脾的基本用藥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2 分鐘

一、補脾


補脾有補脾陽、補脾陰、補脾氣三種


1、補脾陽


脾陽是脾臟功能運作的動能,是食物發酵的基礎溫度。

雖然溫熱的藥都有補脾陽的作用,但脾陽來自於肝陽,肝陽來自於腎陽。

所以一般用:桂枝、附子、肉桂、補骨脂等,這些補肝腎之陽的藥來補脾陽比較多。

當然補脾陽也有自己的藥,就是乾薑。

但補脾陽不能過剩,過剩則傷陰。


2、補脾陰


脾陰是脾臟的消化液,是脾功能運作的潤滑油,脾陰雖來自於腎陰,但也自成儲存。

補脾陰的藥,有溫有涼。

溫補脾陰的藥,補脾陰的同時可以暖脾,如:山藥、黃精、大棗等。

涼潤脾陰的藥,補脾陰的同時可以清虛火,如:玉竹、石斛、北沙參等。

但切記,過用溫補脾陰藥則生滯,過用涼潤脾陰藥則生寒。


3、補脾氣


脾氣把脾陰散出去或氣化出去了,這個叫做脾氣,就像水蒸氣一樣。

所以補脾氣的藥一般都是又能溫補脾陽,又甘肝補脾陰,如:黃耆、黨參、人參等。

而過補脾氣則生火。


二、健脾


健脾就是運脾,讓脾功能可以正常的運轉,讓水穀精微可以散出去。

如茯苓是利水而健脾,因脾運水穀,脾也運濕氣,茯苓利水利濕,則脾的運化負擔減小了,則脾胃功能加強,這是健脾。

再如生薑健脾,是透過辛熱之性把水穀精微都散出去,則脈絡通暢,也為健脾。

但利水能利濕,也能傷筋傷營;散精則加快運轉,也能耗陰陽。

總之,健脾是加快脾功能的運轉,所以健脾也不能太過,更不能久用,特別是小孩子,久用健脾藥,必耗陰生燥,影響發育。


三、醒脾


醒脾,顧名思義就是把脾叫醒,怎麼叫醒呢,用香味兒。

脾主運化,它聞到香味兒,知道食物進來了,自己起來幹活了,所以醒脾的藥都是些香料,如:香菜、荳蔻、砂仁、木香、藿香等。

但我們要知道脾臟為什麼睡著了,因為累了,為啥累了,吃多了或是功能弱了,他想休息一會兒。

我們用醒脾的藥把他叫醒,等於讓他加班,偶爾可以,但是總這樣就把它給掏空了。

所以醒脾也不能久用,香味兒的都能散氣。


四、消脾


消脾是把脾的水穀精微和濕氣消掉,因為水穀精微和濕氣本是一物,它不可分離。

所以消脾也不能久用,否則營養就給消沒了,如果虛人消脾,則要配合補脾的共用。

消脾分為消積和祛濕。

消積的藥有:雞內金、麥芽、山楂、神曲等。

去濕的藥有:白朮、茯苓、白扁豆、薏仁等。

過消食則傷營,過祛濕則傷陰,大家謹記。


五、升脾


升脾,升脾是把脾氣向上提,讓脾能升清,讓水穀精微能夠升到心肺,讓臟器歸位不脫垂。

升脾的藥一般有:黃耆、人蔘、升麻等。

升脾藥跟補脾藥很像,因為氣化就是上升的過程,就像家裡燒水一樣,那個水蒸氣。

所以一般補脾氣,它自然就是升脾了。

而同樣過用升脾藥則會上火。


脾臟的用藥大體的方向就是這些,當然我們還要配合其他的髒腑。現在很多人拿著消脾藥去健脾,拿著健脾藥當補脾。明明脾氣不足,反而去補脾陽助肝火,所以效果不好。所以我們一定要仔細辯證,具體用藥。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Lisa的小屋
15會員
4內容數
lisa的小屋,記錄個人生活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欸!這是在哪裡買的?求連結 🥺」 誰叫你太有品味,一發就讓大家跟著剁手手? 讓你回購再回購的生活好物,是時候該介紹出場了吧! 「開箱你的美好生活」現正召喚各路好物的開箱使者 🤩
Thumbnail
「欸!這是在哪裡買的?求連結 🥺」 誰叫你太有品味,一發就讓大家跟著剁手手? 讓你回購再回購的生活好物,是時候該介紹出場了吧! 「開箱你的美好生活」現正召喚各路好物的開箱使者 🤩
Thumbnail
介紹朋友新開的蝦皮選物店『10樓2選物店』,並分享方格子與蝦皮合作的分潤計畫,註冊流程簡單,0成本、無綁約,推薦給想增加收入的讀者。
Thumbnail
介紹朋友新開的蝦皮選物店『10樓2選物店』,並分享方格子與蝦皮合作的分潤計畫,註冊流程簡單,0成本、無綁約,推薦給想增加收入的讀者。
Thumbnail
認識家庭常用“中藥材” 生薑、乾薑的不同 生薑        薑,常用於風寒感冒,發汗袪風散寒,加紅糖一起煮,或配蔥白煎煮。        也用於溫胃散寒、和中降逆、止嘔。中藥炮製某些止嘔藥,會用薑汁製過增加止嘔功能。        受風寒的咳嗽、痰多,常配合杏仁、紫蘇、陳皮等一起,溫肺散
Thumbnail
認識家庭常用“中藥材” 生薑、乾薑的不同 生薑        薑,常用於風寒感冒,發汗袪風散寒,加紅糖一起煮,或配蔥白煎煮。        也用於溫胃散寒、和中降逆、止嘔。中藥炮製某些止嘔藥,會用薑汁製過增加止嘔功能。        受風寒的咳嗽、痰多,常配合杏仁、紫蘇、陳皮等一起,溫肺散
Thumbnail
結束上週兩天的高考,第一科寫法規的時後就覺得要再好好複習課本。兩天時間考了六科申論題,一科給兩個小時的時間做答,有時候視覺得自己要寫不完了,寫到最後手很酸,腦子也會因為過度專注思考而精疲力盡,非常耗神。 每一個離開考場的人都是口吐白沫、剩半條命的樣子,心想著如果一個人如果每一天的生活壓
Thumbnail
結束上週兩天的高考,第一科寫法規的時後就覺得要再好好複習課本。兩天時間考了六科申論題,一科給兩個小時的時間做答,有時候視覺得自己要寫不完了,寫到最後手很酸,腦子也會因為過度專注思考而精疲力盡,非常耗神。 每一個離開考場的人都是口吐白沫、剩半條命的樣子,心想著如果一個人如果每一天的生活壓
Thumbnail
       「處暑」節氣期間,仍可能有颱風、多雨、高溫等現象。但在「處暑」節氣之後,中醫稱為長夏,主脾胃,五行屬土的時節便過去了,正式進入氣候乾燥,五行屬金,相應於人體肺臟的秋季。在最後的這段「處暑」期間,若遇到濕氣重的天氣,仍要特別注意少喝冰飲,因為此時脾胃功能較虛弱,冰涼 ...... 〝
Thumbnail
       「處暑」節氣期間,仍可能有颱風、多雨、高溫等現象。但在「處暑」節氣之後,中醫稱為長夏,主脾胃,五行屬土的時節便過去了,正式進入氣候乾燥,五行屬金,相應於人體肺臟的秋季。在最後的這段「處暑」期間,若遇到濕氣重的天氣,仍要特別注意少喝冰飲,因為此時脾胃功能較虛弱,冰涼 ...... 〝
Thumbnail
〝健脾〞的各種常用方法與食材 中醫健脾,主要是使脾的〝運化〞作用能夠正常運作。脾胃的虛弱,需以正常飲食、飲食有節制這些基本方法來修補,特別是老、幼、婦、孺、病後的調養,粥飯是中醫養胃氣的基本。 粳米、鍋粑、蕃薯、芡實、菱角、蓮子、山藥、花生、栗子、蓮藕、香菇、鱸魚 ...
Thumbnail
〝健脾〞的各種常用方法與食材 中醫健脾,主要是使脾的〝運化〞作用能夠正常運作。脾胃的虛弱,需以正常飲食、飲食有節制這些基本方法來修補,特別是老、幼、婦、孺、病後的調養,粥飯是中醫養胃氣的基本。 粳米、鍋粑、蕃薯、芡實、菱角、蓮子、山藥、花生、栗子、蓮藕、香菇、鱸魚 ...
Thumbnail
長夏初秋,特別需要注重保養的體質         長夏初秋時節,脾土〝喜燥惡濕〞,有些體質者,如氣虛、氣滯、痰濕等體質,特別不宜過度喝水,也要忌寒涼飲食,以免脾土的「升清」功能更加受阻,造成胃脹、食慾不佳、腹瀉等脾虛、水濕內停的症狀,甚至出現頭暈、嘔吐、口淡、口角流 ......
Thumbnail
長夏初秋,特別需要注重保養的體質         長夏初秋時節,脾土〝喜燥惡濕〞,有些體質者,如氣虛、氣滯、痰濕等體質,特別不宜過度喝水,也要忌寒涼飲食,以免脾土的「升清」功能更加受阻,造成胃脹、食慾不佳、腹瀉等脾虛、水濕內停的症狀,甚至出現頭暈、嘔吐、口淡、口角流 ......
Thumbnail
〝健脾養胃〞,與常用食材 中醫健脾,主要是使脾的〝運化〞作用能夠正常運作。脾胃的虛弱,需以正常飲食、飲食有節制這些基本方法來修補,特別是老、幼、婦、孺、病後的調養,粥飯是中醫養胃氣的基本。 粳米、鍋粑、蕃薯、芡實、菱角、蓮子、山藥、花生、栗子、蓮藕、香菇、鱸魚 ......
Thumbnail
〝健脾養胃〞,與常用食材 中醫健脾,主要是使脾的〝運化〞作用能夠正常運作。脾胃的虛弱,需以正常飲食、飲食有節制這些基本方法來修補,特別是老、幼、婦、孺、病後的調養,粥飯是中醫養胃氣的基本。 粳米、鍋粑、蕃薯、芡實、菱角、蓮子、山藥、花生、栗子、蓮藕、香菇、鱸魚 ......
Thumbnail
長夏時節,脾土〝喜燥惡濕〞,有些體質者,如氣虛、氣滯、痰濕等體質,特別不宜過度喝水,也要忌寒涼飲食,以免脾土的「升清」功能更加受阻,造成胃脹、食慾不佳、腹瀉等脾虛、水濕內停的症狀,甚至出現頭暈、嘔吐、口淡、口角流清涎 ......
Thumbnail
長夏時節,脾土〝喜燥惡濕〞,有些體質者,如氣虛、氣滯、痰濕等體質,特別不宜過度喝水,也要忌寒涼飲食,以免脾土的「升清」功能更加受阻,造成胃脹、食慾不佳、腹瀉等脾虛、水濕內停的症狀,甚至出現頭暈、嘔吐、口淡、口角流清涎 ......
Thumbnail
南台灣的夏天已經來了,而且今年可能又是個苦夏?又熱又悶又沒雨?! 且看芳療師媽媽與您分享立夏靜心的芳香對策😊
Thumbnail
南台灣的夏天已經來了,而且今年可能又是個苦夏?又熱又悶又沒雨?! 且看芳療師媽媽與您分享立夏靜心的芳香對策😊
Thumbnail
桂枝去桂加茯苓白朮湯方 芍藥3、生薑三片、大棗12枚、炙甘草2、茯苓3、白朮3 芍藥三兩、甘草二兩,炙、生薑三兩、茯苓三兩、白朮三兩、大棗十二枚。右六味,㕮咀,以水八升,煮取三升,去滓,溫服一升,小便利則愈。
Thumbnail
桂枝去桂加茯苓白朮湯方 芍藥3、生薑三片、大棗12枚、炙甘草2、茯苓3、白朮3 芍藥三兩、甘草二兩,炙、生薑三兩、茯苓三兩、白朮三兩、大棗十二枚。右六味,㕮咀,以水八升,煮取三升,去滓,溫服一升,小便利則愈。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