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10-08|閱讀時間 ‧ 約 0 分鐘

積極想像與內在無意識對話

    這段文字來自於you tube影片seeker 大師兄轉譯羅伯特·強森的「與內在對話:夢境、積極想像與自我轉化」。影片中,羅伯特分享了一個個案的故事,讓我深感興趣。故事講述一位女性因為為家裡裝潢而感到困擾,陷入選擇的糾結,甚至導致她夜不能寐,與愛人和家人的關係也變得緊張。就在這個時候,她嘗試與自己的無意識對話(即潛意識),開始提出問題,並聽到內在有回應。這樣,她開啟了一段與無意識的對話旅程。

    受此啟發,我也嘗試了一下。雖然我的生活看似平靜無波,只有我自己知道內心深處是空洞的,對於眼前的日常景象感到無趣,對當下的一切都不滿足。這種空虛感不時衝擊著我。當我開始與無意識對話時,我問它想要我做什麼,它回應我說,給我的使命很大,但執行這個使命的前提是我必須經歷世間的磨難——如普通人的生老病死、婚姻、養育子女,甚至人性的脆弱和情緒起伏。我不會完全理解人性的深層含義。

    我問祂,為什麼讓我在平凡的生活中加入這麼多運動項目。它回答我,這是為了讓我學會靜心,與自己共處,並賦予我更多的活力,去完成更多的事。我仔細思索,發現這確實有道理。生活中的困境讓我很難透過打坐或靜坐等方式獲得平靜,反而在最痛苦的時刻,唯有跑步能讓我感到快活,許多情緒在長跑中釋放,似乎一切都能克服。

    我曾熱衷於發表觀點,但過去的我缺乏人情味和同理心,只懂得講道理。現在我明白,身處痛苦時最不需要的就是大道理。隨著我經歷過愚蠢的決定、執著、暴怒和難以控制的情緒,甚至憂鬱和痛苦,我漸漸能理解這些感受的根源,內心的包容和接納讓我感到舒適許多。我學會了接納自己,逐漸也能接納他人,包括我的孩子的無意識行為。這段與無意識的對話,幫助我理清了一些困惑,當然,未來我還會進一步探索其他問題。

    影片中還提到,積極想像是需要一定的規範的,想要嘗試的人可能需要先讀書或至少觀看影片來了解方法。我抓住了一個關鍵點,就是在積極想像的過程中,盡量與自我對話,找到真正的問題,而不是將現實中的人物帶入想像。這樣會混淆現實與無意識的區別。事實上,他人帶來的問題往往觸發了我們自身的痛苦,因此,建議通過自己的痛苦來詢問無意識,理解如何化解困境,而不是陷入幻境,幻想與他人如何互動。

    參考網站:https://youtu.be/EgNF6RP_tZo?si=8lqPnVVN6fiO1VQZ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 2024 vocu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