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片裡,講到關於畫畫的三堂課
第一堂課/光線有三種:直射光線、散射光、光
第二堂課/色彩的誕生:黃色加藍色變成橄欖綠
第三堂課/實作
李奧納多·達文西(1452-1519)是一位義大利文藝復興時期的多才多藝者,兼具畫家、科學家和發明家的身份。他出生於佛羅倫斯附近,父親是公證人,母親則為農民,因而他是私生子,教育受限。達文西以《蒙娜麗莎》和《最後的晚餐》等作品聞名,並在解剖學、工程學等領域有所貢獻。他的創新思想和廣泛興趣使他成為文藝復興的象徵,直至今日仍影響深遠。
藝術創作:他創作了《蒙娜麗莎》和《最後的晚餐》等經典作品,運用暈塗法提升了畫作的真實感和立體感。 科學研究:達文西在解剖學、光學和力學等領域取得顯著成就,並繪製了大量人體解剖圖,促進了醫學的發展。 發明與設計:他設計了許多超前的機械裝置,如直升機和坦克,這些概念在當時是無法實現的,但影響深遠。 他的工作將藝術與科學緊密結合,成為文藝復興人文主義的代表。
他的科學探索,如解剖學和光學,直接提升了他的藝術作品的真實性和深度。例如,他對人體結構的理解使他能夠在畫作中更準確地表現人體動態。 同時,達文西的藝術技巧,如素描,成為他記錄科學發現的重要工具。他認為科學應基於經驗,這一觀念促進了他在不同領域的探索,讓藝術與科學相輔相成。這種跨領域的整合,使他成為文藝復興時期最具代表性的人物之一。
解剖學:達文西深入研究人體結構,使他能夠在畫作中準確地表現肌肉和骨骼,提升了人物的生動性和真實感。 光學:他對光影和透視的理解,幫助他創造出立體感和空間深度,特別是在《蒙娜麗莎》中運用的暈塗法和明暗法。 自然觀察:達文西通過觀察水流、風的運動等自然現象,將這些元素融入他的風景畫中,增強了畫作的寫實性。 這些科學知識不僅強化了他的藝術創作,也反映了他對世界的深刻理解。
明暗法:他利用明暗對比來創造立體感,使平面畫作呈現出深度和空間感。例如,在《蒙娜麗莎》中,臉部的光影處理讓人物看起來更為立體。 透視技術:達文西運用線性透視法,將前景、中景和背景精確地分層,增強了畫面的深度感。在《聖母子與聖安妮》中,他巧妙地安排人物和背景,使觀者能感受到不同的空間層次。 自然觀察:他深入觀察自然界,將光線折射和物體的相對位置應用於作品中,增強了畫作的寫實性和動感。 這些技術不僅提升了達文西作品的藝術價值,也使其成為科學與藝術交融的典範。
暈塗法是一種繪畫技巧,通過在物體邊緣使用柔和的顏色過渡,來創造出模糊的效果,使整體色彩更為柔和且自然。達文西在《蒙娜麗莎》中運用了此技法,使人物的面部和背景呈現出更高的寫實感與深度,從而增強了畫作的情感表達和立體感。這種技術不僅提升了作品的視覺效果,也展現了達文西對光影變化的深刻理解。
明暗法(Chiaroscuro)是一種繪畫技法,源於義大利語,意指“明”(chiaro)與“暗”(scuro)。它通過強烈的光影對比來塑造三維立體效果,使畫作更具深度和真實感。達文西、卡拉瓦喬和倫勃朗等藝術家都以此技法見長。 在達文西的作品中,明暗法被用來強調人物的輪廓和情感,增強畫面的戲劇性。例如,他在《蒙娜麗莎》中運用明暗對比,使得人物的面部表情更加生動且富有層次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