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08-14|閱讀時間 ‧ 約 29 分鐘

【踏青步道】許雨仁回顧展 | 北美館 | 2樓 | 展覽訊息 | 台北漫步

說實在的,我對這位畫家的研究並不深入,只能依據平常的感受與想像,向大家分享我的觀點。能夠在台北市立美術館二樓舉辦回顧展的畫家,通常都是非常有名且具備一定分量的藝術家。

從佳里到台北,從台北到紐約

  • 1972-1975年:藝專時期:許雨仁在藝術專科學校學習的階段。
  • 1979年:首度個展發表:他在台灣舉辦了第一次個人展覽,代表著他藝術生涯的起步。
  • 1980年代:幾度前進美國:他多次前往美國,希望在國際藝術舞台上發展。
  • 1989年底:決意回到血地:在美國發展多年後,他最終選擇回到台灣,並於1990年代開始新的創作階段。

他選擇的主題是"溺浮沉洄",隱藏在一個令人難以想像的層次中,這正是他想要傳達給人的感覺。

我非常喜歡這兩張畫作,顏色豐富而鮮明,細緻地展現了畫作的多樣性。透過色塊的思想表達,作品傳遞了深刻的意涵。如果你願意花時間仔細觀賞,你會發現其中蘊含著許多不同的故事和情感。我認為這些畫作是難得一見的珍貴作品。

這本筆記本記錄了他創作過程中的各種雜物和靈感筆記,從數學草稿到畫作草圖,再到各式各樣亂七八糟的東西,應有盡有。雖然這些東西看似凌亂,但它們卻是他所有畫作的靈感來源。研究這些筆記能夠更深入地了解他內心的世界,揭示出他創作背後的思維脈絡。

細細品味畫家的日常生活時,總是能看到那種獨特而充滿韻味的景象:畫布上沾染了筆壓的痕跡,手稿上隨意的筆跡和沙拉的亂入,這一切彷彿在訴說著畫家的世界。即便是我自己,也常常面對這樣的情景——許多水彩畫筆堆疊得亂七八糟,不知如何妥善處理。畫具和道具隨處可見,仿佛每一個角落都被這股充滿創意與實驗精神的氛圍所包圍。

這個時期的畫廊展現出來的色塊明顯變得更大一些,所表達的內容也變得更加單純,但卻格外醒目。這種變化意在強調一個重要的信息:我希望讓你清楚地知道,我要表達的正是這一點。

不論是花啦,草啦,還是其他任何創作,其實都代表了他這個時期的想法與理念。與他早期那種充滿激昂與細碎的小而鮮豔畫面相比,這些作品呈現出的風格與情感顯然有所不同。

這完全是不同的樣貌——這是一幅水墨畫,我還蠻喜歡這種表現方式的。雖然畫作本身不算很大,但其間展現了豐富的層次感和灰黑色調的細膩變化。這些元素共同呈現出一種誠實與成熟的思想內涵,給人深刻而引人深思的感覺。

這應該是他的主要畫作展區,展示了幾幅大幅作品,呈現了他創作的精華。左側的觀眾正在細細欣賞,這些作品顯示了他的藝術特色與技法。其他區域則展示了更多的大幅水墨畫,每幅作品都充滿了力量與深度。要真正理解這些畫作所表達的內涵,觀眾需要在展示的過程中細心觀察和品味。

轉到這一側,你會感受到線條的變化。畫作的線條可能會顯得變形或者略顯瑣碎。對於創作家來說,變化是至關重要的,因為長時間不變的風格會變成固定模式。但如何在改變中保持自己獨特的特色卻是一個值得深思的問題。如果變化不當,可能會失去原有的個性,使得線條顯得單薄,無法展現原本的風貌。

坦白說,我對這件作品並不喜歡。它的線條過於瑣碎和細緻,與所希望表現的對比效果相比,力量顯得過於薄弱,無法有效掌控整個空間的比例。我相信,畫家在創作過程中必定付出了很大的努力,因為這些細緻的細節是用細筆一筆一筆畫出的。

最後一個展廳中看的作品雖然也帶有水墨的韻味,但線條卻明顯加粗加大,並且色彩表現也更為豐富。這樣的形體顯得更加大氣且自然。我認為這個作品相對而言是更優秀的。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

普普文創 的其他內容

你可能也想看

發表回應

成為會員 後即可發表留言
© 2024 vocu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