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格精選

你的職涯計畫或許是錯的。

更新於 2024/10/01閱讀時間約 7 分鐘
蛤?不用擔心,繼續看下去。

蛤?不用擔心,繼續看下去。

一般來說,職涯計畫有兩種。

第一種,J 人計畫,把所有的時間限定的很清楚,幾年後升主管、幾年後跳槽升經理,一切都明明白白。

第二種,P 人計畫,不確定也不知道未來長什麼樣子,就努力把現在的事情做好,賺夠錢最重要。

你是這兩種其中一個嗎?那你可能要小心一點。

J 人計畫容易在遇到變化時就破碎,缺乏彈性;而 P 人計畫過於沒有計畫(有時甚至不應該被稱為計畫),遇到變化時也會容易就隨波逐流不知道流到哪裡去。

那職涯計畫該怎麼訂?你需要的,或許是一個擁有彈性的計畫。

這篇文章靈感來自《第一次工作就該懂》,希望將幫助你重新審視你的職涯計劃,找出問題所在。不管你是剛入職場還是職場老鳥,這些練習讓你能更清晰地認識自己,並且設計出更彈性的職涯路徑。

第一:尋找自己

我們都在尋找自己,這也就是為什麼心理測驗那麼盛行。但的確了解自己是成為更好的自己的第一步。尤其是在職涯上,理解自身的定位會很好幫助你釐清你的籌碼,並且在變動的時代下拿這些籌碼來談判更好的條件。

你在職場上的競爭優勢主要分為 3 個拼圖:

職場優勢用 3 個拼圖拼起來。

職場優勢用 3 個拼圖拼起來。

一、資產:你擁有的東西

資產分為軟性資產和硬性資產兩類。

軟性資產就是那些你看不到,但實際會幫助你的,像是你的技能、人脈、經驗。

幫助你了解你有多少軟性資產的最好方法,就是去參加社交活動,詢問別人在專業上碰到什麼樣的問題或需求,你就會發現,自己有實用的點子或認識的人脈能夠幫點忙,這時你的競爭優勢就出現了。

而硬性資產很簡單,就是你資產負債表上的東西,像是現金、股票、實體資產。雖然錢的重要性大家都知道,但是錢所帶來的的優勢並不是物質上的,而是機會和時間。

能夠忍受 6 -12 個月沒有收入,能夠開啟很多不同的選擇,這是很大的優勢。

二、抱負與價值觀:你渴望的東西

如果資產代表你是誰,那你的抱負與價值觀就是你該往哪去。我們的慾望和理想會指引我們向前,幫助我們將目標給定出來。

你的抱負包含你最深切的願望、想法、目標及對未來的遠見。

你的價值觀也很重要,理解你的價值觀能幫助你在對的道路上前進。核心價值觀就是你認為重要的事物:像知識、自主權、金錢、原則、權利等。

三、市場供需狀況:現實世界需要的東西

我們要工作,工作就是提供服務和價值,就算你提供的價值再好,沒有人需要,那就是沒有價值。

「市場」並不是抽象的東西,而是由一群人組成,他們的決定可以影響你,他們的需求需要你來滿足。

所以在這個步驟時我們必須要去了解說我擁有的能力能否提供社會上需要的價值。

而要如何了解市場供需?最直接的方式就是去訪談產業的前輩,因為他們實際在市場中打混過,所以知道市場的的供需狀況。當然,你也可以上網找些資料,但是都不及直接問人快狠準。

第二:計畫自己,採用 ABZ 計畫

釐清自己的資產後,就可以來透過 ABZ 計畫來規劃自己前進的道路。

新創企業和創業家雖然永遠都在嘗試實驗,但他們所做的決定都是經過嚴謹決定的。而 ABZ 計畫,就是透過計畫來幫助你擁有冒險實驗的彈性:

A 計畫:現狀、B 計畫:前進、Z 計畫:救生艇

A 計畫:現狀、B 計畫:前進、Z 計畫:救生艇

A計畫:你現在在做的

A 計畫是你正在做的事,你目前的競爭優勢

假設小明現在正在一家大科技公司擔任行銷企劃,那這就是他的 A 計畫。

但是在執行 A 計畫時,並不是就順順地把工作做好就行,你要邊學邊做,同時進行些微調整,並經常反覆試驗。

例如小明可能在工作的過程中理解到了出現了很多幫助行銷的 AI 工具,於是就嘗試把他們加入他的工作流程裡,提升工作效率。

B計畫:改變的方向

B 計畫是你需要改變目標時採取的應對策略

通常從 A 轉換成 B 計畫有 2 個原因:

  1. A 計劃行不通(裁員、想離職)
  2. 想嘗試其他的 B 計畫(想轉職)

最好的 B 計畫,是和妳目前做的事情不一樣,但密切相關的計畫。當你在思考B計畫的選項時,最好能夠選擇一腳穩在原領域,另一腳跨足新領域的選項,朝鄰近的利基點採取應變行動。

以小明來舉例,他在原公司的職位做久了對於薪水不滿意,想要跳槽到另一家公司做 Product Manager,薪水高很多。

除非你需要立即採取行動,否則你可以透過兼職或嘗試的方式投入 B 計畫。

接續小明的故事,雖然他在之前工作中有跟 PM 合作過,大概知道這份工作內容是什麼,但是還是對於實際上工作狀況還是不太了解。

所以他做了一些嘗試,像是找了公司裡的 PM 進行專家訪談,上網搜尋 PM 相關的課程資訊等等。

Z計畫:你的救生艇

人是風險導向的生物,我們會趨向做簡單、安全的選擇。

但是在你的職涯中如果要成長,難免要做一些有風險的嘗試、實驗。而 Z 計畫就像一艘救生艇,讓你能知道就算今天船沈了,你至少還活著。

Z 計畫的穩定能讓你承擔 A、B 計畫的不確定性和風險。有了 Z 計畫,你至少知道自己可以忍受失敗;少了他,你只會陷入恐懼,深陷最壞的負面思維中。

Z 計畫可能是你的存款、某些你一定能勝任的工作、或者是其他的現金流。

對小明來說,如果今天不幸失去了工作,他的 Z 計畫是回去之前打工過的補習班教英文。雖然薪水低而且很累,但是至少能幫助他撐過一段時間繳房租水電,讓他重新振作另尋其他出路。

Z 計畫非終點,而是一個過渡期,一個緩衝墊。

結論:職涯計畫,請你別擔心

老實說,計畫永遠趕不上變化。再詳細,再多備案也永遠都不足。

最佳的職涯計畫應該以「保持好奇心」為核心原則。

這意味著不僅要了解自己的資產、抱負與價值觀,還要時刻關注市場需求,隨時準備調整方向。這種彈性不僅能讓你更好地應對變化,還能讓你在不確定的職場環境中找到穩定性。

反思自己的價值觀和市場需求,找出兩者的交集,就會是你職涯計畫的方向。

總結來說,不用擔心職涯計畫的細節是否完美,只要保持彈性和好奇心,你就能在不斷變化的世界中找到自己的路。

記住,計畫是指引方向的工具,而非固定不變的路徑。

勇敢嘗試、隨機應變,才能真正成就你的職涯。


延伸閱讀:「理想的工作」到底是什麼?


我是強尼嘟嘟,這裡是《我 DU 自升級》。我想把生活當成一場遊戲,並且在四個職業(領域)裡面自我升級。希望著些內容故事也能幫助你升級,也歡迎分享給親朋好友們,一起升級!

avatar-img
46會員
17內容數
我是強尼嘟嘟,這裡是《我 DU 自升級》。 我想把生活當成一場遊戲,並且在四個職業(領域)裡面自我升級。希望著些內容故事也能幫助你升級,也歡迎分享給親朋好友們,一起升級!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我 Du 自升級 的其他內容
我們都會想說要是有個理想的工作那該有多好。但是仔細開始想的時候就會冒出更多問題:理想工作內容是什麼?理想工作的條件?我適合什麼樣的工作?我會喜歡什麼樣的工作?理想工作等於高薪工作嗎? 進來看看打造最理想工作的六個指標是什麼!
我們都會想說要是有個理想的工作那該有多好。但是仔細開始想的時候就會冒出更多問題:理想工作內容是什麼?理想工作的條件?我適合什麼樣的工作?我會喜歡什麼樣的工作?理想工作等於高薪工作嗎? 進來看看打造最理想工作的六個指標是什麼!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合作聲明與警語: 本文係由國泰世華銀行邀稿。 證券服務係由國泰世華銀行辦理共同行銷證券經紀開戶業務,定期定額(股)服務由國泰綜合證券提供。   剛出社會的時候,很常在各種 Podcast 或 YouTube 甚至是在朋友間聊天,都會聽到各種市場動態、理財話題,像是:聯準會降息或是近期哪些科
Thumbnail
面對未知的職涯挑戰,工程師Aaron把磨難當作成長的養分,找到自己出國的動機,並努力地從原本的生科轉換跑道,為的就是要追求自己的目標,透過海外工作打開自己對世界的視野。他期許正在徬徨於出國或在地就職的年輕人們,思索自己想要出國的動機是什麼,以及出國後追求的是什麼樣的生活,才能讓自己的人生擁有選擇權。
Thumbnail
《設計思考全攻略》一書中提到,設計本身是一種創造行為,是一種資源有限狀態下創造性解決問題的方法,是在種種限制下產生的。人生的內涵就是一種限制,因此我們要做的不是去對抗或者解除限制,而是和限制相處,在限制條件之下,如何找到這個階段想成為的自己。人生設計就是告訴你,如何用設計,確定你未來的人生目標
Thumbnail
年後熱門的職場話題,是否要繼續堅守現有崗位?亦或是開始一份新工作?是許多上班族正在心中反覆斟酌的問題。職涯不是短跑。構建一段成功職涯不僅在於找到你熱愛的工作,而且是建立起你熱愛的生活。
Thumbnail
「我就是想鼓勵孩子,大學的時候不要被侷限住,盡可能地去挖掘自己需要的資源」 國立台北教育大學 教育與經營管理學系 魏郁禎 教授 在畢業的那年,我選擇先成為講師加入了非營利教育團隊,而不是當藥師。此後,我的生活可能比其他藥師忙碌,但卻沒有因此獲得更多經濟報酬。 有些人會問,這樣值得嗎⋯⋯
Thumbnail
「我從國中的時候就覺得,自己一定要朝資訊領域發展」他是那樣有自信的說著! 「哇啊~好早就找到自己的志向喔,那你最後想要達成什麼呀?」我好奇的問。 「我想創造一個,能真正人機協作的世界。生活中,我們不只跟人當朋友,也能跟機器人聊天談心」他滔滔不絕地補充著⋯⋯
Thumbnail
那天晚上,隨意的點開了Youtube,本想一如往常的點開廢片,卻被演算法巧妙的帶到陶喆的影片,而且竟然是他在多年後重新分析⟪找自己⟫這首歌,是如何被創作出來的?其中,最讓我印象深刻的是,原來陶喆在當年硬體設備並不是太方便的狀態下,就如此要求每一個細節都要做到最好
Thumbnail
繼上篇有關生涯規劃的介紹,這次我們來談選擇和職涯計畫。 在人生的道路上,總會面臨各式各樣的選擇,而每樣選擇都會影響到生涯規劃。我們該如何選擇呢?我們總是希望做出正確、有益的選擇,但有時候結果卻跟原本計畫的不一樣。
Thumbnail
營運力這門課講師 Evonne Tsai 跟大家分享如何用產品與系統思維,來思考你的職涯發展。這是關於她用兩年的人生學到到一堂課,在她還是中階的產品經理時的一個經歷。那時候她被公司要求打造出一個有關監控的新產品,而身為一個產品經理,她希望做出一個符合用戶需求、滿足用戶的體驗的產品,於是便找了保全人員
Thumbnail
上星期日到了台中靜思堂參加盧美妏老師的講座——「善用心理學,協助孩子規劃未來」,目的是要透過心理學告訴觀眾,利用溝通幫助孩子選填適合的科系,傾聽孩子的聲音,而不是擅自主張。不過其中也讓像我這樣已經經歷過志願選擇的人進行反思和對未來做更近一步的規劃。接著就來分享我的所見所聞和心得。
Thumbnail
讀者W是我在經營自媒體時認識的朋友,他非常好奇我以往的工作經驗,以及想要成為工程師的自我探索及相關的心路歷程。 也許有些人會覺得,是不是生命中會有那麼一刻,是你突然發現自己非常想要做某件事,不做可不行,就彷彿一起床身體
Thumbnail
*合作聲明與警語: 本文係由國泰世華銀行邀稿。 證券服務係由國泰世華銀行辦理共同行銷證券經紀開戶業務,定期定額(股)服務由國泰綜合證券提供。   剛出社會的時候,很常在各種 Podcast 或 YouTube 甚至是在朋友間聊天,都會聽到各種市場動態、理財話題,像是:聯準會降息或是近期哪些科
Thumbnail
面對未知的職涯挑戰,工程師Aaron把磨難當作成長的養分,找到自己出國的動機,並努力地從原本的生科轉換跑道,為的就是要追求自己的目標,透過海外工作打開自己對世界的視野。他期許正在徬徨於出國或在地就職的年輕人們,思索自己想要出國的動機是什麼,以及出國後追求的是什麼樣的生活,才能讓自己的人生擁有選擇權。
Thumbnail
《設計思考全攻略》一書中提到,設計本身是一種創造行為,是一種資源有限狀態下創造性解決問題的方法,是在種種限制下產生的。人生的內涵就是一種限制,因此我們要做的不是去對抗或者解除限制,而是和限制相處,在限制條件之下,如何找到這個階段想成為的自己。人生設計就是告訴你,如何用設計,確定你未來的人生目標
Thumbnail
年後熱門的職場話題,是否要繼續堅守現有崗位?亦或是開始一份新工作?是許多上班族正在心中反覆斟酌的問題。職涯不是短跑。構建一段成功職涯不僅在於找到你熱愛的工作,而且是建立起你熱愛的生活。
Thumbnail
「我就是想鼓勵孩子,大學的時候不要被侷限住,盡可能地去挖掘自己需要的資源」 國立台北教育大學 教育與經營管理學系 魏郁禎 教授 在畢業的那年,我選擇先成為講師加入了非營利教育團隊,而不是當藥師。此後,我的生活可能比其他藥師忙碌,但卻沒有因此獲得更多經濟報酬。 有些人會問,這樣值得嗎⋯⋯
Thumbnail
「我從國中的時候就覺得,自己一定要朝資訊領域發展」他是那樣有自信的說著! 「哇啊~好早就找到自己的志向喔,那你最後想要達成什麼呀?」我好奇的問。 「我想創造一個,能真正人機協作的世界。生活中,我們不只跟人當朋友,也能跟機器人聊天談心」他滔滔不絕地補充著⋯⋯
Thumbnail
那天晚上,隨意的點開了Youtube,本想一如往常的點開廢片,卻被演算法巧妙的帶到陶喆的影片,而且竟然是他在多年後重新分析⟪找自己⟫這首歌,是如何被創作出來的?其中,最讓我印象深刻的是,原來陶喆在當年硬體設備並不是太方便的狀態下,就如此要求每一個細節都要做到最好
Thumbnail
繼上篇有關生涯規劃的介紹,這次我們來談選擇和職涯計畫。 在人生的道路上,總會面臨各式各樣的選擇,而每樣選擇都會影響到生涯規劃。我們該如何選擇呢?我們總是希望做出正確、有益的選擇,但有時候結果卻跟原本計畫的不一樣。
Thumbnail
營運力這門課講師 Evonne Tsai 跟大家分享如何用產品與系統思維,來思考你的職涯發展。這是關於她用兩年的人生學到到一堂課,在她還是中階的產品經理時的一個經歷。那時候她被公司要求打造出一個有關監控的新產品,而身為一個產品經理,她希望做出一個符合用戶需求、滿足用戶的體驗的產品,於是便找了保全人員
Thumbnail
上星期日到了台中靜思堂參加盧美妏老師的講座——「善用心理學,協助孩子規劃未來」,目的是要透過心理學告訴觀眾,利用溝通幫助孩子選填適合的科系,傾聽孩子的聲音,而不是擅自主張。不過其中也讓像我這樣已經經歷過志願選擇的人進行反思和對未來做更近一步的規劃。接著就來分享我的所見所聞和心得。
Thumbnail
讀者W是我在經營自媒體時認識的朋友,他非常好奇我以往的工作經驗,以及想要成為工程師的自我探索及相關的心路歷程。 也許有些人會覺得,是不是生命中會有那麼一刻,是你突然發現自己非常想要做某件事,不做可不行,就彷彿一起床身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