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08-20|閱讀時間 ‧ 約 28 分鐘

119. 《金剛經.無斷無滅分第二十七》導讀二

※經文:

「須菩提!汝若作是念:『如來不以具足相故,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須菩提!莫作是念:『如來不以具足相故,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須菩提!汝若作是念,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者,說諸法斷滅,莫作是念!何以故?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者,於法不說斷滅相。」

※導讀:

【須菩提!汝若作是念,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者,說諸法斷滅,莫作是念】:須菩提,莫作是念,如來不以具足相故,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若作是念,執以為是,即著空相,撥無因果,萬法斷滅,此是外道邪見。則日後以此般若波羅蜜經,乃至四句偈等,為他人說,所說之法義,將會是諸法斷滅,此邪知邪見,斷眾生慧命,非是傳佛心印,所以千萬不能有這種念頭。

承上,前說若以三十二相觀如來者,轉輪聖王即是如來,是故不應以三十二相觀如來。即言福德力但能成就是相,但福德力不能得大菩提。同一三十二相,於轉輪聖王而言,是依業因而生,以其福業之多,而成之福德相。於佛而言,是佛具無量無邊功行,法身流出,現出妙相,謂之佛果。故雖不以三十二相觀如來法身,然並非無福德之果報也。若謂佛與轉輪聖王之果位不同,但當修慧,不必修福,不必具足相故,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則是落於斷滅之邊見。斷滅之邊見者,諸法因果各別,故非為常,因果相續,故非為斷。撥無此因果相續之理,謂之斷滅之見,屬邪見中之極惡者。如是修行菩薩,則失功德,亦失果報,為遣此疑,故經云。

佛說金剛般若波羅蜜,教示諸有發趣菩薩乘者,當四相具遣,無我相、人相、眾生相、壽者相,應無所住而生其心,不住六塵緣影,是六塵空。微塵非微塵,世界非世界,則隨其心淨則佛土淨,是名莊嚴佛土。心復清淨,妄心本無,是無我見、人見、眾生見、壽者見。我心自空,罪福無主,以福德無故,見如來性,乃至受持讀誦《金剛經》,為他人說。三輪體空說般若,三輪相不存於心,是「無法可說」、「即非眾生」、「如來不應以具足色身見,如來不應以具足諸相見」。直至上一分佛陀教示之語:「若以色見我,以音聲求我,是人行邪道,不能見如來。」此破相之言,可謂極矣,雖未說一字「空」字,卻是盡現諸法空相之義理,本來無一物,無有塵埃染。然而以空破有,若執著於空,亦是著相,著於空相,萬法斷滅,斷滅之空,昧於因果,非諸法如義,亦是人行邪道,不能見如來。如來者,即諸法如義,一切法畢竟無生。既無有生,則無有滅,無生無滅,是涅槃寂靜。無餘涅槃之真我,於相而離相,無有生相,無有滅相,更無生滅可滅,是達般若離相之功,於空亦遣,而現真空。真空不空,能生妙有,於是中,一切善法無不現證,一切善法無不妙覺,是以一切功德法而成佛法身也。

---------------------------------

【何以故?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者,於法不說斷滅相】:這是為什麼呢?因為真正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之善男子善女人,以此般若波羅蜜經,乃至四句偈等,受持讀誦,為他人說,於法不說斷滅相。

〈究竟無我分第十七〉佛告須菩提:「須菩提!實無有法,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者。」義淨法師譯作:「實無有法,可名發趣菩薩乘者。」即言行大乘菩薩道之善男子善女人,廣行六度,如是之行,心行無念,非是以我心於諸法中取一法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取一法門名為發趣菩薩乘者,而是真如流出之恆沙妙有之用。妙有者何?真空生妙有,妙有即真空。真空者何?非妄為真,離相故空,真空無相,無相發心,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者也。今設有一法可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有一法門名為發趣菩薩乘者,則是執有一法可取,有一法可得。執者,有我方有執,此執即是我見,是著我、人、眾生、壽者,即非菩薩;得者,是以我心於諸法中取相故,取相之心是所得心,是能所心,是生滅心,皆為妄心,終不得菩提。故知「實無有法,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者。」乃言真空無相之理,空而不斷,無而不滅,不斷不滅,是於法不說斷滅相也。

《心地觀經》有一〈三輪清淨偈〉亦名〈布施偈〉,偈云:「能施所施及施物,於三世中無所得。我今安住最勝心,供養一切十方佛。」能施,所施,及施物,是三輪相,住相諸心皆為非心,假名為心,過去心不可得,現在心不可得,未來心不可得。布施不住三輪相,離假即心真,心量廣大,遍一切處亦遍一切時,安住真心,於過去現在未來,一切時中,離一切相,不見能施、所施,及施物,無有所得心,於此三輪清淨無念,於三世中都無所得。「安住最勝心」即是安住真心,平等一如,三輪清淨,念念慈悲喜捨,慈悲是觀音,喜捨名勢至,能淨即釋迦,平直即彌陀,如是念念千百億化身佛,即是「供養一切十方佛」,十方者,遍一切處也;安住最勝心,觀一切眾生皆具如來智慧德相,究竟一相,無二無別,不住相布施,普施無邊眾生即是「供養一切十方佛」,十方者,無量無邊也;安住最勝心,開示悟入佛知見,不住相布施,信解行證如來真實義,即是供養佛、法、僧三寶,是「供養一切十方佛」也。《六祖壇經》〈疑問品第三〉云:「慈悲即是觀音,喜捨名為勢至,能淨即釋迦,平直即彌陀。」

故知,若是於法而說斷滅相,沉空滯寂,灰心冥智,何來念念慈悲喜捨之菩提心?沉空滯寂,不行諸善,則不顯眾生本具之自性千百億化身佛;灰心冥智,則不顯眾生本具之自性圓滿報身佛;自性中萬法皆滅,則不顯眾生本具之自性清淨法身佛。三佛不顯,如何見如來?當知一體三身自性佛,猶如月之體、光、影,一月三身,不一不異。《六祖壇經.機緣品第七》云:「三身者,清淨法身,汝之性也。圓滿報身,汝之智也。千百億化身,汝之行也。」即言悲心度生見化身,智心離相見報身,如是悲智雙運,自覺覺他,乃至覺行圓滿是見法身也。《悟性論》云:「佛有三身者,化身、報身、法身,化身亦云應身。若眾生常作善時,即化身現。修智慧時,即報身現。覺無為,即法身常現。飛騰十方,隨宜救濟者,化身佛也。若斷惑即是雪山成道,報身佛也。無言無說,無作無得,湛然常住,法身佛也。」

《金剛經六祖口訣》云:「須菩提聞說真身離相,便謂不修三十二淨行,而得菩提。佛語須菩提,莫言如來不修三十二淨行,而得菩提。汝若言不修三十二淨行,得阿耨菩提者,即是斷佛種性,無有是處。」

《刊定記》曰:「以生故即有斷,一切法是無生性,所以遠離常斷二邊。遠離二邊,是法界相。故發無上菩提心者,要與法界相應,必依悲智行願,作利益眾生事,不說諸法斷滅相也。」

母娘慈悲

皈命 無極瑤池大聖西王金母大天尊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 2024 vocu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