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08-14|閱讀時間 ‧ 約 23 分鐘

髖關節炎多久會好?髖關節炎症狀和治療

    髖關節炎的症狀包括髖關節疼痛、活動受限,甚至可能伴隨異常聲響。患者通常在早晨或久坐後會感到症狀加重,但活動一段時間後可能會有所改善。除了疼痛,患者還可能面臨肢體活動受限、行走困難、跛行,甚至出現雙腳長短不一的情況。髖關節疼痛的恢復時間視病情而定,可能從數週到數月不等。若為輕微疼痛,通過藥物治療及復健,通常數週內可見改善;但若病情較為嚴重,可能需要進行注射或手術治療,恢復時間可能需延長至數月。髖關節炎的治療方式則根據病情嚴重程度而有所不同,常見的治療方法包括口服消炎止痛藥、關節腔內玻尿酸注射、自體濃縮血小板血漿(PRP)注射及葡萄糖胺。消炎止痛藥可緩解髖關節炎的症狀,減少發炎和疼痛,但長期使用可能會對腸胃道和腎臟造成損害。玻尿酸注射可直接提供關節潤滑作用,而PRP療法則利用患者自身血液中的血小板,提取出生長因子,注射至關節腔內,以緩解關節退化並減輕疼痛。葡萄糖胺無法預防退化性關節炎,但在早期可能對症狀有所緩解。當非手術治療效果不佳時,人工關節置換術應被考慮。人工關節置換術目前在骨科手術中滿意度較高,是一項安全且成功率高的手術。長期使用消炎止痛藥會對腸胃道和腎臟造成負擔,而嚴重的退化性關節炎也會增加跌倒和骨折的風險。

    https://health.tvbs.com.tw/medical/346661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 2024 vocu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