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於 2024/09/24閱讀時間約 2 分鐘

脾的基本用藥

一、補脾


補脾有補脾陽、補脾陰、補脾氣三種


1、補脾陽


脾陽是脾臟功能運作的動能,是食物發酵的基礎溫度。

雖然溫熱的藥都有補脾陽的作用,但脾陽來自於肝陽,肝陽來自於腎陽。

所以一般用:桂枝、附子、肉桂、補骨脂等,這些補肝腎之陽的藥來補脾陽比較多。

當然補脾陽也有自己的藥,就是乾薑。

但補脾陽不能過剩,過剩則傷陰。


2、補脾陰


脾陰是脾臟的消化液,是脾功能運作的潤滑油,脾陰雖來自於腎陰,但也自成儲存。

補脾陰的藥,有溫有涼。

溫補脾陰的藥,補脾陰的同時可以暖脾,如:山藥、黃精、大棗等。

涼潤脾陰的藥,補脾陰的同時可以清虛火,如:玉竹、石斛、北沙參等。

但切記,過用溫補脾陰藥則生滯,過用涼潤脾陰藥則生寒。


3、補脾氣


脾氣把脾陰散出去或氣化出去了,這個叫做脾氣,就像水蒸氣一樣。

所以補脾氣的藥一般都是又能溫補脾陽,又甘肝補脾陰,如:黃耆、黨參、人參等。

而過補脾氣則生火。


二、健脾


健脾就是運脾,讓脾功能可以正常的運轉,讓水穀精微可以散出去。

如茯苓是利水而健脾,因脾運水穀,脾也運濕氣,茯苓利水利濕,則脾的運化負擔減小了,則脾胃功能加強,這是健脾。

再如生薑健脾,是透過辛熱之性把水穀精微都散出去,則脈絡通暢,也為健脾。

但利水能利濕,也能傷筋傷營;散精則加快運轉,也能耗陰陽。

總之,健脾是加快脾功能的運轉,所以健脾也不能太過,更不能久用,特別是小孩子,久用健脾藥,必耗陰生燥,影響發育。


三、醒脾


醒脾,顧名思義就是把脾叫醒,怎麼叫醒呢,用香味兒。

脾主運化,它聞到香味兒,知道食物進來了,自己起來幹活了,所以醒脾的藥都是些香料,如:香菜、荳蔻、砂仁、木香、藿香等。

但我們要知道脾臟為什麼睡著了,因為累了,為啥累了,吃多了或是功能弱了,他想休息一會兒。

我們用醒脾的藥把他叫醒,等於讓他加班,偶爾可以,但是總這樣就把它給掏空了。

所以醒脾也不能久用,香味兒的都能散氣。


四、消脾


消脾是把脾的水穀精微和濕氣消掉,因為水穀精微和濕氣本是一物,它不可分離。

所以消脾也不能久用,否則營養就給消沒了,如果虛人消脾,則要配合補脾的共用。

消脾分為消積和祛濕。

消積的藥有:雞內金、麥芽、山楂、神曲等。

去濕的藥有:白朮、茯苓、白扁豆、薏仁等。

過消食則傷營,過祛濕則傷陰,大家謹記。


五、升脾


升脾,升脾是把脾氣向上提,讓脾能升清,讓水穀精微能夠升到心肺,讓臟器歸位不脫垂。

升脾的藥一般有:黃耆、人蔘、升麻等。

升脾藥跟補脾藥很像,因為氣化就是上升的過程,就像家裡燒水一樣,那個水蒸氣。

所以一般補脾氣,它自然就是升脾了。

而同樣過用升脾藥則會上火。


脾臟的用藥大體的方向就是這些,當然我們還要配合其他的髒腑。現在很多人拿著消脾藥去健脾,拿著健脾藥當補脾。明明脾氣不足,反而去補脾陽助肝火,所以效果不好。所以我們一定要仔細辯證,具體用藥。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 2024 vocu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