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常聊:30歲恐慌|《腦筋急轉彎2》與《葬送的芙莉蓮》:是這份焦慮帶我走到今天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4 分鐘
raw-image

30歲之於亞洲人類彷彿是一條馬里亞納海溝,跟前面的29年有著非常大的切割。只要跨到30歲這個議題,開始會有各種焦慮與標籤迎面而來,舉凡討論區開始出現「30歲存款多少才合理」「30歲不知道要幹嘛」「30歲前必做的15件事」或是身邊的人開始會有一些話題是「30歲了阿要結婚了沒、要生小孩了沒、買房頭期款存到沒」諸如此類的。

即便沒有真的出現,這些對話框也早在幾年前就貼在你的心裡了。你說我怎麼知道?因為我就是這樣。明天是我滿30歲的生日,今天早上一覺起來發現是舒服的自然醒,因為昨天看奧運比賽晚睡所以今天睡到12點,但是我沒有舒爽喜悅而是一個踉蹌的焦慮感。

raw-image

一邊焦慮一邊看著今年已經三刷的今年最愛動漫《葬送的芙莉蓮》ep.6:這集是即將加入的新成員修塔爾克一開始是膽小且沒自信,明明已經在村子裡努力訓練了這麼長時間,在被迫與紅龍對抗的時刻,戰鬥前還是害怕到手不停發抖,在費倫跟芙莉蓮努力下,下定決心踏入到紅龍面前,舉起斧頭揮舞,發揮了本身的強大實力。最終以一人之力解決了紅龍。而害怕發抖的這一點跟他身經百戰的師傅艾冉如出一轍

艾冉:「害怕並不是壞事,是這份恐懼帶我走到今天。」
人因為恐懼,而去保護自己、磨練自己,避免喪命
因為這份恐懼,才會成長,才會有今天的自己。

這時,我想到前幾周剛看完的電影《腦筋急轉彎2》後段邊看邊哭了應該有5分鐘.....

其實,焦慮會帶給我們類似於害怕的情緒反應,像所有動物一樣

人類在演化的過程中會留存一些自我保護的方法,包括神經與腺體等一系列的反應,以幫助身體作出防禦、掙扎或是逃跑的準備這些荷爾蒙會讓你精神更集中、心跳加速、肌肉緊繃、發抖等,加快血液運送去有需要的身體器官,以應對危險。這便是「戰鬥或逃跑反應 (Fight-or-Flight Response) 」的心理機制—這是身體的自然反應。

焦慮在保護著我們,不是像盾牌那種明確而一目了然的保護、而是透過情緒帶領你有意識的思考:「hey你每年都說要養成運動習慣,到今年已經30歲了,你開始運動了嗎?」、「hey你每天說著30歲的女人最美因為最了解自己喜歡什麼,你真的足夠認識自己了嗎?為了探索自己你又付出了什麼?」

意識到自己有想追尋的事物,重點不是30歲,而是每一天


通常30歲的焦慮會落在30歲生日的前幾天或意識到自己30歲的某幾段時間,其實光是「意識到」就能成為一顆成長的種子,那同時代表著你想要變好、你知道自己還沒長成自己喜歡的樣子。那些其他人們的期待跟標籤當然可以不當一回事,但自身情緒跟焦慮就千萬要面對。你開始焦慮了代表你知道自己有所不足,無論是對工作的迷茫、對關係建立的渴望或是對人生的方向,就趁著30歲的恐慌下,拿起紙筆好好地記錄下來,透過分類,真的給自己一天、一周的時間去思考什麼是自己想要的,然後再花一個月的時間去寫執行計畫,去好好地把握每一天。

因為讓你感到焦慮的不是30歲這一天
而是30歲前的每一天是不是沒有好好珍惜好好把握。
《葬送的芙莉蓮》ep3

《葬送的芙莉蓮》ep3

最後想回到《葬送的芙莉蓮》,芙莉蓮說著:「看來80年對人類來說是相當長的時間呢」這一段讓我不禁思考人類壽命的意義。因為芙莉蓮是精靈,精靈種族可以活超過千年,所以她並不重視時間,不重視自己跟別人的時間。但人類不一樣,因為生命只有短短的百年而已,所以人類會珍惜每一天,去鑽研、去深究,最終在人類開始學習魔法之後,魔法的成長速度飛快,幾乎達到超越精靈的成就。

或許人生的長度不在於時間、而在於這段時間內產出了什麼吧!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阿莉的點子盒
3會員
9內容數
擅長把混亂變有序,讓想法確實落地。 從政府標案到品牌行銷、從百家展售會到雙口Podcast,喜歡搞定各種不可能。 目前持續在混亂中理出秩序,讓天馬行空落地有聲。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常常被朋友問「哪裡買的?」嗎?透過蝦皮分潤計畫,把日常購物的分享多加一個步驟,就能轉換成現金回饋。門檻低、申請簡單,特別適合學生與上班族,讓零碎時間也能創造小確幸。
Thumbnail
常常被朋友問「哪裡買的?」嗎?透過蝦皮分潤計畫,把日常購物的分享多加一個步驟,就能轉換成現金回饋。門檻低、申請簡單,特別適合學生與上班族,讓零碎時間也能創造小確幸。
Thumbnail
嗨!歡迎來到 vocus vocus 方格子是台灣最大的內容創作與知識變現平台,並且計畫持續拓展東南亞等等國際市場。我們致力於打造讓創作者能夠自由發表、累積影響力並獲得實質收益的創作生態圈!「創作至上」是我們的核心價值,我們致力於透過平台功能與服務,賦予創作者更多的可能。 vocus 平台匯聚了
Thumbnail
嗨!歡迎來到 vocus vocus 方格子是台灣最大的內容創作與知識變現平台,並且計畫持續拓展東南亞等等國際市場。我們致力於打造讓創作者能夠自由發表、累積影響力並獲得實質收益的創作生態圈!「創作至上」是我們的核心價值,我們致力於透過平台功能與服務,賦予創作者更多的可能。 vocus 平台匯聚了
Thumbnail
提到30歲時,許多人開始感到焦慮和嘔心。但焦慮其實可以引導你思考自己現在缺少的東西。進入30歲前的某一段時間,意識到自己仍有成長的可能性,並鞭策自己逐步實現。別懼怕焦慮,要正視並把握它帶來的啟示。
Thumbnail
提到30歲時,許多人開始感到焦慮和嘔心。但焦慮其實可以引導你思考自己現在缺少的東西。進入30歲前的某一段時間,意識到自己仍有成長的可能性,並鞭策自己逐步實現。別懼怕焦慮,要正視並把握它帶來的啟示。
Thumbnail
我曾無數次想過三十歲的自己會是什麼模樣? 但其實誰也說不準那時的自己究竟會變成什麼樣子。是不是對社會還抱有希望與熱情,還是早已被狗屁倒灶的日常瑣事給湮沒;還在為人情世故勞神傷腦,還是多了點決絕、一些鋒芒;是否還願意擇善固執,還是學會了圓滑,為自己多一些? 每一次的選擇,離現在的自己就近一些
Thumbnail
我曾無數次想過三十歲的自己會是什麼模樣? 但其實誰也說不準那時的自己究竟會變成什麼樣子。是不是對社會還抱有希望與熱情,還是早已被狗屁倒灶的日常瑣事給湮沒;還在為人情世故勞神傷腦,還是多了點決絕、一些鋒芒;是否還願意擇善固執,還是學會了圓滑,為自己多一些? 每一次的選擇,離現在的自己就近一些
Thumbnail
我們真的能「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嗎?人生的每個階段是順階而上,還是越來越迷茫呢?
Thumbnail
我們真的能「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嗎?人生的每個階段是順階而上,還是越來越迷茫呢?
Thumbnail
20幾歲時總是在想著,當我30歲的那一天會是什麼樣子... 會不會生日當天爆哭因為跨入3字頭?還是事業有成,變成小時候幻想的女強人? 結果是,我沒有哭,也沒有變成女強人,反而,相較20歲,更喜歡30歲之後的自己。
Thumbnail
20幾歲時總是在想著,當我30歲的那一天會是什麼樣子... 會不會生日當天爆哭因為跨入3字頭?還是事業有成,變成小時候幻想的女強人? 結果是,我沒有哭,也沒有變成女強人,反而,相較20歲,更喜歡30歲之後的自己。
Thumbnail
最近趁著返回台北過年的這段時間, 和幾位多年未見的老朋友、老同學聚一聚。到了"三十而立"之年, 聊天的話題除了回憶從前快樂時光之外, 總離不開...
Thumbnail
最近趁著返回台北過年的這段時間, 和幾位多年未見的老朋友、老同學聚一聚。到了"三十而立"之年, 聊天的話題除了回憶從前快樂時光之外, 總離不開...
Thumbnail
30歲為何令人害怕?難道是他們說好了,安排在這個時間點一起發出“焦慮”,從而接收到“集體意識”嗎?看完這一篇,希望你放下那些自責與愧疚。
Thumbnail
30歲為何令人害怕?難道是他們說好了,安排在這個時間點一起發出“焦慮”,從而接收到“集體意識”嗎?看完這一篇,希望你放下那些自責與愧疚。
Thumbnail
我一直覺得對於生涯的迷惘或是年齡的焦慮,一部分確實令人很心煩。但另一方面,不安,其實是推動自己成長的力量,只要不畏改變就能活出最舒服的姿態。 Photo by Priscilla Du Preez on Unsplash 曾經在30歲之前我也感到非常焦慮,因為30歲感覺就是一個里程碑,彷彿30歲之
Thumbnail
我一直覺得對於生涯的迷惘或是年齡的焦慮,一部分確實令人很心煩。但另一方面,不安,其實是推動自己成長的力量,只要不畏改變就能活出最舒服的姿態。 Photo by Priscilla Du Preez on Unsplash 曾經在30歲之前我也感到非常焦慮,因為30歲感覺就是一個里程碑,彷彿30歲之
Thumbnail
1.  Keep Fighting 的念頭幾乎左右了我大半輩子的人生。 因為性格使然,總是哪邊刺激就往哪傾斜,所以生活的跌蕩起伏就成了註定。 但當起起落落成為生活常態時,你很容易就誤以為落了一定會起,尤其是你人還樂觀得讓人害怕,直到老到一定歲數你才赫然發現,跌跤好像不一定每次都能再站起來......
Thumbnail
1.  Keep Fighting 的念頭幾乎左右了我大半輩子的人生。 因為性格使然,總是哪邊刺激就往哪傾斜,所以生活的跌蕩起伏就成了註定。 但當起起落落成為生活常態時,你很容易就誤以為落了一定會起,尤其是你人還樂觀得讓人害怕,直到老到一定歲數你才赫然發現,跌跤好像不一定每次都能再站起來......
Thumbnail
人生中無一處不讓人感到不焦慮的時刻與環境從幼稚園到高齡、從私領域到公領域,社交到禮儀, 從各式樣社會環境到各式樣原生家庭,從世界快速更迭的科技資訊到 社會階級的分類顯著,蒙上追趕著一種共同價值觀的風氣,而引起的個人焦慮或群體焦慮,最嚴重的是,這些焦慮感幾乎幾乎就要被硬生生地忽略了。
Thumbnail
人生中無一處不讓人感到不焦慮的時刻與環境從幼稚園到高齡、從私領域到公領域,社交到禮儀, 從各式樣社會環境到各式樣原生家庭,從世界快速更迭的科技資訊到 社會階級的分類顯著,蒙上追趕著一種共同價值觀的風氣,而引起的個人焦慮或群體焦慮,最嚴重的是,這些焦慮感幾乎幾乎就要被硬生生地忽略了。
Thumbnail
「我們開始學著評估,並不是以利益為出發點,而是開始以直覺和舒適度為主。」或許對我們來說三十歲只是一個分水嶺,走過那段年輕充滿新鮮感的時期,我們因為社會經驗的增長,開始學會將注意力集中在自己身上。這一段過程是一個很特別的轉換,我們情緒會由高轉低,世界的變化會讓我們開始自省,三十歲,可以很美麗也很脆弱。
Thumbnail
「我們開始學著評估,並不是以利益為出發點,而是開始以直覺和舒適度為主。」或許對我們來說三十歲只是一個分水嶺,走過那段年輕充滿新鮮感的時期,我們因為社會經驗的增長,開始學會將注意力集中在自己身上。這一段過程是一個很特別的轉換,我們情緒會由高轉低,世界的變化會讓我們開始自省,三十歲,可以很美麗也很脆弱。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