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09-25|閱讀時間 ‧ 約 24 分鐘

【疾病】難治性面神經麻痹(針灸)-張仁

來源:📗臨證紀事—我的針灸之路

◎概述

  • 周圍性面神經麻痹,亦稱Bell麻痹,是莖乳突孔內急性非化膿性炎症所引起的一種周圍性面神經麻痹,確切病因未明
  • 臨床症狀:一側(極少可為雙側)面部表情肌突然癱瘓,前額皺紋消失,眼裂擴大,鼻唇溝平坦,口角下垂,面部被牽向健側等
  • 面神經麻痹有自癒傾向,75%-80%患者在幾周內可獲得恢復。病情輕重程度和是否處理恰當及時,對預後有重要的影響
  • 局部穴位採用透刺法比採用直刺法的治癒率高,而主穴採用遠道穴比不採用者治癒率高


  • 在Bell麻痹中,佔20-25%的患者由於某種原因神經變性嚴重,可能導致難治性面神經麻痹
  • 難治性面神經麻痹還多見於外傷性面神經麻痹及被認為是周圍性面神經麻痹中最難治的亨特氏綜合徵(由膝狀神經節的病毒性炎症所致)等
  • 難治性(包括陳舊性)面神經麻痹,針灸如能早期介入,同樣可以使之獲得不同程度的康復

◎針灸處方

【主穴】新明1、夾承漿(或地倉)透人迎、口禾髎透顴髎、地倉透顴髎、陽白(或攢竹)透魚腰、睛明、絲竹空透魚腰、瞳子髎透顴髎

【配穴】四白、牽正

新明1:耳郭後下方,翳風穴穴上0.5寸,耳垂後皮膚皺襞中點,或顳骨乳突與下頜支後緣間之凹陷前上0.5寸處

夾承漿:在面部,距頦唇溝正中1寸兩側凹陷處

牽正:在面頰部,耳垂前方0.5-1寸區間,與耳垂中點相平處

【操作】

  • 開始僅用主穴,如效果不太滿意加取配穴
  • 新明1:取28號1.5-2寸毫針,針體與皮膚呈90°角,與身體縱軸成45°角,向牽正方向快速刺入,再向前徐徐推進1.2-1.6寸,至出現針感,然後捻轉結合小提插手法,促使針感在面頰區擴散
  • 睛明:用32號5分毫針,刺入1-2分,至有局部針感
  • 其他各主穴:用28-32號1-2寸毫針沿皮下透刺,亦採用捻轉結合小提插手法,方法為:以拇指將針柄壓於食、中指上,並作橢圓形快速捻轉,捻轉速度為120次/分鐘,提插幅度為1-2mm。運針至有較強烈針感。均留針20-30分鐘
  • 留針期間,分別以瞳子髎陽白(或攢竹)為一對,夾承漿(或地倉)與四白為一對,用疏密波。電流強度的大小,早期以患者感舒適為度,後期以患者能耐受為宜
  • 另可使用皮膚針,對麻痹肌群行輕至中度叩刺3-5分鐘。叩刺後,可以小型玻璃罐吸拔閃罐
  • 上述方法每周2-3次。12次為一療程。一般需2-3個療程

◎體會

  • 本法適用於多種難治性面神經麻痹,一般用於常規針法效果不佳者。著者曾以此法治療過常見的Bell麻痹,也曾治療過嚴重的外傷性周圍性面神經麻痹和耳道皰疹所致的周圍性面神經麻痹
  • 難治性面神經麻痹最難恢復的是患側的口輪匝肌(尤其是上嘴唇)和額肌
    • 額肌可採用在陽白刺絡拔罐法,有一定效果,但該法往往會暫留有一紫紅色罐印,多日才會消退,影響美觀,須預先向患者說明
    • 口輪匝肌則可在口禾髎試用薑灸或艾條懸灸法,每次灸3-5壯或5-10分鐘
  • 值得注意的是,著者曾以上述方法治療多例經外科手術後未取得良好療效的難治性面神經麻痹後遺症患者,均無顯著效果
  • 不論是何種面神經麻痹,早期針灸的介入和選取針對性的處方和手法對縮短本病的療程和提高療效有重要的價值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 2024 vocu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