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疾病-婦科】2.6經間期出血(臨床體會)-夏桂成
來源:📗月經病中醫診治
- 經間期出血,如果僅見點滴,1-2天即淨,且偶見1-2月週期中者,可不作疾病論治
- 如出血稍多,時間稍長,伴有明顯的臨床症狀,或者已經影響BBT高溫圖像,或者檢驗雌激素水平不能與週期後移相同步增長者,均需作病理調治
- 治療經間期出血的重要意義並不在於止血,而是在於促進重陰轉陽的順利轉化,亦即是促進順利排卵,保證月經週期的健康發展
- 關於經間期的分類認識
- 經間期出血,與行經期、經後期等一樣,存在著初、中、末三個時期
- 經間初期,出現蛋清樣白帶,或稱錦絲狀帶下
- 經間中期(真正的排卵期),僅1天,亦即是前人所謂「必有1日氤氳之候」,一般是在蛋清樣白帶突然減少,是受孕的的對時候
- 經間末期,即經間後期,時間亦很短暫,一般是指BBT開始上升的1-2天內
- 經間前期及經間中期出血,均與陰不足有關
- 經後期出血與陽氣不足有關,臨床較為少見
- 血中養陰,結合補陽
- 腎陰較虛,是經間期出血的主要原因,腎陰虛的實質內容,應是天癸有所不足,因此補養腎陰,主要恢復天癸至的水平,女子以血為主,天癸陰精亦與血有關
- 要提高陰精水平,使之達到重陰的要求,兩方面的結合極為重要
- 第一,與補血相結合,補養天癸,應選擇血肉有情之品為佳,我們據此而制定的養陰奠基湯,是從歸芍地黃湯方中加入鱉甲、紫河車等
- 第二,與補陽相結合,在補陰方藥中加入續斷、菟絲子、巴戟天、肉蓯蓉、鎖陽、黃芪、黨參等1-3味,有利於陰精的恢復和提高,經間期加入與補陰等量的補陽藥,如鹿角、紫石英、蛇床子等,亦有利於重陰轉陽的變化
- 活血以促轉化,止血以固衝任
- 經間期出血不同於其他出血病證,因為出血是由陰轉化為陽時所帶來,所謂氤氳樂育之氣觸之使然
- 經間排卵是短暫的,促轉化的治療要求「快」,故臨床常使用復方當歸注射液肌肉注射
- 復方當歸注射液由紅花、當歸、川芎組成,利用針劑注射,意在盡快促進這一短暫時間的轉化,使BBT上升呈高溫相,不止血而出血自已
- 近來有人運用強刺激的針灸手法,或溫陽促轉化的方法,意義相同,但必須在陰精有一定基礎而尚嫌不足的情況下,始克有效
- 疏導心肝,解鬱清火
- 臨證中大齡未婚女子的經間期出血病證,反復發作,常與心肝鬱火有關,心肝鬱火又與心理變化、情緒不暢有關
- 子宮與心腎有著直接的聯繫,心肝鬱火通過胞脈下擾子宮,且此類患者,均有程度不同的腎陰不足,天癸不充,上不能濟火寧心,下不能涵養子宮衝任,藏固不堅,血海欠固,心肝火旺下擾,焉有不出血之理!經間期氣血活動加強,氤氳樂育之氣觸之,是以此時必出血也
- 治療之法,清心肝解憂鬱,首在疏導,精神、藥物雙管齊下法療治之,並佐以滋陰養血助陽等法,方藥選丹梔逍遙散,加入黃連、蓮子心、黛燈心、炒棗仁、青龍齒等寧心安神之品,配合心理疏導,才能獲取效果
- 若煩躁失眠,精神刺激較大者,可配合西藥鎮靜安眠劑,同時採用多方面的疏導方法,包括旅遊玩樂等寄託情懷辦法,達到降火解鬱,祛除煩惱,安定心神,從而亦有助於腎陰天癸的恢復和提高,不僅控制出血,亦能較好地鞏固止血效果
- 利濕祛濁,有助轉化
- 在經間期出血病人中,部分患者濕濁偏甚,蘊阻於胞脈絡衝任之間,經間期重陰必陽的轉化,陰精處於重的高水平,津液水份隨著陰精的高漲而增多,加重了濕蘊的病變,不利於陰轉化為陽,勢必增強轉化時的氣血活動,影響子宮、血海的固藏
- 另一方面濕蘊甚易化熱。濕熱蒸騰,損傷脈絡,導致這一時期的出血,並影響轉化
- 經間後期出血,著意益氣補陽
- 經間後期即排卵後的出血,必須測量BBT始能確定。一般在BBT上升後出血,有的直至月經來潮
- 有的從經間期開始出血,直至BBT上升後5-7天始已,這種出血雖然亦與腎陰較虛有關,但大多數已與陽氣不足有關,陽氣有統攝固藏子宮、血海的作用,陰轉陽後,陽氣不足,子宮血海固藏攝納不力,故致出血,治療當以補陽益氣的方法為主,如人參鹿茸丸,加入阿膠珠、血餘炭等止血之品
- 如果在BBT上升5-7天後,依然出血,可按經前黃體期出血論治
- 治陽不忘陰,善補陽者,必於陰中求陽,在補陽益氣的同時,仍然要加入懷山藥、熟地、白芍、山萸肉等1-2味藥,以保證陽能持續高漲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 你可能也想看
發表回應
© 2024 vocu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