離色離相分第二十〉、〈非說所說分第二十一〉至〈無法可得分第二十二〉,佛陀揭示般若妙理,亡分別,絕待對,三輪體空,想心都無,所得心盡,即是菩提。而在此分〈淨心行善分第二十三〉,即是揭示,既悟吾人本具之自性清淨之心,即應落實於五戒十善、三學六度等善法。是以無有能得所得之心,廣行無有能行所行之行,能所不住,即是淨心行善。如是心境具忘,能所具泯,四相都無,所得心盡,以無有漏故,是故名為修一切善法,是「以福德無故,如來說得福德多」,是「以無我無人無眾生無壽者,修一切善法,則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也。

※導讀: 

延續上一分的經文,我們合在一起看:「須菩提!我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乃至無有少法可得,是名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復次,須菩提!是法平等,無有高下,是名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以無我、無人、無眾生、無壽者,修一切善法,即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須菩提!所言善法者,如來說即非善法,是名善法。」關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前云無有少法,此云修一切善法;前云無得,此云則得,這是為什麼呢?此云無實無虛也。《究竟無我分第十七》佛告須菩提:「須菩提,如來所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於是中無實無虛,是故如來說一切法,皆是佛法。」其中,根據玄奘法師的譯本,「如來所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即言「如來現前等所證法,或所說法,或所思法。」

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中文義譯為「無上正等正覺」。所得心盡,無有少法可得者,即是菩提處。彼處無有少法可證,即是無有少法能過之者,則知菩提無上,以此無有少法為正覺。

是法平等,無有高下,佛與眾生皆具真一之性,在聖不增,在凡不減,法界不增減。一切平等,本來不失,更何有得?是如來清淨法身平等無差別故,其法無不齊等,無有少增,無有高下之殊,則知菩提無上,以此平等為正覺,是無上正等正覺。

故知上自諸佛,下至蠢動含靈,其真性一同,是一切眾生皆有佛性,安知其無能信者?由信生解,由解起行,由行而證入佛之知見,一切眾生皆可入無餘涅槃,滅度成佛,故佛告須菩提,所有一切眾生之類,我皆令入無餘涅槃而滅度之,如是滅度無量無數無邊眾生,實無眾生得滅度者。傅大士頌曰:「自他分別遣,高下識情除,了斯平等性,咸共入無餘。」如是得宗而行,行行皆如,如理實見,無我見、人見、眾生見、壽者見,修一切善法,是以正住修善為正覺。

【須菩提!是法平等,無有高下,是名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須菩提,此法是平等的,無有高下之別,所以才稱之為無上正等正覺。

是法平等,無有少法可得;有少法可得,即有高下,非是平等。何謂平等?聖凡一體,皆有佛性,無有高下,法尚應捨,一法也無,以此自證,得見本來面目,是名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

〈非說所說分第二十一〉慧命須菩提白佛言:「世尊!頗有眾生,於未來世,聞說是法,生信心不?」佛言:「須菩提!彼非眾生,非不眾生。」即言,一切眾生皆有佛性,安知其無能信者?言彼能信者,原有佛性,非是眾生,然無明障蔽,自性猶迷,非不是眾生。因此這裡說的「平等」指的是上自諸佛,下至蠢動含靈,其真性一同也。李文會註曰:「是法平等無有高下者,凡夫不見自性,妄識分別,自生高下。謂佛是高,眾生是下。菩薩了悟人法二空,上至諸佛,下至螻蟻,皆有佛性,無所分別,故一切法皆平等,豈有高下也。」黃蘗禪師云:「若觀佛作清淨光明解脫之相,觀眾生作垢濁暗昧生死之相,作此解者,歷恆河沙劫,終不能得阿耨菩提。又云心若平等,不分高下,即與眾生諸佛,世界山河,有相無相,遍十方界,一切平等,無我彼相,此本源清淨心,常自圓滿光明遍照也。

【善法】:五戒十善為世間之善法。三學六度為出世間之善法。淺深雖異,而皆為順理益己之法。

【以無我、無人、無眾生、無壽者,修一切善法,則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雖曰無有少法可得,雖曰是法平等,非謂不修善法得成正覺。《究竟無我分第十七》佛告須菩提:「須菩提,如來所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於是中無實無虛,是故如來說一切法,皆是佛法。」無實無虛,亦即不有不無,不無者,「修證即不無」。《六祖壇經.機緣品第七》六祖惠能大師問於懷讓禪師:「甚麼物,恁麼來?」懷讓禪師曰:「說似一物即不中。」師曰:「還可修證否?」曰:「修證即不無,污染即不得。」師曰:「只此不污染,諸佛之所護念。」

「修證即不無,污染即不得。」修證者何?即是此句經文:「以無我、無人、無眾生、無壽者,修一切善法,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污染者何?有能有所,執情不除,法塵猶在,即是污染;妄分高下,心常輕人,吾我不斷,于自則愛,于他則憎,即是污染。

在玄奘法師的譯本裡,〈善現請啟分第二〉,須菩提白佛言:「世尊!諸有發趣菩薩乘者,應云何住?云何修行?云何攝伏其心?」佛說金剛般若波羅蜜,先破相分以降伏,再破見分以安住,無我人眾生壽者相,乃至無我人眾生壽者見。相分是所得,見分是能得,能所心滅,所得心除,即於此分,教示「云何修行」,是「以無我、無人、無眾生、無壽者,修一切善法,即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

無我、人、眾生、壽者,即言心行平等,不起凡聖見,於彼相中,不生憎愛,無有取捨,於相而離相,是一相三昧無相戒也。修一切善法,即言於二六時中,一切處,常行一直心。直心是道場,宴座名不動,所謂「宴座水月道場,降伏境裡魔軍,大作夢中佛事,廣度如幻眾生」,即於直心之道場,水月兩忘,色心齊棄,能所俱泯,修一切善法,行一切佛事,廣度如幻眾生,雖度眾生,不作有眾生得滅度者之念想,是一行三昧無念行,亦名般若行也。

《六祖壇經.付囑品第十》六祖惠能大師集徒眾曰:「諸善知識,汝等各各淨心,聽吾說法。若欲成就種智,須達一相三昧、一行三昧。若於一切處而不住相,於彼相中不生憎愛,亦無取捨,不念利益成壞等事,安閒恬靜,虛融澹泊,此名一相三昧。若於一切處,行住坐臥,純一直心,不動道場,真成淨土,此名一行三昧。若人具二三昧,如地有種,含藏長養,成熟其實,一相一行,亦復如是。我今說法,猶如時雨,普潤大地。汝等佛性,譬諸種子,遇茲霑洽,悉皆發生。承吾旨者,決獲菩提;依吾行者,定證妙果。」

【須菩提!所言善法者,如來說即非善法,是名善法】:修一切善法,所言善法者,諸法因緣生,即是有漏,譬如福德之無實。然而證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乃是無漏果,法不相似,豈得成因?為遣此疑,故經云。

所言善法者,善法同諸法,緣聚則生,緣散而滅,實無自性,曰法無我,由無持故,即成生滅,即是有漏,是故如來說彼漏法即非善法。然而上自諸佛,下至蠢動含靈,皆有佛性,是善性故,決定能持,但淨本心,行一切法,不住於相,即非善法,以善法無故,見如來性,即是以無漏因,而得無漏果。如是修而無修之法名為何?唯不壞假名而名之,是名善法。李文會註曰:「不住相故,即非善法。無漏福故,是名善法。」、「修一切善法者,若不能離諸相而修善法,終不能得解脫。但離諸相而修善法,即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又云,若人於一切事,無染無著,於一切境,不動不搖,於一切法,無取無捨,於一切時,常行方便,隨順眾生,令皆歡喜,而為說法,令悟菩提真性,此即名為修善法也。」

玄奘法師的譯本則是譯作:「一切善法無不現證,一切善法無不妙覺。善現!善法善法者,如來一切說為非法,是故如來說名善法善法。」我們以《六祖壇經》的經文來進行理解。《六祖壇經.疑問品第三》師曰:「見性是功,平等是德。念念無滯,常見本性,真實妙用,名為功德。」即言戒定慧等善法乃是自性本具,心行平直,無有四相,是應無所住而生清淨心,淨心修行善法,即於此行,識自本心,見自本性,則「一切善法無不現證,一切善法無不妙覺」,是見自性功德,乃至以一切功德法而成佛法身,是修一切善法,則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也。《六祖壇經.頓漸品第八》六祖惠能大師教示志誠:「吾所說法,不離自性,離體說法,名為相說,自性常迷。須知一切萬法,皆從自性起用,是真戒定慧法。聽吾偈曰,心地無非自性戒,心地無癡自性慧,心地無亂自性定,不增不減自金剛,身去身來本三昧。」

母娘慈悲皈命

無極瑤池大聖西王金母大天尊

avatar-img
16會員
144內容數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Koeln Walker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經文: 須菩提白佛言:「世尊!佛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為無所得耶?」佛言:「如是!如是!須菩提!我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乃至無有少法可得,是名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 ※前言:前說如來清淨心中,見諸法空相,語默皆如,任用無心,如來說而無說,如來無所說。法空者,十二因緣空,四聖諦也空,是破二乘聖人
※經文: 「須菩提!汝勿謂如來作是念:我當有所說法。莫作是念!何以故?若人言如來有所說法,即為謗佛,不能解我所說故。須菩提!說法者,無法可說,是名說法。」爾時,慧命須菩提白佛言:「世尊!頗有眾生,於未來世,聞說是法,生信心不?」佛言:「須菩提!彼非眾生,非不眾生。何以故?須菩提!眾生眾生者,如來說
※經文: 「須菩提!汝勿謂如來作是念:我當有所說法。莫作是念!何以故?若人言如來有所說法,即為謗佛,不能解我所說故。須菩提!說法者,無法可說,是名說法。」爾時,慧命須菩提白佛言:「世尊!頗有眾生,於未來世,聞說是法,生信心不?」佛言:「須菩提!彼非眾生,非不眾生。何以故?須菩提!眾生眾生者,如來說
※經文: 「須菩提!汝勿謂如來作是念:我當有所說法。莫作是念!何以故?若人言如來有所說法,即為謗佛,不能解我所說故。須菩提!說法者,無法可說,是名說法。」爾時,慧命須菩提白佛言:「世尊!頗有眾生,於未來世,聞說是法,生信心不?」佛言:「須菩提!彼非眾生,非不眾生。何以故?須菩提!眾生眾生者,如來說
※經文:「須菩提!於意云何?佛可以具足色身見不?」「不也,世尊!如來不應以具足色身見。何以故?如來說具足色身,即非具足色身,是名具足色身。」「須菩提!於意云何?如來可以具足諸相見不?」「不也,世尊!如來不應以具足諸相見。何以故?如來說諸相具足,即非諸相具足,是名諸相具足。」 ※導讀: 【須菩提!
※經文: 「須菩提!於意云何?佛可以具足色身見不?」「不也,世尊!如來不應以具足色身見。何以故?如來說具足色身,即非具足色身,是名具足色身。」「須菩提!於意云何?如來可以具足諸相見不?」「不也,世尊!如來不應以具足諸相見。何以故?如來說諸相具足,即非諸相具足,是名諸相具足。」 ※前言:《金剛經宗
※經文: 須菩提白佛言:「世尊!佛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為無所得耶?」佛言:「如是!如是!須菩提!我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乃至無有少法可得,是名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 ※前言:前說如來清淨心中,見諸法空相,語默皆如,任用無心,如來說而無說,如來無所說。法空者,十二因緣空,四聖諦也空,是破二乘聖人
※經文: 「須菩提!汝勿謂如來作是念:我當有所說法。莫作是念!何以故?若人言如來有所說法,即為謗佛,不能解我所說故。須菩提!說法者,無法可說,是名說法。」爾時,慧命須菩提白佛言:「世尊!頗有眾生,於未來世,聞說是法,生信心不?」佛言:「須菩提!彼非眾生,非不眾生。何以故?須菩提!眾生眾生者,如來說
※經文: 「須菩提!汝勿謂如來作是念:我當有所說法。莫作是念!何以故?若人言如來有所說法,即為謗佛,不能解我所說故。須菩提!說法者,無法可說,是名說法。」爾時,慧命須菩提白佛言:「世尊!頗有眾生,於未來世,聞說是法,生信心不?」佛言:「須菩提!彼非眾生,非不眾生。何以故?須菩提!眾生眾生者,如來說
※經文: 「須菩提!汝勿謂如來作是念:我當有所說法。莫作是念!何以故?若人言如來有所說法,即為謗佛,不能解我所說故。須菩提!說法者,無法可說,是名說法。」爾時,慧命須菩提白佛言:「世尊!頗有眾生,於未來世,聞說是法,生信心不?」佛言:「須菩提!彼非眾生,非不眾生。何以故?須菩提!眾生眾生者,如來說
※經文:「須菩提!於意云何?佛可以具足色身見不?」「不也,世尊!如來不應以具足色身見。何以故?如來說具足色身,即非具足色身,是名具足色身。」「須菩提!於意云何?如來可以具足諸相見不?」「不也,世尊!如來不應以具足諸相見。何以故?如來說諸相具足,即非諸相具足,是名諸相具足。」 ※導讀: 【須菩提!
※經文: 「須菩提!於意云何?佛可以具足色身見不?」「不也,世尊!如來不應以具足色身見。何以故?如來說具足色身,即非具足色身,是名具足色身。」「須菩提!於意云何?如來可以具足諸相見不?」「不也,世尊!如來不應以具足諸相見。何以故?如來說諸相具足,即非諸相具足,是名諸相具足。」 ※前言:《金剛經宗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天親菩薩說西方極樂世界有三種莊嚴,一種是「佛莊嚴」,一種「菩薩莊嚴」,再一種「國土莊嚴」,一共就有幾十項內容,這三種莊嚴可以滙到一個法句裏頭。這很像禪宗的話,一二的「一」;法,修法的「法」;句子的「句」,可以到「一法句」。也註解了,什麽叫一法句呢?清淨句。所以清淨兩個字很重要。
所謂「正道」者 可令眾生苦集永盡 達於涅槃寂靜的聖賢境界 故八正道亦稱八聖道 八正道: 正見、正思惟、正語 正業、正命、正精進 正念、正定
Thumbnail
此為西晉時期的經典,經中強調菩薩在娑婆世界行道的艱難和忍辱的重要性,佛陀透過講述前世恩德,解釋自己與文殊師利的師徒關係。最終鼓勵菩薩繼續修行,發無上道心。 原典│大正藏 經集部二 第15冊No. 629 全1卷 安公云元闕譯人今附西晉錄 (說明 : 以下粗體字為佛經原文,細體字為白話翻譯)
Thumbnail
弟子某一心歸命極樂世界阿彌陀佛。願以淨光照我慈誓攝我。我今正念稱如來名為菩提道求生淨土。佛昔本誓。若有眾生欲生我國至心信樂乃至十念若不生者不取正覺。願此念佛因緣得入如來大誓海中承佛慈力。眾罪消滅淨因增長。若臨命終自知時至身無病苦。心不貪戀亦不顛倒如入禪定。佛及眾聖手持金臺來迎接我。如一念頃生極樂國。
Thumbnail
釋迦牟尼佛說「若有菩薩,儻聞說此勸助教者,即能奉持、諷誦、講說,如是不久皆當滅盡一切罪蓋,令無罣礙。」 西晉 月氏國三藏 竺法護 譯 聞如是:一時佛在羅閱祇耆闍崛山中,與大比丘眾俱,比丘千二百五十,菩薩無央數——一切大聖神通已達,逮得總持,攬十方慧,立三脫門,曉了三世,無所罣礙頒宣三寶救濟三界
Thumbnail
「楞嚴經」云:世界,眾生,業果,三種相續不斷,無有窮盡(眾生業不盡,而依業受報,故眾生界不盡)。設言眾生界有盡,我願方盡,以無眾生可度,故度生願畢。菩提道成:即圓滿菩提,佛道成就。福足慧足,已成兩足之尊。自覺覺他,已得究竟滿覺。佛道既成,我願方成。如是發心,名之為大。
Thumbnail
菩薩有一法能斷一切諸惡道苦。謂於晝夜常念思惟觀察善法,令諸善法念念增長,不容毫分不善間雜,是即能令諸惡永斷,善法圓滿,常得親近諸佛菩薩及餘聖眾。言善法者,謂人天身聲聞菩提獨覺菩提無上菩提,皆依此法以為根本而得成就,此法即是十善業道。謂能永離殺生、偷盜、邪行、妄語、兩舌、惡口、綺語、貪欲、瞋恚、邪見。
Thumbnail
今天我們學佛,除了淨宗法門,無論修學哪個法門,這一生中是沒法超越六道輪迴;無論修得再好,來生不過得人天善果,沒法子出三界,不能出三界那就是虛作住持。唯獨淨宗法門是不虛作,讓我們這一生當中一定圓滿成就。念佛人,心是阿彌陀佛的心,跟阿彌陀佛同一個心。阿彌陀佛的心是什麼?一切皆成佛,幫助一切眾生快快成佛。
Thumbnail
天親菩薩說西方極樂世界有三種莊嚴,一種是「佛莊嚴」,一種「菩薩莊嚴」,再一種「國土莊嚴」,一共就有幾十項內容,這三種莊嚴可以滙到一個法句裏頭。這很像禪宗的話,一二的「一」;法,修法的「法」;句子的「句」,可以到「一法句」。也註解了,什麽叫一法句呢?清淨句。所以清淨兩個字很重要。
所謂「正道」者 可令眾生苦集永盡 達於涅槃寂靜的聖賢境界 故八正道亦稱八聖道 八正道: 正見、正思惟、正語 正業、正命、正精進 正念、正定
Thumbnail
此為西晉時期的經典,經中強調菩薩在娑婆世界行道的艱難和忍辱的重要性,佛陀透過講述前世恩德,解釋自己與文殊師利的師徒關係。最終鼓勵菩薩繼續修行,發無上道心。 原典│大正藏 經集部二 第15冊No. 629 全1卷 安公云元闕譯人今附西晉錄 (說明 : 以下粗體字為佛經原文,細體字為白話翻譯)
Thumbnail
弟子某一心歸命極樂世界阿彌陀佛。願以淨光照我慈誓攝我。我今正念稱如來名為菩提道求生淨土。佛昔本誓。若有眾生欲生我國至心信樂乃至十念若不生者不取正覺。願此念佛因緣得入如來大誓海中承佛慈力。眾罪消滅淨因增長。若臨命終自知時至身無病苦。心不貪戀亦不顛倒如入禪定。佛及眾聖手持金臺來迎接我。如一念頃生極樂國。
Thumbnail
釋迦牟尼佛說「若有菩薩,儻聞說此勸助教者,即能奉持、諷誦、講說,如是不久皆當滅盡一切罪蓋,令無罣礙。」 西晉 月氏國三藏 竺法護 譯 聞如是:一時佛在羅閱祇耆闍崛山中,與大比丘眾俱,比丘千二百五十,菩薩無央數——一切大聖神通已達,逮得總持,攬十方慧,立三脫門,曉了三世,無所罣礙頒宣三寶救濟三界
Thumbnail
「楞嚴經」云:世界,眾生,業果,三種相續不斷,無有窮盡(眾生業不盡,而依業受報,故眾生界不盡)。設言眾生界有盡,我願方盡,以無眾生可度,故度生願畢。菩提道成:即圓滿菩提,佛道成就。福足慧足,已成兩足之尊。自覺覺他,已得究竟滿覺。佛道既成,我願方成。如是發心,名之為大。
Thumbnail
菩薩有一法能斷一切諸惡道苦。謂於晝夜常念思惟觀察善法,令諸善法念念增長,不容毫分不善間雜,是即能令諸惡永斷,善法圓滿,常得親近諸佛菩薩及餘聖眾。言善法者,謂人天身聲聞菩提獨覺菩提無上菩提,皆依此法以為根本而得成就,此法即是十善業道。謂能永離殺生、偷盜、邪行、妄語、兩舌、惡口、綺語、貪欲、瞋恚、邪見。
Thumbnail
今天我們學佛,除了淨宗法門,無論修學哪個法門,這一生中是沒法超越六道輪迴;無論修得再好,來生不過得人天善果,沒法子出三界,不能出三界那就是虛作住持。唯獨淨宗法門是不虛作,讓我們這一生當中一定圓滿成就。念佛人,心是阿彌陀佛的心,跟阿彌陀佛同一個心。阿彌陀佛的心是什麼?一切皆成佛,幫助一切眾生快快成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