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於 2024/10/08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價值觀的光譜

在航空業這幾年的新聞版面中

跳不開的一個話題:罷工

而這牽涉到社會中人群價值觀的光譜

靠左還是偏右,道義要放兩旁還是擺中間

公說公有理,婆說什麼都是對的,錯的是你

工會(非公會,性質差異很大)

是一個台灣大多數人都很陌生的概念

但其實在國家法律保障下

所有的公司的員工

都能成立工會來與公司資方協商

當然一聽到這個就會有反射性地嘲弄

“都是些出來亂的”

這週的罷工獲得加薪的美東碼頭工人

獲得的加薪幅度是62%

而他們原本的薪資也不是低薪族群

台灣能給出這種幅度的產業

也只有寥寥幾家科技業的公司

台灣的經濟成長實力強勁

但始終難以用涓滴效應流到受薪階級

主因就是缺乏強有力的工會

來跟資方平等談判

許多人似乎沒有意識到

公司之所以能獲利除了經營方英明神武(?

還有因為員工持續給予優質的勞動付出

你平常領了相對應付出勞力的薪水(?

創造出公司的獲利

而這些獲利有無合理分配?

則是另一個角力戰場

可惜的是大多數人連如何上場(組工會)

去取跟資方取得喊價的權力都一無所知

對於參與過工會成立、運作、衰弱的過程

其實讓人不勝唏噓

各工會成立的初期

幾乎都是在幹部被打壓下努力運作的產物

當好不容易凝結出一些力量(不滿的累積)

還要腹背受敵承受主管跟同事間的各種”對待”

但抗爭一旦有了成果

這些主管跟同事開開心心上了便車

賺了聽話跟抗爭的雙重果實

公司高層初期為了面子

死硬不退讓的結果

就是會在兩敗俱傷的情況下受傷更多

綜觀幾次航空業的罷工

其實一開始勞工方提出來的條件

都不是難以達成的漫天要價

2016華航空服罷工爭取外站津貼時

是累積了各種工作上各種面向的不滿

加上資方刻意分化(先提高前艙外站津貼)

差別待遇狀況下導致引火燒身

而最一開始他們要求的就只是一樣的3.5$

管理層竟然死活也不給

導致罷工後需要負擔更大的代價5$

當年抗爭前有機會以工會幹部名義

跟人資處高管談話

公司一說沒錢二說賠錢

三提同業待遇已經最佳

對於在各航空公司的同學及朋友的回報

高管難道不知道自家公司待遇差?

還是要故意裝作不知道?裝瘋賣傻騙肖欸?

空服罷工後,外站津貼支出更多

一般地勤在公司懷柔政策下也調升不少薪水

更是自證公司高管所謂的”沒錢”

是”沒錢”給你而已

在架把刀上去跟他談之前

西裝革履的那些高管會跟你一本正經地裝瘋賣傻

當場懷疑人生地思考是不是自己腦袋有問題

其實與工會交手多年後

企業主管反而知道適時放出福利

將不滿扼殺在一定程度下

就可以避免很多紛爭

“皇上,天下有多少乞丐,是由你決定的”

這就是工會存在的目的

有保證有共同毀滅的能力

才能有稍微平等的對話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 2024 vocus All rights reserved.