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09-30|閱讀時間 ‧ 約 0 分鐘

邏輯投資週報-2024.09.29(合併號)|美時/凱撒衛/八方雲集/遠雄港/威宏-KY/鈺齊-KY

圖片來源:Midjourney繪製

圖片來源:Midjourney繪製

「邏輯投資」專欄每月分享至少 4 篇【個人研究個股心得、投資觀念分享或潛力股週報】,目的是作為投資領域之學術研究與知識/資訊交流,未有推介股票之意圖與行為,亦未對證券價值進行分析,內容絕無任何目標價及買賣建議,也未有招收會員或開設群組,請讀者務必詳閱「免責聲明」,投資有風險,本文內容不建議作為投資行為之最終依據,投資前請審慎評估並自負盈虧。專欄訂閱費用每月 168 元,能夠幫助作者持續分享投資知識與市場觀點,歡迎訂閱支持。請記得「追蹤」本專欄及「邏輯投資」臉書粉專Treads,作者將不定期分享更多市場觀點與產業看法。


☆ 閒聊:寫在本週週報之前

圖片來源:ChatGPT繪製


先跟各位喜歡閱讀「邏輯投資週報」的讀者致歉,這次是首次週報停刊超過兩週,主要是因為這段時間市場上發生不少事件,特別是央行召開第三季理監事會並宣布擴大信用管制措施後,營建股持續重挫,因此我覺得有必要優先針對營建股的走勢以及政府打房政策多做一些調查與說明,最近還有一篇「市場觀察解讀|史上最強打炒房?央行給投資人的一堂Lesson以及10個關鍵問題」文章正在趕工中,因此只能做出取捨,請讀者見諒。

不過雖然週報停刊超過兩週,但這段時間「邏輯投資」也發布了多達四篇專欄文章,應該是沒有怠慢專欄的更新:


最近也新增了非常多的專欄訂閱讀者,我想有必要跟讀者說明,「邏輯投資」目前還是一個上班族,因此關於專欄的經營與文章的撰寫,都是利用上班的休息時間或下班、假日時段處理,另外平常不只有寫文章,我還需要閱讀財經資訊以及對感興趣的公司進行研究,畢竟我的重點還是在自己的投資部位與操作上,專欄部分只是副業(但怎麼感覺越來越像本業了…),因此很多時事議題我只能頂多在臉書粉專、Threads或專欄「討論區」簡單發表看法,沒辦法做到像某些投資達人那樣每日解盤與市場分析。

但說實話,這個專欄的經營者是持「價值投資」理念的,對於價值投資者來說,研究花費的時間應該要遠高於每日的操作交易,「用心於不交易」、「減少操作次數」是作者的追求,也是我希望讀者能夠一同思考與追尋的目標,但也請讀者放心,我還是會儘量把自己的個人研究或投資靈感整理寫出來,請大家耐心等候。

圖片來源:用心於不交易/博客來


好了!就讓我們開始本週的週報內容吧!希望內容大家喜歡!



☆ 「價投三次方」2.0「邏輯投資」分享大綱


去年夏天,「邏輯投資」與兩位價值投資圈的強者「修正式價值投資」、「Kelvin價值投資」共同舉辦了空前絕後的「價投三次方」投資分享會,因各場次爆滿,口碑極好,於是今年我們三人決定舉辦「價投三次方2.0」分享會,將每個人的分享時間拉長為兩倍,並提供線上直播場次,同時準備更豐富深入的內容,讓參加者學習投資的一個願望,可以獲得「三倍」滿足。


那這次「邏輯投資」會分享什麼呢?

嘿嘿!我個人覺得應該是蠻有料的,這次我跟其他講者有分工,我的重點會放在「冷門股」與「營建股」的投資邏輯與選股策略上,並準備各種案例,能夠幫助讀者更具體地了解如何應用相關投資策略,而非只是高談闊論。


我認為這次分享會的內容,就我個人的部分來說,就算單獨拉出去自己開一個付費課程,份量也是足夠的,例如「營建股」部分,我會從頭到尾完整分享自己如何評估一個建案的潛在獲利,光是這個段落就花了我好幾天的時間製作跟蒐集資料,如果你對這個產業領域研究感興趣,我想這個環節應該會帶來不少幫助。

總之,如果你對於分享會內容感興趣,就把握時間報名吧!另外實體場次即將額滿,如果沒搶到,我覺得線上直播場次還是不錯的,直播影片同樣可以反覆回看,很適合學習思考。


以下為講座活動資訊與報名方式:

  • 講座原價:實體講座(含紙本講義及便當)定價4,988元,線上直播定價4,488元。
  • 粉絲折扣:為了感謝投資朋友的支持,針對追蹤「邏輯投資」臉書粉專的投資朋友,將提供1,500元折價券;而針對付費訂閱「邏輯投資」vocus專欄的讀者,將提供1,700元的折價券(折價券領取連結,折扣後的費用如下:

-實體講座:粉絲折扣價3,488元/訂閱讀者折扣價3,288元
-線上直播:粉絲折扣價2,988元/訂閱讀者折扣價2,788元


  • 報名方式:
  1. 請先確認想報名的場次。
  2. 點選指定連結領取相對應的折價券序號(臉書追蹤者與專欄付費訂閱讀者的折價券不同,關於專欄付費訂閱的折價券連結,我已經放在專欄討論區連結),請訂閱讀者注意
  3. 點選想報名的場次連結,輸入折價券序號並完成付費報名程序。


  • 報名連結:

-10/20 (日) 台北場「實體」講座:限量100位(即將額滿)


-10/20 (日) 台北場線上直播:同步開放報名


-10/26 (六) 高雄場實體講座:限量100位(即將額滿)


-10/26 (六) 高雄場線上直播:同步開放報名



☆ 近期專欄發布專題文章



※ 0050、台積電與危險的「羊群效應」

本週週報第一篇我們來聊近期熱門的市場話題「0050」與「台積電」,但你放心,我對於0050與台積電哪個比較好的話題沒有興趣,我想談的是背後更深層的「從眾」行為,也就是「羊群效應」的風險。

羊群效應(herd behavior)是一種心理學現象,指的是當一群人共同做出某種決策或行為時,個人會因為「從眾」的心理而選擇跟隨群體行動,而不再依照自己的判斷來做決定,甚至忽視決策或行為的錯誤與風險。

這種現象源自於動物的行為模式,尤其在羊群中尤為明顯:當一隻羊選擇了一個方向,整個羊群就會毫無疑問地跟隨,即使這個方向不一定正確。


而許多人忽略的是,在投資市場當中,「羊群效應」也經常出現,導致投資人不經思考地跟隨他人的投資決策,最終可能造成個人資產損失。

例如你可能會在某些社群或網路論壇看到某檔股票廣受吹捧,例如生技股的某項新藥極具市場價值,所有網友都認為這款新藥將為公司帶來爆發性的成長,此刻的你可能也會受到這種強烈的市場共識影響,而忽略股票已經漲多的潛在風險。


另一種「羊群效應」則是出現在某些投資網紅身上,有的投資網紅會透過反覆展示自己成功的投資案例,營造出成功投資人的偉岸形象,這裡的常規操作是,他們會不斷放大自己的投資決策與成果,例如只說投資賺錢的好成績,而無視虧損的選股結果;另外他們會刻意地將質疑者的聲音封鎖或隱藏,在社群形成一種「單向」的讚譽氛圍。

這種現象會讓許多初接觸網紅的人錯誤地相信,只要跟隨這些投資網紅,購買他的書與課程,或是訂閱他的APP,就能跟他一樣輕鬆獲得豐厚回報。而當越來越多人看到追隨者紛紛表示支持與崇拜,便可能陷入集體的「羊群效應」,最後無法自拔,喪失自己的判斷能力。


我知道很多人對這次的「辯論比賽」事件嗤之以鼻,當作笑話在看,但我還是想提醒讀者,不論是在投資圈或是進行投資決策時,保持懷疑以及自我判斷力是相當重要的,例如你從書上學到了某種策略,你可以照做,但應該抱持質疑與檢驗的態度,如果經過實際測試發現策略不靈光,那就應該找出原因,或者調整自己對於作者的錯誤期待,而非看到對帳單之後,又開始懷疑自己,覺得一定是自己不好,「老師一定正確」的想法其實充滿風險,也完全不利於自己的資產增長。


當然你可能會想問,明明你看到的都是成功案例,為什麼要抱持懷疑態度呢?

因為這些投資網紅也可能會刻意隱瞞自己過去的失敗或風險操作,這其實是可以理解的,因為比起忠實與完整地傳達自己的交易決策與成敗後果,刻意隱瞞帶來的好處更多(能夠讓更多人相信他,並且願意付費),因此我也要提醒「邏輯投資」專欄的讀者,如果你選擇付費訂閱這個專欄,那你應該要試著懷疑我,因為我也有可能刻意隱瞞來謀求更多好處,我希望你用同樣的標準質疑我,而我也希望自己的投資決策或分享的市場觀點,都是可以事後經得起檢驗,如果判斷錯誤,我也希望能檢討後告訴讀者我的「失敗」原因,讓讀者能踩在我身上,邁向屬於自己的成功。


最後回到「羊群效應」,在投資領域當中,最忌諱的就是「從眾」,作為投資人,我們一定要學會獨立思考,並依據自己的風險承受能力與市場分析來做出決策,不該選擇僅僅跟隨他人腳步。更不該被網紅或市場上的熱門聲音牽著鼻子走。當一隻叛逆的「羊」,才有機會走到豐盛甜美水草的牧場。



※ 建商負債8成者創新高,所以台灣將上演泡沫危機?


最近有投資朋友問我關於某臉書粉專提出「建商負債8成者創新高,台將重演日本泡沫經濟」觀點的意見。

該粉專認為中國對恆大設下的標準是公司「負債率」不能超過七成,但台灣有三成以上建商負債率超過此標準,狀況不容樂觀。

這是真的嗎?


其實關於建商負債率的問題,我們之前就已經聊過,營建產業的高負債率有其行業特性,以興富發(2542)為例,該公司的負債比率長期維持在65-80%之間,截至2Q24的負債率為75.19%,還低於2021-2022年78-80%的水準。


其他具有高負債率特性的還包括租賃業如裕融(9941)長年負債率約在83-91%之間、電子通路業如大聯大,負債率約在65-78%之間,以及最近想要搶親的中信金(2891),負債率區間甚至來到91-95%,這是金融業的普遍現象,因此要探討負債比率的合理性之前,仍應充分考慮不同行業的特性。


再者,負債也有很多種類,例如有的是應付帳款、應付工資、應付票據、應付股利、合約負債等,以營建股為例,其中「合約負債」的來源主要是預售建案簽約後,建商會跟購屋者收取簽約金與工程款,但因建案尚未完工,還無法履行合約,因此這筆前會先列入負債紀錄,但本質是好的負債,因為「合約負債」越高,其實就意味著預售建案的銷售狀況越好。

以興富發(2542)為例,首先我們可以看到公司的「總負債」確實在近六年不斷攀升,而這主要來自「流動負債」增加,而帶動「流動負債」增加的主要項目是「短期借款」,這確實會帶給建商資金周轉的壓力。

與銷售相關的「合約負債」(為表現趨勢性另以副座標軸呈現),這個數字也是不斷攀升,且3Q23開始,「合約負債」快速增加,顯示這段時間銷售狀況非常好,因此興富發的預售屋是有賣掉的,接下來只要興富發能將建案順利完工交屋,這些「合約負債」最終將轉為收入進帳,不會是公司資金壓力的來源。


另外參考媒體報導,銀行目前對於資金管制的立場是,如果土建融案已經「買土地」、「已開工」、「已簽約核准額度」,這三個狀況還是會依約撥款,這是合理的,因為對銀行來說,如果因自己「收傘」而導致建案成為爛尾樓或建商倒閉,並不合乎股東利益。

因此對於已經取得建照開始預售的建商來說,資金調度是有一定保障的,因此我認為「銷售率」才是後續需要觀察的重點,畢竟房屋作為建商生產的商品,重點還是能否賣掉,如果這些房子都順利提前簽約預售,就好比其他產業所稱的「訂單」,只要訂單充足,公司能順利生產交貨(建案完工),就無需過度擔心公司金流。

實際上從負債率的變化也能看到,隨著建案陸續完工交屋,興富發(2542)的負債率也逐漸獲得改善,可為另證,而央行這次出手,楊金龍總裁也有提到,主要就是要避免堆出泡沫,因此我認為現階段讀者還無須過度擔憂泡沫危機的問題。



※ 你應該要記住的一句話:買在想像,賣在現實


投資圈有一句名言:「買消息,賣事實」(Buy the rumor, sell the news),但我更想將它改為:

買在想像,賣在現實


在探討這句話之前,首先投資人一定要了解,投資的本質是「交易未來」。

當你預期某家公司明年會賺更多錢,你就會願意提前用更貴的價格買入其股票,反之,如果你知道某家公司明年會虧損,股價就會立即反映市場當下對於未來的悲觀共識。

好東西我現在就想要,「歹咪訝」一定立刻就丟掉,這不僅是股市定理,也是人之常情。

所以投資股票要獲得成功,有一個基本原則就是不要「死抱著」(除非你的投資策略是買進並持有的長期策略),而這也是一般散戶的通病,就是當你知道某檔股票有「利多」,就會很直覺地認為「利多」出現時,股價一定會更高。

例如特斯拉(Tesla)即將在10月10日發布無人計程車Robotaxi的進展,這對特斯拉這家公司來說,當然是值得期待的消息,而有的散戶會認為等到發布會結束後,股價一定會漲更多。


實際上「利多」通常會提前發酵,而發布會的結果只是用來調整市場預期,例如假設Elon Musk宣布明年無人計程車隊就會上路,且已經取得相關機關審批,股價確實有可能進一步大漲,但這是因為公布的消息遠超過市場期待,因此激發更大的想像空間;反之,如果發布會只是宣揚相關技術,卻聽不到任何具體計畫,股價反而會遭遇失望賣壓。

但有的散戶會堅持照著自己的想法走,他們認為「利多」就該有「利多」的效果,殊不知「利多」經常已經提前反應在股價上,而當「利多」真正揭曉時,散戶信心大振,拼命搶進,但主力反而會選在此刻出場,最終股價失去核心動能,利多不漲成為現實,並引導後續的失望賣壓。

下圖是我截取某檔股票的營收成長率、大股東持股比例、營收/毛利/營業利益、本益比河流圖,投資朋友不妨從這些圖表的對照中揣摩看看,並用來檢視自己的操作進出時機。


特別是要思考為何大戶會在某個時間點選擇離開?他們離開的時間是否合理?想通這一點,很多關於交易進出時機的問題,相信你也能慢慢摸索出自己的答案,只不過何時能夠稱為「想像」,又何時該認定為「實際」?時機的拿捏與判斷,那又是另外一門學問了。

如果問我答案,我會傾向去觀察市場共識的「一致性」,例如市場參與者幾乎全部都看好,沒人看壞,甚至槓桿開到最大,這可能就是「想像」的頂點,在這個階段,參與者甚至會把未來十年、二十年的利多都定價到當下的股價上,最近的例子可以參考營建股,過往的例子可以參考電動車。

如果你身處這個階段,你要記得,就算你再怎麼認同這家公司的美好未來,我認為至少可以考慮停利部分持股,你不妨想成你已經提前賺到未來數年的獲利,這種想法可能會讓你更堅決一些,而根據我自己的經驗,這種作法雖然會少賺,但還是能避開不少抱過一座山的悲劇。



※ 「新青安」政策已經降溫了嗎?


媒體報導「新青安」已經降溫,因為根據財政部統計,8月單月核貸戶數5,684戶、核貸金額452.82億元,均較前月減少27%,為今年3月以來新低,顯示新青安已經降溫。

真是如此嗎?


「新青安」有兩組數據,一組是「受理」,另一組是「撥貸」,如果去看完整數據,8月「受理」申貸戶數6,226戶、申貸金額511.2億元,較前月減少8.5%、6.1%,減少幅度僅落在個位數百分比,與「撥貸」戶數及金額的減少幅度有明顯落差。


如果再去追蹤整體趨勢,你會發現7月的「撥貸」戶數與金額有明顯跳增,推測與8月4日「民俗月」開始有關,因此銀行7月加速撥貸;另外財政部7月公布新青安調查結果,可能也讓部分有疑慮的案子在調查完成後順利撥貸。

但不管如何,8月撥貸戶數與金額月減27%,其實有受到「基期」拉高的影響,因此要觀察新青安的熱度變化,我會比較傾向去看「受理」戶數與金額的變動。


從圖表上可以看到,從5月新青安受理戶數與金額達到高峰後,之後就逐月遞減,顯示「新青安」熱度早在6月就開始冷卻,推測這與財政部、金管會啟動調查工作有關,使得投資客主動放棄遞件。

但儘管少了投資客申請,再加上台股大跌以及央行約談國銀引發「限貸令」事件等影響,8月的受理戶數仍有6,226戶,受理金額511.21億元,仍高於去年8-12月的平均水準,顯示新青安的「餘溫」還在,畢竟現在「新青安」在央行提升信用管制措施的情況下,幾乎已經成為獨家具有「寬限期」、「低利率」、「超長年限」的優惠貸款措施,我想還是會吸引許多符合條件的人申請,但也可預見申請案件將持續遞減,因為現在已經進入買賣雙方的信心考驗,買方不想追高當傻瓜,而賣方也不想賤賣輸給鄰居,因此「量縮」應該是大概率事件,但「新青安」仍會維持一定受理與撥貸規模,成為房市的基本盤。

後續需要觀察的是,隨著量縮加上新青安申請放緩,是否台灣的不動產貸款集中度能夠見頂並開始改善?

「邏輯投資」認為隨著預售建案陸續交屋,以及建商推案陸續動工,不動產貸款恐怕仍將維持高水準,而這也會牽動央行的政策強度,因此房市仍將嚴峻,不宜掉以輕心。



※ 「太保勇士」狀況更新


去年開始追蹤「邏輯投資」臉書粉專的人可能知道我有在嘉義買房,然後今年就被央行擴大信用管制範圍的政策給打到了,到時候交屋時如果政策沒變,我就得拿出五成的自備款,但好加在這兩年股票投資成績還可以,應該已經把買房的資金賺得差不多了,壓力相對較小,但對於一次買好幾戶的投資客來說,就得務實地思考資金周轉的問題。

不過話說回來,之前台積電在嘉義設廠挖到遺址的事情,一度被鄉民酸說「太保勇士要完蛋了」、「嘉義太保準備變成下一個桃園龍潭」,但最近新聞報導表示遺址預估10月清理完畢,且不會影響到台積電的裝機時程,預計3Q24裝機,看來「太保勇士」還可以繼續在太保種田。


另外更猛的是,媒體報導嘉義園區將作為台積電「先進封裝」重鎮,台積電規劃將在嘉義投資建廠達8座,國科會近期已經啟動嘉義園區用地擴建評估,而原本只規劃2座。


看來「太保勇士」的數量可能還有機會增加...

但如果這個消息屬實,其實我認為反而是符合我去年進場時的想像與預期,因為當時會決定買屋,就是著眼於嘉義房價基期較低、高鐵嘉義站附近有開發空間、屬於高鐵沿線的價格凹陷區,且未來還有交通建設題材(輕軌),同時因為嘉義科學園區週邊土地多屬於台糖所有,因此未來要擴張建廠用地不成問題,而國家重點產業的無人機產業,也已經在當地生根茁壯,因此區域整體發展後續可期。


但不得不說,我覺得最大的問題就是房價漲太快了,預期嘉義太保可能會跟過去的桃園青埔、新北新莊副都心一樣,走一波預期落差的修正,但長線我個人還是蠻看好的,這是我的長期投資(反正也跑不掉),成果持續觀察!



※ 需要擔心台積電產能外移掏空台灣嗎?


有投資朋友在臉書留言表示,台積電產能持續外移,海外產能比例已經接近兩成,而且未來外移的產能只會越來越多,也代表在台灣能夠創造的經濟成果將越來越少,真的是如此嗎?

這一題其實台積電董事長魏哲家回答過,他表示台積電與客戶確實有討論過兩岸若發生衝突,生產是否移到美國亞利桑那等海外廠,但也強調台灣產能占台積電總產能的8、9成,要將產品生產完全移出台灣是不可能的。


另外近期「德國馬歇爾基金會」的專家Bonnie Glaser表示,該基金會的研究認為台積電在海外工廠的產能,相對全球晶圓代工產能僅在10%以內,顯示台積電仍將發展重心留在台灣。


而觀察台積電在台灣的產能擴建計畫,包括3奈米、2奈米、1奈米,以及先進封裝CoWoS、SoIC等產能,都持續如火如荼佈建當中,另外先進製程、先進封裝已經是相當高階的製程工藝,不是工廠蓋好就好,還需要設備、特用化學品等相關供應鏈的配合,良率才能有效提升,像是INTEL、三星仍有良率困擾,對照台積電的高良率,代表台積電背後供應商其實功不可沒。

因此把產能想像成「工廠蓋好」、「一鍵轉移」是有點背離實際情形的,而且現在也看不出台積電有將大規模產能轉移海外的具體行動。

就算退一步想,台積電確實正在規劃在海外佈建產能,包括日本、美國、德國甚至中東地區,這確實是現在進行式,但看過去十年外銷訂單在海外生產的比重,其實是緩慢下降,對照電子產品、資訊與通信產品的外銷訂單持續增加,似乎很難說台積電增加海外產能比重,會造成訂單更多轉移海外生產的結果。


而且跟著台積電出海打天下的供應鏈廠商其實不少,像是家登就帶著「家登大聯盟」的同業夥伴在美國搶單,因此台灣真的會因為台積電出海而邊緣化或沒落嗎?以目前來看,我認為答案似乎並非如此。



※ 中國股市絕地反攻,經濟復甦是不是穩了?


雖然中國股市因降息刺激而大幅反彈,乍看好像已經過了「急救階段」,但「邏輯投資」還是要逆風提醒一下,中國經濟的復甦續航力恐怕還需要觀察一段時間。

怎麼說呢?


之前「邏輯投資」有提到「M1-M2」這項指標,具體定義比較複雜,我們可以想成M1像是「活存」,而M2像是「定存」,當一個經濟體前景良好,市場參與者對於經濟充滿信心,那麼M1的增速會大過於M2,也就是企業跟個人更傾向將錢放在活存做運用,或者借錢加大槓桿,同時也會將定存領出來。

反之,如果市場參與者看衰未來,對於經濟沒信心,對退休沒指望,對就業不期待,那麼他們就會傾向將活存當中的錢拿去還債,或者存到定存裡面,這就會導致M2增速大於M1。

而從今年中國「M1-M2」的數據當中,可以觀察到M1一直下滑,導致「M1-M2」的負值越來越大,代表企業或個人拿到錢就是拼命還債或存起來,才導致M1雪崩式下跌。


設身處地思考,如果你人在中國,領到薪水就拿去還債或存起來,或者你是企業主,賺到錢就拿去還債,請問消費動能跟企業投資的動能何在呢?而這也側面顯示中國民眾普遍信心不足,這不難理解,還是跟房地產價格直直滑落有關。

中國降息、降準的同時,台灣央行選擇升準並擴大信用管制,這到底是兩國經濟的轉捩點,還是人民信心與經濟實力的具體展現?這答案就留給大家自己思考了。

如果問我現在是否適合投資中國,我自己還是不會考慮的,「信心」這種東西我認為不是降個息或釋放政策利多就能挽救,雖然從某些管道我有看到部分中國民眾的消費信心有所提振,但這究竟是期待過低引發的短期興奮感?還是真正看到國家經濟未來而重建的信心呢?

我對此持保守看法,畢竟如果提振信心這麼簡單,那日本應該早就要信心爆棚了,不是嗎?



※ 「期望值」比「勝率」更重要


最近在看「投資決策的關鍵解答」這本書,其中有許多關於投資決策觀念與迷思的討論,讓我收穫頗豐,其中有一點我覺得值得特別拉出來談。


  • 期望值與勝率

投資人多半會將股票買賣交易的重點放在「勝率」,認為自己只要贏多輸少,自然就會賺錢,因此會積極追求一些高勝率的規則或策略,但如果你長期執行下來,發現自己賺的錢並不多,甚至一把輸掉就賠個精光,那問題可能出在「期望值」上面。

書中以德州撲克為例,參與者必須很快根據牌面做決定,到底這把該下注?還是放棄?下注又要下多少?這種快速決策的訓練,使得參與者習慣透過「期望值」來思考「最賺錢」的選項,並且能夠堅定執行,而這種思維與決策模式,也是股票投資市場當中,許多贏家習慣的思考方式。


舉幾個例子。

如果你依據某套策略交易股票,10次投資有9次能成功,每次都能賺到1萬元,但失敗的那次會賠上10萬元,長期執行這套策略,最終你可能面臨虧損,因此勝率雖然高達九成,但期望值為-1000元。

反之,如果你的策略是10次投資有9次會失敗,每次會虧損1萬元,但成功的那一次回報高達100萬元,雖然勝率僅有少少的一成,但長期執行這套策略的期望值其實高達9萬1,000元,報酬其實相當可觀。


  • 理論與實際

當然你會說這不過是理論,勝率跟報酬要如何量化呢?這已經牽涉到量化交易的概念了,我一點都不懂,但我認為將投資決策依據轉化為「期望值」有其必要,而且實際上對我來說幫助很大。

例如你現在面臨兩個選項,一個是保住虧損-10%的A股票不做停損,預期一年後報酬率可以回到10%,而且機率很高,另一個選項則是把股票停損賣出,資金拿來投資另一檔B股票,但這檔股票投機成分比較高,有一定機率再讓你虧損20%,然而上檔空間也很大,能夠達到200%甚至300%。

保守型的投資人可以基於「厭惡停損」而繼續抱著A股票,或許最終也不會賠錢,但我自己的思維已經慢慢偏向會將A股票停損並部分轉投資B股票,因為就資金運用的期望值來說,顯然B股票更高。

當然你可能會認為穩穩賺錢不是很好嗎?但對我來說,穩穩賺錢的選項是投資指數型ETF,但我希望個人績效能大幅超越大盤平均回報,因此在我的投資組合當中,增加「高期望值」的股票選項,就有其必要性,而目前自己的經驗與感覺,這種思維方式確實對投資績效有所幫助。


  • 實際例子

最近得知某家公司的產品有機會打入台積電供應鏈,但還處於認證測試階段,想像空間很大,但在不考慮台積電採用的情況下,法人預估2025年 EPS 約8-9元之間,預估本益比約15-16倍,以一家業績成長且產品具有利基點的公司來說,似乎不算貴。

基於這個考量,近期我個人有積極布局這檔股票,當然風險也很明顯,如果認證測試沒通過,台積電沒下單,評價勢必會再下修,但因公司仍有不錯的獲利與成長性,合約負債與外銷量持續增加,下檔空間應該也相對有限,考量其股價天花板(想像空間)極高,我就會想押注這樣的公司,設法提升投資回報。

很難現在說這種決策對或錯,「期望值」的概念不會只看但一次決策的結果,而過去我基於這種思維選股,當然有賺有賠,但有賺的其實表現都不錯,因此我還是會採取這套思維來規劃佈局,以上經驗提供投資朋友參考。



※ 潛力股資訊總整理(截至20240929)

資料來源:自行整理

-重要資訊彙整:

  • 本週將持續追蹤美時、凱撒衛、八方雲集、遠雄港、威宏-KY、鈺齊-KY的8月營收表現。
  • 達麗(6177)公告取得「台中市北屯區土地」及「台北市大安區土地及合作興建權利」,另外因「邏輯投資」有參加達麗私下召開的法人會議,我會另外以專文來探討這家公司的投資潛力與未來發展,敬請期待。

資料來源:公開資訊觀測站


付費訂閱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

作者的相關文章

邏輯投資-發掘投資機會 的其他內容

你可能也想看

發表回應

成為會員 後即可發表留言
© 2024 vocu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