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把爵位換人情

閱讀時間約 4 分鐘

古人稱「頂天立地」者為大人,經文則以「效法天地」或等義的「效敬玄黃」替代,作為「大孝」的定義。天地有何屬性,足可為我輩師法?經文道是「惟天至公,惟地至博」。天地生養萬物,完全體現了至公至博的大德。論博愛,墨子當為翹楚;論大公,春秋時代有一段故事。

晉國賢大夫叔向受兄長羊舌虎牽連,被范宣子軟禁。家人憂心忡忡,叔向卻自信滿滿,認定自己不會有事。

不久朝中佞臣樂王鮒來家,主動開口說要幫叔向開脫,叔向卻悶聲不響。樂王鮒討了個沒趣,氣沖沖離開。叔向既沒半點留客的表示,也不送客。

攝影師:Pixabay: https://www.pexels.com/zh-tw/photo/260024/

攝影師:Pixabay: https://www.pexels.com/zh-tw/photo/260024/


樂王鮒前腳剛走,家臣就開始數落叔向:來者既是朝中權臣,又是主動示好,明明可以幫襯的貴人,為什麼要無禮相待?

叔向很篤定地答道:不,樂王鮒不過是君王身邊的應聲蟲,他怎麼可能拔刀相助?我真正能夠指望的,是已經告老還鄉的祁奚。

叔向儘管成竹在胸,這番說詞並沒有說動叔向家臣。范宣子那邊,向樂王鮒討教叔向究竟有無嫌疑。樂王鮒回說:叔向不可能棄捨親人。

樂王鮒的說詞,明著是肯定叔向看重手足親情,骨子裡根本就是落阱下石,暗示叔向有嫌疑。

樂王鮒如此,可遠離權力中心的祁奚表現完全不同。一聽說叔向出事,即日啟程,坐上特快馬車一路趕回京城找到范宣子。一番慷慨陳辭,范宣子點頭,與祁奚同去面見晉侯,免了叔向的罪。

君子之交淡如水。祁奚為叔向開脫,純粹為國保全人才。叔向自認無罪,同時也認定祁奚出面純粹為公,不是為了討人情。晉侯一宣告叔向無罪,祁奚即刻打道回府,叔向則換上朝服面見君王。

祁奚不求謝,叔向也不言謝。兩人跳脫一般世俗禮數的作法,反映的正是大公無私的情操。

把時代往後,還有宋代名相王旦。

王旦是宋代名相,謚號為「文正」。依古代謚法,身後「文正」兩字冠上,便知此人學問與品格都是舉世無雙:「文」肯定其人學問,「正」則肯定品格,「文正」等於是術德兼修的極致。歷代有此殊榮者極少,王旦即是其一。

宋真宗喜歡在退朝後找大臣閒談。王旦只要提到寇準,必然是大加揄揚;寇準則反其道而行,專說王旦的不是。兩人表現反差之大,兼且持續有年,看得皇帝大搖其頭。有一天王旦又說起寇準的好處,宋真宗不禁皺起眉頭:你老說寇準怎麼怎麼好,可寇準專說你壞話呢!

宋帝的潛台詞:你這是「熱臉貼冷屁股」吧?

這盆冷水潑出,讓他大感意外的是王旦居然雲淡風輕:那當然。臣下在位已久,疏失想必不少,寇準在陛下面前一一指陳,可見他對陛下的忠誠。這正是臣下敬重寇準的原因哪!

後來寇準因事罷官。心下盤算,放眼朝中,論舉足輕重,王旦當推第一,於是私下求見王旦,懇求王旦出面說項。王旦一臉驚詫:將相的大位,乃是國之重器,哪裡是可以私相授受的?寇準被搶白一頓,抱著一肚子怒火一路燒回家。本以為從此與仕途無緣,沒想到幾天不到,新的人事命令頒布,寇準竟然被派為等同「宰相」的「節度使同平章事」。

寇準大喜,進宮謝恩。宋真宗笑看寇準千恩萬謝,不斷感謝皇上知遇之恩,最後居然回了一個讓寇準錯愕不已的答案:「你該謝的是王旦。不是王旦薦舉,不會有今日。」

宋真宗的話彷彿晴天乍響的霹靂,打得寇準先是錯愕,而後是慚愧:朝中同僚異口同聲稱讚王旦,原來不是溢美。論胸襟,他寇某人的確是差多了!

事後有同僚輾轉得知,有笑王旦傻的,也有罵王旦笨的:即便是秉心公正,純粹為國舉才,但推薦是實,撿個順水人情做,也是自然不過;何苦當面拒絕,背後才向皇上薦舉?

王旦任由眾人嘲弄,只回了一句話:拿公家的爵位作人情,這種事我可做不來。

 

《廿字真經讀經筆記》-60。釋「效敬玄黃,是為大孝」

avatar-img
35會員
168內容數
深信汲引經典,可以灌溉生活;回首傳統,足以應對當下。如此信仰究竟是只能仰望的星空,還是腳下踏實的土壤?一系列當代生活的實例正是此一信念的註腳。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田心耘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儒家何以教「孝」大於言「慈」? 虎毒不食子。即使凶猛如虎,毒爪也不會伸向自家小虎。舐犢情深,但看母獸深情地舔著小獸是動物界普遍的常態,便知慈愛是動物的本能。先天的本能只須順其自然,無須著意教導;後天的孝卻得通過教化,善加培養。 無他。克服動物能「慈」不能「孝」的本能,彰顯「人」性光明。
天下無不是的父母。不知是誰編派出的?果真如此,兒女只能盡愚孝。可那絕不是孔教的心傳。曾參因為愚孝忍受父親痛打,幾至昏迷不醒,孔子氣到拒絕痊癒的曾參來見。
儒家以「仁」為中心,各式美德歸結到最後,不外乎本質「愛人」。由愛人輻射而出,「學而優則仕」,為的是通過出仕(亦即服公職)的機會,以政治手段盡速改善民生,從而利益眾生。
「仁」的定義儘管可以拔到極高,最素樸的定義只是「愛人」。以愛親人為起點,逐漸擴展至血脈無關的普羅大眾。職是之故,管仲以施政澤及萬民的功德,被孔子認可為「仁」!
「仁」從來不是假仁假義,而在心安,從良心出發的真仁,教出的是顏回與子貢這種相親相愛的同班同學,與法家的李斯害死同班同學韓非,兵家的龐涓陷害同學孫臏,真有雲泥之分。
孔子對「仁」的提問,經常給出不同的答案,如果能有一個最為核心的答案,那會是什麼?應該就是「愛人」了吧?這是他對樊遲提出的解答。素樸,卻到位。如果我們真心愛一個人,具體的操作不難推知,當是基於愛人之心,因此想方設法利益對方、迴護對方。愛人上升到領導者的層次,便是實施仁政:讓百姓過上更美好的生活。
儒家何以教「孝」大於言「慈」? 虎毒不食子。即使凶猛如虎,毒爪也不會伸向自家小虎。舐犢情深,但看母獸深情地舔著小獸是動物界普遍的常態,便知慈愛是動物的本能。先天的本能只須順其自然,無須著意教導;後天的孝卻得通過教化,善加培養。 無他。克服動物能「慈」不能「孝」的本能,彰顯「人」性光明。
天下無不是的父母。不知是誰編派出的?果真如此,兒女只能盡愚孝。可那絕不是孔教的心傳。曾參因為愚孝忍受父親痛打,幾至昏迷不醒,孔子氣到拒絕痊癒的曾參來見。
儒家以「仁」為中心,各式美德歸結到最後,不外乎本質「愛人」。由愛人輻射而出,「學而優則仕」,為的是通過出仕(亦即服公職)的機會,以政治手段盡速改善民生,從而利益眾生。
「仁」的定義儘管可以拔到極高,最素樸的定義只是「愛人」。以愛親人為起點,逐漸擴展至血脈無關的普羅大眾。職是之故,管仲以施政澤及萬民的功德,被孔子認可為「仁」!
「仁」從來不是假仁假義,而在心安,從良心出發的真仁,教出的是顏回與子貢這種相親相愛的同班同學,與法家的李斯害死同班同學韓非,兵家的龐涓陷害同學孫臏,真有雲泥之分。
孔子對「仁」的提問,經常給出不同的答案,如果能有一個最為核心的答案,那會是什麼?應該就是「愛人」了吧?這是他對樊遲提出的解答。素樸,卻到位。如果我們真心愛一個人,具體的操作不難推知,當是基於愛人之心,因此想方設法利益對方、迴護對方。愛人上升到領導者的層次,便是實施仁政:讓百姓過上更美好的生活。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唐太宗李世民知道了武則天的預言後,不知如何面對,聽完李淳風的分析後,決定臣服於命運,扮演好皇帝的角色,順其自然。
Thumbnail
王脩一開始很配合孔融,但後來決定趕走孔融。同樣是被孔融舉薦上來的邴原,選擇了不一樣的道路。
Thumbnail
一個曾經支持過三國時期孔融跟袁譚治理青州,謎一樣的男人。光榮以為他是文官,其實他戰功彪炳。
Thumbnail
昔,容才瀚、陳美章、李奮晉、黃動熟、康許章為訓導⋯⋯
Thumbnail
劉元普是宋真宗時代的人。他曾當過官青州刺史。雖然他樂善好施,但身邊的僕人卻在外面為非作歹。籤詩提醒人們,能力越強,責任越大。如果要帶著他人一起前進,則必須確保他們的行為符合自己的理念。欲戴皇冠,必承其重。
大舜如果碰到當面順從他的臣子,會引以為戒。孔子如果碰到討好他的人,會生氣氣。如果你們願意聽聽我真正的想法,就讓我來說一下吧。 天地洪荒之始,人們的智慧剛開。 三皇五帝承繼了上天的旨意(原文寫符籙,很有趣),夏朝跟商朝也按照著過去的經典行事。 然而……
Thumbnail
歷代的聖賢英雄。即使出自凡夫、草莽,矢志貫徹自我而流芳百世!該當效仿否?
Thumbnail
王孫賈問曰:『與其媚于奧,甯媚於灶,何謂也?』子曰:『不然,獲罪於天,無所禱也』(八佾第三)。 孔子在衛國逗留了很多年,跟衛靈公王相談甚歡。孔子遊說的諸侯中,衛靈公算是孔子的知音了,很欣賞孔子主張那一套,如『君君臣臣,父父子子』(顏淵第十二)。但不知為什麼
左 傳 【介之推不言祿】     晉文公賞賜那些跟隨他流亡的臣子。介之推不談賞賜,晉文公也沒有給他賞賜。     介之推說:「晉文公當國王本來就是上天的意思。這些大臣以為是自己的功勞。下面的人把罪過當作正當,上面的人賞賜奸邪的行為,上下相互欺騙,我難以跟他們相處啊。」     介之推的母親說:
Thumbnail
或謂孔子曰:『子奚不為政?』子曰:『《書》雲:「孝乎惟孝,友于兄弟,施于有政」。是亦為政,奚其為為政?』 (為政第二)    孔子天天給學生講當官施政的學問。就有人感到奇怪,或者暗地擠兌孔子,問孔子,『你怎麼不去從政呢?』言下之意是,你行你上呀!這個得看具體的情景。
Thumbnail
唐太宗李世民知道了武則天的預言後,不知如何面對,聽完李淳風的分析後,決定臣服於命運,扮演好皇帝的角色,順其自然。
Thumbnail
王脩一開始很配合孔融,但後來決定趕走孔融。同樣是被孔融舉薦上來的邴原,選擇了不一樣的道路。
Thumbnail
一個曾經支持過三國時期孔融跟袁譚治理青州,謎一樣的男人。光榮以為他是文官,其實他戰功彪炳。
Thumbnail
昔,容才瀚、陳美章、李奮晉、黃動熟、康許章為訓導⋯⋯
Thumbnail
劉元普是宋真宗時代的人。他曾當過官青州刺史。雖然他樂善好施,但身邊的僕人卻在外面為非作歹。籤詩提醒人們,能力越強,責任越大。如果要帶著他人一起前進,則必須確保他們的行為符合自己的理念。欲戴皇冠,必承其重。
大舜如果碰到當面順從他的臣子,會引以為戒。孔子如果碰到討好他的人,會生氣氣。如果你們願意聽聽我真正的想法,就讓我來說一下吧。 天地洪荒之始,人們的智慧剛開。 三皇五帝承繼了上天的旨意(原文寫符籙,很有趣),夏朝跟商朝也按照著過去的經典行事。 然而……
Thumbnail
歷代的聖賢英雄。即使出自凡夫、草莽,矢志貫徹自我而流芳百世!該當效仿否?
Thumbnail
王孫賈問曰:『與其媚于奧,甯媚於灶,何謂也?』子曰:『不然,獲罪於天,無所禱也』(八佾第三)。 孔子在衛國逗留了很多年,跟衛靈公王相談甚歡。孔子遊說的諸侯中,衛靈公算是孔子的知音了,很欣賞孔子主張那一套,如『君君臣臣,父父子子』(顏淵第十二)。但不知為什麼
左 傳 【介之推不言祿】     晉文公賞賜那些跟隨他流亡的臣子。介之推不談賞賜,晉文公也沒有給他賞賜。     介之推說:「晉文公當國王本來就是上天的意思。這些大臣以為是自己的功勞。下面的人把罪過當作正當,上面的人賞賜奸邪的行為,上下相互欺騙,我難以跟他們相處啊。」     介之推的母親說:
Thumbnail
或謂孔子曰:『子奚不為政?』子曰:『《書》雲:「孝乎惟孝,友于兄弟,施于有政」。是亦為政,奚其為為政?』 (為政第二)    孔子天天給學生講當官施政的學問。就有人感到奇怪,或者暗地擠兌孔子,問孔子,『你怎麼不去從政呢?』言下之意是,你行你上呀!這個得看具體的情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