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於 2024/09/22閱讀時間約 7 分鐘

《小小世界》讀後感

raw-image

    總難忘記詩人萬志為的詩句「家」中,最後那一段寫著「不論飛越了天涯/或走過了海角/只要輕輕回頭/永遠有一盞燈/在一扇門後/只因他有一個很美的名字/就有了海的寬柔」那是關於家的精彩,那是關於避風港的絕美。然而,家卻也往往是傷人最深的地方,因為彼此的在乎,因為彼此的牽絆。家的不同樣貌,形塑著不同的生命故事。每個家都像是一個小小的世界,也許那綻放著光芒,也許那壟罩在晦暗,也許那蘊含著守護的溫暖,也許那暗藏著傷人的利器。唯有處在世界裡的人,才能夠真正懂得箇中的滋味。

    《小小世界》是2022年日本本屋大賞第三名的作品,作者「一穂ミチ」精彩地透過六個故事,描繪六組家庭以及六個徬徨不安的生命故事。閱讀的過程中,極其讓人感到震撼的是作者每每在那平鋪直敘的過程中,卻又隱微地藏著讓人感到不安的元素。原以為那樣的不安,將逐漸發酵,可是作者卻又透過書中角色情感的自然流淌,讓人下意識地刻意想要忽略那樣的不安,甚至對於自己那被勾動的情緒感到荒謬。可是,才剛逐漸安住那蠢動的內心,卻又往往在閱讀的結尾,那關於真實的揭露之後,或是毛骨聳然、驚駭不已或是熱淚盈框、澎湃激昂。那可以說是一種震撼,抑或者是一種過癮。

    可不是嗎?從一開始第一篇的〈霓虹燈魚〉那以魚作為隱喻的描繪,從生活到養育,無意間與人生巧妙的連結都讓人拍案叫絕。然而,那卻是在閱讀到後半部時,才會有的深刻體悟,那是一種閱讀的精彩,原來作者前述的鋪陳,並不只是為了豐富故事,而是預埋伏筆。而如何在那失落不安的人生裡,不顧一切地追索內心的想要,而不受其餘事物的羈絆,那是一種決斷,但那不也是一種殘忍,然而又有誰能夠真正懂得那背後的種種心思,甚至是算計。

    〈魔王歸來〉書寫著深情與絕情的強烈對比,甚至透過外在的描繪與內在的對比,讓人在那樣的落差裡,形成一種想像上的誤導,然後峰迴路轉,逐漸帶向小說的高峰。這其中,「誤解」像是故事裡的主軸,每個人都因為不同的因素而遭到旁人的誤解。可是對當事者來說,澄清卻彷彿是一件遙不可及的事情。也或者,澄清的背後當得要存在著在乎,在乎自己,也在乎他人。如果沒有在乎,那麼澄清究竟是為了什麼。

除此之外,小說更為深刻地帶出絕情裡的深情,深情裡的絕情。倘若不是當事者,抑或者深深瞭解整個事件的來龍去脈,往往只是取片段的情境妄下定論,甚至還因為自己的解讀沾沾自喜。殊不知那自以為是的看法,往往造成了更多的心傷與絕望。試想,那不正是「誤解」之所以產生的原因嗎?也許我們都耽溺於那所知的片段,甚至自己為比別人知曉更多,於是乎迫不及待地呈現著各種行徑,殊不知也許那裡頭藏著亟欲被看見的自卑。

    延續著「誤解」的課題,來到了下一篇〈野餐〉。很難精準地述說閱讀〈野餐〉的感受,在那幸福洋溢的氛圍裡,卻因意外的發生而急轉直下,而那遭到懷疑的不安,那關於親情的威脅,都讓人因為融入故事裡的角色而感到憤憤不平。彷彿所有的指責,都不該發生,甚至連懷疑都讓人感到心傷與絕望。那像是一種關於人性的護衛,那像是潛意識裡不願意去承認關於人性的黑暗。於是乎,對於故事的發展有一種既有的期待。可是,卻也在那樣的期待裡,覺察到自己內心的不安。

而當故事發展到後頭,那像是誤會冰釋的發展,心頭那明顯鬆了一口氣的感受,深刻地讓自己感受到原本那沉重的內心,承載著關於人性的護衛。殊不知接續那意料之外的峰迴路轉,瞬間將原本安住的內心撕裂開來,瞠目結舌地看著故事的鋪陳,突然說不出內心的感受。那關於人性被徹底顛覆,而那並非意指從良善到惡意。而是突然明白了區分良善與惡意也許根本沒有任何意義,因為有更多更多的是難以界定。微微顫抖的手,看著故事的結尾,怎能如此,又怎該如此,卻又不得不佩服作者的大膽與勇敢。那關於人性的直視,不容讓人閃躲與逃避,與其說是殘酷,毋寧說是真實。

〈花歌〉這篇以書信為主軸的小說,接續在〈野餐〉之後,像是一種關於內心的照撫,照撫著先前被勾動的慌亂與不安。那關於悲傷與溫暖,關於單純與愛,彷彿像是一道和煦的陽光溫暖地照進了心頭。雖然故事以矛盾與不安作為開頭,但是因為極其真誠的互動,反而可以拉出彼此之間深藏的情愫,原來人與人的關係,即便存在著如此糾結的關連,卻仍可因為真誠而化去那原本高高豎起的藩籬。而當無意間心防卸下,彼此卻逐漸感受到被理解與接納的美好,原來活著也可以如此的單純與美好,原來關係也可以如此的自在與輕盈。

〈適量的愛〉描繪著親情,其中一段落以做菜來描繪主角關於適量的迷惘,進而延伸到人與人之間的愛與照護。什麼是適量,是否每個人對此的看法都未必相同。然而,卻偏偏每個人對於適量都有一種理所當然的認定,更神奇的是還同時以為那樣的認定是一種普世共通的價值。殊不知,也許正是有人會過於執著,或者會迷惘於適量的意涵。尤其是倘若因為在乎、因為愛,而那自己所以為的適量,卻讓人感到困擾之時,將反過來擊垮內心那關於適量的判準。甚至在那越發不安的狀態裡,突然覺得能否遠離任何可能被評價的關係,或者學著完全不理會外在的想法。殊不知,在那樣的過程中,只是逃避著內心的失落與不安。甚或在夜深人靜所凸顯的孤單寂寞的摧殘下,也只能更加自暴自棄。

故事主角原本的人生就是陷在那樣的泥淖裡,卻因離婚後多年不見的女兒意外的出現,甚至一同共同生活而有了極大的轉變。女兒因為想要變性而與母親鬧翻,又經歷了愛情的背叛而絕望,乍看之下父親成了意料之外的依靠,卻也在那過程中,彼此彷彿找著了丟失已久的父女情誼。然而,是否可以說血緣之親原就是天性,抑或者莫要忘記,那裡頭偏偏還卡著過往互動所造成的難以挽回的傷害。若在加上眼下彼此相處時的感受,那原本單純的父女之愛,卻摻揉著比想像中更為複雜的元素。作者於此,極其深刻地描繪著內心的憤恨、懊悔以及偏偏存在的在意與歡欣。那像是無可奈何的樣貌,卻彷彿訴說著愛的本質。

最後一篇〈儀式之日〉是一篇面對死亡的故事,但卻在不經意中扣回了第一篇故事的角色,尤其是作者巧妙地利用「霓虹燈魚」若有似無地串連起來。那關於生命的遭逢,關於關係的在乎,彷彿主角在那被父親毆打的日子裡,逐漸消逝殆盡。關於魚的在乎與關於人類的不在乎,是否暗喻著第一篇故事裡男生與兩個女性之間的關係不得而知。

然而,那關於原諒的抗拒,也許藏著對於己身的難以認同。被毆打的惡,不負責任的惡,在那祈求寧靜的人生裡,逃避彷彿成了他所認定的法寶。可是真的如此嗎?那懸在心頭的,也許只是轉頭不看,但卻依然存在。小說最後寫著:「可改變的事物,以及無從改變的事物。曾能改變的過往,可能無法改變的未來,學弟會思索著,一而再,再而三的心痛。」

就這樣六篇短篇故事,卻極其深刻與細膩地訴說著人生的遭逢。誠如關於此書的介紹所寫:

六個短短的故事,擠滿形形色色的情感糾葛,喜悅、哀傷,青春的酸甜與激盪、纖細,人生在世的絕望與希望──溫柔的文字描寫人世間的不如意,帶來撫慰作品。

    小說中訴說著種種的不如意,卻又在那樣的不如意裡藏著一絲絲人性的溫暖,以及被理解與接納的可能。又或者在那歡樂與平凡裡,卻又透過無常彰顯著人性的堅強與晦暗。那樣的對比與衝擊,著實讓人震驚,卻又讓人迷戀。也許這裡頭藏著我們不願承認,卻又不得不去承認的關鍵,那就是共鳴的發生,因為我們都處在各自的小小世界之中。





延伸閱讀


關於默潮這一系列的介紹與總覽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 2024 vocu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