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10-09|閱讀時間 ‧ 約 0 分鐘

每一天都拉開差距

生活駭客工作術

凡人變神人,創造驚人效果


這本書讀起來很輕鬆,又能學到東西,雖然目錄已經把重點都講出來了,但搭配內容,會更有感觸,也更容易記得、更願意相信。

本文的核心重點在於「培養習慣」,作者透過舉例近代名人的習慣及對應的道理與優點,並鼓勵讀者能夠依照自己的需求去培養相同的習慣;跟原子習慣的道理相同,只要一天進步1%,一年後就會成長37倍;與其去網路搜索大量的資料,試著複製成功人物的習慣,相信會更快更有效。

此外,因為每個習慣的背後都有名人的案例可以參考,讓我對好多人物產生了興趣,有興趣的人,在從中延伸去學習該位名人的資料應該也很不錯。


以下分享幾個有趣的觀點

  • 把力氣花在「如何被看見」,文中舉例「愛迪生」,大家所想到的會是:發明燈泡,但其實愛迪生是靠公關宣傳與包裝出來的。燈泡的原型並不是他發明的,且當時燈泡發亮的時間只能維持五分鐘,在大家前仆後繼地想找方法延長發光時間時,他懂得如何吸引大眾的目光,而他也知道,只有在吸引投資人注意後,他才能獲得足夠的經費與資金投入更多的研發,最終,事由愛迪生的研究團隊找出可以延長燈泡發亮時間的材料。
  • 矽谷最成功的女性梅爾,Google草創時期副總裁,在做決定時,會用表格詳細列出一個事件的所有更成要素與項目,分別為這些項目衡量權重,最後選出得分最高的選項。其實這並不容易,但生活中的中/大決定,如果能透過檢核表去思考每一個項目的優缺點,做出決定會簡單許多。

我在讀完本書後,去搜索了梅爾的資料,其實社會對她的評價並不好,在她跳槽到Yahoo但沒有辦法幫助Yahoo起死回生後,她的作為與決策更是受到大力的抨擊,但不可否認的是,她在求學時期的選擇、決定Google的理由,真的都很不錯,還是能當作學習的榜樣。

  • 向自己喊話的「自我暗示」,現代科學已經能夠證實語言會影響我們的想法與感受並產生實際幫助。

最近看了身心靈、大腦科學相關的書籍,覺得有些概念很相似。身心靈書中寫到,所有的一切都是有能量的,你的情緒、你說出來的話都是,所以說好話、做好事,是對自己也對周遭的人更有幫助的事情。而大腦科學的書中提到,當你說出來的話跟現實中不相符,大腦就會努力讓你的言行一致,所以透過自我暗示、說好話,能夠讓大腦幫助你達成目的。

  • 利用錄影機側拍自己,就能知道自己在別人眼中的形象,並可以藉此反思與調整。

我覺得自己是個超我面很強勢的人,有時候連家人都不理解我的執著,說我是苛刻魔人,我一直覺得在捷運上聽音樂/看影片不戴耳機的人很沒有公德心,為什麼要強迫跟你同車廂的人一起聽你的音樂呢?我想每次我遇到這種情形時的臉應該不會多好看吧? 看到我臭臉的人也許心情也會被我影響,如果有機會從影片看到自己生氣的模樣,或許會有不一樣的想法進而改善。(看吧,我不在乎我情緒對我身體的影響,但我在乎別人看到我可能會有的影響,這不是超我太放肆是什麼?)


在看完本書後,書中最讓我有情緒的是一篇提到梵谷的文章,書中描述,梵谷曾經在寫給弟弟的信中提到,「我唯一的本事就是畫畫,但這個世界好像無法認同我的能力與價值」。信件中可以看出梵谷試圖整理思緒而重新振作起來,但我看到這段文字時好難過,對我們來說家喻戶曉的人物,竟然在有生之年都沒有人賞識他,如果那時候已經有自媒體,已經有這麼發達的網路,他還會這樣的生不逢時嗎? 我一直都覺得出生於90後,既沒有享受到上一代的台灣錢、淹腳目,也沒有後一輩豁達的躺平主義,我們好像一直汲汲營營、一直在掙扎,覺得自己很辛苦,但其實跟以前的人比,我們還是很幸福的。



作者: 許成準

譯者: 方嘉鈴

出版社:大是文化

出版日期:2021/09/29

電子書:v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 2024 vocu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