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10-05|閱讀時間 ‧ 約 6 分鐘

如何在網路寫作?李柏鋒打造個人品牌的完整策略

這篇文章分享我上完《職場寫作課:從個人品牌到自媒體》後的重點筆記與課後心得。

網路寫作初期:展現專業的10篇文章

你不知道要寫什麼的話,可以寫:

  • 自我介紹文:顧名思義就是介紹自己的文章。
  • 科普教學文:清楚解釋一件事的原理。
  • 趨勢分析文:用「產業分析模型」來分析產業發展。
  • 職場故事文:寫下個人在工作上的經驗或心得。
  • 職場乾貨文:寫下已解決的問題或介紹技術、工作步驟等。
  • 時事評論文:跟緊時事,出文要快,正反兩方都要提到,要有充足的論據資料。
  • 社群記憶文:展示你有多深入理解一個主題,比如你知道哆啦 A 夢總共吃了幾個銅鑼燒?或者蒐集了多少件蒐集品。
  • 講座筆記文:寫下啟發,或幫講者補充他自己也沒想到的觀點。
  • 出版書摘文:寫出這本書能幫誰、解決什麼問題。
  • 活動宣傳文:舉辦一場線下活動,自己的收穫是會最大的。

該從哪個開始寫?

鋒哥提到:「受歡迎的內容,來自你在乎的事情與觀眾在乎的事情之間的交集。」

為了讓你更清楚該怎麼選擇,我把這些主題分成三個部分:

  • 適合寫作新手或社會新鮮人:講座筆記文、出版書摘文、自我介紹文、職場故事文。
  • 已有寫作經驗或專業經驗:科普教學文、職場乾貨文、時事評論文、趨勢分析文。
  • 特殊情況:社群記憶文、活動宣傳文。
《學一點》獨家折扣!最新 Hahow 8 折優惠券,點此領取(可儲存重複使用)

網路寫作中期:持續耕耘

靈感枯竭第一步:100個Q&A

要是你決心日更一篇文章或真的沒靈感了,可以在 UbersuggestAnswerthepublicQuora 或知乎上找大家都在問什麼問題。即便已經有了答案,但你可以加入個人經歷來回答,或想辦法再補充更詳細的資料、更全面的建議。

如果你可以蒐集到 100 個問題,每天寫一個,至少可以日更 100 天。或者像課程前言分享「寫職場專業」的例子,收集讀者的問題變成一篇文章,不但能顯現你個人對專業的熱情,還可以與讀者互動。

但我建議,不管你寫什麼,都要記得扣回原本設定好的主題或領域,不要東寫一篇西寫一篇,讓不認識你的人看了不知道你在做什麼,這樣新的流量就不容易留下。

靈感枯竭第二步:50個文章主題

50 個文章主題聽起來很多,但你應該都在網路上看過,最大眾化的如旅遊、美食,較為深入專業的如專業技術、個案分析等,鋒哥將其分為五類:

  • 權威內容:專業技術、業內觀點、排行文章、完全指南、個案分析等。
  • 趨勢內容:時事評論、思想領袖、未來預測、職涯文章等。
  • 實用乾貨:教學文章、書摘、見證、工具介紹、免費資源等。
  • 部落格規劃:核心理念、核心內容系列文章、回顧文章、聯盟行銷文等。
  • 社群互動:個人故事、翻轉經驗、感謝文章、公益文章、圖文、懶人包等。

我的建議是,拿著清單,從發文平台和寫作主題來選擇,不需要每個都寫。不只是自身的工作專業,興趣也可以變專業,看哪一種方式可以讓你持續寫下去。

靈感枯竭第三步:作筆記的方法

鋒哥本身做筆記的方式並沒有特別之處,主要是以紙筆記錄靈感,並用「Google 簡報」直接把筆記記錄下來,這樣要做簡報時就可以直接用。

雖然像是 Notion、Obsidian 這種生產力軟體大行其道,依舊可以使用傳統的紙筆形式記錄靈感,順手就好,只是要記得定時整理,並注意以下兩點:

  • 好整理
  • 好搜尋

另外,鋒哥也有提到附上參考來源是很重要的,不管是出自哪本書的哪一頁或哪個人在哪裡說的,都是必備的依據,才能夠讓你的文章更有說服力。

總而言之,我認為勤於觀察,像從早上排隊買早餐開始,到辦公室那個討人厭的同事,甚至下班路上的行人都可以,多留意身邊發生什麼事,只要有靈感就記下來,這樣的筆記一定能在寫作上幫到你。

《學一點》獨家折扣!最新 Hahow 8 折優惠券,點此領取(可儲存重複使用)

網路寫作後期:自媒體

部落格SEO與權威性

我認為,以部落格創作者來說,可以初步了解「關鍵字」的重要性

後面則大致介紹了各個社群平台,如臉書、LinkedIn、Instagram、Podcast、Youtube 等等,由於每個人的長處和優勢不同,除了文字,也可以考慮其他的露出方式,如聲音、影像、圖片等。

但我建議一開始的時候,最好先考量自己能不能負荷 2 個以上平台的產出。我實際經營上,發現一個人的極限也大約會是 2 個平台。若未來有團隊夥伴,才考慮搭配其他社群平台做宣傳。

至於權威性文章的部分,建議搭配參考第三章第九個單元「50 個文章主題」的資料觀看,這邊主要是補充說明權威性文章的細節、舉例和可以怎麼進行。

出版一本書

若專欄寫久了,也有固定的讀者和流量,鋒哥認為,可以考慮以出版一本書作為目標,因為書就是自己最好的名片,可以幫你觸及很少上網的人。

不過,還是要先釐清出書目的,才知道適合和哪家出版社合作:

  • 賺錢:與願意花錢做行銷預算的出版社合作。
  • 名氣:與各家通路都有良好關係的出版社合作。

以台灣出版業的現況來說,有大量粉絲基礎的作者比較有可能出書,因此優先經營社群,先累積網路上的聲量,再考慮毛遂自薦會比較順利。

此外他提到,第一本書通常是作者的「名片」,是讓人認識你的方式,內容以核心理念為主,說明自己為什麼會有這樣的想法或夢想,並教會讀者 3~5 件事,最後還要進一步號召讀者產生行動,比如改變自己的生活、願意經由別的管道接觸你的文章、找你合作等等。

這一章的前提是「假設」你已經做到前兩章所說的,但很難說什麼時候才會有足夠的粉絲數量可以出書,有的人晚一點、有的人早一點,也許就如講師鋒哥的個人經歷,專欄寫多了,加上定位明確,出書是早晚的事情。

更完整的內容,請看李柏鋒職場寫作課心得,教你寫出專業擴增影響力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 2024 vocu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