計利當計天下利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2 分鐘

順應弟子才性各異,孔夫子對「仁」作過許多版本的解釋


「克己復禮為仁」,這是答顏回的;「己所不欲,勿施於人」,這是答仲弓的;最簡單又最清楚的版本則是回答樊遲的「愛人」

「仁」就是「愛人」,不是愛特定的個人,而是從至親眷屬逐漸推及看似不相干的大眾。

孔夫子心中的仁人,絕非小鼻子小眼睛,捧著「仁德守則規約」不放的小人,而是著眼於眾生利益的大人。從他對管仲的評價,不難管窺一二。

世人多半批評管仲不忠,孔門大賢包括子路、子貢皆然,然而孔子始終不改其志,一再推崇管仲有仁德,從文化與民生兩個面向肯定其人的貢獻。饒是孔子極力肯定,子路終是心中有惑,列舉了多樣材料評價其人,收在《家語》。

管仲曾經向齊襄公提出政治主張,襄公拒絕接受,這說明管仲缺乏辯才。管仲原本輔佐公子糾,糾卻登不了大位,顯然才智不足。在齊國一度搞到家破人亡,卻了無憂色,可見缺乏慈愛之心。戴上手銬腳鐐關在牢車,卻不見羞慚,可見此人無恥。恬然事奉從前射傷的對手,說明他沒有操守。公子糾被殺後,召忽隨之殉死,管仲兀自活得好好的,當然是不忠。

子路認可夫子的仁德可以多樣展開,體現為不同的美德,但管仲不論哪個面向都不及格,弟子委實難以認同夫子的讚語!

孔子接過子路刺過來的矛,一一分撥:管仲力勸齊襄公,襄公拒絕接受,那是襄公昏庸,不辨忠奸。扶植公子糾不成,是時運不濟。在齊國家破人亡卻不憂傷,是洞知命數有時,知其不可奈何而安之若命。轉而事奉敵營,是懂得通權達變。不因公子糾身死而殉,是權衡輕重作出的選擇。公子糾既然未能登上王位,與管仲談不上君臣關係。管仲不願死小節,轉而建立大功業,絕對無可非議。

孔子肯定管仲既畢,回頭點評了召忽。召忽為公子糾殉節而死,儘管有人為他鼓掌喝采,在我看來,召忽對仁德的定義過於狹隘,並不值得鼓勵呀!

計利當計天下利,求名當求萬世名。」豐臣秀吉的名言,很可以作為孔子觀點的註腳。或者,返本還原,就當豐臣秀吉讀透《論語》的心得

 

《廿字真經讀經筆記》-54。釋「配之儒德,各得其仁」

avatar-img
35會員
169內容數
深信汲引經典,可以灌溉生活;回首傳統,足以應對當下。如此信仰究竟是只能仰望的星空,還是腳下踏實的土壤?一系列當代生活的實例正是此一信念的註腳。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田心耘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仁」從來不是假仁假義,而在心安,從良心出發的真仁,教出的是顏回與子貢這種相親相愛的同班同學,與法家的李斯害死同班同學韓非,兵家的龐涓陷害同學孫臏,真有雲泥之分。
孔子對「仁」的提問,經常給出不同的答案,如果能有一個最為核心的答案,那會是什麼?應該就是「愛人」了吧?這是他對樊遲提出的解答。素樸,卻到位。如果我們真心愛一個人,具體的操作不難推知,當是基於愛人之心,因此想方設法利益對方、迴護對方。愛人上升到領導者的層次,便是實施仁政:讓百姓過上更美好的生活。
非「義」之「信」,不必信守。知常是「經」,能變是「權」。即使是信,也得運用智慧通權達變。「信」與「義」一旦脫鉤,礙於情面或腦袋一時發熱,最後不是作了背信的小人,便是守信的壞蛋或笨蛋。
《廿字真經讀經筆記》-51。釋「曰義曰信」的「信」 尋常人間對應,人言為信。此中甚至有超越生死而不渝者,如諸葛之輔佐阿斗劉禪,如季札在徐君墳前掛劍。
古典經籍所載的信,不僅是對人,也對天。對人,不論生、死,一言既出,必然信守。對天,謹記天命的承擔,因此活出「超人」的格局。前者有范式,後者有大名鼎鼎的周公。
影響李斯一生最深的,恐怕是年少目睹的兩隻老鼠。躲在廁所的不僅見人就躲,飲食也可憐;可若在糧倉,腦滿腸肥不說,見了來人照樣大搖大擺。李斯因此立志作肥碩的倉鼠。可惜如願以償的最後,並不如最初的預期。 他離開故國之前,業師百般規勸,奈何動搖不了李斯的名利之心。李斯當下沒說出口的,是荀
「仁」從來不是假仁假義,而在心安,從良心出發的真仁,教出的是顏回與子貢這種相親相愛的同班同學,與法家的李斯害死同班同學韓非,兵家的龐涓陷害同學孫臏,真有雲泥之分。
孔子對「仁」的提問,經常給出不同的答案,如果能有一個最為核心的答案,那會是什麼?應該就是「愛人」了吧?這是他對樊遲提出的解答。素樸,卻到位。如果我們真心愛一個人,具體的操作不難推知,當是基於愛人之心,因此想方設法利益對方、迴護對方。愛人上升到領導者的層次,便是實施仁政:讓百姓過上更美好的生活。
非「義」之「信」,不必信守。知常是「經」,能變是「權」。即使是信,也得運用智慧通權達變。「信」與「義」一旦脫鉤,礙於情面或腦袋一時發熱,最後不是作了背信的小人,便是守信的壞蛋或笨蛋。
《廿字真經讀經筆記》-51。釋「曰義曰信」的「信」 尋常人間對應,人言為信。此中甚至有超越生死而不渝者,如諸葛之輔佐阿斗劉禪,如季札在徐君墳前掛劍。
古典經籍所載的信,不僅是對人,也對天。對人,不論生、死,一言既出,必然信守。對天,謹記天命的承擔,因此活出「超人」的格局。前者有范式,後者有大名鼎鼎的周公。
影響李斯一生最深的,恐怕是年少目睹的兩隻老鼠。躲在廁所的不僅見人就躲,飲食也可憐;可若在糧倉,腦滿腸肥不說,見了來人照樣大搖大擺。李斯因此立志作肥碩的倉鼠。可惜如願以償的最後,並不如最初的預期。 他離開故國之前,業師百般規勸,奈何動搖不了李斯的名利之心。李斯當下沒說出口的,是荀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現代社會跟以前不同了,人人都有一支手機,只要打開就可以獲得各種資訊。過去想要辦卡或是開戶就要跑一趟銀行,然而如今科技快速發展之下,金融App無聲無息地進到你生活中。但同樣的,每一家銀行都有自己的App時,我們又該如何選擇呢?(本文係由國泰世華銀行邀約) 今天我會用不同角度帶大家看這款國泰世華CUB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可能包含敏感內容
餓死事小,失節事大?不不不,這不是孔子的教法。德政絕不是要百姓都得做仁人君子,而是主事者必須有德,由此理出嘉惠百姓的德政。先養而後教。先滿足飽食暖衣的基本需求,再談其他更高層次的追求,讓人活得更像一個人!(釋人生守則的「德」)
Thumbnail
《論語》是記錄孔子言行的經典著作,強調仁愛與同理,並對禮貌與尊重提出重新定義。此外,書中還提倡修齊治平的觀念,以及個人修養的重要性。文章通過介紹書中主要觀點,並結合個人的學習體會,呈現了孔子思想的核心價值。
Thumbnail
從「德畜之」出發,重視個體、私有、自主、創新、治理與服務。
Thumbnail
子曰:『君子懷德,小人懷土;君子懷刑,小人懷惠』(裡仁第四)。  孔子常將君子和小人的品性對比,增強說服力和訓誡效果。  懷,內心存有;土,家鄉。孔子認為,君子內心常懷有道德,而小人則懷有鄉土;君子做事會考慮會不會違反刑法,而小人做事則考慮有沒有實惠。『君
Thumbnail
子曰:『君子之于天下也,無適也,無莫也,義之與比』(裡仁第四)。  適:適合,適從;莫,不肯;比,親近,靠近。  孔子說:『君子對於天下,沒有一定要適從的,也沒有一定要拒絕的,朝著義去做就對了』。  孔子所謂天下,就是指天下世道,講君子對於世道應當採取
Thumbnail
電子書:《論語漫讀》       子曰:『我未見好仁者,惡不仁者。好仁者,無以尚之;惡不仁者,其為仁矣,不使不仁者加乎其身。有能一日用其力於仁矣乎?我未見力不足者。蓋有之矣,我未之見也』(裡仁第四)。   這一段,歷來解讀都含混不清。前面說『未見好仁者』,後面又說『有能一日用其力於仁矣
Thumbnail
子曰:『富與貴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處也;貧與賤是人之所惡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去也。君子去仁,惡乎成名?君子無終食之間違仁,造次必於是,顛沛必於是』 (裡仁第四)。  惡,怎麼;終食之間,一頓飯的時間。造次,倉促危急時。『不以其道』應當是『不處也』和『
Thumbnail
子曰:『唯仁者能好人,能惡人』 (裡仁第四)。  孔子說:『唯有仁德之人才能發自內心地喜愛與憎惡他人。』按現在的話說,就是『愛恨分明』,『敢愛敢恨』,『敢於對壞人壞事做堅決的鬥爭』。   這裡孔子所言『好人』或『惡人』,一定是出於內心的真實感受而表露出來。
Thumbnail
『裡仁第四』這一篇主要是孔子關於『仁』的論述。『仁』是儒學中很重要的一個概念,主要由孔子所闡發。在孔子之前,忠孝悌這些價值和相應的禮儀早已存在,但人們為什麼應當忠孝悌呢?並沒有更深層面的解釋;是孔子為忠孝悌等價值提供了一個共同的根本,就是『仁』。孔子認為人的本性是
Thumbnail
子曰:『人而不仁,如禮何?人而不仁,如樂何?』(八佾第三)。  孔子說:『一個人如果沒有仁愛,他會怎麼對待禮呢?一個人如果沒有仁愛,他會怎麼運用樂呢?』言外之意,就是沒有仁愛,就不會守禮,就不會正確選用樂曲。   按孔子對仁的理解,仁是人性中的愛,『樊遲問仁。子
Thumbnail
現代社會跟以前不同了,人人都有一支手機,只要打開就可以獲得各種資訊。過去想要辦卡或是開戶就要跑一趟銀行,然而如今科技快速發展之下,金融App無聲無息地進到你生活中。但同樣的,每一家銀行都有自己的App時,我們又該如何選擇呢?(本文係由國泰世華銀行邀約) 今天我會用不同角度帶大家看這款國泰世華CUB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可能包含敏感內容
餓死事小,失節事大?不不不,這不是孔子的教法。德政絕不是要百姓都得做仁人君子,而是主事者必須有德,由此理出嘉惠百姓的德政。先養而後教。先滿足飽食暖衣的基本需求,再談其他更高層次的追求,讓人活得更像一個人!(釋人生守則的「德」)
Thumbnail
《論語》是記錄孔子言行的經典著作,強調仁愛與同理,並對禮貌與尊重提出重新定義。此外,書中還提倡修齊治平的觀念,以及個人修養的重要性。文章通過介紹書中主要觀點,並結合個人的學習體會,呈現了孔子思想的核心價值。
Thumbnail
從「德畜之」出發,重視個體、私有、自主、創新、治理與服務。
Thumbnail
子曰:『君子懷德,小人懷土;君子懷刑,小人懷惠』(裡仁第四)。  孔子常將君子和小人的品性對比,增強說服力和訓誡效果。  懷,內心存有;土,家鄉。孔子認為,君子內心常懷有道德,而小人則懷有鄉土;君子做事會考慮會不會違反刑法,而小人做事則考慮有沒有實惠。『君
Thumbnail
子曰:『君子之于天下也,無適也,無莫也,義之與比』(裡仁第四)。  適:適合,適從;莫,不肯;比,親近,靠近。  孔子說:『君子對於天下,沒有一定要適從的,也沒有一定要拒絕的,朝著義去做就對了』。  孔子所謂天下,就是指天下世道,講君子對於世道應當採取
Thumbnail
電子書:《論語漫讀》       子曰:『我未見好仁者,惡不仁者。好仁者,無以尚之;惡不仁者,其為仁矣,不使不仁者加乎其身。有能一日用其力於仁矣乎?我未見力不足者。蓋有之矣,我未之見也』(裡仁第四)。   這一段,歷來解讀都含混不清。前面說『未見好仁者』,後面又說『有能一日用其力於仁矣
Thumbnail
子曰:『富與貴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處也;貧與賤是人之所惡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去也。君子去仁,惡乎成名?君子無終食之間違仁,造次必於是,顛沛必於是』 (裡仁第四)。  惡,怎麼;終食之間,一頓飯的時間。造次,倉促危急時。『不以其道』應當是『不處也』和『
Thumbnail
子曰:『唯仁者能好人,能惡人』 (裡仁第四)。  孔子說:『唯有仁德之人才能發自內心地喜愛與憎惡他人。』按現在的話說,就是『愛恨分明』,『敢愛敢恨』,『敢於對壞人壞事做堅決的鬥爭』。   這裡孔子所言『好人』或『惡人』,一定是出於內心的真實感受而表露出來。
Thumbnail
『裡仁第四』這一篇主要是孔子關於『仁』的論述。『仁』是儒學中很重要的一個概念,主要由孔子所闡發。在孔子之前,忠孝悌這些價值和相應的禮儀早已存在,但人們為什麼應當忠孝悌呢?並沒有更深層面的解釋;是孔子為忠孝悌等價值提供了一個共同的根本,就是『仁』。孔子認為人的本性是
Thumbnail
子曰:『人而不仁,如禮何?人而不仁,如樂何?』(八佾第三)。  孔子說:『一個人如果沒有仁愛,他會怎麼對待禮呢?一個人如果沒有仁愛,他會怎麼運用樂呢?』言外之意,就是沒有仁愛,就不會守禮,就不會正確選用樂曲。   按孔子對仁的理解,仁是人性中的愛,『樊遲問仁。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