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評】為什麼勸你不要再「跳脫舒適圈」?克莉絲汀·巴特勒《別再跳脫舒適圈》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6 分鐘
raw-image
你的舒適圈自有獨特之處,所以你的舒適圈會是什麼樣子,全要靠你自己找出來。


推薦指數:★★★★☆

易讀指數:★★★★☆

趣味指數:★★★★☆

新鮮指數:★★★★☆ 


作者:克莉絲汀·巴特勒

出版社:天下文化

出版日期:2024/04/30


前言

這本書其實光是書名就已經充分表達了作者的理念,就是要突破我們過往對於「跳脫舒適圈」的迷思。轉而用新的「舒適圈」來幫助我們獲得成長。

事實上,作者用這種方式很厲害,她不是否定了長期待在舒適圈可能存有的劣勢,而是重新用一個新定義的「舒適圈」,來反駁我們舊有的認識。

raw-image

作者克莉絲汀·巴特勒

作者簡介

克莉絲汀。暢銷書作家。網路社群「正向力量」的執行長,在全世界有5000萬粉絲。她致力發揚「正能量的力量」,讓人可以擺脫困境,活出美好人生。

被誤解的「舒適圈」

過去我們常聽到有人會說:「要想突破、要想成長」,你得先學會跳出舒適圈。這句話的深層意義就是,你得先離開你原來覺得舒適的環境與狀態,然後才有機會成長。

對於像我們這種從小學著成長就需要吃苦的人來說,這是不容質疑的理念。卻很少有人想過,這個理念其實是有問題的。

怎樣的問題呢?


因為我們不快樂。

跳脫舒適圈後,你會經歷一段漫長的不確定性以及不安全感,這種狀態下的你,其實很難可以發揮到正常水準與潛力。這也就是為什麼,作者會說,其實我們應該「待在舒適圈內」,這才是真正有利於我們成長的狀態。


聽上去好像和你過去認知的完全不一樣,對吧?


對,之所以會不一樣,那是因為我們都誤解了舒適圈的定義。


書中說:「舒適圈就是讓你有安全感、感到輕鬆、毫無壓力的地方。在舒適圈,你可以充分活出自己,不用擔心害怕。」而我們唯有可以充分活出自己,才有機會邁向目標與實現夢想。這是環環相扣的道理。


但問題來了,如果待在舒適圈是好的,那為什麼「跳脫舒適圈」會成為主流論述呢?

raw-image

為什麼「跳脫舒適圈」會成為主流論述呢?

作者追根溯源,發現自2008年有個企管理論學者發表了〈從舒適圈到績效管理〉一文之後,跳脫舒適圈就成為主流的想法。


這位學者在文章中指出,人們只有在跳出舒適圈後才能達到最佳表現。而他的這個主張是根據心理學家對於舒適圈的定義而來。心理學家認為,舒適圈是「人在焦慮中立的情況下所處的行為狀態,會運用為數不多的行為來達到穩定的表現。通常不會有冒險的感覺。」


翻成大白話就是,雖然過度的焦慮感會讓我們失控,產生不良作用。但當你有一定程度的焦慮感時,我們才會促使自己做出改變。但問題是,他並沒有明確定義出要多少焦慮感才會真的促進我們改變,而又要多少焦慮感會對我們成長產生阻礙,這其中有著灰色地帶。


但可惜的是,沒有人去深究這層灰色地帶,反倒是把這位學者的文章改成了現在主流的論述,也就是只有跳出舒適圈,我們才會有最佳表現。


事情就是這樣越演越烈,搞到最後讓人誤解了對舒適圈的認識。


還好,作者撰寫這本書就是要讓我們有機會可以得知真相,了解舒適圈真正的作用與優勢。

raw-image

人生狀態有三種圈子

作者人生狀態主要由三個圈子構成,分別是:自滿圈、生存圈和舒適圈。


作者把這三個圈子用同心圓的方式表現出來,在圓形的最外側是「自滿圈」,往裡面一點中間的圈就是「生存圈」,而最裡面的圓,也就是最核心的圓,才叫做「舒適圈」。


首先,我們先來講講「自滿圈」,也就是對於當前自己所處的環境與狀態感到很滿意,不願意也不相信再往前拓展會有什麼進步或希望。就只想待在原地就好,這就是進入了自滿圈。也就是通常意義上,大家所謂要跳脫的狀態,其實就是「自滿圈」。


待在自滿圈的人,通常都對嘗試新的事物或是改變感到很冷淡,他們覺得沒有必要做出改變,維持現狀就已經耗費他們絕大多數的精力,也因此,他們會以「心滿意足」來掩飾自己不想改變的問題。


所以通常來講,當我們待在自滿圈時,我們感覺到的不會是舒適感,也不是滿足感,反倒更多的是恐懼感。害怕改變、害怕失敗等。


再來,就是「生存圈」。也就是如果你追求更高的成就,習慣逼自己跨出舒適圈,那麼你大部分的時間可能都是待在生存圈。(大多數人都是這樣)


「你必須不停的努力」、「你必須忍受痛苦」、「你必須犧牲快樂」唯有如此,你才會得到你所想要的。

如果你一直以來都是信奉這樣的理念,那你很有可能就是陷入了「生存圈」當中。


總是一直向外看、和其他人比較,老是覺得需要和他人證明你自己。


在生存圈,你的情緒會忽高忽低,而且很容易受到他人影響。一但事情進展得如你所料,那你就會非常開心,但如果事情非你所願,那你就會極度生氣、憤怒。


也因此,在生存圈中,你常常會感到相當疲憊、很難得到開心。你總是不停地忙忙忙,好像只有這樣才能證明自己很努力,好像只有這樣才能完成目標。在生存圈中通常有的共識就是:「要獲得成功,你就得過的不舒適。」


但真的是這樣嗎?

raw-image

只要待在舒適圈就好

那你試著想像一下,你每天都很開心地完成工作,而且你在工作過程中一點也不覺得疲憊,更重要的是,你發現自己正一點一點靠近目標,在你身邊的機會也越變越多。

以上的想像可不是隨便說說,只要你待在舒適圈內就可以做到。


在舒適圈的人會知道:「你的一切都會很順利,人生最終會被安排的對你有利。」

你可以把舒適圈想像成是自己親手打造的家,裡面的所有設計與傢俱都是由你自己精心挑選完成。那麼你待在這樣的環境中,是不是覺得非常有安全感?


這樣的安全感、自在感就是舒適圈裡的精華。你要學著享受這些,然後再自然而然的向外去拓展你想進步的新領域。


根據書上說的:「舒適圈不是固定不變的地方,只要你肯,就可以將舒適圈不斷地成長與拓展。」

當你待在舒適圈裡,你會對自我特別有掌控感,你不會再被不安感束縛,反倒知道怎麼用自己最舒適的方式解決問題、發想創意。

raw-image

結語

看到這裡,你已經找到自己所處的圈子了嗎?你是在自滿圈、生存圈還是已經找到你的舒適圈了?


以我個人為例,我覺得自己時常會在生存圈和舒適圈中徘徊,大多數時候可能都是以生存圈的方式生活著。


而在看完這本書之後我便知道,每個人在不同階段確實就會像我這樣,不斷地在不同圈子里跳進跳出。但這沒有關係,因為你已經知道待在舒適圈裡是安全的,你只要尊崇自己最舒適的狀態,自然而然就能完成目標。


所以如果當你覺得自己最近一直卡住,感覺裹足不前時,不妨先停下盲目努力的狀態,仔細思考你現在是在哪個圈層中,然後想辦法的把自己放進舒適圈內,這樣一來你就能擺脫焦慮感,所有事情與追求也都會一一水到渠成的。


引用書中的話作結:「追逐著不適的狀態,就會被拴在不適的狀態。真相是:你感到不適,就無法創造圓滿的人生。」


實現夢想不在跳出舒適圈外,善用舒適圈給你的力量,才會是邁向成功的真正途徑。

avatar-img
96會員
173內容數
讓閱讀與寫作成就一個更好的自己。在漫長的時間裡,做個聰明人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微讀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你今天必須做別人不願意做的事,明天才能夠擁有別人不能擁有的東西。
永遠不會改變的事物很重要,因為你可以滿懷信心地知道它們會如何形塑未來。
(自本篇開始,微讀書評全面提升文章品質,開始以深入且少有的角度探討書中精華)
微讀總整理了以下八大必讀清單
你今天必須做別人不願意做的事,明天才能夠擁有別人不能擁有的東西。
永遠不會改變的事物很重要,因為你可以滿懷信心地知道它們會如何形塑未來。
(自本篇開始,微讀書評全面提升文章品質,開始以深入且少有的角度探討書中精華)
微讀總整理了以下八大必讀清單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借閱 教你如何借閱全國圖書館電子書 《我們為什麼存在》這本書探討了一個大哉問:人類存在的意義。作者用淺顯易懂的語言,帶領我們一起思考這個問題。 作者首先介紹了人類的起源和演化,然後分析了人類文明的發展。在這個過程中,他指出人類之所以會存在,是因為地球具備了適合生命生存的條件,而人類恰好適應
Thumbnail
這本書介紹英國科學家沃克的研究成果,深入探討睡眠對身體和心智的重要性。書中透過大量研究數據,剖析睡眠對人體的影響及其作用,是一本兼具科普與研究深度的書籍。透過對睡眠階段、記憶、夢境等內容的探索,提供睡眠品質對健康和效率的影響。對於睡眠需求高度要求的人來說,這本書將帶來新的視野和理解。
Thumbnail
作者:丹尼爾·威靈漢 譯者:謝儀霏 出版社:久石文化 - 大腦喜歡這樣學!你必須要知道! 1.思考的秘密 人的大腦並非善於思考,而是會避免思考!因為思考很費力且需要專注。所以人類只要能不思考就不思考,解決問題的方式是仰賴「記憶」。 即便我們不善思
Thumbnail
書名:我為什麼去法國上哲學課? 作者:褚士瑩 書籍摘要 此書作者是一位NGO國際工作者,憧憬著讓世界變得更好的他,遇到了一個無法回答的難題,「為什麼要和平?和平真的有比較好嗎?」答不出答案的他,也下定了決心,必須找到自己答案,而開始這趟到法國上哲學課的旅程。 他找到了一位法國哲學老師奧斯卡.柏尼菲,
Thumbnail
《為什麼聰明人,會做蠢事?》 ~本書旨在破除「高智商」與「聰明智慧」的迷思,前面先對智力聰明等特質進行定義,再來說明由個人開始到團體,如何被這些智力迷思影響著。 過往大家都會依賴智力測驗,或是學業成績來判斷一個人聰不聰明,著重在事實知識和抽象推理的能力。這確實很重要,但不是唯一參考及判斷的指標,甚至
Thumbnail
50+憑什麼…逛2022年國際書展TiBE的三個因為: 1. 紙本書本是不容易被取代 2. 數位電子書長期閱讀損害視力 3.紙本書無法被取代的色、聲、香、味、觸、法
Thumbnail
「在台北生存的一百個理由」饗宴歷時1個多小時風光落幕,都50歲的大叔如何風光落幕,曾經風光,仍然會繼續發光的3個理由 1. 80年代戒嚴解封後,意識形態的風起雲湧 2. 90年代網路幼稚期,創意基底的真槍實彈 3. 人手尚未1機,視覺美感滋生的啟蒙養分
Thumbnail
想像有一天,你正處理一個快接近死線的報告,你奮不顧身地將所有時間與精力投入在當中。但在這天,你行程滿檔。扣掉用餐的時間,你有三個會議要開,晚上有一場很重要的聚餐,隔天也有一個重要活動要出席。你開始焦慮,於是盡可能地延後任何目前不是最緊急的工作,擠出珍貴的三小時。你毫不懷疑地向未來預借時間,忘記借貸要
Thumbnail
出版社/平安文化 給還在花錢如流水的你、還在瘋狂物質消費的你、衣櫃還有很多衣服但還是不滿足的妳、或是愛吃網美店的妳,你知道自己在幹嘛嗎。 有多少薪水做多少事,存錢重要還是消費一時的快樂重要呢?是需要才買還是單純想要呢?這些問題現在的答案跟10幾年後的你,答案一定不同的喔,及早覺悟更好喔! 我也是深深
Thumbnail
本文重點 1.食品產業為了創造利潤,不斷將可口性、多樣性與便利性高的「空熱量」食品塞入民眾的口中;而民眾則透過大量消費來證明自己的價值與地位。這即是過度飲食的社會脈絡。 2.過度飲食、過度診斷與過度醫療,都各自成為整體消費經濟的一部分。 3.我們都以為要健康,一定要買神奇的東西或上厲害的課程,但或許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借閱 教你如何借閱全國圖書館電子書 《我們為什麼存在》這本書探討了一個大哉問:人類存在的意義。作者用淺顯易懂的語言,帶領我們一起思考這個問題。 作者首先介紹了人類的起源和演化,然後分析了人類文明的發展。在這個過程中,他指出人類之所以會存在,是因為地球具備了適合生命生存的條件,而人類恰好適應
Thumbnail
這本書介紹英國科學家沃克的研究成果,深入探討睡眠對身體和心智的重要性。書中透過大量研究數據,剖析睡眠對人體的影響及其作用,是一本兼具科普與研究深度的書籍。透過對睡眠階段、記憶、夢境等內容的探索,提供睡眠品質對健康和效率的影響。對於睡眠需求高度要求的人來說,這本書將帶來新的視野和理解。
Thumbnail
作者:丹尼爾·威靈漢 譯者:謝儀霏 出版社:久石文化 - 大腦喜歡這樣學!你必須要知道! 1.思考的秘密 人的大腦並非善於思考,而是會避免思考!因為思考很費力且需要專注。所以人類只要能不思考就不思考,解決問題的方式是仰賴「記憶」。 即便我們不善思
Thumbnail
書名:我為什麼去法國上哲學課? 作者:褚士瑩 書籍摘要 此書作者是一位NGO國際工作者,憧憬著讓世界變得更好的他,遇到了一個無法回答的難題,「為什麼要和平?和平真的有比較好嗎?」答不出答案的他,也下定了決心,必須找到自己答案,而開始這趟到法國上哲學課的旅程。 他找到了一位法國哲學老師奧斯卡.柏尼菲,
Thumbnail
《為什麼聰明人,會做蠢事?》 ~本書旨在破除「高智商」與「聰明智慧」的迷思,前面先對智力聰明等特質進行定義,再來說明由個人開始到團體,如何被這些智力迷思影響著。 過往大家都會依賴智力測驗,或是學業成績來判斷一個人聰不聰明,著重在事實知識和抽象推理的能力。這確實很重要,但不是唯一參考及判斷的指標,甚至
Thumbnail
50+憑什麼…逛2022年國際書展TiBE的三個因為: 1. 紙本書本是不容易被取代 2. 數位電子書長期閱讀損害視力 3.紙本書無法被取代的色、聲、香、味、觸、法
Thumbnail
「在台北生存的一百個理由」饗宴歷時1個多小時風光落幕,都50歲的大叔如何風光落幕,曾經風光,仍然會繼續發光的3個理由 1. 80年代戒嚴解封後,意識形態的風起雲湧 2. 90年代網路幼稚期,創意基底的真槍實彈 3. 人手尚未1機,視覺美感滋生的啟蒙養分
Thumbnail
想像有一天,你正處理一個快接近死線的報告,你奮不顧身地將所有時間與精力投入在當中。但在這天,你行程滿檔。扣掉用餐的時間,你有三個會議要開,晚上有一場很重要的聚餐,隔天也有一個重要活動要出席。你開始焦慮,於是盡可能地延後任何目前不是最緊急的工作,擠出珍貴的三小時。你毫不懷疑地向未來預借時間,忘記借貸要
Thumbnail
出版社/平安文化 給還在花錢如流水的你、還在瘋狂物質消費的你、衣櫃還有很多衣服但還是不滿足的妳、或是愛吃網美店的妳,你知道自己在幹嘛嗎。 有多少薪水做多少事,存錢重要還是消費一時的快樂重要呢?是需要才買還是單純想要呢?這些問題現在的答案跟10幾年後的你,答案一定不同的喔,及早覺悟更好喔! 我也是深深
Thumbnail
本文重點 1.食品產業為了創造利潤,不斷將可口性、多樣性與便利性高的「空熱量」食品塞入民眾的口中;而民眾則透過大量消費來證明自己的價值與地位。這即是過度飲食的社會脈絡。 2.過度飲食、過度診斷與過度醫療,都各自成為整體消費經濟的一部分。 3.我們都以為要健康,一定要買神奇的東西或上厲害的課程,但或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