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常聊:信仰的轉換|心理的寄託不再是神佛,而是宇宙跟高我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5 分鐘

傳統與現代的拉鋸戰

年節氛圍的流失與新世代儀式感的崛起

每年到了重要的民俗節日時,總不乏看到一些感嘆:「這節日的氣氛已經不如以往了,會不會這些傳統漸漸式微後,我們的傳統、我們的文化就消失了呢?」除了普渡以外,農曆新年家家戶戶除舊布新、掛春聯、走春的狀況也越來越少,更多的年輕人選擇出國或待在家享受難得放空跟耍廢的時間,更別提在我這一代之前,是從除夕開始就是起消彼場的鞭炮聲、過年歌曲。端午節也不再全家出門看龍舟比賽,最多就是社群媒體上展現立蛋的成果照片。

不過在嫌棄「過年好麻煩」的時候,同時年輕這一代也在特定的節日甚至是每一天積極的建立「儀式感」。比起對於遠大目標的朝聖,現在的人似乎更追求每日生活哲學的建立,這可能也是因為現在什麼東西都變得快速起來了。資訊取得快速又便利、交通往返更快速,想對喜歡的人說句我愛你,再也不用飛鴿傳書、快馬加鞭,只要手機有電,只需要一秒鐘。可能也促使人們更嚮往「活在當下」。

不再縮衣節食一輩子,只為了買一間(搞不好還買不到的)房子,我們要出國要買包。

不再克勤持檢一整年,只為了吃頓年夜餐,我們想要每周末都吃海陸火鍋,來取得迎接下個周一的能量。

我們也不再每天燒香拜拜跟神明對話以祈求祝福與平安,我們冥想、寫日記、研究人類圖去找出屬於自己的光譜,透過跟自己對話來挖掘平靜跟內心所望。

當習俗碰上千禧世代的生活哲學

我的家庭一直以來都是信仰佛教(或道教,兩者間的區隔跟分界到現在也已經不那麼明朗),跟大多數人一樣,跟著家裡的人去寺廟拜拜、燒金紙,看到可怕的東西或動物意外死亡的屍體時在心裡急念三聲阿密陀佛以表慰問及祝福之情。

對宗教產生疑問是我高中剛畢業的時候,一位基督教的朋友邀請我們一起到彰化二林的某個教會去當志工,細節已經記不清楚了,大約是在小朋友下課時陪伴著寫作業,一起唱唱歌、作手工藝。夜晚跟朋友們睡在大通鋪。剛到教會時,牧師給了我們一本手冊,手冊裡面寫的應該是勵志的佳句跟小故事,而每個傍晚,牧師會來房間跟大家聊天,聊聊那一天小朋友們發生的事情,接著會請當天的值日生唸一偏小故事,唸完後大家輪流分享對這篇小故事的想法及個人經歷。已經忘了所有的佳句跟故事,事到如今也忘記當時自己分享了什麼經歷,但很深刻的是,我很投入,我甚至在非預期的情況下,在分享的過程中哭了出來。

最後會在牧師帶領的禱告中結束。

禱告跟拜拜的祈語有很大的不同(不排除是引導人的關係也不表示所有人都跟我一樣),小時候家長帶領拜拜的祈語,格式總是「OO神明,我是OOO,住在OO地,出生日期是OOOO(說我是誰),希望神明能保佑我跟OOO身邊的人們都出入平安、賺大錢(說我的目的是什麼)當然祈求的內容因人而異

牧師帶領我們作的禱告內容格式則會是「主啊!感謝你賜予我們美好的OOO(感謝),期待您的賜予我內心的平靜作出正確的決定(希望引導自己去做什麼)」而我每次在禱告後也都彷彿獲得了力量一樣,特別的平靜與安寧。

於是我開始思考:

或許信仰的本質不是讓你寄託在不勞而獲得某個東西的目的
而是在每個祈求背後,去了解自己所渴望,然後每次與神明(或其實是自身)的對話時去盡可能地獲得平淨與信念,相信自己然後繼續前進

家庭的力量還是很強韌的,過了幾個月後,我還是我,一樣跟著家人過年過節忙裡忙外的款拜拜的東西、去廟宇祈福。

但自我(跟演算法)的力量一樣很強韌,我開始接觸更多信仰,更多身心靈學,有意識地用自己的想法去對神佛說話、對自我說話,開始接觸到像高瑞希一樣不斷地探索自我與信仰的作家,也開啟認識信仰跟高我不同面向之路。

raw-image


宗教的本質,是人類意欲的表現

依佛法說:宗教的本質,宗教的真實內容,並不是神與人的關係。

宗教是人類自己;是人類在環境中,表現著自己的意欲。
人類生活在自然與社會環境之中,因為種種的意欲,而有種種的經營。當某些意欲不是目前的人為努力所能滿足時,或當衡量自己沒有能力達到想要的目標時,往往會把這些意欲,投射到外在的假想對象身上。在宗教上,那就是「神」。

我並不認為這樣的自己就能夠對信仰與神佛的境界說三道四,也深刻知道自己無法從此拋棄過去人生的所有信仰。即便我認為探索「高我」的世界也是美好、有趣且可以仰仗的,也不代表我認為信仰跟探索自己是相互衝突的。

我認為對發生在自己身上的一切、飄過腦海的思考保持觀察與感知,漸漸的會有屬於自己的答案跟結論。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阿莉的點子盒
2會員
10內容數
擅長把混亂變有序,讓想法確實落地。 從政府標案到品牌行銷、從百家展售會到雙口Podcast,喜歡搞定各種不可能。 目前持續在混亂中理出秩序,讓天馬行空落地有聲。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我的「媽」呀! 母親節即將到來,vocus 邀請你寫下屬於你的「媽」故事——不管是紀錄爆笑的日常,或是一直想對她表達的感謝,又或者,是你這輩子最想聽她說出的一句話。 也歡迎你曬出合照,分享照片背後的點點滴滴 ♥️ 透過創作,將這份情感表達出來吧!🥹
Thumbnail
我的「媽」呀! 母親節即將到來,vocus 邀請你寫下屬於你的「媽」故事——不管是紀錄爆笑的日常,或是一直想對她表達的感謝,又或者,是你這輩子最想聽她說出的一句話。 也歡迎你曬出合照,分享照片背後的點點滴滴 ♥️ 透過創作,將這份情感表達出來吧!🥹
Thumbnail
這篇要說的是,的確需要末法 不知道願意讀到這裡的人,你是有篤信一個宗教的人?還是跟本篇作者一樣,持開放態度不信單一宗教,但尊重並崇敬世上有看不到不代表不存在的存在,又或者是自信自己的無神論者?
Thumbnail
這篇要說的是,的確需要末法 不知道願意讀到這裡的人,你是有篤信一個宗教的人?還是跟本篇作者一樣,持開放態度不信單一宗教,但尊重並崇敬世上有看不到不代表不存在的存在,又或者是自信自己的無神論者?
Thumbnail
現代人有現代的修行方式!? 有人認為是「時勢造英雄」,更有人認為是「英雄造時勢」,在這個混沌的時勢之中,無論是蘇秦、張儀、諸葛亮、周瑜~~這些歷史上耳熟能詳的人物,也許都能創造一時的興勝!?但!終將塵歸塵;土歸土?歷史清楚的告訴我們,長江後浪推前浪,只是無始劫的輪迴而已!分久必合;合久必分,何談
Thumbnail
現代人有現代的修行方式!? 有人認為是「時勢造英雄」,更有人認為是「英雄造時勢」,在這個混沌的時勢之中,無論是蘇秦、張儀、諸葛亮、周瑜~~這些歷史上耳熟能詳的人物,也許都能創造一時的興勝!?但!終將塵歸塵;土歸土?歷史清楚的告訴我們,長江後浪推前浪,只是無始劫的輪迴而已!分久必合;合久必分,何談
Thumbnail
這大半年整個社會為了周休二日或一例一休而紛紛擾擾。當然,工作辛苦的上班族,希望多爭取幾天假是人之常情,但是除了「休息是為了走更遠的路」這種生理上的需求之外,國定假日跟一般的假日有何不同? 國定假日除了少數帶有政治意涵的紀念日之外,各個國家民族都有各自因為傳統習俗而來的假日,這與一般周休二日的假日是截
Thumbnail
這大半年整個社會為了周休二日或一例一休而紛紛擾擾。當然,工作辛苦的上班族,希望多爭取幾天假是人之常情,但是除了「休息是為了走更遠的路」這種生理上的需求之外,國定假日跟一般的假日有何不同? 國定假日除了少數帶有政治意涵的紀念日之外,各個國家民族都有各自因為傳統習俗而來的假日,這與一般周休二日的假日是截
Thumbnail
年輕時,我是一個頗有儀式感的人,喜歡不同的節日來臨並慶祝,可是隨著歲月漸長,節日過得多了,都是千遍一律,也少了過節的期待感。
Thumbnail
年輕時,我是一個頗有儀式感的人,喜歡不同的節日來臨並慶祝,可是隨著歲月漸長,節日過得多了,都是千遍一律,也少了過節的期待感。
Thumbnail
我最疑惑的是,那些教義我都同意,也都在做,為什麼要加上「信」呢? 說一說根據我有時候看到的文章、報導,聽到從周圍的人說的話、做的事,來說說我對宗教的看法,也因為在生活中時常碰到宗教的議題。 前些天,我在山上走路時,看到天上的白雲好白,發出一個疑問:「白雲上面有神仙嗎?」神仙長什麼樣子呢?想到電影電視
Thumbnail
我最疑惑的是,那些教義我都同意,也都在做,為什麼要加上「信」呢? 說一說根據我有時候看到的文章、報導,聽到從周圍的人說的話、做的事,來說說我對宗教的看法,也因為在生活中時常碰到宗教的議題。 前些天,我在山上走路時,看到天上的白雲好白,發出一個疑問:「白雲上面有神仙嗎?」神仙長什麼樣子呢?想到電影電視
Thumbnail
噼哩啪啦的鞭炮聲響起,我摀起耳朵,火光從地面激起,沒一會兒,煙霧繚繞,街道變得朦朧,空氣中瀰漫著年味,也瀰漫著新年的期盼。 自古以來,家家戶戶都會在小年夜祭拜天公,感謝過去一年的保佑,同時祈求新年順遂。雖然現今許多家庭都省略了這個習俗,但我們家還是依照傳統在小年夜祭拜天公。因為必須晚上十一點後才可以
Thumbnail
噼哩啪啦的鞭炮聲響起,我摀起耳朵,火光從地面激起,沒一會兒,煙霧繚繞,街道變得朦朧,空氣中瀰漫著年味,也瀰漫著新年的期盼。 自古以來,家家戶戶都會在小年夜祭拜天公,感謝過去一年的保佑,同時祈求新年順遂。雖然現今許多家庭都省略了這個習俗,但我們家還是依照傳統在小年夜祭拜天公。因為必須晚上十一點後才可以
Thumbnail
那是農曆新年的習俗,每年的開始老家附近的廟宇都會搭建平安橋,原先的目的是為了讓小孩子在新的一年能夠受到神明的庇蔭,但是這個習俗在近幾年變得不同,開始讓不同年紀的人都可以參加這樣的活動。 今年也不例外,不同的是此次由我載著外公去參加,每年都一定會有人帶著家中小孩的衣服來過平安橋,我家也是,但今年只有外
Thumbnail
那是農曆新年的習俗,每年的開始老家附近的廟宇都會搭建平安橋,原先的目的是為了讓小孩子在新的一年能夠受到神明的庇蔭,但是這個習俗在近幾年變得不同,開始讓不同年紀的人都可以參加這樣的活動。 今年也不例外,不同的是此次由我載著外公去參加,每年都一定會有人帶著家中小孩的衣服來過平安橋,我家也是,但今年只有外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