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08-15|閱讀時間 ‧ 約 23 分鐘

餐桌一隅:孩子的需求與大人的耐性

raw-image

和老公去生意興隆的小吃店吃早餐時,與其他客人併桌,年輕夫妻帶著剛滿一歲的弟弟,和中班左右的小姐姐用餐,秀氣小姐姐吃沒幾口,就對桌上的食物搖頭。


爸爸司空見慣的,一手抱著她,一手拿著筷子繼續進食,只聽小姐姐好聲好氣的說,「我要看手機,我要看電視。」


媽媽馬上立場堅定的說,「不吃早餐,不能看手機。」


小姐姐聽進去了,改要求她要下來走走。


小吃店靠近路邊,實在不適合幼兒閒晃,於是,整個用餐過程中,就一直聽到她說要下來走走。


她重複講了至少十五次,爸爸只是偶爾回應,「妳是錄音機嗎?」


到了後來,連隔壁桌的客人都稱讚他們夫妻脾氣好,忍得住小朋友一直吵,他們也客氣的笑笑說,脾氣都被小孩磨掉了。


在旁見證此幕的我,暗自訝異到不行,為什麼是大人脾氣好,而不是那個乖乖被爸爸抱著,沒有亂動,只是不斷用言語陳述需求,沒有哭鬧的孩子,脾氣比較好呢?


人與人的互動,是可以用漠視來忽略對方不合理的需求嗎?除非是遇到有理講不清,遇到心理狀況不佳的人,才會選擇充耳不聞吧。


如果,「好好講」無法讓對方把專注力放在自己身上,孩子也會視情況,慢慢找到讓大人不得不理會自己的方式吧(笑)。


到底孩子的不講理,是人為造成,還是與生俱來呢?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 2024 vocu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