問對問題不如把問題問好-《提問力,決定你的財富潛力》#89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10 分鐘
raw-image

隨著科技的迅猛發展,我們的生活方式和解決問題的方式正經歷著劇變。在這個充滿數據與資訊的時代,尋找答案的能力已經不漸漸不如尋找問題的能力,提問的能力比解答本身更為重要。這並不是因為我們無法找到答案,而是因為 AI 已經能夠迅速提供大量的資訊。

問題在於,我們如何通過提問從這些海量資訊中提取出真正有價值的答案,那就要通過有價值的提問來尋找,而有價值的提問往往不只是提供答案而已,還可能包含了執行的方向,即使問題還沒得到解答,但提問思考的過程可以使提問人對大局有更全面的了解。


在這個時代,環境變化是非常快速的,也因此在短時間可能會有許多意想不到的變化,以股票市場來說,聯準會在決定利率的時候看的是某些關鍵數據,如果數據的變化劇烈,可能會影響聯準會的決策,那如果投資人只想著如果失業人數增加那聯準會可能就會提早進行降息,然後就依照這樣的邏輯進行決策,但下次的數據可能就在幾天之後,如果數據又沒辦法支持降息的決定,那之前進行的決策可能又會一改再改,最後蒙受損失。

因此,學會提出好的提問就會是一個很關鍵的問題,例如先問自己,過往數據的變化真的會支持聯準會降息嗎?降息是因為聯準會看到了不好的消息?會不會是之前升息的效果已經顯現所以不需要再升息了呢?現在市場的交易情緒是否有把降息反應進去了呢?

透過自我提問,形塑自己的決策思路,並順應環境的變化而動態調整,最後找出成功率較高的做法。變化中的不確定性經常會帶來新的風險與挑戰,如果你無法通過提問來澄清這些風險,可能會導致你低估或忽視潛在的威脅,無法制定適當的風險管理策略,從而在變化中遭受損失。因此,善於提出好問題的能力能讓你不斷學習、調整、進化,在快速變動的環境中保持靈活和敏捷。

另外在尋找答案這件事情本身,其實在AI的出現後有了很大的改變,搜尋不再只是像是google輸入幾個關鍵字,然後篩選結果。相反,提問的精準度和深度決定了我們能夠獲得的資訊質量。AI 能夠快速處理並提供豐富的資料,但 AI 並不知道我們真正需要的是什麼。提問的能力變得至關重要,因為只有提出好的問題,才能引導 AI 提供對我們有用的答案。

例如,在解決工作中的複雜問題時,GOOGLE輸入「提高業績 方法」可能獲得千篇一律的回答,無法提供具體的實施方案。然而,如果你問:「如何根據我目前的行銷策略及客戶行為數據提高業績?」AI 能給出的建議將更具針對性,且更符合實際需求,這就是未來可能的搜尋模式改變,人們需要對自己的問題有更深一層的認識,因為搜尋已經從過去的「字典式搜尋」轉變為「顧問式搜尋」。

提問反映了我們看待事情的方式。優秀的人不僅關心解答,更關注問題的本質與解決方式。他們會問:「能把危機化為轉機嗎?」、「該怎麼做才能擺脫困境?」、「我能從中學到什麼?」而平庸的人則往往執著於責任歸屬,提出像「是誰的錯?」或「這狀態會持續到什麼時候?」這類無助於問題解決的問題。

本書作者朱楚文是一位知名的財經主播和科技記者。他在研究所畢業後進入財經媒體,專注於半導體產業的報導,並因為科技產業多以英文溝通,常參加英特爾、輝達等公司的記者會,有著豐富的訪談經驗,也因此深知訪問的技巧,並以本書分享長年的訪問技巧,她在本書提出許多提問的技巧,提供讀者建立一套有架構的提問系統。

問題意識的培養

要成為一個會提問的人,首先要有隨時提問的習慣,也就是要培養問題意識。這不僅是尋找解決方案的能力,更是從日常生活中發掘潛在問題的能力。問題意識是通過不斷反思來發現和拆解問題,並從現有的問題中找出突破口,而非天馬行空地構想無數創新方案。

問題意識是一種對問題敏銳度的思維狀態,能夠主動發現並認識到問題的存在,以及對問題進行深入思考的能力,而非被動的去探索而已。具有問題意識的人通常會對事物進行批判性分析,不滿足於表面的現象,能主動提問、探索原因,並且嘗試尋找改進方法。

例如當面對一篇艱澀的文章或一個複雜的概念時,不是只停留在表面閱讀,而是應該先問自己:「我想從中學到什麼?」,然後在閱讀的過程去尋找解答,最後並檢視自己是否達到了預期效果。這種自我提問的過程,能夠讓我們更有目的性地尋找解決方案,並全面理解事物的本質。

拆解並提問

作者在書中介紹了許多提問的方式,以下就依照我認為對於一般人可以立即有成效的提問架構與思考模式進行介紹。

魚骨圖拆解問題

魚骨圖是一個拆解問題很好的開始點,比較模糊的大問題留在魚頭,魚骨的部分則是可以列出較為具體的小問題,當把模糊的大問題拆解成小問題後,問題就變得更具體可行,每解決一個小問題,就更接近大問題的答案。

魚骨圖是一種強大的工具,用來將大問題拆解成具體的小問題。通常,大問題抽象且難以解決,但當我們將其分解後,問題就變得具體可行。每解答一個小問題,最終我們就能解答整個大問題。

raw-image



5W1H法

5W1H 分別代表「What」(什麼)、「Why」(為什麼)、「Who」(誰)、「Where」(地點)、「When」(什麼時候)和「How」(如何)。

5W1H框架的主要目的是提供我們一個思考架構,有時候需要發問時往往會因為提問事物複雜而變得不知道從哪裡問起,或者是要問的東西太多了,沒有一個很有規律、順序的提問的話,很容易就會變成想到什麼就問什麼,甚至不知道自己在問什麼的狀況,因此5W1H法也是一個很好的隨套即用的提問法。

除此之外,因為5W1H問的方式都是屬於比較簡單直觀的問題,在提問的時候也可以將這些提問當作是一個引子,根據對方的回應問出更多更深入的問題,當面對一個比較專業不易理解的事情的時候,5W1H法可以提供我們一個更深入了解的敲門磚。

例如想要研究一間公司的財報為什麼會讓投資人失望時,就可以這麼問,營運數字的不如預期主要影響的因素有哪些?為什麼公司今年無法順利達標?管理層是不是對自己的預估過度樂觀?公司的主力產品在各個市場的表現如何?公司預計什麼時候可以達成損益兩平?公司如果要達成預估目標,可能可以採取哪些策略?

針對各個問題,就可以再透過魚骨圖去拆解更細的子題,然後查找佐證資料,便可以有效且快速的掌握公司財報的各個面向。


三角提問法

三角提問法視除了5W1H法外,再加入「Why so」(為何如此)和「So what」(結果是什麼),構成一個可以更深入的了解前因、後果的提問迴圈,當一件表面的事情發生時,就可以從另一個層次進行額外的了解,對於了解事情的全貌會更有幫助。

我自己認為,三角邏輯提問可以有另一種拓展,就是除了事情的前後以外,可以再加入內、外的面向,這樣就能從時間、空間都能有一個更全面的認知。



五個為什麼

五個為什麼也是一個常見的提問架構,主要是透過連續問五個為什麼來挖掘問題的根本原因,有點像是馬斯克所說的「第一性原理」,問題的本質其實只是藏在表面底下的一個因子,表層的原因往往並非是事情發生的主要原因,當我們沒有一直往下問,而從表象的問題去思考對策的時候,解決的可能只是暫時的問題,但是根源沒有解決,下一個問題就又會接踵而至。

舉個例子,當團隊的專案無法如期完成的時候,可以與團隊這樣往下詢問:為什麼專案無法完成?是因為人手不夠;為什麼人手不夠?因為團隊同時要處理好幾個專案;為什麼會同時處理好幾個專案?因為客戶在差不多的時間都有同樣的需求;為什麼客戶同時會有差不多的需求?因為這些事情是每年規律會發生的事情;公司如何因應每年會發生的事情及早反應?可以跟客戶討論拉長前期準備時間。

因此最後得出的結論就是增加準備時間,公司也可以依此與客戶商討明年是否能提早簽約,這樣公司才有更多時間完成客戶任務。

提問是AI時代不可或缺的能力

當我們從學校進入職場,學會提問是一個不可或缺的技能,不僅有助於學習和知識的擴展,更能夠在解決問題時發揮關鍵作用。有效的提問,不僅在於釐清不明之處,更在於引導我們一步步接近問題的核心。就像修理漏水的過程中,我們不僅僅是想解決當前的困擾,而是希望找出漏水的根本原因,以防止未來再度發生同樣的情況。

要有效地向別人深入的提問,需要擁有足夠的背景知識,這是一切的基礎。有了足夠的知識,我們才能夠針對具體的情境提出有針對性、具啟發性的問題。這就好比我們面對一個看似複雜的機器,當機器出現故障時,必須具備基本的運作知識,才能開始問自己哪些部分可能出現問題,逐步檢查,找出關鍵所在。

在職場中,提問的力量不僅是自我學習的一部分,也是與同事合作、推動工作進展的手段之一。當我們遇到困難或挑戰時,提問能幫助我們澄清問題的本質,並且引導我們進行更深層次的思考。透過與他人討論的過程,我們能夠收集到不同的觀點和想法,這些都可能是解決問題的重要線索。

本書從作者擔任記者的角度說明了提問的重要性,並透過許多鮮明的例子舉例,我認為對於讓一個人培養問題意識來說非常有用,而且也更為生活化,所提供的方法也很容易練習,本書可以當作一本工具書,當不知道怎麼問的時候可以翻閱適合的方法,讓我面對提問可以更加自若,且能提出有深度、有建設性的問題。


喜歡我的文章的話,希望你可以:1️⃣ 動動手按一下愛心❤2️⃣追蹤我的方格子3️⃣追蹤我的粉絲專業、IG4️⃣或不吝按下「贊助」不吝請我喝杯咖啡支持我持續創作,我也會把你們的支持當作動力持續更新文章!☺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Steve觀察筆記的沙龍
124會員
103內容數
自從疫情降臨之後,全世界的網路生態及人們的生活型態就發生了根本性的改變,世界的變遷仿佛被按了加速鍵。 而活在其中的我們應該如何追上這個快速改變的時代,又如何不被世界潮流拋之腦後? 本專題所包含的範圍主要為追蹤美國科技股動向,並加入個人觀點。另外,本著希望人們有「成長思維」的觀念,因此不時地會加入心法/成長的文章。
2025/03/17
《一如既往:不變的人性法則與致富心態》是一本探討人性與決策的書籍,作者摩根・豪瑟透過精選的故事,闡述即使世界快速變遷,人類行為模式和心理驅動力卻始終如一的基本法則。
Thumbnail
2025/03/17
《一如既往:不變的人性法則與致富心態》是一本探討人性與決策的書籍,作者摩根・豪瑟透過精選的故事,闡述即使世界快速變遷,人類行為模式和心理驅動力卻始終如一的基本法則。
Thumbnail
2025/02/22
本文探討彼得·林區的經典著作《彼得林區選股戰略》,分享作者學習心得與啟發。文章整理書中精華,包括如何尋找「贏家」公司、管理投資期望、應對市場波動以及克服常見的心理陷阱。作者強調,彼得林區的投資理念即使在當代市場環境下仍具有參考價值,並建議主動投資者學習其投資思維,提升投資勝率。
Thumbnail
2025/02/22
本文探討彼得·林區的經典著作《彼得林區選股戰略》,分享作者學習心得與啟發。文章整理書中精華,包括如何尋找「贏家」公司、管理投資期望、應對市場波動以及克服常見的心理陷阱。作者強調,彼得林區的投資理念即使在當代市場環境下仍具有參考價值,並建議主動投資者學習其投資思維,提升投資勝率。
Thumbnail
2025/02/08
特斯拉2024年Q4財報營收、EPS低於預期,但能源業務強勁,股價開盤卻上漲。本文深入解讀財報數據,分析電動車、能源、AI等業務表現,並探討特斯拉未來發展潛力與挑戰,包含FSD、Robotaxi、Optimus機器人等計畫。
Thumbnail
2025/02/08
特斯拉2024年Q4財報營收、EPS低於預期,但能源業務強勁,股價開盤卻上漲。本文深入解讀財報數據,分析電動車、能源、AI等業務表現,並探討特斯拉未來發展潛力與挑戰,包含FSD、Robotaxi、Optimus機器人等計畫。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欸!這是在哪裡買的?求連結 🥺」 誰叫你太有品味,一發就讓大家跟著剁手手? 讓你回購再回購的生活好物,是時候該介紹出場了吧! 「開箱你的美好生活」現正召喚各路好物的開箱使者 🤩
Thumbnail
「欸!這是在哪裡買的?求連結 🥺」 誰叫你太有品味,一發就讓大家跟著剁手手? 讓你回購再回購的生活好物,是時候該介紹出場了吧! 「開箱你的美好生活」現正召喚各路好物的開箱使者 🤩
Thumbnail
在這個資訊爆炸、節奏急促的時代,真正厲害的人不是懂得多,而是懂得承認自己的未知。 《會問問題才會帶人》一書提醒我們,提問是一種深度對話的藝術,也是領導與成長的起點。透過聆聽、等待、追問與感謝,讓我們不只學會問,更學會走向更深遠的世界。
Thumbnail
在這個資訊爆炸、節奏急促的時代,真正厲害的人不是懂得多,而是懂得承認自己的未知。 《會問問題才會帶人》一書提醒我們,提問是一種深度對話的藝術,也是領導與成長的起點。透過聆聽、等待、追問與感謝,讓我們不只學會問,更學會走向更深遠的世界。
Thumbnail
你知道試探性報價嗎?本文將介紹五個實用的技巧和策略,透過瞭解客戶需求、試探性報價及靈活運用議價技巧,並提供具體案例,讓讀者能快速掌握如何提升成交率,維護良好的客戶關係。在議價時,了解客戶需求比直接給出價格更為重要。這種議價方式展現了議價並非單純的讓利,而是要利用談判的過程,深入挖掘雙方的需求,進而找
Thumbnail
你知道試探性報價嗎?本文將介紹五個實用的技巧和策略,透過瞭解客戶需求、試探性報價及靈活運用議價技巧,並提供具體案例,讓讀者能快速掌握如何提升成交率,維護良好的客戶關係。在議價時,了解客戶需求比直接給出價格更為重要。這種議價方式展現了議價並非單純的讓利,而是要利用談判的過程,深入挖掘雙方的需求,進而找
Thumbnail
富貴險中求,下一句是…?斷章取義,並非是好事!AI在走,我們的知識也要有,任何人都可以學習應用的實用知識,一起快樂讀好書!〔一看就會!圖解「工作,分析了再做」〕
Thumbnail
富貴險中求,下一句是…?斷章取義,並非是好事!AI在走,我們的知識也要有,任何人都可以學習應用的實用知識,一起快樂讀好書!〔一看就會!圖解「工作,分析了再做」〕
Thumbnail
人類最常見的溝通方式就是「說話」。但你知道嗎,訓練自己說話的「模式」,竟能讓自己向有錢人的一端靠近,並且逐步用「說話致富」? 一起來看看作者提出六種說話模式與內涵吧!
Thumbnail
人類最常見的溝通方式就是「說話」。但你知道嗎,訓練自己說話的「模式」,竟能讓自己向有錢人的一端靠近,並且逐步用「說話致富」? 一起來看看作者提出六種說話模式與內涵吧!
Thumbnail
1.為了建立並且維持能力圈,有三項關鍵:保持好奇心與學習動力、誠實記錄以及主動尋求回饋。 2.從別人的錯誤中學習,生命有限,你無法實際經歷所有的錯誤。 3.想要進入及學習一個新的能力圈,需要注意下面幾件事 接觸新領域時,至少先掌握基礎知識 請教這個新領域的高手 廣泛認識世界上的基本思維模型,如此能幫
Thumbnail
1.為了建立並且維持能力圈,有三項關鍵:保持好奇心與學習動力、誠實記錄以及主動尋求回饋。 2.從別人的錯誤中學習,生命有限,你無法實際經歷所有的錯誤。 3.想要進入及學習一個新的能力圈,需要注意下面幾件事 接觸新領域時,至少先掌握基礎知識 請教這個新領域的高手 廣泛認識世界上的基本思維模型,如此能幫
Thumbnail
10. 有一位IBM前副總裁說過:「銷售工作,不是要征服客戶,而是要贏得對方的合作。」所有業務員應該謹記:「贏得爭論,失去交易。」 在卡內基的訓練中,我們會要求成員找出一句「緩衝句」,比方說,「謝謝你提出來這個問題,讓我有機會回答。」或者是「我很了解你的感覺,這的確是一個很重要的問題。」這樣的句子像
Thumbnail
10. 有一位IBM前副總裁說過:「銷售工作,不是要征服客戶,而是要贏得對方的合作。」所有業務員應該謹記:「贏得爭論,失去交易。」 在卡內基的訓練中,我們會要求成員找出一句「緩衝句」,比方說,「謝謝你提出來這個問題,讓我有機會回答。」或者是「我很了解你的感覺,這的確是一個很重要的問題。」這樣的句子像
Thumbnail
在《像火箭科學家一樣思考》的章節當中,提到「如何重新定義問題」? 我們要尋找更好的問題,而不是更好的答案。 我們在思考問題的時候,總是習慣先入為主覺得答案就是這樣。 雖然我們的經驗或是思考慣性就很快可以找到答案, 但 … 或許這些答案是這個問題的最佳解決之一沒錯,但是卻不一定是目標的最佳解法。
Thumbnail
在《像火箭科學家一樣思考》的章節當中,提到「如何重新定義問題」? 我們要尋找更好的問題,而不是更好的答案。 我們在思考問題的時候,總是習慣先入為主覺得答案就是這樣。 雖然我們的經驗或是思考慣性就很快可以找到答案, 但 … 或許這些答案是這個問題的最佳解決之一沒錯,但是卻不一定是目標的最佳解法。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