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的同班同學不一樣

閱讀時間約 4 分鐘

儒德的要素是什麼?《孔子家語》收錄了一段文學性十足的論述:

儒有忠信以為甲冑,禮義為干櫓;戴仁而行,抱義而處;雖有暴政,不更其所。

書面直譯:儒者身披忠信做成的盔甲,手持禮義鑄成的大小盾牌,頭頂仁德,胸懷道義,即使處在暴政肆虐的亂世,也不改自己的操守。

歷來總以為儒者偏文弱,可孔子的描述,明顯是柔中帶剛,允文允武。真儒立身行事,自有道德的堅持,自然體現為忠、信、禮、義、仁等種種美德,與廿字真言重疊。所謂「配之儒德,各得其仁」,從愛人的仁心發用,體現各種美德,與儒學的核心本質相互呼應。

謹記儒學的中庸之道。仁是根本,教化因此是第一選項;萬一教化不行,依然得動用刑罰。

攝影師:Susanne Jutzeler, suju-foto : https://www.pexels.com/zh-tw/photo/1383766/

攝影師:Susanne Jutzeler, suju-foto : https://www.pexels.com/zh-tw/photo/1383766/


季羔是孔子學生,曾在衛國作官。衛國宮廷內亂,父子為爭王位發動戰事,季羔見苗頭不對,倉皇出逃。方方跑到城門,發現守門的是從前自己主持行刑的受刑犯,心裡暗暗叫苦。

不想門衛伸手一比:那處城牆有個缺口。季羔臨危之際,依然謹守師教,立刻回說:君子是不翻牆的。

門衛又往別處一比,要不,那裡有個洞。看到季羔堅持君子不往洞裡鑽,城衛改口說:這裡有間小屋子。季羔這才躲進屋子避禍。

等到追捕的人離開,季羔忍不住問門衛,你的腳就是因為我才砍掉的,方才在下有難,你大可趁機報復,怎麼反倒一再指引我生路?

門衛看著季羔,一臉誠懇地回道:論斷足,我是罪有應得,怨不得誰。但整個案件進行期間,對閣下的守法與不忍,我全看在眼裡。君子行事,本當如此。我對閣下只有敬愛有加,沒有絲毫怨恨。

孔子聞說此事,對季羔大加讚揚一番。與此同時,也不忘機會教育:「思仁恕則樹德,加嚴暴則樹怨。」存仁愛之心,懷體恤之情,自能以德服人。反其道而行,苛暴成性,動輒以嚴刑峻罰伺候,引來旁人怨恨,也就理所當然。

仁恕的教化究竟有何成效?且不說其他,就談同班同學的相處。

孔門的顏回與子貢大抵稱得上一時瑜亮。子貢雖然也算得上人中龍鳳,但與資質穎異的顏回相較,終是略遜一籌。孔子一雙眼睛看得分明,有一次便故意問子貢,你與顏回相較如何?子貢也老實說,我哪裡比得上顏回啊?顏回是聞一知十,我只能舉一反三,差得遠了。孔子聽得直點頭,滿面含笑地說:不光是你,連我都比不上顏回呢。

這是儒家教化的同班同學,從天性之仁出發,彼此有競爭,但互相欣賞,不失友愛。

試看背離儒家師門的李斯,怎麼對付他的同班同學韓非。閣下的才幹既然遠在我之上,本人鐵定得痛下重手,好把你送上離恨天,趁早了結所有凌駕本人的可能。

另一對同班同學,是兵家的龐涓與孫臏。兩人曾經拜在鬼谷子門下學習,已在魏國飛黃騰達的龐涓為了剷除未來的威脅,假同學之名騙來孫臏,先是用計砍斷孫臏的雙腿,又在孫臏臉上刺字,以為從此永絕後患。

兩對負面案例的同班同學同樣被寫進《史記》,龐涓陷害孫臏更不斷被搬上戲台。台下看戲,一邊為龐涓的心狠手辣驚懼,一邊忍不住要想念孔子教出來的那對。

一心效學孔子的孟子依然以仁愛為教,他的心裡一直有一幅不仁的圖譜:逄蒙從學於后羿,悉數習得后羿的箭法之後,放眼天下,足以匹敵的對手只剩后羿,於是殺掉后羿,得意洋洋地坐上箭藝的后座。


仁與不仁,差別在此。

大體而言,儒學的本質建立在真實的人性,可又不忘天道,以天道的高明博厚活出真誠而活潑的生命。其中沒有詐偽,沒有虛矯,只是一派天真,能夠自自然然地愛人。對於反其道而行的不仁,因此體現為不安。

宰我質疑古禮為父母守喪三年的時間太長。孔子先是說孩子哇哇落地後,通常也要三年才能脫離父母懷抱,父母辭世,為父母守孝三年是人情之常,並不為過。宰我不以為然,當下回嘴:真要回報父母生養之恩,守喪一年也就夠了吧,何苦堅持三年?孔子反問他:一年就放棄守喪,吃好穿好睡好,你的心能安嗎?宰我沒有鬆口,大咧咧地說:安哪!哪有什麼不安?

孔子無奈地嘆了一口氣:你真覺得心安,那就放手去幹吧!

對宰我這般反應,孔子最後下的評斷就是「不仁」。

因為不仁,就無所謂不安。這種不安不是源於外界的責難或批評,就只是內心深處單純地感覺到悖離天道,悖離良心的不安。深諳此中三昧的鄭板橋因此便說:「當下心安,非圖後來福報也。」

行事為人若是純粹出於仁心,便只當作本分事,當下賺得心安,與有無後報全然無關。

31會員
148內容數
深信汲引經典,可以灌溉生活;回首傳統,足以應對當下。如此信仰究竟是只能仰望的星空,還是腳下踏實的土壤?一系列當代生活的實例正是此一信念的註腳。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田心耘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孔子對「仁」的提問,經常給出不同的答案,如果能有一個最為核心的答案,那會是什麼?應該就是「愛人」了吧?這是他對樊遲提出的解答。素樸,卻到位。如果我們真心愛一個人,具體的操作不難推知,當是基於愛人之心,因此想方設法利益對方、迴護對方。愛人上升到領導者的層次,便是實施仁政:讓百姓過上更美好的生活。
非「義」之「信」,不必信守。知常是「經」,能變是「權」。即使是信,也得運用智慧通權達變。「信」與「義」一旦脫鉤,礙於情面或腦袋一時發熱,最後不是作了背信的小人,便是守信的壞蛋或笨蛋。
《廿字真經讀經筆記》-51。釋「曰義曰信」的「信」 尋常人間對應,人言為信。此中甚至有超越生死而不渝者,如諸葛之輔佐阿斗劉禪,如季札在徐君墳前掛劍。
古典經籍所載的信,不僅是對人,也對天。對人,不論生、死,一言既出,必然信守。對天,謹記天命的承擔,因此活出「超人」的格局。前者有范式,後者有大名鼎鼎的周公。
影響李斯一生最深的,恐怕是年少目睹的兩隻老鼠。躲在廁所的不僅見人就躲,飲食也可憐;可若在糧倉,腦滿腸肥不說,見了來人照樣大搖大擺。李斯因此立志作肥碩的倉鼠。可惜如願以償的最後,並不如最初的預期。 他離開故國之前,業師百般規勸,奈何動搖不了李斯的名利之心。李斯當下沒說出口的,是荀
孔子教人生具兩雙眼:一雙向上,以這把高標的尺嚴格規範己身;另一雙向下,看著同胞,看著眾生,心懷悲憫,因此以低標要求他者。至於遇事,該說的話,該做的事,當聞斯行之。反之,不該做的,不該做的,且克制一下衝動。如此日久,也能走上義的大道。
孔子對「仁」的提問,經常給出不同的答案,如果能有一個最為核心的答案,那會是什麼?應該就是「愛人」了吧?這是他對樊遲提出的解答。素樸,卻到位。如果我們真心愛一個人,具體的操作不難推知,當是基於愛人之心,因此想方設法利益對方、迴護對方。愛人上升到領導者的層次,便是實施仁政:讓百姓過上更美好的生活。
非「義」之「信」,不必信守。知常是「經」,能變是「權」。即使是信,也得運用智慧通權達變。「信」與「義」一旦脫鉤,礙於情面或腦袋一時發熱,最後不是作了背信的小人,便是守信的壞蛋或笨蛋。
《廿字真經讀經筆記》-51。釋「曰義曰信」的「信」 尋常人間對應,人言為信。此中甚至有超越生死而不渝者,如諸葛之輔佐阿斗劉禪,如季札在徐君墳前掛劍。
古典經籍所載的信,不僅是對人,也對天。對人,不論生、死,一言既出,必然信守。對天,謹記天命的承擔,因此活出「超人」的格局。前者有范式,後者有大名鼎鼎的周公。
影響李斯一生最深的,恐怕是年少目睹的兩隻老鼠。躲在廁所的不僅見人就躲,飲食也可憐;可若在糧倉,腦滿腸肥不說,見了來人照樣大搖大擺。李斯因此立志作肥碩的倉鼠。可惜如願以償的最後,並不如最初的預期。 他離開故國之前,業師百般規勸,奈何動搖不了李斯的名利之心。李斯當下沒說出口的,是荀
孔子教人生具兩雙眼:一雙向上,以這把高標的尺嚴格規範己身;另一雙向下,看著同胞,看著眾生,心懷悲憫,因此以低標要求他者。至於遇事,該說的話,該做的事,當聞斯行之。反之,不該做的,不該做的,且克制一下衝動。如此日久,也能走上義的大道。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八十-二十法則提到,在多數生活的現象中,約80%的效果是來自於20%的原因,除了經濟學、學習理論外,這個法則同樣也可以應用在生活中的幸福感上。 我們需要認知到擁有的越多不一定會越快樂,反而有可能會因為無法專注在少數事物上而產生空虛、迷茫的感覺。「極簡」精神最重要的一點在於放下對於「多」的執著,將有
Thumbnail
1.加權指數與櫃買指數 週五的加權指數在非農就業數據開出來後,雖稍微低於預期,但指數仍向上噴出,在美股開盤後於21500形成一個爆量假突破後急轉直下,就一路收至最低。 台股方面走勢需觀察週一在斷頭潮出現後,週二或週三開始有無買單進場支撐,在沒有明確的反轉訊號形成前,小夥伴盡量不要貿然抄底,或是追空
Thumbnail
近期的「貼文發佈流程 & 版型大更新」功能大家使用了嗎? 新版式整體視覺上「更加凸顯圖片」,為了搭配這次的更新,我們推出首次貼文策展 ❤️ 使用貼文功能並完成這次的指定任務,還有機會獲得富士即可拍,讓你的美好回憶都可以用即可拍珍藏!
Thumbnail
可能包含敏感內容
餓死事小,失節事大?不不不,這不是孔子的教法。德政絕不是要百姓都得做仁人君子,而是主事者必須有德,由此理出嘉惠百姓的德政。先養而後教。先滿足飽食暖衣的基本需求,再談其他更高層次的追求,讓人活得更像一個人!(釋人生守則的「德」)
Thumbnail
 原文:大道廢,有仁義;智慧出,有大偽;六親不和,有孝慈;國家昏亂,有忠臣。   這一段很多解釋,大道廢,假仁義就出來了,假智慧就有了,六親不認,孝順有了,國家社會亂,忠孝仁愛出來了。   先說說什麼是大道?這裡所講的大道應該是公共道德。當社會缺乏公共道德,所有的仁義都是假仁義。打著仁義
Thumbnail
子曰:『君子博學于文,約之以禮,亦可以弗畔矣夫!』(雍也第六)。  畔通『叛』,背離的意思。  孔子把學習擺在第一重要的位置,而且特別重視博學。博學包括學文和學藝。其中,又特別重視博學于文。博學于文是對君子的一項要求。文指前人撰述的人文典籍,如《周禮》,《樂經》,《尚書》,《詩經》和《易
Thumbnail
子曰:『士志於道,而恥惡衣惡食者,未足與議也』(裡仁第四)。 如果一個士人有志於仁道,卻以吃得差穿得差為恥,這種人不可與他探討仁道。惡,粗劣。  孔子看不起這種人,不願花時間和這種人交談。認為這種人雖然有士的身份,看上去也有為仁的志向,但卻是不合格的,只是
Thumbnail
電子書:《論語漫讀》       子曰:『我未見好仁者,惡不仁者。好仁者,無以尚之;惡不仁者,其為仁矣,不使不仁者加乎其身。有能一日用其力於仁矣乎?我未見力不足者。蓋有之矣,我未之見也』(裡仁第四)。   這一段,歷來解讀都含混不清。前面說『未見好仁者』,後面又說『有能一日用其力於仁矣
Thumbnail
子曰:『唯仁者能好人,能惡人』 (裡仁第四)。  孔子說:『唯有仁德之人才能發自內心地喜愛與憎惡他人。』按現在的話說,就是『愛恨分明』,『敢愛敢恨』,『敢於對壞人壞事做堅決的鬥爭』。   這裡孔子所言『好人』或『惡人』,一定是出於內心的真實感受而表露出來。
Thumbnail
『裡仁第四』這一篇主要是孔子關於『仁』的論述。『仁』是儒學中很重要的一個概念,主要由孔子所闡發。在孔子之前,忠孝悌這些價值和相應的禮儀早已存在,但人們為什麼應當忠孝悌呢?並沒有更深層面的解釋;是孔子為忠孝悌等價值提供了一個共同的根本,就是『仁』。孔子認為人的本性是
Thumbnail
子曰:『人而不仁,如禮何?人而不仁,如樂何?』(八佾第三)。  孔子說:『一個人如果沒有仁愛,他會怎麼對待禮呢?一個人如果沒有仁愛,他會怎麼運用樂呢?』言外之意,就是沒有仁愛,就不會守禮,就不會正確選用樂曲。   按孔子對仁的理解,仁是人性中的愛,『樊遲問仁。子
Thumbnail
論語,一本劃時代文學鉅作,由至聖先師孔子的弟子們編寫的一本語錄,記載了孔子對他們的日常教誨等言行舉止,堪稱表現儒家思想的文學作品中的經典,明明只是一本語錄,為何如此的重要?國文課上過了那麼多篇,這次,試著用學生的角度看論語 這本書:親愛的孔子老師子貢的十堂智慧課
Thumbnail
八十-二十法則提到,在多數生活的現象中,約80%的效果是來自於20%的原因,除了經濟學、學習理論外,這個法則同樣也可以應用在生活中的幸福感上。 我們需要認知到擁有的越多不一定會越快樂,反而有可能會因為無法專注在少數事物上而產生空虛、迷茫的感覺。「極簡」精神最重要的一點在於放下對於「多」的執著,將有
Thumbnail
1.加權指數與櫃買指數 週五的加權指數在非農就業數據開出來後,雖稍微低於預期,但指數仍向上噴出,在美股開盤後於21500形成一個爆量假突破後急轉直下,就一路收至最低。 台股方面走勢需觀察週一在斷頭潮出現後,週二或週三開始有無買單進場支撐,在沒有明確的反轉訊號形成前,小夥伴盡量不要貿然抄底,或是追空
Thumbnail
近期的「貼文發佈流程 & 版型大更新」功能大家使用了嗎? 新版式整體視覺上「更加凸顯圖片」,為了搭配這次的更新,我們推出首次貼文策展 ❤️ 使用貼文功能並完成這次的指定任務,還有機會獲得富士即可拍,讓你的美好回憶都可以用即可拍珍藏!
Thumbnail
可能包含敏感內容
餓死事小,失節事大?不不不,這不是孔子的教法。德政絕不是要百姓都得做仁人君子,而是主事者必須有德,由此理出嘉惠百姓的德政。先養而後教。先滿足飽食暖衣的基本需求,再談其他更高層次的追求,讓人活得更像一個人!(釋人生守則的「德」)
Thumbnail
 原文:大道廢,有仁義;智慧出,有大偽;六親不和,有孝慈;國家昏亂,有忠臣。   這一段很多解釋,大道廢,假仁義就出來了,假智慧就有了,六親不認,孝順有了,國家社會亂,忠孝仁愛出來了。   先說說什麼是大道?這裡所講的大道應該是公共道德。當社會缺乏公共道德,所有的仁義都是假仁義。打著仁義
Thumbnail
子曰:『君子博學于文,約之以禮,亦可以弗畔矣夫!』(雍也第六)。  畔通『叛』,背離的意思。  孔子把學習擺在第一重要的位置,而且特別重視博學。博學包括學文和學藝。其中,又特別重視博學于文。博學于文是對君子的一項要求。文指前人撰述的人文典籍,如《周禮》,《樂經》,《尚書》,《詩經》和《易
Thumbnail
子曰:『士志於道,而恥惡衣惡食者,未足與議也』(裡仁第四)。 如果一個士人有志於仁道,卻以吃得差穿得差為恥,這種人不可與他探討仁道。惡,粗劣。  孔子看不起這種人,不願花時間和這種人交談。認為這種人雖然有士的身份,看上去也有為仁的志向,但卻是不合格的,只是
Thumbnail
電子書:《論語漫讀》       子曰:『我未見好仁者,惡不仁者。好仁者,無以尚之;惡不仁者,其為仁矣,不使不仁者加乎其身。有能一日用其力於仁矣乎?我未見力不足者。蓋有之矣,我未之見也』(裡仁第四)。   這一段,歷來解讀都含混不清。前面說『未見好仁者』,後面又說『有能一日用其力於仁矣
Thumbnail
子曰:『唯仁者能好人,能惡人』 (裡仁第四)。  孔子說:『唯有仁德之人才能發自內心地喜愛與憎惡他人。』按現在的話說,就是『愛恨分明』,『敢愛敢恨』,『敢於對壞人壞事做堅決的鬥爭』。   這裡孔子所言『好人』或『惡人』,一定是出於內心的真實感受而表露出來。
Thumbnail
『裡仁第四』這一篇主要是孔子關於『仁』的論述。『仁』是儒學中很重要的一個概念,主要由孔子所闡發。在孔子之前,忠孝悌這些價值和相應的禮儀早已存在,但人們為什麼應當忠孝悌呢?並沒有更深層面的解釋;是孔子為忠孝悌等價值提供了一個共同的根本,就是『仁』。孔子認為人的本性是
Thumbnail
子曰:『人而不仁,如禮何?人而不仁,如樂何?』(八佾第三)。  孔子說:『一個人如果沒有仁愛,他會怎麼對待禮呢?一個人如果沒有仁愛,他會怎麼運用樂呢?』言外之意,就是沒有仁愛,就不會守禮,就不會正確選用樂曲。   按孔子對仁的理解,仁是人性中的愛,『樊遲問仁。子
Thumbnail
論語,一本劃時代文學鉅作,由至聖先師孔子的弟子們編寫的一本語錄,記載了孔子對他們的日常教誨等言行舉止,堪稱表現儒家思想的文學作品中的經典,明明只是一本語錄,為何如此的重要?國文課上過了那麼多篇,這次,試著用學生的角度看論語 這本書:親愛的孔子老師子貢的十堂智慧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