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10-03|閱讀時間 ‧ 約 0 分鐘

關於搞錢,我的職場大冒險!

    選工作的上下限

    一般人找工作喜歡去找下限很高 但上限很低的工作,如跨國企業或大廠,大公司有大公司的好,有些人覺得比較安心、有些人想看有規範制度的跨國企業怎麼運作溝通,而通常進入有規矩 有文化 有組織的行業裡,只能去做協調性的工作,加入大公司後可以去想想自己五年後的發展,推測自己的成長上限,我自己的第一份工作是從四大開始,依稀彷彿一眼能望到頭的生活說不上是規律的秩序感令人安心還是乏善可陳地令我唏噓。

    有些工作例如銷售、保險 或者小生意,看似入門門檻低,但若做得好上限也不可限量。

    職涯選擇沒有對錯,只是需要慎重,知道自己的選擇、為自己的選擇負責。

    另外,牧牧觀察到通常是身為行業中標準的制定者掙最多錢,這也是當時我公司外資 IIoT (Industrial IoT 工業互聯網) 一開落地台灣,在跟大家爭著當領頭羊,制定protocal 與行業規範。

    轉戰新創,無限斜槓

    後來轉戰新創公司,一個人當多個人用,與其說公司最需要的是跨部門、能力多元的人,不如說是需要make-things-happen 的人,沒有不會,就只是還沒學或還沒學會,所以常常在新創裡面斜槓到不行,除了老闆是校長兼撞鐘、認真搞技術的人外,大多時候我身上的事物橫跨多元,從到某天招聘到了財務長後,慢慢轉作財務相關的工作!?
    某天老闆說市場策略改變,原本只賣軟體現在改成軟硬體一起賣的整合服務,所以我現在要開始處理硬體進出口的問題!?
    下列的工作內容可能是在不同公司 (e.g. 在港商時僅處理財務與行政),隨便拎出一項都有很有趣的故事,例如:

      • operation 行政總務 (我搬過四次辦公室,包含找房子+裝潢+簽合約+公證)
      • HR full function 招聘面試/核算/教育訓練/文化&內規制定一手抓
      • PR 獨立辦開幕式/對外代表公司上台演講/與媒體保持關係/寫新聞稿/架設公司網頁顧宣傳物料/蒐集市場資訊
      • Finance 出納/會計/工商變更登記/集團資金調度/資金管理 (可以看看我的) /融資借貸 (project financing)/集團的re-org 各種跟不同國家會計師律師打交道/被DD或DD別人/財務預測
      • Logistics 外貿進出口, FOB CIF傻傻分不清楚、進口驗證追驗證、追時程(疫情之下)、第一次處理 裝箱單(Packing list)、商業發票(Invoice)、B/L資料 花了很多時間協調需求&摸清眉角
      • sourcing 一般行政採購/項目專案採購 (自己去追BOM表後全球採購.…
      • 沒有搬家經驗 (包含外宿)的我,就開始操心辦公室搬家…還搬了四次含裝潢
      • 我在擁有個人信用卡前,就幫公司跟銀行談了一筆九位數的借款 (那時候老闆悠悠一句 這個類似房貸,你去研究一下哈)
      • 個人開始股票交易前,我就開始在(虛擬貨幣) 交易所工作

    新創磨人

    在新創工作一年抵多年,無論是待人處世或者應對進對,有人說在新創工作五年後就算掙不了多少錢 (但不差?),但心態也不會差、心緒平穩很多,因為見了很多大風大浪、見怪不怪,再者是新創組織大多較扁平,很多時候我是直接面對股東 或 大老闆,在第一線揣測聖意(?)。 後面進一般公司工作時,老闆的策略乍看奇怪,但若資訊充足下,我比較容易理解老闆的想法、能自我調劑或者說服團隊 (同樣在面試的時候也比較容易去理解HR的角度)。

    新創真的能讓輸出倒逼輸入,讓我在一路上做中學快速上手了許多能力 (e.g. 寫新聞稿、搞融資架構等),而如何在新創當中從0到1與團隊一起打造出產品、平衡技術開發與燒錢速度等,在新創團隊中若能把團隊做起來,其實很考驗一個人的情商、逆商、溝通能力、協調能力和抗打擊能力 (resilence)。

    同場加映:學校不會教但走跳社會,很重要的三項能力

    回首重拾亮點

    從台灣的跨國大公司到落地台灣跨國新創,這一路帶給我很多收穫,如果回看三點最重要的亮點能讓我累積很多有趣的故事的原因是:

    1. 英文很重要:當時我差點考上口譯所(2分),但老天爺還是讓我去工作惹,若當時英文不夠好的話……可能無法用英文打Reference check或進行面試或上台演講、跟其他國家的同事談報表調整、幫忙處理許多重要的英文文件或跟國外的合作方談判
    2. 積極主動保持彈性 (proactive & agile) :我都是跟男老闆,很open-mind 也很賦權,通常交代都只有簡短的一句話,例如:我們要辦開幕式,要溫馨但慎重,能夠打響公司名聲 (後來發現老闆要辦在喜來登…..後面陸續又有許多細節”),也因為夠主動默默累積的人脈在後面都有很好的反饋 (e.g. 在演講時搭訕其他人,剛好發現她在找工作幫忙介紹他的大學長,之後在招聘實習生時,他也幫忙轉介了朋友來幫忙! )
    3. Open-minded:我覺得這點可能是年輕?! 內心沒有條條框框,沒有什麼不能接受的 (除了違法亂紀),對一切感到好奇並願意主動學習。

    覆盤過往希望當時的我...

    如果能重來一次,我會希望自己更著重在以下三點的改善:

    1. 保持好心態:我很多時後會太吹毛求疵或鑽牛角尖,這樣會讓自己太緊繃、一起合作的團隊很緊張,除了把事情做好外、把人做好 喔不 放鬆自己 享受在做的事情也是很重要的,工作沒有做完的一天,工作是一場馬拉松,唯有自己幫自己設定里程碑。
    2. 正面影響他人&賦權:承接上一題,除了找到原本就很棒的成員外,要如何在一些事情上感召團隊發自內心地認真對待並優化手上的事物。我覺得管理他人就是讓他人成為自己手腳的延伸, 過往也有帶人的經驗 (雖然帶的不多),但我對上對下關係都比較像親切、尊重、亦師亦友的關係,變得有人到後面會分不清(?) e.g. 小女生鬧脾氣,職場上也遇過有人會覺得上司要知道一切事物”
    3. 更有耐心且沉得住氣:很多事情需要讓子彈飛,等待雲雨過去前能做的僅有保持耐心,保持自己的專業性,穩定輸出,培養好耐心找到適合自己的工作節奏。

    轉型中的反思

    在新創工作真的是非常有趣的體驗,無論是從0到1 (公司都還沒設立的那種) 或者 1到多 (人數開始倍增時),特別是跟青春有活力的夥伴,於公於私都很有幸與他們共事!唯一的缺點就是真的很累,很燃燒一個人.... 而職場是一場馬拉松不是短跑,工作永遠做不完,要掌握好自己的工作節奏,讓自己一個人的時候走得快、一群人一起能走得遠 也走得好!現在的我反倒開始沉澱自己的工作觀、思考下一站要去哪裡? (現在仍在職)

    回望當時的起點,大學時期擔任國際志工、到海外研習甚至海外的社會企業實習,我一直在找一個可以有效解決社會問題的方法,當時認為是社會企業,但當真要入職時發現薪資傳達的是自我剝削,如果我連自己都照顧不好自己的生活,要怎麼解決社會問題?

    像是木馬屠城,又像是閉環,我決定從企業開始,讓企業更有效率不要創造社會問題,就不需要社會企業解決問題!而這也是我對商業感興趣的起心動念。

    是否要撇開公司,逕自跟市場競價 (如freelancer 或 consultant)?

    改變職場冒險的過程中,換工作通常是三支柱換其中一支柱:產業、職種、地理位置,而我通常換工作時一次就換了兩個.....真的心臟要很大顆,而且產業的累積性也沒這麼好,有前輩曾說過第一年學門道、第二年後可以看出許多變化,累積自己的產業的洞見。曾服務的公司都是B2B的公司,經歷過的產業別有:Big 4 四大會計師事務所、ICT資通訊、太陽能 turnkey solution、AI data modeling 軟體業、IIoT 工業自動化、Web 3 交易所、電商 和支付產業,而在當中扮演的工種都不太一樣。

    Steve Jobs 說當你回望時,能把這些如珍珠般生輝的故事串起,而我正在遠眺自己的生涯第二曲線,並付諸嘗試,如果對上述經驗有興趣的朋友,也歡迎約個coffee chat聊聊!

    contact: gavinhsu11@gmail.com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 2024 vocu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