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到這則新聞,我的直覺反應是:拜託,川普別回來就行!我記得,台灣輿論一開始對川普頗有好評,這應是看在川普對中國頗為強硬的緣故。但純以國族立場定是非,政治風向一變就不免前倨後恭了。後來裴洛西訪台,同樣頗受吹捧,於是有人挖出臉書留言,明明幾年前還有人罵她「瘋婆子」、「整容成這樣」的「八十歲沼澤老妖怪」。如今,在川普拋出對台收「保護費」之說後,就不曉得純以國族立場挺川的台灣人有沒有少一點。
我其實感覺川普有點像柯文哲,或者說兩人都是素人從政的負面典型。那種口無遮攔的形象,除了個性和針對目標投票群的算計,還反映身為不同領域的菁英一定程度上欠缺社會化、無須社會化,也不屑社會化。
但社會化與否還在其次,之所以有必要正視「政治」是門專業,從而避免對政治素人抱有浪漫不合實際的想像,是因為專業有規範作用。選民期待政治素人大破大立,結果卻很可能是破而未立,甚至打破的還都是一些基礎而必要的政治規範。
不諱言,政治人物遵守政治規範有一大部分僅停留於政治正確或法律正確的層次。但也有很要緊的一部分涉及民主政治長年發展下來累積的根本理念。政治素人出身的領域越是專業技術導向,選民就越該對其民主政治的素養有所警醒。苗博雅半開玩笑嘲諷柯文哲說,幸好他沒當選,否則他任用的財務長和會計可能就堂而皇之入主政府部門。細細想來,這種平行宇宙真會讓人嚇出冷汗。
以上是就整體而論,並不是說所有政治素人都必然欠缺政治素養。我也不是單單針對柯文哲。換成先前因防疫而為人所知的陳時中,我照樣主張察而觀之。進一步說,素人從政至少要從民意代表歷練起。這是「人焉廋哉」的古意,儘管並不能保證不出問題。事實上,選民會對政治素人懷抱不切實際的期盼,就表示即便久經民意掏洗,仍經常培養出一些糟糕的政治人物。然而事實同樣證明,政治素人暴得執政大位,難免災難。
所幸,民主政治的好處是,災難在一定期限後就會過去,這比黨國極權體制全黨擁護、全民愛戴的假民主、真皇帝,好上一萬倍。在極權體制下,人民(連「選民」都談不上)的言論自由變質成動輒得咎的「建設性」評論,無怪乎只能訴諸阿Q式的「心靈自由」。但民主政治的壞處是,一定期限後,難保災難不會循著民意機制復歸,或是又出現新的災難。
最後要說的是,報導裡有一段特別有意思。拜登「自嘲」說:「自己太年輕就當了參議員,可是太老才當總統。」我不免要想,這說不定是他在難得神思清明的時刻,最真實也最深切的遺憾。
民國一百一十三年八月二十一日於嘉義鵲枝寫譯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